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单发椎体溶骨性病变的CT灌注成像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脊柱单发椎体溶骨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30例脊柱单发椎体溶骨性破坏患者的多螺旋CT灌注表现,经前臂肘静脉用CT自动高压注射器团注Omnipaque(300 mgI/ml)60~70 ml,总扫描时间100 s.用Perfusion软件计算获得病变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和血容量(blood volume,BV)的伪彩图,测量病变中心区、边缘区BF和BV,计算边缘-中心血流量差异率(rim-to-center differential blood flow ratio,Rrim-cenBF)和边缘一中心血容量差异率(rim-to-center differential blood volume ratio,Rrim-cenBV),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表现为高灌注者20例(16例转移瘤,3例骨髓瘤和1例脊索瘤);表现为程度不一的中、高灌注者5例(3例骨巨细胞瘤和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低灌注者5例(1例神经鞘瘤和4例脊柱结核).恶性骨肿瘤边缘区的BF(t=2.881)、BV (t=5.284)明显高于中心区(P<0.01),良性骨肿瘤、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骨肿瘤Rrim-cenBF值、Rrim-cenBV值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结核.恶性骨肿瘤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呈快速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保持相对稳定;良性骨肿瘤保持平缓持续上升的趋势;结核上升幅度较小且持续、平稳,仅比正常肌肉组织略高.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反映了良、恶性骨肿瘤以及结核的不同血供特点,在鉴别脊柱单发椎体溶骨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寰枢椎肿瘤手术显露和彻底切除的方法,评价异形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在寰枢椎肿瘤切除术后枕颈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6例寰枢椎肿瘤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17~70岁,平均43.7岁;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病变累及所有患者的椎体及侧块或后方结构.全部采用前方颌下颈动脉三角入路联合后方枕颈入路,按照"无瘤操作"的原则行病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2008年12月12至14日在美丽的时尚之都--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此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期刊的稿件来源,为优秀稿件开辟一个快速刊发的渠道;为作者与专家提供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具有"大定稿会"的效果;提高骨科同仁的参与意识,扩大<中华骨科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促进期刊的发展。
期刊
期刊
目的 回顾性总结自2002年4月以来开展的118例全脊椎截骨术的术中监护结果,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o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s)与全脊椎截骨术中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4~73岁,平均2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70°(400°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考核,实行学分制.为了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