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对话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战略选择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q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石定寰见证了中国在技术领域发挥后发优势,占据技术制高点并最终加入信息化的激烈竞争,以此支撑低碳经济的历程。
  这位中国科技创新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参与了国家“七五”以来各阶段科技发展规划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工作。身为决策者,在政策制定上颇具大局分寸;作为国务院参事,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享有很高威望;身在技术核心,力推中国新能源发展,使新能源技术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第一张名片。
  此番邀请到百忙之中的石定寰教授,畅谈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低碳经济与科技创新,无疑是件幸事。还等什么呢,惟有洗耳恭听。
  
  倡导低碳发展理念
  朱敏:提起可持续发展,就要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有一种误解,认为生态保护会影响经济发展;经济要发展,就必然导致环境破坏。难道说,二者果真是对立的吗?
  石定寰:其实,在提出低碳经济之后,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可能使这两个发展目标同时实现:既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这两者是不矛盾的。经济的发展要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讲的就是低碳经济。要把碳的排放量作为经济要不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衡量要素,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提出低碳经济很重要的功绩,就在于找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钥匙。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发展以及内涵的实现,还需要很多的探索,但让人们看到碳的排放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个关键因素,就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个目标,而且有利于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朱敏:也就是说,人类要生活得更好,必须建立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之上。这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势必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吧?
  石定寰:低碳经济对人的需求和欲望必然有一种抑制。世界资源有限,环境容量有限,要控制不合理需求,提倡合理的需求、合理的消费。所以,对将来人的生活模式、消费模式都会带来很大的变化。除了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外,人的行为规范、人的消费准则,社会提倡的时尚等都会改变。
  我们以前很多的时尚,都是高耗能、高消费、高浪费,而现在的时尚应该符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生活理念应该积极提倡。如果没有这种提倡,只靠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很难做到。要把经济、社会、人类对低碳经济的接受、倡导新的生活消费理念等结合起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普及教育,而且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就开始教育,要启用新的教育理念。将低碳经济的宣传、倡导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朱敏: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绿色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跟三十多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在您看来,与当初相比主要有哪些大的变化?
  石定寰:那时候,无论是大环境、社会舆论引导,还是技术装备,都相当缺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定,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朱敏:“十二五”肩负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重任,作为经济重要基础的能源也亟需进行结构调整。然而,中国能源要实现战略转型,究竟难度何在?
  石定寰:从思路上来看,目前仍把主要着力点放在了传统化石能源身上,只要能源一短缺,马上想到的是多挖煤,忽视了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光明前景。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引发了全球对能源问题的深入思考:未来能源的前途在哪里?我觉得是时候讨论如何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了,因为人类总有一天要调整用能方式,晚调整的话包袱会更重,压力也会更大。
  朱敏:中国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至15%,究竟靠什么实现这一目标?
  石定寰:原来是主要寄希望于核能和水能,然而核能开发受安全问题的制约,原定的发展目标面临调整,在水能开发也受生态环境问题挑战的现状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要承担更重的责任。到2020年,如果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接近50亿吨标煤的话,完成15%的目标,就相当7亿多吨标煤,而目前我们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才不到2亿吨标煤,相差了几倍,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非常大,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谈不上什么冬天,相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需要更高的发展速度,才能实现2020年的目标。当然,目前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加快培育国内市场
  朱敏:光伏这几年发展得也比较快,从产业层面上看,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已经占世界一半。过去几年,人们常说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情形也已经有所改变。
  石定寰:对,目前中国90%的市场和原材料仍在国外,但原材料供应已有一半依靠国内,今年达到60%、甚至70%都有可能。这得益于国内几家大的太阳能多晶硅企业,都已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而且它的价格与成本在下降。同时,所需装备的开发也有所进展,这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很有利。但是,尽管发展势头很猛,引得很多企业都在扩张,可仍然存在危机。
  朱敏:目前存在的危机或潜在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石定寰:一方面,由于欧美经济持续低迷,欧美的市场订货数量在降低,导致很多企业的产品积压在港口;另一方面,欧美市场的订货价格也在降低,过去我们一瓦大概是十几元,现在已降到一瓦十元钱左右,这样一来,我们企业的盈利空间就越来越小了。
  如此,仅靠国外市场拉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然不能持续。那么,解决这一困难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要加快启动国内市场。这需要政策上的扶持,要通过落实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全面推动国内应用市场的启动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近公布的光伏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其中1.15元的电价只给了半年,难以真正启动市场,难以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朱敏:国内多数企业目前多是重复传统的技术,显然缺乏发展后劲,但现在各国都在光伏上面下着大的功夫。对此,中国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石定寰:这个问题理应得到重视。现在,特别是日本,在福岛事件发生之后,其新能源发展的重点转到了太阳能上,各大公司都在加大投入力度开展新的研发。
  至于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加大了能源开发的力度,并与中国展开了清洁能源合作。然而,在上述合作中,美国并未把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放进来,也就是说,美国仍然希望在此领域保持对中国的优势,而不愿让中国得到美国的新技术。
  朱敏:在这个问题上,您有没有更为切身的体会或者感受?
  石定寰:我今年1月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访问,了解到他们已把清洁能源的研发提到了最优先的领域,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用在可再生能源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上。据我了解,美国的各大国家实验室也在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力度,这预示了在未来的三五年当中,美国会出现更多的围绕着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
  欧洲太阳能的发展计划,除了光伏产业,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计划在北非、南欧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太阳能热发电站,为此也正在加强研发开发、试验工程等创新活动。
  朱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倘若只关心眼前的产业如何通过扩大产能来赚钱,过几年就会突然发现,发达国家又有大批新技术上来,而我们在技术上又落后了。
  石定寰:所幸的是,现在国家和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点,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在“十二五”时期,科技部加大了太阳能领域的支持力度,建立了太阳能电池的十来个重点项目和一批探索性项目。一批国内的太阳能企业也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这是完全必要的。
  
  占据科技创新高地
  朱敏:我们知道,要加快打开国内光伏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方式。这方面有没有较为显著的进展或案例?
  石定寰:过去,我们光伏发电比较重视建大规模的发电站,这在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如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是很需要的。但东中部地区不具备条件怎么办?所以要重视发展各种类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同时要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结合起来。目前有一些公司,正在做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当地建厂政府很欢迎,企业自身也获得了一些收益。
  我知道在广东的某些海岛上,已经建立了自给自足的微电网系统。其实,在海岛之外,这样的模式在陆地上也是可以推广的,毕竟还有很多大电网难以到达的地方。甚至,在社区建立微网系统,达到多能互补,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式。这里面可以有光伏发电,也可以有小风机,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能源,包括城市垃圾处理后的发电、天然气发电以及各种非常规天然气发电,通过多种互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把微网建立起来。
  我一直认为,在应用方式上的创新,是可再生能源的一大特点,我们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创造适合可再生能源特点的发电、送电、用电的新方法、新技术,这将使人类在能源利用上前进一大步。我们强烈希望,正在制定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管理办法及早出台;同时,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快推进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朱敏:发改委所颁布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可使企业保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盈利之后,企业该做什么?是继续依靠已有的传统技术扩大产能,还是进一步加强研发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石定寰:我想,这些方面需要企业大胆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的投入。而对政府来讲,因为光伏行业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虽然遇到了同质化和恶性竞争的问题,但我们不应该收缩这个产业,应通过鼓励创新与竞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着力培育与开拓应用市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政府要加强基础性工作,如标准化与技术规范的制定、质量检测认证以及资源调查与评估等。将来我们大量的电站需要建设,那么各地的资源情况如何,这是做好规划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资源不好,急于建立电站,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过去几年,国家对风电资源做了很多评估,但是太阳能资源国家至今没有拿出资金做基础性的调查评估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亟待加强。上述这些工作做好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朱敏: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目前对低碳经济有何引导与支持?
  石定寰:从国外来说,低碳经济也是最新提出的一个经济概念。但是,它依托的技术在很早就已经开始研发,也构成了对低碳经济的支撑。今天,把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经济内涵提出来,适应了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科技部在制定2006年到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经高度关注这一领域,把有关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我们战略的首选。科技创新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来着力解决,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当时已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虽然没有提出低碳经济,但是已经把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提到一定的高度。
  这些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特别是作为规划小组组长的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第一次科技规划战略研究成果向国务院汇报时,就是关于能源、资源、环境的问题。当时,总理就认为汇报的问题非常重要,是国务院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也列入到我们未来中长期十五年科技发展中的优先考虑的重点。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当中,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到产业化,到支撑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地考虑了这些领域的工作。特别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洁净煤,还有我们的环保技术,包括水的污染防治问题、大气污染的防治,城市垃圾、建筑节能、电动汽车等这些项目,都列入到了我们国家的中长期规划,作为优先的领域和重点的主题,而且进一步体现到“十二五”的规划。
  科技应该起到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所以,科技方针中明显提出来要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为未来提供技术支撑。现在,进一步加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在未来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力度,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要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好基础。
  
  引领发展模式变革
  朱敏: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构成了低碳经济模式,由此又衍生出新能源产业,比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环保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电网等等。低碳经济将引发中国相关传统产业和行业发展模式发生哪些方面的变革?
  石定寰:已经开始引领传统行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比如说我们能源的主要基本形式——电力,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是电。而我们传统的电网是由火电站为主,少量的水电站、核电站组成。过去,在我们的电力系统中没有可再生能源,今天随着新形势的变化,低碳经济、绿色能源的发展,大规模的新能源将会逐步进入到我们的电力系统。必然要引起我们传统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而在前两年,或许由于新能源本身的不稳定性特点,我们的电力系统对新能源是不够重视的。而我们的传统能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可调的。
  可再生能源很难掌握规律,所以,往往把这些能源看作是垃圾电,但是,随着我们现在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绿色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要转变我们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要把新能源纳入到未来的电网系统、电力系统。
  朱敏:可以断定,这些新能源会是将来的替代能源。尽管目前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小,但从长远来讲,比重会逐步增大。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其打基础,这就是转变。
  石定寰:智能电网的提出,就是一种转变。智能电网,应对低碳经济的新形势,各种可再生能源进入到电力系统,就必须要采取运行方式的转变。电力系统的储能问题也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也专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建立了能源研究院,从宏观上来研究国家未来电网的构架、宏观政策和运行管理。建立了智能电网的研究所,研究新能源怎样进入电网的问题。还有电科院、南京自动化院,现在都加强了对新能源以及如何把新能源纳入到电网中的研究。现在很多电力大会的议题都在讨论新能源电力和智能电网的问题,这些都是对传统行业带来的新变化。近几年,很多大的电力公司来推动风电的发展、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发展,这都是传统电力在吸收和接纳新能源,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
  另外,我们以前的装备制造业主要都是围绕我们的传统电力,但现在我们的很多装备制造基地,率先开始引入国外的一点五兆瓦大型风机制造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国内自主生产大型风机的主力厂之一。像大连重机这样的重大装备制造厂,也在其基础上组建了华润集团,也成为国有生产风电系统装备的主力企业。这些都是一些新的变化。
  我们的传统汽车行业,二十年前刚刚开始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时候,大的企业没有重视。但是最近几年,这些汽车公司都在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长安汽车公司,第一辆纯电动的汽车已经下线了,在前两年,也一直在做一些新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还有一汽、东风,民营企业的吉利、比亚迪等等,都成为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都是跟传统行业有关的转变。
  煤炭行业现在也在延长产业链,考虑到煤炭的整个利用问题。很多大的煤炭公司都已经开始考虑煤的综合利用,像神华就在向煤的升华、煤的气化、煤化工等转变。把煤炭企业采煤、挖煤、卖煤的主要业务向产业链延伸,向清洁煤发展。新兴能源对我们传统能源行业的带动和引领,逐步改变这些行业的发展模式以及结构。
  朱敏:您刚才提到装备制造业,就低碳产业发展而言,装备制造对于低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正如中国整个装备制造业发展一样,其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技术落后,可能依然会影响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以至于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石定寰:传统装备制造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差距,导致我们新能源所需要的很多装备都是依靠国外。比如说,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链开始向单晶硅电池发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清洗、烘干等简单设备我们可以参与,但核心设备还是买成套的国外设备。到目前为止,也还是这个状况。
  我们的多晶硅材料像半导体材料,很多也都是依靠进口。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材料、工艺和装备很多还是国外的,国内还没有自主提供,百分之九十都是进口。但现在,多晶硅里面的还原炉等单项的关键设备已经开始国产化,多晶硅铸造的高技术过程所需的设备,最近几年,也有我们国产设备了,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率先有所突破。特别像绍兴的精工、北京的京运通等已经开发了新的多晶硅的铸造炉,而且在不断地有所创新。有些太阳能企业在引进的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改造,把原来的小容量改造成大容量,原来一炉可能是四百多公斤现在可能到六百公斤。
  朱敏:这样就向大型化发展了,可以更加高效节能。
  石定寰:在薄膜电池生产方面,很多要求更高的真空镀膜设备,我们的传统装备企业还难以生产,所以也在大量采用一些国外设备。而国外的设备非常的昂贵,造成成本高、设备折旧率高,导致很难形成薄膜电池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国内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也开始有所建树,但水平可能和国外的差别还是很大。像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为了进一步开发占领中国的市场,优化性能,降低价格成本,提高竞争力,为此在中国投资2.5亿美元建立了全球的研发中心。所以,我们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的高端设备,还是依靠国外进口,这方面就是瓶颈。
  如果全部依赖国外设备,就很难降低太阳能电池价格成本,所以给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制能等,大量的新装备也有待开发。但一些装备制造厂的观念还没及时转变并把握住新的方向,而一些市场意识比较强,善于抓住市场机遇的民营的公司,率先进入了这方面的开发。因此,应该给予它们更大的支持,鼓励大企业、小企业、民营企业之间合作,优势互补,来加快装备制造的国产化和核心设备的突破。
  我曾在德国看过它的新工艺在实验室完成以后,很多装备公司就会根据它的工艺要求,来完成整条自动化生产要求的装配,通用设备需要选型,专用设备需要研制,组成一条新的自动化生产线,规模化的生产,转化周期很快,而我们的转化周期却很长。如何加大我们装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能力,我认为是今后新能源发展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的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战略选择至关重要
  朱敏:中国传统制造业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处于经济危机中后,却发现自己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其产业发展应当如何避免走其他产业以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弯路?比如,处于价值链、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创新水平低甚至落后等现象。
  石定寰:规避风险,主要还是要靠科技创新。相对来说,在传统能源领域,我们起步时已经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可能差了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差距很难超越。尽管现在差距在缩小,可是追赶还是很艰苦。
  但在新能源的领域,和国外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尽管国外可能先走一步,可是整体上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化、商业化的东西。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可以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在总结别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能够率先突破。一旦我们在技术上突破,占据技术的制高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进而就能实现在这个领域的高的标准。
  我们要敢于提出更高的目标来,敢于去打这些硬仗。我们要有自信心,要选择战略的重心和突破口,要下决心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更多地吸引人才,甚至是国际人才。所以,中国要选择一些主导领域,要组织队伍,加大投入,吸收发达国家成功创新道路上的经验,来加大我们的创新队伍和创新机制的建设,来加强我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我们在某些领域能够实现跨越性发展。
  朱敏:您也谈到,全球气候会议给新能源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机遇,随着中国进入“十二五”时期,就您的角度来看,未来中国低碳经济有哪些发展趋势?从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看,区域性布局如何更加合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产业布局又怎样更趋于优化?
  石定寰:我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给我们很大的推动,国际上各个国家都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发展的方向,像美国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的重大举措,都对中国有影响。同时,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自身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也必须要求向低碳方向发展。这在“十二五”期间,和低碳经济相关的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温家宝总理曾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当中,提出很多重要的思想和原则,提到战略选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产业化,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几个重要要素,特别是在战略方向的选择和判断上至关重要;同时根据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中国应该重点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健康、医药、新兴材料等等一些领域,这些领域支撑了未来的发展,同时也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更好地结合。
  在未来的“十二五”规划当中,在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当中,应在制度、政策、体制、人才培养、投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加大这些领域的创新力度。
  
  信息化支撑低碳化
  朱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哪些突出的重要作用?在引导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上,中国将会重点研究哪些支撑技术?
  石定寰:信息化是近几个五年计划同时也是863计划中很重要的部分。在IT领域,这些年国家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同时,也在重视跟市场的结合,从“十五”就开始提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进地问题。今天,我们仍然提出让信息化更好地引领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要给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我们对制造业的信息化开发,对于带动我们传统制造业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天,我们提出了低碳经济,但是仍然离不开信息经济。信息化仍然是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没有过去这几年的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就提不出今天这些新的理念。比如说,在能源领域的智能电网,就是基于信息化、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这些方面的发展,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提出智能电网。
  朱敏:这是否说明,未来的发展,除信息技术本身要发展以外,更重要是要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些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与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石定寰:没错。比如在智能电网中,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很多信息化技术。未来的风机设备、太阳能设备单机容量都很低,分散小型又不稳定的电源怎样更有效地来控制,没有智能化,没有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将来在这个领域将大有作为。
  看到美国的一些消息,大的软件公司都认为在智能电网将来有可能形成上百亿的市场,要创造一个新的产业和规模。但我还没看到我们国家某个软件公司要在智能电网上做什么工作。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将来也要向我们的服务业渗透。中国的服务业要发展,现代的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技术来做支撑。
  朱敏:其实无论是旅游业,还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
  石定寰:我最近到美国参观了它们的医保系统,有最强大的计算机在为服务做支撑,将国家重大的信息化技术用到服务业当中。而我们十几亿人口,如果没有这么庞大的信息系统做支撑,不可能做到全国的互换对接。未来在这个领域潜力是很大的,还远远没有把它开发出来。
  信息化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除了带动我们的制造业,制造业还要向服务业延伸,服务业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撑。还有近几年在推动的智能交通,还远远没有形成综合的交通系统的信息化、交通网络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要和工业化、城市化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全面渗透到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中去,引领它们的发展,为它们提供更好的支撑。并不是提出了低碳经济,信息经济就不重要了,而是对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去提供更好的支撑,把技术的潜力更好地挖掘出来。我认为这个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朱敏:“十二五”期间,基于新的形势,中国在加快提升信息产业本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将有什么新的要求?
  石定寰:比如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高可靠的计算、互联网、海量检索等等,本身的技术要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应用的力度,加大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对其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我们的高速化交通,高速化后安全越来越重要,除了设备本身的可靠,就要靠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化一点的偏差,将导致人命关天的大事。从地下到地面到天空立体的整个庞大的交通运输系统,怎样来保证安全,没有信息化技术是不可能的。各个行业都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
  石定寰
  中国国务院参事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历任国家科委预测局副处长、工业技术局副局长、工业科技司司长,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主任,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现任国务院参事,理事长。兼任中国科技咨询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其他文献
无疑,乔布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iPod、iPhone和iPad等一连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体验的创新产品,而通过精心策划的广告攻势和开设零售店的营销推广方式也是苹果能够成为红
只有更多关注并投资支持中早期创业企业,才能更好肩负起“创投支持创业创新”的使命    7月29日早,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浇灭了连日来的闷燥,但没有浇灭创投业内人士的参与热情。9点整,首届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峰会暨评优表彰颁奖仪式开幕,会场内座无虚席。此次论坛一改以往动辄让政府官员、业界名人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例行安排,进行了大胆创新。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处长刘健钧总结指出,目前中国创投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一些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方向。有人说,处于同一起跑线,仅仅表明我们拥有与高手过招和竞争的契机,谁抢占了制高点,谁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不管怎样,中央的决策犹如
在IBM首款PC发布30周年之际,曾参与其研发的工程师马克·迪安却撰文称“PC时代基本结束,PC已步‘打字机、黑胶唱片、CRT和白炽灯泡’后尘。世界设备正由PC向智能手机转变。
3月22日,美国当地时间21日晚,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19票对212票通过参议院医改法案。在众院占多数席位的民主党,只要在全部435票中获得216票赞成票,便可通过方案。
作为铁道桥梁与隧道工程专家,张国华先后担任过中国铁建十四局青藏铁路、中国铁建二十二局石太客专和京秦客专等多条铁路建设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目前担任哈齐客运专线一标段
2009年10月26日,张玉台主任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CBH)与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ICTSD)联合主办的“日内瓦对话中国年会”上对宏观经济走势作此展望-——    2010:出口变数与投资隐忧    中国经济稳步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预计中国2009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将超过9%,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可以达到8%的预期目标。  
朱敏:目前存在着一种较为浮躁的学风,往往不做基础科学的论证、不以实证数据经过系统地研究而得出结论。这折射到的究竟是什么层面的问题?陈志武:我认为,这反映了教育体制的问题。
如果进行网络投票,当下及今后数十年最热的词汇是什么?“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会排在榜单前几位,业内人士信誓旦旦地表示。本刊记者最近从百度上搜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词条,相
如果将搭乘民航航班出行比作“乘公共汽车”,那么乘公务机出行就是“打豪华车”    这是高铁与民航的零和游戏:先是航班的习惯性晚点,挥霍了先天的速度、票价优势,将乘客推向高铁;而在“7.23”温甬铁路动车追尾等一系列高铁安全事故后,备受安全质疑的高铁却又让航空公司找回了底气。  今天,定位于高端航班服务的公务机,能否再为航空公司再下一城?  如果将搭乘民航航班出行比作“坐公共汽车”,乘公务机出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