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的温州与台州,活像一对赤手空拳又胆大妄为的孪生兄弟,他们曾经站在同样的起点,血气方刚,特立独行,为刚刚走出严冬的中国经济,涂出一抹亮色。在那段民营经济举步维艰的岁月里,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名词,那就是“温台模式”。
奇怪的是,台州却从来没有像温州一样,成为人们学习仿效的榜样,抑或是攻击的对象,无论是非总是处于人们视觉的中心。事实上,很少有外人注意到他们,尽管2005年台州的人均收入超过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尽管台州城镇居民轿车拥有量在国内无人可比,而且有48种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低调而且硬气,这就是华东牛仔台州商帮。
大隐隐于市
台州商人有着老僧人定般的淡泊和低调。他们创造了经济奇迹,却避开光环,沉默不语,执着地演绎着“大隐隐于市”的现代版。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一次到台州,当地有个老板提供了一辆加长林肯代步,价值几百万元,但“这位老板是谁”,就是在本地也鲜为人知。临海市国贸大酒店的总统套房,住上一晚要10800元,有个当地老板包住了10天,外人也不知道这个老板姓甚名谁。
小名声不要,台州的大佬们对媒体的宣传、上福布斯排行榜之类的事情兴趣也不大。据笔者了解,至少有三四个资产在十亿元以上的台州老板为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而暗自庆幸。
或许是因为偏居东南沿海一隅,台州在山与海的环抱里,早已习惯“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他们更愿意躲在成绩和财富的背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相较于温州商人在各大媒体的频繁露脸,台州商人行事要低调许多;相较于20多年来温州经济的大名已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台州经济就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相较于温州商人不断涌现出来的经济“事端”,台州商人就显得平和许多。除了邱继宝式的“国际化宣言”和李书福这样的“汽车狂人”,台州商圈一片寂静。
商人的低调,同样影响了台州地区的知名度。在商场上叱诧风云、点石成金的台州商人没为自己打制出一块金字招牌。作为一个集体品牌,“台州”只有挂靠在大牌子“温州”上才能被人知道。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权威机构宣布,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将在台州市石塘镇降临,北京人就问:台州石塘在哪里?别人告诉他:在温州边上。
就地理位置而言,台州确实在温州边上。但问题是在人们的认知里,甚至在一些台州人的自我认知里,也总感到“台州在温州的边上”。一些台州人在外做生意时甚至说自己是温州人。
台州做事 温州做秀
他们习惯了沉默中的奋进,却无法压抑内心想被人认同、赞赏的冲动。
坐在台州一家安静的茶馆里,看着窗外一辆辆名牌豪华汽车飞驰而过,一位台州老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外人说我们台州商人不屑于做秀,认死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人都是一个样,于出了漂亮的成绩.总是希望有喝彩声,可惜我们跟临近的温州相比,好像缺少‘招蜂引蝶’的天分,温州这棵树太茂盛了,把台州挡在了阴影里。”
温州人的确擅长做秀。他们承包了飞机,闹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于是温州人“胆大包天”的形象就塑造出来了;温州的服装、皮鞋企业,一再请港台明星做形象代言人,满大街都是明星照片,明星秀一场接着一场;温州商人组建一个财团,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就吸引了国内所有财经媒体,以致引起国家银监局的关注。
——温州的豆子在不断的有意的翻炒中愈来愈热,终于爆成美丽的豆花。
“没有天分”的台州商人选择了把豆子种在土壤中,静静等待发芽、抽枝、花开
1982年,全同第一家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在台州诞生,1986年全同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府文件在台州出台。这个对中国经济起到革命性作用的大事件,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反响。台州的制药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还比不上新昌的制药产业;台州的工业缝纫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但人们除了邱继宝便不大清楚其他的缝纫机生产企业了。在台州北边的宁波早就提出了“宁波创造”的概念,但在制造业上很有创造力的台州人,则从来没有理念上的炒作。
“根本上的原因是温州靠贸易起家,而台州靠工业起家。”曾在《台州日报》工作多年,又从政府经济部门基层干起的郑荐平,对温台经济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层次的认识。
温州平原是由瓯江冲击所形成,人口大多由外地迁徙而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温州人更热衷于冒险,热衷于从事贸易活动,热衷于炒作。台州则不然,黄岩、临海都是千年古城,当地居民多是“土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大环境遏制了台州人的宣传、炒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台州人喜欢办厂做实业,慢慢把事业做大的一个地缘文化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做贸易的比做工业的更需要也更容易做秀,他们更接近终端消费者。
执着的人有隐形翅膀
持久的低调必然有底气支撑,牛仔有霸气,台州商人则有硬气。他们想到就去做,宁折不弯,绝不拖泥带水。
台州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其地形构造,就像一个开放的容器。在这里承接最多的是台风,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诚信,人心必须包容、坚忍,才可能在台风的一次次袭击中生存下去。台州百姓历来就有“打硬仗”的传统。
台州商人更是强化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坚忍不拔、刻苦勤奋、虽九死而未悔的执着精神,继承了这种十分独特的硬气和血性。
他们不惜一切,坚守理想。坚守,就意味着要吃平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然后成就他人所不能成就的大业。
陈金良的“天天好平价药房”就是杀出血路才突出了重围。由于坏了这个行业暴利的“老规矩”,他接到过很多威胁甚至是恐吓电话,开的药店屡屡被砸,药品被恶意收购,供货商对他停止供货,行业组织也不接纳他。但最终,陈金良还是坚强地挺过来了,用自己的“平价战略”,颠覆了长期以来横行药品零售市场的“霸道”——以价格虚高牟取暴利。
他们“异想天开”,坚持“异想”不放,直到“天开”。
在李书福的眼里,汽车就是一个“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组成的“普通交通工具”。车还没造,就有人编出歌谣嘲笑他:“李书福,小农民,搞搞摩托车,能搞出汽车那才真是黄角变麒麟,冷饭抽芽三四寸。”
李书福听后,更狠下心来要搞汽车。他土法亡马,车是造出来了,但质量不过关。当时省里有位高官,以朋友的身份劝告李书福:你别再添乱好不好!农民出身,只有高中毕业,连车的概念也没有弄懂,造什么车!你有资金,搞点别的产业好不好?李书福皱着眉头不吱声,他那台州人的硬气和血性又涌上来:你们不就认为我李书福不行吗?我一定要做出来给你们看看!3年后,他一口气推出豪情、美日、美人豹等五种车型,吉利那个太阳型的标志满地闪亮。
他们把硬气演绎成一种灵气,“什么都不懂就敢干”,生生地要在无中生出有来。
2004年11月,温岭市大溪镇陶家埠村村民林冬明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造电动公交车!“我现在还年轻,如果不去试试看,不去创新,我就一辈子这样了。”他跟妻子说,就算是离婚,自己也要做。历经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调试和亲自实验驾驶,2006年2月,“整整瘦了一大圈”的林冬明终于在家门口成功地造出了两辆环保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能行驶150公里,且成本价仅仅是大厂家的一半。
或许执着的人真的有隐形翅膀,无论风雨,都将迎风飞翔;或许守住了坚持、耐住了寂寞,奇迹之花就会慢慢盛开;或许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默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实习编辑 李 洁)
奇怪的是,台州却从来没有像温州一样,成为人们学习仿效的榜样,抑或是攻击的对象,无论是非总是处于人们视觉的中心。事实上,很少有外人注意到他们,尽管2005年台州的人均收入超过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尽管台州城镇居民轿车拥有量在国内无人可比,而且有48种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低调而且硬气,这就是华东牛仔台州商帮。
大隐隐于市
台州商人有着老僧人定般的淡泊和低调。他们创造了经济奇迹,却避开光环,沉默不语,执着地演绎着“大隐隐于市”的现代版。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一次到台州,当地有个老板提供了一辆加长林肯代步,价值几百万元,但“这位老板是谁”,就是在本地也鲜为人知。临海市国贸大酒店的总统套房,住上一晚要10800元,有个当地老板包住了10天,外人也不知道这个老板姓甚名谁。
小名声不要,台州的大佬们对媒体的宣传、上福布斯排行榜之类的事情兴趣也不大。据笔者了解,至少有三四个资产在十亿元以上的台州老板为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而暗自庆幸。
或许是因为偏居东南沿海一隅,台州在山与海的环抱里,早已习惯“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他们更愿意躲在成绩和财富的背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相较于温州商人在各大媒体的频繁露脸,台州商人行事要低调许多;相较于20多年来温州经济的大名已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台州经济就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相较于温州商人不断涌现出来的经济“事端”,台州商人就显得平和许多。除了邱继宝式的“国际化宣言”和李书福这样的“汽车狂人”,台州商圈一片寂静。
商人的低调,同样影响了台州地区的知名度。在商场上叱诧风云、点石成金的台州商人没为自己打制出一块金字招牌。作为一个集体品牌,“台州”只有挂靠在大牌子“温州”上才能被人知道。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权威机构宣布,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将在台州市石塘镇降临,北京人就问:台州石塘在哪里?别人告诉他:在温州边上。
就地理位置而言,台州确实在温州边上。但问题是在人们的认知里,甚至在一些台州人的自我认知里,也总感到“台州在温州的边上”。一些台州人在外做生意时甚至说自己是温州人。
台州做事 温州做秀
他们习惯了沉默中的奋进,却无法压抑内心想被人认同、赞赏的冲动。
坐在台州一家安静的茶馆里,看着窗外一辆辆名牌豪华汽车飞驰而过,一位台州老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外人说我们台州商人不屑于做秀,认死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人都是一个样,于出了漂亮的成绩.总是希望有喝彩声,可惜我们跟临近的温州相比,好像缺少‘招蜂引蝶’的天分,温州这棵树太茂盛了,把台州挡在了阴影里。”
温州人的确擅长做秀。他们承包了飞机,闹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于是温州人“胆大包天”的形象就塑造出来了;温州的服装、皮鞋企业,一再请港台明星做形象代言人,满大街都是明星照片,明星秀一场接着一场;温州商人组建一个财团,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就吸引了国内所有财经媒体,以致引起国家银监局的关注。
——温州的豆子在不断的有意的翻炒中愈来愈热,终于爆成美丽的豆花。
“没有天分”的台州商人选择了把豆子种在土壤中,静静等待发芽、抽枝、花开
1982年,全同第一家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在台州诞生,1986年全同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府文件在台州出台。这个对中国经济起到革命性作用的大事件,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反响。台州的制药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还比不上新昌的制药产业;台州的工业缝纫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但人们除了邱继宝便不大清楚其他的缝纫机生产企业了。在台州北边的宁波早就提出了“宁波创造”的概念,但在制造业上很有创造力的台州人,则从来没有理念上的炒作。
“根本上的原因是温州靠贸易起家,而台州靠工业起家。”曾在《台州日报》工作多年,又从政府经济部门基层干起的郑荐平,对温台经济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层次的认识。
温州平原是由瓯江冲击所形成,人口大多由外地迁徙而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温州人更热衷于冒险,热衷于从事贸易活动,热衷于炒作。台州则不然,黄岩、临海都是千年古城,当地居民多是“土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大环境遏制了台州人的宣传、炒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台州人喜欢办厂做实业,慢慢把事业做大的一个地缘文化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做贸易的比做工业的更需要也更容易做秀,他们更接近终端消费者。
执着的人有隐形翅膀
持久的低调必然有底气支撑,牛仔有霸气,台州商人则有硬气。他们想到就去做,宁折不弯,绝不拖泥带水。
台州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其地形构造,就像一个开放的容器。在这里承接最多的是台风,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诚信,人心必须包容、坚忍,才可能在台风的一次次袭击中生存下去。台州百姓历来就有“打硬仗”的传统。
台州商人更是强化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坚忍不拔、刻苦勤奋、虽九死而未悔的执着精神,继承了这种十分独特的硬气和血性。
他们不惜一切,坚守理想。坚守,就意味着要吃平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然后成就他人所不能成就的大业。
陈金良的“天天好平价药房”就是杀出血路才突出了重围。由于坏了这个行业暴利的“老规矩”,他接到过很多威胁甚至是恐吓电话,开的药店屡屡被砸,药品被恶意收购,供货商对他停止供货,行业组织也不接纳他。但最终,陈金良还是坚强地挺过来了,用自己的“平价战略”,颠覆了长期以来横行药品零售市场的“霸道”——以价格虚高牟取暴利。
他们“异想天开”,坚持“异想”不放,直到“天开”。
在李书福的眼里,汽车就是一个“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组成的“普通交通工具”。车还没造,就有人编出歌谣嘲笑他:“李书福,小农民,搞搞摩托车,能搞出汽车那才真是黄角变麒麟,冷饭抽芽三四寸。”
李书福听后,更狠下心来要搞汽车。他土法亡马,车是造出来了,但质量不过关。当时省里有位高官,以朋友的身份劝告李书福:你别再添乱好不好!农民出身,只有高中毕业,连车的概念也没有弄懂,造什么车!你有资金,搞点别的产业好不好?李书福皱着眉头不吱声,他那台州人的硬气和血性又涌上来:你们不就认为我李书福不行吗?我一定要做出来给你们看看!3年后,他一口气推出豪情、美日、美人豹等五种车型,吉利那个太阳型的标志满地闪亮。
他们把硬气演绎成一种灵气,“什么都不懂就敢干”,生生地要在无中生出有来。
2004年11月,温岭市大溪镇陶家埠村村民林冬明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造电动公交车!“我现在还年轻,如果不去试试看,不去创新,我就一辈子这样了。”他跟妻子说,就算是离婚,自己也要做。历经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调试和亲自实验驾驶,2006年2月,“整整瘦了一大圈”的林冬明终于在家门口成功地造出了两辆环保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能行驶150公里,且成本价仅仅是大厂家的一半。
或许执着的人真的有隐形翅膀,无论风雨,都将迎风飞翔;或许守住了坚持、耐住了寂寞,奇迹之花就会慢慢盛开;或许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默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实习编辑 李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