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不稳定的脚步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21年年初,媒体报道袁隆平院士还亲自去稻田里开展工作,为什么会突然间病逝呢?原来,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5月22日逝世。从跌倒到去世仅仅2个多月!
  跌倒对年轻人来说不算大事,但对老人可不一样。老人摔倒比你想的更危险!跌倒是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
  人类为什么那么容易跌倒?这事其实应该反过来思考,人类原本就不是直立行走的,这是人类几百万年来进化出来的能力。看起来直立行走是我们习以为常、轻松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上,用两条腿走路,保持平衡而不跌倒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处理信息的前哨站


  研究人员称,人体直立时天生是不稳定的。我们的身体“头重脚轻”,相对于我们的身高,它只有一个较小的支撑底座。更糟糕的是,我们的重心位于“与骨盆同高,脚踝稍微向前处”,即使占绝大部分人体重量的头部和胸部都不摇晃,站起来也是危险的。
  正常的人都是通过一个巨大的“脑-体网络”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该网络通过整合来自肌肉、眼睛和内耳前庭系统的信息,进而控制腿部和核心部位的肌肉来调整站姿。核心肌肉通常被当作是保持平衡的主要力量,但事实上,腿部肌肉做得更多。一旦人们在站立时“关了”腿部的所有肌肉,就会跌倒。
  目前,神经科学家还不能完全理解人脑是如何对不断变化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的。不过,他们已经确定了几个关键的“参与者”,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小脑。小脑是位于大脑底部的球状小区域,其包含的神经元比脑部所有其它区域加起来还要多。关于人类进化的研究表明,当我们的祖先开始用双脚走路时,小脑的体积迅速增大。
  我们之所以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是因为脑部可以根据经验做出预测。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预测发生在小脑,该区域与包括运动皮层在内的其它脑部区域相连。他们认为,小脑就像一个高速处理信息的前哨站,支持着所有其它的活动。它接收并处理信息,继而改善人的行为。

走路实际上不容易


  我们很早就知道,小脑在运动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它还能对我们的思想和情绪进行微调。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通常平衡不良(见“拓展阅读”);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人们被要求在完成一项认知任务的同时保持平衡(例如,一边走“独木桥”,一边思考并回答问题),他们的平衡性都不好,而那些试图保持平衡的人则在认知任务中表现得更差。事实证明,人们使用描述“平衡”的词——比如“稳定”、“摇摆不定”——来描述我们的情绪,是有道理的。
  看起来,大多数人正常走路都“不费吹灰之力”,但研究发现,人在行走时其实“并不容易”。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在志愿者的臀部、脚踝和脚上绑上反光标记,并使用红外摄像机跟踪他们在跑步机上行走时的动作,以这种方式来模拟人正常的行走动作。结果发现,即使是在稳定的地面上行走,走路动作和醉酒后摇摇晃晃的走路动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正常情况下我们走得较为“优雅”而已。
  事实上,由于我们的上半身摇摆不定,所以我们的每一步都是一个“重新扶正”自己的过程。通常,由于小脑、感官和肌肉在协同工作,才让我们看起来不像蹒跚。研究表明,这主要是因为大脑密切关注骨盆的位置(重心所在),并相应地调整腿部位置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不是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前进,而是“朝着我们正在跌倒的方向前进”。
  因为身体的平衡控制系统是由許多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所以它可以受到许多不同方式的挑战。不平坦的地面、有问题的前庭系统、没力量的肌肉或更快的速度等,这些都可能使站立变得更加困难,并从摇晃变成跌倒。怀孕、疾病和受伤——尤其是腿部的受伤——都是能够影响平衡控制系统的因素,这些因素足以让人更有可能跌倒。此外,与肥胖、压力、受伤、感染等有关的一些因素也被证明足以改变平衡,从而影响我们走路的方式,进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平衡能力正在“下坡”


  人们保持平衡的能力最早从二十几岁就开始下降,并且失衡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值得警惕的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平衡能力普遍在减弱。在全球范围内,跌倒导致重伤或死亡的人数正在上升,其中包括许多年轻人。而且大多数时候,跌倒的人都是清醒的,只是站着或走着,并没有做什么高难度动作。过去30年间,世界各地的跌伤死亡病例总数几乎翻了一番。
  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平衡能力普遍减弱?有人认为这仅仅反映了大量“婴儿潮一代”进入了他们的晚年,然而研究发现,跌倒发生率上升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速度。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研究人员认为,第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些跌倒的人小时候的活动不够。我们的稳定性是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尝试建立起来的,逐渐将“蹒跚学步”训练成“大步流星”。这个系统在童年和成年早期受到的挑战越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有越多的储备。
  其次,坐着的时间过长、休息时间过短、不再进行体育活动,这些都意味着年轻人到了20多岁会更“摇摆不定”,而在那之后,情况会越来越差。到了中年,久坐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普遍,导致人们体力下降,更有可能跌倒。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千禧一代比1980年代中期的成年人体质要弱得多。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是人们普遍缺乏健身锻炼。当我们运动量减少时,平衡系统接受的挑战就会变少,其效率就会一天比一天低。   所有这些加起来就形成了今天这种“跌倒”趋势。过去跌倒人群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现在下降到50岁以上。

“太极”比“走直线”更好


  研究人员认为,与年龄相关的脑部功能衰退在大约50岁时才开始真正显现出来,而小脑是最早出现衰退的区域之一,这一点在女性身上尤其明显。科学家目前还不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也不知道其具体原因。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甚至扭转平衡力的下降。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坐平衡球上或沿着地板上的直线行走……这些都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年轻人、老年人以及那些由疾病(如帕金森症)导致的平衡问题。做得越多,改善就越大。更重要的是,平衡和力量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对跌倒的恐惧,这鼓励了进一步的锻炼,从而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
  除了对平衡系统进行体能训练外,有趣的是,参与认知挑战也会有所帮助。这可能是通过调动脑中负责运动功能的部分、其它与小脑有关的复杂任务的部分、走路时思考成本的减少三者来实现的。
  小脑和脑的其它部分一样,用进废退,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让它“有事可做”。在一项研究中,那些接受了100天认知训练的人,他们的小脑萎缩程度比那些没有接受训练的人要小。
  如果单独进行身体训练或认知训练效果不错,那么同时进行两者会更好。“太极”很好地融合了这两点——它既需要集中注意力,又需要进行流畅的动作。它已被证明不仅能提高平衡能力,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减少对跌倒的恐惧,而恐惧是跌倒的头号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认为,任何能让人保持直立的运动对增强平衡能力都有帮助,并不需要去参加什么特定的训练课程。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和平衡能力如何,当下永远是(训练)最好的开始。

拓展閱读

               平衡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健康障碍已被证明会影响平衡,从而影响站立姿势和步态。抑郁症患者倾向于弯腰驼背,动作明显缓慢,如果他们摔倒了,站起来会比其他人花更多的时间;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精神痛苦的症状通常会让他们产生摇摆的姿势,这和视觉信息与平衡的其它组成部分的整合有关;对于那些焦虑的人来说,对离地的恐惧反而会影响姿势,使他们更有可能摔倒。
  研究人员认为,身体平衡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努力改善一个人的平衡可能也有益于他的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随着电视、手机的普及,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无线电波。关于无线电波会不会影响动物的生理,过去一直有争议。譬如,前些年有流言声称,手机的无线电波可能会致癌。但研究表明,无线电波的能量太弱了,不足以引起导致癌症那般程度的DNA损伤。尽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无线电波对动物还是有影响的,只是可能影响方式十分微妙而已。  最近一个发现似乎证明,无线电波确实能影响蟑螂的生物钟。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意味着无线
期刊
摘要:为了解广西高校毕业生电动车市场具体情况,考察大学生对其再利用的看法,以广西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作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提出一种代租业务模式,得出高校电动车的再利用可行性结果。  关键词:毕业生;电动车;回收利用  前言:广西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大学校园通常比较大且有一定的高低落差,故电动车几乎成为学生出行的标配,大学生校园交通以电动车为主,广西境内有的高校电动车拥有量达2人一辆的规模
期刊
多少年来,恐龙迷们一直在争论:陆地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恐龙是谁?所有候选者都集中在蜥脚类恐龙里面:阿根廷龙、无畏龙、巴塔哥龙……  自2014年以来,蝉联冠军是巴塔哥龙。这是一种有1亿多年历史的蜥脚类恐龙,它和蓝鲸一样长,比长颈鹿还高,可能比大象重10倍。一具较完整的巴塔哥龙骨骼化石,如今陈列在美国芝加哥野生博物馆里,吸引着大量恐龙爱好者的眼球。  那么,这些泰坦(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族)恐龙的体重是如
期刊
我们常常幻想,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人类该往哪里逃?参考一下历史上的数次生物大灭绝,海底生物的生存率普遍要比陆地生物更高,如果人类也住在海底,是不是也更容易在末日来临时存活下来呢?那么,人类的海底住宅应该怎么建?也许我们应该从目前“生存”时间最长的海底建筑——水下实验室身上取取经。水下实验室“普罗透斯”想象图海下生活梦缘起  1963年,法国海洋学家雅克·库斯托用纪录片《没有阳光的世界》带我们领略了海
期刊
在我们这个年头,给DNA测序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现在又开始兴起另一种测序——给表观基因测序。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后者似乎比前者用处还大。  所谓的表观基因是指附在DNA碱基上的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类似基因的开关,不会改变你的DNA,但可以改变基因的功能,比如让基因失去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表观基因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如生活方式),因此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关闭和打开。  表观基因测序
期刊
让我们一起想象以下画面:荷花池里的莲蓬,蜂巢,疏松多孔的面包或奶酪,深圳宝安机场新航站楼的天花板……随着这些图片一个个跳进你的脑海,你会不会感觉不舒服?甚至心跳加速,恶心干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恐惧症之一——密集恐惧症患者中的一员。什么是密集恐惧症?  说到密集恐惧症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原始词汇——Trypophobia是源自希腊文。在希臘
期刊
我们知道,银河系中心盘踞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400万倍。不仅如此,很多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超级黑洞,有的达到太阳质量的数十亿倍。但一个问题是:这些黑洞为什么能长这么大?因为按常规方式生长,它们似乎从整个宇宙诞生到现在,也长不了这么大。对于这个谜,天文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点线索。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個小组模拟了银河系的“逆演化”,就是说,像倒着去播放电影一样,看看银河系最初的模样。
期刊
在动物的身体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所以,当动物挨饿时,脂肪细胞通常都会缩小。这些脂肪叫“白脂肪”——以与下面要介绍的另一类脂肪相区别。白脂肪可在动物的皮肤下和内脏周围找到。  最近科学家发现,我们的骨髓中有一种脂肪,它的行为与其他脂肪大异其趣。当我们挨饿时,它不但不缩小,反而胀大。这意味着,相对白脂肪,它是一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科学家建议称之为“黄脂肪”。  让人惊讶的是
期刊
苍蝇、蚊子、蝗虫、蟑螂,这些恼人的小生命生活在我们周围,每当我们小心翼翼地准备一掌拍死或一脚踩死它们的时候,它们“呼啦”一下就飞走了,只留下我们的拍得通红的手掌和跺得麻木的腿脚。这时候你也许会感叹,造物主为什么要将翅膀赐给这些讨厌的昆虫呢?要是它们不会飞就好了!那么,昆虫的翅膀是怎么获得的呢?强壮的“胸肌”变来的?  昆虫是地球上最早获得飞行能力的动物,比爬行动物和鸟类获得飞行能力早了至少5000
期刊
摘要:应用本科院校的女学生在当前激烈就业的竞争下,面临的挑战比较大,如何提高应用本科院校女学生就业能力,是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的。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就应用本科院校女学生就业的主要特征体现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女学生就业优化的措施,希望能为本科院校女学生就业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应用本科;女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就业的问题,应用本科院校的女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