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作曲家的奶酪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又听到一位著名作曲家抱怨:某某乐团又擅自演奏了他的作品,他本人不知情,更没有稿酬之说。“感觉自己好像又被卖了一次,作曲家成了可以被随意侵权随意宰割而丧失了任何权益的受害者”。说起此事,这位老兄义愤填膺。
  类似的抱怨声听过无数次,但问题到今天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有效的著作权体制来进行保护。
  著作权的基本内容是作者对使用或授权他人使用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就作曲家而言,当作曲家的知识产权形成一种有形的、而且可以出售的形式时,它赋予作曲家对这种知识产权以一种专有的支配能力,并且允许作曲家在别人使用作品时提出条件,包括支付报酬的条件。
  一个成功的著作权制度基于两大要素:一个全面的法律体系和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个健全的法律体系中,著作权可以受到保护;而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则能行使法律所授予的权利,使这种保护落到实处。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对于著作权是有法律保障的。早在1990年,第7届全国人大就已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又通过修正案,其中对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保护,都作了细致的规定。
  法律有了,但依然侵权案例不断,那问题就出在监管体制上,只有真正将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落到实处,作曲家的奶酪才能保住。但作曲家的奶酪是保住了,演奏者又不干了,就像一位交响乐团团长所说的:“如果真按著作权法规定那样付费,那国内的交响乐团没有一个不垮的”。这是一个连环套,会引起各方连锁反应。可见,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著作权保护体系,使得作曲家、演奏者、观众都能受益,并非那么简单。
其他文献
一把座椅、一把手风琴、正襟危坐的表演方式似乎是人们对于手风琴表演根深蒂固的传统印象。然而,这种印象却在5月1日晚上海师范大学东部礼堂举行的一场交互着电声与视频、时尚与光影律动,青春动感的“春之流行”手风琴专场音乐会中,得到了彻底颠覆。颠覆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2009全国手风琴邀请赛的主办方——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春之流行”,这支成立仅一年的手风琴乐团,如今已然成为了全国师范院校手风琴专业的梦幻
期刊
中国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刘月宁教授5月4日在加爾各答与印度著名桑图尔演奏家达伦·巴塔查亚举行了联合音乐会。这是中国扬琴与印度桑图尔在印度进行的首次对话。   音乐会的第一部分由达伦·巴塔查亚首先与达布拉鼓演奏了一段拉格,第二部分由刘月宁与达布拉鼓演奏了三首中国扬琴作品,在第三部分,两位音乐家共同合作了一段由拉格和中国民歌“茉莉花”组成的名为“对话”的新作。音乐会让中印听众领略了来自同一
期刊
深圳音乐厅3月21日《复古殿的传奇——陈雷激古琴音乐会》,是陈雷激2003年从法兰西回国后举行的第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同时也是他平生第一场公开售票的商演音乐会。音乐会前3天,竟已零零散散卖出800多张票,演出当天票房陡涨,音乐厅几乎满座,深圳千余观众现场见证“复古殿的传奇”。  陈雷激,许多人并不熟悉。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位长发束顶、宽袖素袍、盘坐画卷潇洒豪放,将《太古遗韵》送上
期刊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承办的“朝霞杯魅力校园六一文艺晚会”5月3日晚在京录制。  “魅力校园”六一文艺晚会,是一项公益性、全国性的大型少儿艺术展演盛事,是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情感交流的桥梁,是全国校园风采和师生才艺展示的最高舞台。  组委会从推动校园文化和深化艺術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出发,邀请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和评委。专家委员会根据舞蹈、戏剧、音乐等艺
期刊
一头雪白的华发打着卷儿披在肩上,一张有着精致五官的清秀面容,饱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从容的优雅气质。“你好,我是邵紫绶。”简单的开场白引领我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来者的讲述中,跟她一起回味与音乐有关的这半个世纪……    凶宅——十三陵——少年宫    邵紫绶1937年出生于上海一户普通人家,父亲的早逝并没有影响她成长为性格开朗、爱唱爱跳的美丽女生。1951年,邵紫绶如愿考入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办的行知艺术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刁艳)为深入开展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促进中俄音乐交流发展,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2009中国哈尔滨·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6月初在哈尔滨召开。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原因,哈尔滨成为了中俄音乐文化交流的前沿。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本地区音乐学术研究中心,长期以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術研究为重点和特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2007年,该院音乐学
期刊
5月5日,由金釉梨、具滋万、李福男等韩国作曲家组成的团队,应首都師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邀请,携现代乐团到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参加“中韩作曲家新音乐作品交流音乐会”的演出。  5日上午,韩国作曲家们给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讲座。在讲座中,金釉梨、具滋万、李福男教授分别介绍了自己音乐作品的灵感来源、表现手法以及独特之处。演讲视角新颖、深入浅出,使听众耳目一新、
期刊
在沈阳音乐学院的极力倡导、中日韩三国教育界的共同支持下,首次东亚艺术教育大会,4月27日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日本作阳大学副校长兔束俊之,韩国启明大学管弦系主任李康一,沈阳音乐学院院党委书记白玮,院长刘辉,副院长范哲明、魏煌及部分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大会。大会标志着中、日、韩三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倡议建立的长效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白玮书记指出,大会的召开基于三国从事艺术教育的同仁在长期交往和实践中得
期刊
衢州,浙江西部的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世纪80年代初,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忽然冒出三个业余音乐爱好者——蔚鸫、牟学农、珊卡。他们创作的歌曲在全国各地的歌刊上发表,在省内外歌曲创作比赛中屡屡获奖。好似凭空杀出的三匹黑马,给浙江歌坛带来了一阵惊喜,于是有圈内同行称之曰:“衢州三剑客”!   “三剑客”爱好相同,出身也相似。当时他们都是普通工人,最年长的珊卡刚满四十,在水电建设工地开吊机;而立之年的牟学农
期刊
音乐墙  在法国马赛卡斯特拉纳地铁站内,有一道神奇的绿墙轰动了整个马赛市。原来这是一道不寻常的“魔墙”——音乐墙。当人们经过时,它会发出一阵阵伴随脚步节奏的乐曲,而每一动作都会发出不同的旋律。  “魔墙”的发明者是29岁的法国作曲家雅克·塞拉诺。为了保留其最初的设计思想——通过运动在空间产生音乐,雅克给这道墙取了个名字叫“空间乐器”。雅克自称是个雕琢空间的音乐家。他认为音乐墙不属传统乐器的范畴。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