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有多了解自己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究竟有多了解自己?要不是那次被镜子欺骗,我可能不会思考这么奇怪的问题。
  我在服装店挑选了几件衣服,原本并不打算都买。去试衣间换上,一照镜子,发现每一件都出乎意料的好——款式合我的胃口,颜色温和养眼,宽窄适度非常合身——于是竟一件也舍不得丢弃,一时间难舍难分,便都买下了。最让我惊异的,是一件修身连衣裙的效果,完全没有之前担忧的臃肿,镜中人比印象中瘦了许多。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何时瘦的,并暗自欣喜。
  裙子拿回家,再试,我却傻了眼:颜色不对,宽窄怪怪的,效果不再完美。仔细回想,大概是试衣间的灯光带有温和的淡黄色,与自然光不同,照在衣服上显出的颜色也不同。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我平白无故地胖了一圈?我不可思议地盯着镜子,眼睁睁见证梦幻的破碎。裙子还是那条裙子,穿它的人依旧是我。不过是隔了几条街和几个小时,那种修长优雅的效果怎么就消失了呢?
  问题出在……镜子。对,一定是镜子。我定了定神,对妈妈说,服装店的镜子好像能把人照瘦。妈妈说是啊,以前听说过,他们用的是特殊的镜子。
  好吧,算是哈哈镜,只是变化微妙得让人难以察觉。稍稍动点手脚,就蒙骗了那么多人。我郁郁地想。
  事后再次想起,我却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我根本不够了解自己。如果我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胖瘦,知道自己正常看起来是什么样子,也不至于被一面既不会动弹也无法张口的镜子欺骗得那样狼狈。原来,我对自己这样陌生。
  以前看到苏格拉底的话,“人啊,认识你自己”,不解其深意,总觉得做到这点不费吹灰之力。我不认识别人,难道还不认识自己吗?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刻离开过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陪着自己。我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梦到过什么,经历过什么,以及心情好坏,身体是否舒服等问题。我以为对自己了如指掌。那时若让我做自我介绍,我会用权威的语气自信地说,我叫高源,今年几岁,性格内向,兴趣是某某。
  然而,这些真能证明我了解自己吗?几年后,我发现自己有双面性格,有时内向冷漠默默无语,有时开朗乐观滔滔不绝。我的兴趣不断翻新,增加,扩展。曾经以为确切无疑的许多特点,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渐渐明白,没有人真正了解自己。苏格拉底的话,直到现在也没人能做到。
  世界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感觉陌生就会不安。为了解释世界,让内心踏实,在科学上,我们花费巨大精力去探索、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和其他物种以及人体;在人文上,我们耗尽心血考证、分析、推演、论述历史政治及文化和艺术等。即便经过千年的努力,我们也没能了解自己,无法全然清晰地解释自己。
  如果不照镜子或洁净的水面,你知道自己有一张怎样的脸吗?如果不去体检,你知道自己有多高有多重、哪个器官有问题吗?如果不做缜密设计的心理、智力或性格测试题目,你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心理状况、智力水平和性格倾向吗?况且即便做了测试也可能牛头不对马嘴,对了解自己无济于事。上初中时有段时间我心急要长高,每天靠运动来刺激骨骼,心理上感觉效果明显,逢人就说“最近我好像长高了”,最后一量,竟一厘米都没变。自我感觉不那么靠谱,自大或者自卑,都是常见的偏颇。
  安徒生童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癞蛤蟆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当中,有一只的头上有颗宝石。小癞蛤蟆们骄傲地伸直了后腿,它们都以为自己有宝石,得意洋洋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最小的那只癞蛤蟆自卑地想:“是啊,我没有宝石。”其实,宝石就在它的头上。它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就像丑小鸭不知道自己是天鹅一样。它们都不了解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有的心理研究表明,如果老师给某学生特殊的鼓励和重视,比如“我发现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即便只是随口说说),普遍发现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确实会做得更好。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玩笑,不过还挺动人。从某个角度说,所有人都是茫然的,不懂得自己也不懂得别人。老师对学生说那种话就好像是一个盲人领着另一个盲人横冲直撞。如果老师或家长没对你说过你有某种天赋,你知道自己的特长吗?反正我不知道,我也不相信别人知道。从小到大,我都是一路随心所欲摸索过来的。对什么感兴趣就试试,喜欢的话就坚持,管他有没有天赋。每当我在某方面做出小小的成绩,就会有人附和“我觉得你在这方面有天赋啊”,我从来不听,并且不断转变方向——小学时因为美术被全年级知晓,认真考虑以后做个画家;初中时开始写东西,爱上文学;进高中时喜欢理科并且成绩不错,后来头脑一热进了文科班;大学继续学文学,却在临毕业时转向了营养学——弄得别人措手不及,不知该给我贴怎样的标签。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喜欢,就去做罢了。说不定天赋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和安慰呢。
  学营养,要补医学基础。那时候我才发现对自己的身体多么陌生。大到每天都依赖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小到细胞里面纷繁复杂却井井有序地发生着的化学反应,我惊异好奇地盯着一个陌生神秘的新世界,而这个世界竟已伴随我21年,与我的生命息息相关。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星座也特别感兴趣。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爱看专业占星师对十二星座的特点分析。性格这种东西太复杂,它会变,会隐藏,会叠加,一个人常常连自己的特点都搞不清楚,所以不得不借助这种东西来了解自己。看星座分析的时候,我常情不自禁地感叹“哇,太准了”、“耍不是看它我还真没注意到”,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明朗之感。
  大学期间我做过一个非常专业科学的职业测试,测试结果说我适合的职业是咨询师。当时我还没接触到营养师这个行业,只想到心理医生,心想这个职业还是算了,我也就平时给好朋友做做开导比较在行。那时以为自己会做教师或者编辑之类的工作,尽管没有多少热情和期待。一年之后我开始学营养,认识了许多营养咨询师,并开始尝试宣传营养知识。我才发现自己一谈到营养就热血沸腾,极期待有人咨询这方面的问题,热心讲解营养健康知识之后满心欢喜,不仅有成就感,还有帮助别人之后的欣慰。这时我又想起那个职业测试,深感其精准神奇。我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竟不如一份薄薄的测试卷。
  现在,我不再自以为是地介绍自己怎样怎样,而是谦虚地问别人:“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虽然他们总结得不一定完备,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也许还真会有新的发现。毕竟,我只有借助镜子,才看得到自己。
其他文献
我至今回想起高三那段日子还觉得讶然,全身的细胞都是绷起来的,像快要被拉断的弦。  那一天,我背着沉重的双肩包站在考场外面,面无表情,虽然胸膛里一颗心躁动得就要跃出来。我从来都不是那种叽叽喳喳的女孩,我默默地站在角落,像一只猫隐匿在阴影里。铃声响起,迅速进考场,拿到试卷,填写了姓名和考号……心何时平静下来的,我没有意识到,只顾着绞尽脑汁奋笔疾书,恨不得死死卡住那决定命运的一分一秒。  一连两天,昏天
期刊
瞬间凌乱  鲁迅走了,金庸来了;白居易走了,周杰伦来了。这些年语文教材的“改革”令人眼花缭乱。去年秋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样朗朗上口的诗句从上海版课本中消失,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等经典古诗。结果开学没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表态:“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之后,编写北京版教材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将由现在的6到
期刊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拍卖活动很火,不过,这事要是给清朝的李渔老师知道了,难免要向他们收点版权费。很明显,拍卖会是李渔300多年前发明的。 李渔?这家伙是谁?你瞧,他走过来了,顶着骄阳,从自己的戏园出来,走过街市上繁华的车水马龙,溜达到街市上。天气闷热,再加上吵闹,他旋即踱进了同泰茶庄二楼,想挑个靠窗的位置慢慢饮茶听戏,享受这个悠闲的午后时光。  一段苏州评弹刚刚唱罢,李渔双眼迷离,沉浸在一片吴侬软语编
期刊
办完休学手续的那天,我关在房间翻以前的东西。张先生敲我的房门。我目测和门把的距离超过一只手臂,就懒得去开。  但他敲得很自信。隔着一扇门,倒显得我虚张声势。  我把门开一半,刚好是他的身材挤不进来的宽度,问他,千吗?  他把一摞工具放我面前,说,我把你房间那台液晶拆了拿去分店用。  我就给他让了道。  侧身的时候我刻意把脚下的几团废纸踢走,以给他营造一个房间很干净的假象。好在向来抬头挺胸大将风范的
期刊
“请聆听青年/聆听永恒的青春汇聚成恢弘的梦想/这梦想种在燕园,种在华夏大地,种在你我心间。”去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了“青春中国梦,赤惋五四情——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习近平总书记欣赏了师生们的朗诵。  相关现场照片被传到网上后,领诵的“五四美女”红了起来。她叫王帆,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戏剧影视学专业,毕业时以全系第一名的综合成绩保送研究生。她是北大的学霸,也是北大的才女,更是全
期刊
在炼狱般的高三生涯里,你一定有过彷徨绝望的时候。你背负着家人的期望,上课认真听讲,不分昼夜地做习题,分数却始终在及格线边缘徘徊。看着周围同学们成绩的日益上升,你越来越心急,越来越无措,甚至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  我不是什么专家,但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也一度想要放弃。  那个时候正是高三,学习生活越来越压抑,课堂里终日闷闷的,我一直都是一点一线地生活。为了
期刊
我小时候不会拆下枕头套钻进去当美人鱼公主。因为,说实在的,我当时不会拉开拉链。我甚至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我不知道《蓝猫淘气三干问》里有只老鼠,不知道蜡笔小新还有个妹妹,不知道皮卡丘是个什么东西,更不知道黑猫警长的主题曲。所以你就不要指望我会当个美人鱼在床上“游过来游过去”。  反正,有很多很多人说过,我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  莫名其妙的,如果你让我形容一下我的童年,我的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永远都只有我
期刊
[关键词:动力]  保持向前的节奏  文/清华大学 丁昱文  “高三不易,只要能保持向前的节奏,哪怕是挪动都是好的。另外,比起一钻到底的毅力,我更希望你永远有在停下来调整好之后开始‘下一钻’的勇气。”  在我们宿舍为数不多的几次非八卦只学习夜聊中,“动力”与大妈狂暴的敲门声在话题终结者榜单上难分高下。“我现在就是没有动力去学怎么办”是个问者答者都自知无果的问题,因为这事,别人说不清楚。  因此。这
期刊
高考语文,说难不难,但说简单也不太简单。常听好多人抱怨语文考不好,细问之下,就会发现,抱怨的人大多从来不做或很少做语文试题。作为一个“光荣”上过高四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语文也是需要做题的,而且要会做题。  语言文字运用,也即字音、字形和修改病句,这个除了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高一到高三,我做这类题几乎都是靠蒙的,结果第一年高考就吃了大亏,前三道题全错。高四吸取教训,平时做这一
期刊
问1  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的课本是学校统一发还是可以自己买?如,果自己买的话,又到哪里去买呢?虽说还没考上大学就问这些有点想太多,但是真的很好奇啊!  问2  学姐好,听说大学里的教材可以买旧的是吗?如果真这样的话,那像我这种懒人是不是就可以高价收购学霸学姐或者学长的书,然后上课也不用做笔记了,是吗?  问3  据我了解,大学里上课,基本不按教材走。那么学姐,我就想问一下,大学里可以不要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