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8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浙江人大·公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对我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做好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省人大财经委从6月份开始,分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等市及有关县(市、区)开展调研,召开有政府部门、企业和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7月上旬,分别听取了省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厅、统计局、物价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有关部门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在汇总、研究前期调研情况的基础上,财经委召开全体会议,形成了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新变化,努力克服低温雨雪灾害天气影响,积极支援抗震救灾,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增势比较平缓、结构有所优化、协调性继续增强的发展态势。但经济增速减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价格上涨压力很大等问题值得密切关注。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为98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从农业看,各级政府认真贯彻重农扶农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得到巩固。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40.3亿元,增长1.3%。以生产集约化和高效化为导向,农业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得到稳步提高。
  从工业看,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37亿元,增长12.2%。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11.5亿元,增长15.8%。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总产值达6634亿元,增长20%。其中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3.2%、21.5%、31%和20.7%。
  从服务业看,第三产业增加值4156.5亿元,增长12.3%。交通、通信、贸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较快。上半年,铁、公、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6%和21,3%,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3.5%,保费收入和批零贸易销售额分别增长39.7%和20.8%。房地产、旅游等行业有所回落。
  
  (二)经济需求均衡协调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随着前一轮投资热潮的减退,目前以提高产能、创新技术为目标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制造业投资增长16.8%,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达43%。装备制造业投资增幅达22.8%,其中专用设备、运输设备、通信电子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8.5%、41.4%和25.9%。
  消费市场继续平稳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0亿元,增长19%。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城市市场零售额2359亿元,增长19.5%,农村市场零售额1181亿元,增长17.9%。
  出口继续向好。今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壁垒,全省企业积极应对,主动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多元化出口,外贸出口仍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全省上半年出口731亿美元,增长26.1%,其中6月份单月出口规模达141.6亿美元,再创新高。
  
  (三)金融信贷运行平稳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3479.5亿元,比年初新增4417.6亿元,同比多增1548.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0.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516.2亿元,比年初新增2541.0亿元,同比增长15.2%。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新增贷款增速回落,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向省外净转出信贷资产、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努力增加银行信贷资金供应。1-6月金融机构新增的资金投放(贷款、资产转让、信托产品)合计3955.8亿元,实际比去年同期多投放50.9亿元。
  
  (四)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上半年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8%,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21.9%。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36.6%,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增长23.8%。针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广大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化解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困难。如诸暨市袜业骨干企业利用高档和绿色环保原材料开发生产新产品,有力提高了袜子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今年前5个月全市高档袜销售同比增长29%,保障了当地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所到的华海药业、浙江医药、浙江亚太等一批企业,充分利用品牌、技术、网络等优势,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五)民生问题继续改善
  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分别为2121.6和1103.7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5%和26.9%。地方财政支出916.4亿元,增长26.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12425元和6100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和13.6%。就业形势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二季度末为3.24%,保持在较低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应当看到,上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予以充分肯定。上述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的正确举措,主要得益于企业困中求进、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主要得益于创业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谋发展、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
  
  二、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全省整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显现,加上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使得今年我省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不断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形势更趋严峻。
  (一)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受多方面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的情况比较明显。1-6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的有9722家,亏损面达18.8%,亏损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61.5%。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产成本增加。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为87.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增长35.2%,管理费用增长19.3%。二是企业融资难度增大。货币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企业资金面总体趋紧。二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98.5,跌入不景气区间,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3.4,有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上半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1.8%。月均增加277元。据企业反映,今年普通工人工资普遍上涨20%左右,个别企业甚至高达35%。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在 全国的位次已由一季度的第15位下滑至末位,企业景气指数由第12位下滑至第14位。
  (二)三大需求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我省全社会投资增幅已连续3年(2005-2007年)低于GDP增幅。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的项目40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4%。在土地、资金、节能减排、企业家投资意愿减弱、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投资形势不容乐观。消费需求相对平稳,但实际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在居民收入差距未能缩小、物价上涨带来刚性支出增长较快等背景下,扩大消费难度较大。从出口看,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加快、贸易摩擦增多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等原因,全省出口增幅在2007年下半年已出现回落,今年1-6月的增幅若扣除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影响,增长仅为14.7%。
  (三)潜在金融风险累积上升。除了信贷资金供应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外,还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部分企业资金趋紧可能发生断链风险。今年以来,外部形势的变化使部分企业利润率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企业经营效益下降、现金流减少、资金链绷紧。一些企业投资失败或经营不善,导致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产业资本风险向金融资本风险转变、企业风险向政府风险转变的可能性增大。二是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当前股市大幅下挫,房地产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金融信贷风险较去年增加。三是民间融资风险上升。部分地区非规范的民间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由于这些民间融资的投机性、高利性、非实体性倾向严重,有的还带有欺诈性,一旦发生风险,不仅影响民间融资的放债人,还有可能通过担保、借贷关联带来信贷风险。
  (四)传统产品更新换代有待加快。上半年,虽然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研发创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从总体看,我省企业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类同现象比较普遍。如全省很多地区生产汽摩配件、服装、袜子等产品,且产品的花色、品种、质量等基本相同。一定程度反映出一些企业对产品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存在重规模、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重当前、轻长远的情况。二是产品附加值低。由于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且普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造成产品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少、抗风险能力弱。三是区域内部的无序竞争严重。一旦某种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大量的企业就纷纷进入,使产品供给大量超过需求,导致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快速缩短。四是传统优势逐步丧失。在今年原材料涨价大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情况下,具有传统优势的轻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也受到挑战。1-5月,17个行业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全都低于全国同行,利润增幅高于全国同行的只有6个行业。从调研中了解到,由于一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生产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纷纷转到外省市发展。
  (五)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上半年单位GDP能耗预计同比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6%。均低于上半年目标。当前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面临多重压力:一是结构节能进展缓慢。当前居民用能刚性增长,三产节能成效不明显。上半年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变化对节能的贡献仅为3%。二是能源消耗总量增大。一批新建高耗能项目投产,一季度分别推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上升2.2和1.2个百分点。三是企业节能潜能受限。虽然电力和成品油价格上调能促使企业节能,但在技术节能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取得大的节能绩效。上半年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为7.6%,仅比一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四是能耗降低空间趋小。去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83吨标准煤,能耗水平居各省市区第4位,已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难度增大。
  (六)生产经营环境亟需改善。调研中企业反映,在当前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希望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希望政府在税费、财政政策上“少取多子”、放水养鱼,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希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调研中较多企业反映,生产企业获得工业用地比较困难,手续比较繁杂。有的企业反映,个别部门还存在办事效率不高、相互推诿的情况。三是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上半年应收帐款增加,有的反映保险公司至今尚未理赔冰冻雪灾造成的损失,有的反映房价过高造成人才流失等。诸多困难不仅影响近期的生产经营,且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存在,有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银根紧缩、人民币加快升值、原材料价格暴涨、要素短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有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等内在因素的制约。我省资源贫乏、要素紧缺的省情和环境承载能力趋于饱和、节能减排工作推进难度加大的现状,决定了我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两创”总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升级转型,切实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是全面完成省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的关键时期。要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继续推进全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支持四川灾区恢复重建、迎接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正确认识经济形势,防止经济大幅滑落。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首先要统一对经济形势的客观判断。要清醒看到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中工业增加值和外贸出口额增长的同时增幅明显回落,投资实际增幅低于GDP增幅,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利润增长率已低于全国水平。因此,对取得的成绩要有正确的估价,对经济下滑的可能性高度关注。在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必须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防止经济大幅滑落,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其次要大力提振企业家信心。企业是经济的主体,要各方合力,千方百计为企业想办法、解难题、渡难关,提振企业家创业创新信心。加强宣传引导,使企业家充分认识当前的宏观调控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办法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加强创业创新典型的宣传,介绍成功的经验,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再次要加大帮扶企业力度。要尽快制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给企业,并认真加以落实。要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听取意见,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引导企业贯彻实施好劳动合同法,转变劳动用工模式,加强用工管理。认真总结今年以来各地政府采取的干部下基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加以规范和坚持。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合理设置、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当前我省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上,重视项目建设,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速,对保稳促调、增强经济 发展后劲是必需的。一是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建立责任分解、督查考核等措施,确保重点项目立项的早落地,落地的早开工,开工的早竣工,竣工的早投产,切实提高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效。二是努力保障重大项目要素配置。要优化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配置,抓紧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对重大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可考虑带帽下达用地指标。三是着力提升工业项目水平。要以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平台,确保工业投入规模和投入质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业项目计划等,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发挥导向作用。当前我省经济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民生等方面的杠杆作用。一是研究减轻企业税费措施。针对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快、物价高位运行的情况,政府及部门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研究制定税费缓征或减免税费的相关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尽量减少物价上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今年省财政已根据全省经济形势需要,增加了相应资金。这些新增的资金,虽然总量比较大,但对于全省众多需要支持的行业、企业而言,量仍然偏小。因此,要在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一批近期内对全省经济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同时要对各项扶持资金进行整合,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真正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资金。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科技支出,将有限的财力主要投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企业技术开发费补助等。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预算执行的各项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精打细算,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要通过节约行政成本,让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四)强化信贷保障力度,促进银企良性互动。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杠杆,各银行要为维护经长期努力形成的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做出努力。首先,要挖掘信贷潜力,利用浙江银行业资产质量高、效益好的比较优势,积极向总行争取信贷指标的倾斜政策,扩大信贷资金供给;其次,要改进服务,重点支持属于我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项目,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有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企业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需求。要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审慎运用利率上浮政策,做到能不上浮的决不上浮,能少浮的就少浮,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再次,要防范信贷风险。在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正确处理信贷支持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对资金链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注意“区别对待”。对有市场潜力的、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但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予以及时扶持,帮助其度过难关,避免简单退出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的信贷风险。对少数市场前景堪忧、经营管理不善、风险失控的企业,在依法维护银行债权的同时,防止风险扩散。要密切关注重点企业、外贸出口大户、房地产企业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和风险状况,发现苗头性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和协调,妥善处置企业集团的资金链紧张问题,防止企业单体风险演变成区域性风险;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企业的上市融资和企业债券发行工作;认真做好全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拓展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民间融资管理,引导民间资金合法有序运行,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违规金融行为。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我省工业的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生产性服务业既能有力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也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推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要围绕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从推动产业集群内制造业互动发展着眼,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软件外包、研发设计等集聚发展,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持。二要启动制造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试点。探索把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出来,推进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的转变。鼓励制造企业服务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降低交易成本。三要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合我省实际,加强布局规划,聚集强势行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动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转变,推进现代服务业;在交通、商贸、职业培训方面具有特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六)努力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一是着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当前我省价格上涨大多是源于食品类价格上涨,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扶持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市场食品供应;认真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贴政策,完善价格补贴与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机制,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近期国家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和电力价格,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连锁反应,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把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工作。要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及时掌握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走势、国际贸易发展情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好地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三是随时关注企业经营状况。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停产、破产有所增多的趋势,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密切关注,及早准备,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吸取近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严肃查处,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五是全力做好防汛防台工作。针对今夏我省防汛防台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扎实、细致、有效地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及时做好防汛防台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其他文献
“专门委员会”与“工作委员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体系中,虽然都是属于人大系统的机构,但是却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内涵,其产生方式、组织机构、隶属关系、机构性质和工作职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关于“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宪法第七十条原则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地方组织法第三十条也明确规定了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期刊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在杭州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副主任王永明、吴国华、刘奇分别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和联组会议,副主任徐宏俊、程渭山、张家盟、冯明和秘书长姚民声以及委员共58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吕祖善省长和陈加元、钟山、郑继伟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和王幼璋、徐杰、俞新尧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刘建国、刘晓刚副检察长
期刊
(2008年7月28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一、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上半年全省法院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上半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四、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五、审议《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  六、审议《浙江省城市管
期刊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认真审议了省政府和省人大财经委的7个报告,审查批准了2007年省级财政决算,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批准了宁波市上报的1件法规,对监督条例等3件法规草案进行了初审,并通过了“两院”提请的人事任免事项,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这次会议议题重要、内容丰富,是今年继7月份常委
期刊
“十一五”以来,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决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深入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持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十一五”规划实施总体上进展比较顺利。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    (一)主要目标进展情况。《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07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向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2007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已经编成。现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7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  2007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
期刊
(2008年8月1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主任委员:  徐宏俊  副主任委员:  陈仲方 吴顺江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丁祖年 朱新力 吴正虎 林 强 周柳军  赵玲(女) 顾秀秀(女) 黄新艳(女) 龚昌成 蔡秀军  潘海天 薛滔菁(女)
期刊
出席:  赵洪祝 王永明 徐宏俊 吴国华 刘 奇  程渭山 张家盟 冯 明 姚民声 丁祖年  丁耀民 王小玲 王成云 王良仟 王松林  毛雪非 吕汉夫 朱新力 李 理 李兰娟  杨晓光 肖鲁伟 吴鼎钧 汪志芳 张孝琳  张解放 陈子辰 陈永昊 陈仲方 陈振濂  陈燕萍 林 强 罗建红 周玉根 周柳军  郑旭明 赵 玲 胡亚芳 胡虎林
期刊
(2008年8月4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主任会议通过)  采取统—部署,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共同开展的方式,对教育工作进行审议,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郑继伟副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着重围绕教育投入、农村教育工作、中等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
期刊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07年7月23日至26日在杭州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代主任俞国行和副主任章猛进分别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副主任徐志纯、卢文舸、葛圣平、李志雄、孙优贤、徐宏俊和秘书长李步星以及委员共52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吕祖善省长和陈敏尔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勇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钱中贤副检察长列席了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