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

来源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古老的小城里,生活着一位名叫奥菲丽娅的老人。
  很久以前,当她刚刚出生的时候,她的父母便说: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著名的演员。
  因此,他们给她取了这个名字——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那个著名女主角的名字。
  除了对诗人伟大语言艺术的赞赏,奥菲丽娅的父母什么也没有给她留下。
  她没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演员,而且,她的声音太小了。
  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希望自己能献身艺术——哪怕是以一种最卑微的方式。
  在這个古老的小城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剧院。
  在最前面靠近舞台背对观众的地方,有个隐蔽的小包厢。
  奥菲丽娅每天晚上都坐在里面,当台上的演员忘了台词时,她便小声提示他们。
  奥菲丽娅的声音很小,干这个工作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她的提示是不能让观众听见的。
  她漫长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一职业,并为此感到很幸福。
  渐渐地,她能背诵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悲剧和喜剧,为演员们提示台词时再也用不着看书了。
  几十年过去,奥菲丽娅渐渐老了,时代也在发生着变化。
  来剧院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因为除了戏剧,现在还有电影、电视和别的娱乐活动。
  大部分人有了汽车,如果什么时候想看戏,他们更愿意开车去邻近的大城市,因为在那里能看到许多著名的演员,也能借机炫耀一下自己。
  于是,小城的剧院不得不关闭了。演员们纷纷离开,奥菲丽娅也失业了。
  当最后一场演出的幕布落下来时,奥菲丽娅一个人在剧场待了一会儿。
  她坐在自己工作的包厢里,回想着自己的一生。
  突然,她看见一个影子在幕布上飘来飘去,有时大,有时小。可是,剧场里一个人也没有,所以,这不可能是谁投下的身影。
  “喂!”奥菲丽娅用她那细小的声音喊道,“你是谁呀?”
  影子显然大吃一惊,立即缩成一团——反正影子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形状。
  但是,他又马上停了下来,而且越变越大。
  “对不起!”他说,“我不知道这里还有人。我没想吓唬您。我只是想在这里藏身,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该待在哪儿。请您别赶我走!”
  “你是个影子吗?”奥菲丽娅急切地问。
  影子点了点头。
  “可是,每个影子都该有自己的主人呀?”她接着问。
  “不,”影子说,“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有自己的主人。世上有一些影子是多余的,他们不属于任何人,谁也不要他们。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影子,我叫影子流浪汉。”
  “你愿意去我那儿吗?”奥菲丽娅问,“我也不属于任何人,谁也不要我。”
  “非常愿意,”影子回答说,“太好了!但是,我必须长在您身上,而您却已经有自己的影子了。”
  “你们会相处得不错的。”奥菲丽娅说。
  她自己的影子也点头同意了。
  从此,奥菲丽娅便有了两个影子。
  只有少数人发现了这点。
  他们感到奇怪,觉得有些特别。
  奥菲丽娅不想招人议论。
  所以,白天的时候,她就请其中的一个影子变小,钻进自己的手提包里。
  反正影子在哪儿都能找到藏身的地方。
  一天,奥菲丽娅坐在教堂里,与亲爱的上帝交谈。
  尽管自己的声音很小,但是,她仍希望上帝能听见自己说的话。
  就在这时,她突然在教堂的白墙上发现了一个影子,非常消瘦,他伸出一只手,好像在恳求什么。
  “你也是一个谁也不要的影子吗?”奥菲丽娅问。
  “是的,”影子说,“但是,我们那里都传开了,听说有人愿意收留我们这些没人要的影子。这人是你吗?”
  “我已经有两个影子了。”奥菲丽娅回答说。
  “那再多一个也没什么关系呀,”影子恳求说,“你不能把我也收下吗?没人要真是太难过、太孤独了。”
  “那你叫什么?”奥菲丽娅问。
  “我叫怕黑。”影子小声说。
  “好吧,你跟我走吧!”奥菲丽娅说。
  这样,她就有了三个影子了。
  从此,几乎每天都有没人要的影子来找她,因为,世界上这样的影子有很多很多。
  第四个影子叫孤独。
  第五个影子叫长夜。
  第六个影子叫永不。
  第七个影子叫空虚。
  而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
  奥菲丽娅很穷,但是,幸亏这些影子既不要吃的,也不穿衣服保暖。
  只是她的小房间有时候很暗,挤满了许许多多的影子。
  他们都待在奥菲丽娅这里,因为没有别人收留他们。
  奥菲丽娅也不忍心把他们送走。
  就这样,她这里的影子越来越多。
  更糟糕的是,这些影子有时会吵架。
  奥菲丽娅不喜欢听别人吵架,但是如果这种争吵是用诗人那伟大的语言在舞台上说出来,则是另外一回事。
  有一天,她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大家听着,”她对影子们说,“如果你们还想继续留在我这里,就必须学点儿东西。”
  影子停止了争吵,从房间的各个角落用充满期待的眼光看着她。
  于是,她开始给影子们念诗人的杰作,所有这些内容她都能倒背如流。
  她慢慢重复着有些段落,然后,要求影子们跟着她念。
  影子们非常好学,渐渐地,他们从奥菲丽娅那里学会了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悲剧和喜剧。
  当然,现在的情形与以前完全不同。因为影子能够扮演剧中的一切。他们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扮演侏儒或巨人、人或鸟、一棵树或一张桌子。   他们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奥菲丽娅面前演出最精彩的剧目。而她仍然在一旁给他们提示台词。
  白天,除了她自己的那个影子,别的影子都待在奥菲丽娅的手提包里。是的,影子有时可以小得不可思议。
  别人从来没有见到过奥菲丽娅的这些影子,但是,他们还是隐隐约约觉得发生了某种不寻常的事情。而不寻常的事情人们往往不太喜欢。
  “这位老太太有些古怪,”人们在背后议论说,“最好把她送到有人照料的老人院去。”
  还有人说:“也许她已经疯了。谁知道,她哪天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所有人都离她远远的。
  终于,有一天奥菲丽娅的房东来了,他说:“对不起,从现在开始,您必须付比以前多一倍的房租。”
  奥菲丽娅付不起。
  于是,奥菲丽娅只好收拾起所有的东西,离开原来住的屋子。她买了一张车票,坐上火车,她自己并不知道该去哪里。
  坐了很远以后,她下了车,开始步行。她一手提着行李箱,一手提着装满影子的手提包。
  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最后,奥菲丽娅来到了海边,她无法再往前走了。于是,她想坐下来歇一会儿,不久,便睡着了。
  影子们纷纷从手提包里出来,围在她身边。
  他们在一起讨论到底该怎么办。
  “本来,”他们说,“正是因為我们,奥菲丽娅才会陷入这种糟糕的处境的。她帮助过我们,现在轮到我们想办法帮帮她了。我们大家都从她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也许,我们可以用这些学到的东西来帮助她。”
  等奥菲丽娅醒后,他们把计划告诉了她。
  “啊,”奥菲丽娅说,“你们真是太好了!”
  后来,她来到了一个小村庄。
  她从箱子里拿出一块白色的床单,把它挂在一根棍子上。
  影子们马上开始演出,这些剧目都是奥菲丽娅教给他们的。
  她坐在幕布的后面,一旦影子们在演出中卡壳,她便在后面给他们提示台词。
  开始只有一些孩子过来,他们非常惊讶地在一旁观看。
  到傍晚的时候,又来了几个大人。
  看完这些精彩有趣的演出,每个人都付了一点钱。
  就这样,奥菲丽娅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地方演到另一个地方。
  根据剧情的要求,她的影子们一会儿扮演国王,一会儿扮演丑角;一会儿扮演高贵纯洁的少女,一会儿扮演热情活泼的少年;一会儿是魔术师,一会儿又变成鲜花。人们纷纷过来观看,并忍不住随着剧情一起欢笑和哭泣。
  不久,奥菲丽娅便出名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在热切地等待着。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演出。他们对她的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且每个观众都会或多或少付点钱给她。
  过了一段时间,奥菲丽娅攒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旧的小汽车。她让一位艺术家给她写了一块漂亮的彩色牌子:
  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
  从此奥菲丽娅便开始周游世界,她的影子们一直跟着。
  说到这里,这个故事本该结束了,但是它还没有完。
  有一天,由于风雪太大,奥菲丽娅的汽车被陷在路上。
  突然,有一个巨大的影子站在她面前,这个影子比其他所有的影子都黑。
  “你也是一个没有人要的影子吗?”她问。
  “是的,”那个大黑影子慢慢地说,“我想可以这么说吧!”
  “你也想上我这儿来吗?”奥菲丽娅问。
  “你能收留我吗?”影子问道,走得更近。
  “我的影子虽然已经非常多了,可是,你总得有地方待吧!”奥菲丽娅说。
  “你不想先问问我的名字吗?”影子问。
  “那你到底叫什么?”
  “别人叫我死神。”
  听到这儿,奥菲丽娅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尽管这样,你还是会收留我,对吗?”最后,影子温和地问道。
  “是的,”奥菲丽娅说,“你来吧!”
  于是,这个巨大冰冷的黑影便将她团团包住,她周围的世界变得漆黑一片。
  但是,突然,她又仿佛重新睁开了双眼,这双眼睛变得年轻而又明亮,不再像以前那样老眼昏花。
  她不用再戴眼镜,便能看清自己是在什么地方:
  她正站在天堂的大门前,周围站着许多美丽无比的身影,他们身穿漂亮的服装,正微笑地看着她。
  “你们到底是谁呀?”奥菲丽娅问。
  “你不认识我们了吗?”他们说,“我们就是你收留的那些多余的影子呀。现在我们得救了,不用再四处漂泊了。”
  天堂的大门打开了,那些明亮的身影簇拥着奥菲丽娅一道走了进去。
  他们把她带到一座奇妙的宫殿前,这是一个最漂亮、最豪华的剧院。
  剧院的门口写着一行烫金的字:
  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
  从此,他们便在这里用诗人的伟大语言,给天使们讲述人类的命运。
  天使们能够理解这些故事,并从中了解到生活在地上的人是多么痛苦、多么伟大、多么悲伤,同时又多么可笑。
  奥菲丽娅仍然在给演员们提示台词。另外,听说有时亲爱的上帝也会来看他们的演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谁也没有发现过他。
  (摘自《课堂内外》)
其他文献
湖水经秋平似镜,莲花破晓白如霜。  ——题记  清晨,天空雖然阴云密布,可总还有那么一丝疏漏。在不远的天际有道细小的阳光穿透了云层,普照着大地,将周围的乌云染成金色,成为了天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转瞬间,乌云遮住了天空,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朦胧了天空,给万物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宁静、美好。  雨滴落在水面上,泛起了一层层涟漪,碧绿的湖面上映着天空。远远看去,好像一块晶莹剔透、
期刊
父爱之舟  文/吴冠中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
期刊
我喜欢四季。我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天、天高气爽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  我喜欢温暖的春风,它唤醒了大地,带来了暖暖的光彩,捎来了明媚的春色。每当我读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风景,陶醉在对春天的美好记忆中。  我喜欢夏日初开的荷花,它含苞待放,在水中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粉红中透露出一派小孩子的天真和可爱。  
期刊
北京的秋天很美。有人喜欢去香山看红叶,有人热衷于去故宫看银杏,也有人迷恋颐和园的芦花、残荷,我却喜欢看胡同里的秋天景象。  秋天的胡同,处处都是美的风景。天很高很蓝,在灰瓦灰墙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澄静、辽阔了。时不时,不知哪里传来“扑棱棱——”的声音,只见一群鸽子从四合院上空飞过,接着又响起一阵阵悦耳的鸽哨声。  秋天爬到胡同小院的架子上,它闻了闻峨眉豆,峨眉豆变紫了;它瞧了瞧葫芦,葫芦长胖了;它摸
期刊
世间的路有平坦宽敞的柏油马路,也有蜿蜒曲折的山間土路,不管是哪一种,路总会通向每个人想到达的地方。在我的家乡,精致玲珑的江南水乡,更是有一条水做的路,水路延伸到一个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水路让江南充满了一种灵动的美,有了水路才有了完整的江南。纵横交错的水路穿过城市和乡村,家家户户依水而居,正所谓“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坐在河边,总能看见在水路上行船的人,他
期刊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旁边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
期刊
星期天下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小伙伴一起回了农村老家。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稻田里被农民伯伯种满了绿油油的庄稼。走着走着,我惊喜地发现,稻田的水里竟然有许多小鱼。问了爸爸后,我才知道这些鱼是聪明的农民伯伯们放进去的,因为鱼的粪便是可以做肥料的。这样的想法真的太妙了,既可以有鱼吃,又能帮助禾苗快快生长。  经过大人们的同意,我们下田去摸鱼。这可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
期刊
和大龙虾决斗,需要智慧。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大龙虾在盒子里,直起身子,恶狠狠地挥舞着锋利的钳子,直冲我来,我灵活的手指左躲右闪。终于不负我心,找到龙虾一个破绽:它的虾须贴到了盒子壁上,冒出了盒子边缘。我迅速揪着虾须往盒子上面提。龙虾拔河一样往后拽,就是不肯出來。突然,龙虾伸出它的大钳子,咔嚓一下剪断了须子,这真是断须求生啊。这一局,我险胜。  我把龙虾放倒在地上,左手拖来武器——铅笔,按在
期刊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题记  翻阅相册,看见在江南拍照的相片,眼前忽然出现了那些走过的美景,那些踏过的青石板,那些嬉过的湖水,那些赏过的繁花……  听闻江南如诗婉约,听闻江南如画清雅,听闻江南如歌流转。江南是在天寒水寒之时,在烟波桨声里的寻觅;江南是杨柳岸畔,残月之下晓风微拂,千里烟波旁却泊着催发的兰舟;江南是杭州西湖,扁舟一葉,菱歌泛夜,箫鼓声中
期刊
暑假里,我参加了北京研学夏令营活动。  自从踏上了北京的土地,我就发现,这座繁华的城市被众多美丽的花儿包围,像极了一位花团锦簇的富家小姐。我想说说这些美丽的花儿……  最常见的是月季和玫瑰。这些高贵的花儿们在我的家乡清远并不多见——至少我没见过她们在路边的绿化带里安家。在北京,她们被大片大片地种植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小路边、公园里、绿化带……这样的她们仿佛抛却了骨子里的那份高冷骄傲,变得更加温和亲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