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不似舞裙红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束情,谁知一念就是数年。我在时光里等待,等在春的静默里,等在夏的繁荫里,等在秋的萧瑟里,等在冬的沉寂里。谁说时光像洪水,会冲淡内心的情?缘何一束情一年浓过一年,一年深过一年……
  我掂着四季,细数从指间溜走的时光,在那长长的隧道里,是否能找到一个人,一件物,让我思念了很久,又舍不得放下。
  又是一年端午。
  倚在窗边,看飞鸟掠过,不留残影,就好像我离开了那里,不留痕迹。蓦地,一点红闯入我的视线,那是窗前石榴树的一个花骨朵。我盯着那点红,心里感慨:又是一年榴花开,却再不见为我插榴花的那个人。睹物感伤,心里有些失落,便起身想出去散心。外婆在客厅捧了杯茶,见我出来,放下茶杯:“囡囡,端午又快到了,你要是没事就去外面拔几株艾草,咱们尽早放起来。”我点了点头便出门了。
  我慢慢地走着,汽车尖锐的鸣笛声充斥在耳边,更添烦躁。我加快了脚步。渐渐地,鸣笛声稀了,我终于到了这喧嚣的城市唯一安宁的地方。这里是花鸟的天地,虽在市区,却难得是个清静的地方,竟没有很多噪音,有的只是鸟语花香。这里有石榴树,我喜欢一个人捧着书,坐在石榴树底下看,睁眼是书,抬眼是榴花,闭眼是鸟鸣。我照例来到石榴树下,这儿的石榴已经开花,我摘了一朵,静静地坐在那儿,看着这火一样的花,内心一阵酸涩。那个人啊,怕是不会再见到了吧?
  几年以前,我们还没搬家,在乡下居住。村子不大,位置却很好,靠近一条小河、一座小山。山不大,山上石榴树却很多。我喜欢这个地方,端午时节,我喜欢靠在窗边,看不远处的小山,山没有绿草的修饰,显得有点秃。后来,村里自主种了几棵石榴树,好像秃发的人突然长出几缕头发,显得有点突兀,但总比光秃秃的好。我喜欢站在小桥上,往下看缓缓流过的小河,水流很慢,水面很平,就好像缓缓流动的时光,再大的事情,也会被时光抹平。总有几朵花瓣打着旋儿落到水面,激起细微的涟漪,在水中转几个圈,又随着水飘走了。柳絮沾了水,添了笨重,再也飞不起来。水面倒映着天上的云彩,倒映着岸边的杨柳,倒映着小桥,也倒映着从桥上往下看的人。他总是站在桥头,轻轻地拂去飘在他身上的落花,沉默无语。
  端午节,找艾叶的习俗自不必说,但是我们这里还有个特殊的习俗:在端午当天,摘石榴花戴在头上,祈求平安。于是,端午的前一天,我总是找他一起去摘榴花。
  他是个很优秀的人,也是我崇拜的人。他考入了重点中学,只有端午假期,我才能见到他。
  他说:“其他节日都可以在县城过,端午不行。”
  他看我一眼,知道我要问什么,微笑着摸摸我的头:“你去了县城上学就明白了。”
  我会冲着他笑:“我以后也要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他摇摇头:“你会成为比我更优秀的人。我们去摘榴花吧?”
  他拉起我的手,一起走在小路上。不管路边艾叶多繁盛,不管桥上风景多宁静,我们走过小路,走过小桥,他的手掌大,把我的手紧紧包起来,有他在,我觉得,无论前方是风还是浪,我都不怕,因为有他在。他总能给我正确的指导,好像只要有他在,我就会少走很多弯路,直抵成功。可是他总说,没了他我一样可以。我不信。
  到了山上,他会盯着一朵榴花看好久才摘下来。他只说:“县城里的榴花很红,比这里的还要红。”
  “那你为什么还要回来过端午?”
  他总摇摇头不答话,把摘下的榴花插在我头上:“真可爱,希望你能一世平安。”
  我抬头看着他:“可我希望一世有你。有你在,不管什么坏事都会好起来。”
  他还是摸摸我的头:“你有能力独当一面。”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顺手摘了艾草。我小心翼翼地拿着给家人摘的榴花,生怕折了。
  再后来,我真的考上了重点中学,那是他上过的学校。他现在已经去了大学,端午不能再回来了。
  为了方便,我们家搬到了市区,再没有那秃秃的小山,再没有那平静的小河,再没有桥头的那个人,却有开得火红的榴花。
  一声尖锐的鸣笛声惊醒了我,原来,都已经这么思念了,思念到可以把旧事在梦里演绎。我叹了口气,看着手里火红的榴花,好像有些明白他为什么要回去过端午了。
  我起身往出口走,快到门口时,看见了一小丛艾叶,顺手拔了几株,再回头看看那棵石榴树,心里有些伤感:以后这里也不再平静了。
  如今的端午,只有艾叶,没有榴花。
  (指导老师:闫会才)
其他文献
窗外,寒风扑打着窗户,雪花大片大片地下落,融入白茫茫的一片。窗内,小火炉中的火苗跳跃着,升腾起一股股的暖意,熏得人昏昏欲睡。  “丫头,让一下。”奶奶推着我,让我坐得远一些。我看着她熟练地拧开炉门,用火钳捅进去捣鼓几下,那火苗便跳跃得更欢快了。“好了。”奶奶抹去额上暖气蒸腾出的汗水,将瓷白的小锅端到炉子上,笑着说:“今天你可有口福了。”  我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奶奶接着说:“外面雪这么大,也不知道
期刊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2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3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注释:  1.骤雨打新荷:曲牌名,此曲调名本为“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为元好问之作“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故人们又称此曲为
期刊
有诗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我想说,秦岭槲叶总关情。  又是一年端午季,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从小我就知道,过端午嘛,要割艾草、赛龙舟、喝雄黄酒,给小孩戴香包,驱五毒,用炉灰写“一笔虎”,有的地方还要腌蛋,做一桌“十二红”。可我对端午的记忆,就只有奶奶包的槲叶粽子,还有那满山的槲叶。  我的老家在秦岭深处的商洛,这里多山,自然多树,其中不乏就有槲叶树。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里就写: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期刊
许多时候,我们穿行于草芥和林莽。走了许久,猛然抬头的瞬间,便看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村庄。那里亭舍悠然,恍若我们前世的家。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间的念想,静默到无声,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驻足、聆听。  老街不远,就在山间。地处桂北侗乡,建制称不上悠久,却也颇有些年月,自有其深入里表的故事与往事。老街民舍参差,分散在河道两岸,各家屋檐均装饰着旧时的雕木窗花,繁复而古旧。巷道中间是石板路
期刊
(一)  一个人坐在车厢里,享受着东北寒冷的宁静,东北的冷带着刺骨透心的锋利,而塔河,更有着比哈尔滨还低近两倍的温度,对于我这个连哈尔滨都还没习惯的南方人,不由得心头一颤。  一夜过去,火车很早就到了塔河,早上起来,睡眼惺忪的我只见车厢里面都结满了厚厚的冰雪。随着车渐行渐缓,我深吸了口暖气,拖着行李下了车。车外的温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也许是暂留哈尔滨的几日,身体提前习惯了。  镇政府的车早早就
期刊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2,有吏目云自京来者3,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4,过龙场5,投宿土苗家6。予从篱落间望见之7,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8,不果。明早,遣人觇之9,已行矣。  薄午10,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11。”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積尸三焉。”则其仆又
期刊
开始炎热的天气,太阳一天比一天起得早,清晨四五点钟,街上便有了许多人。松花江旁,人正是很多的时候,看着江水随风轻摆,呼吸着少有的清风,端午节的快乐就这样开始。街边的小摊支起了架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绳子,有带铃铛的,有带彩色珠子的,还有的只是用彩绳编织起来,却也好看得很。端午到来的日子,街边的红色卷着黄色、橘色、粉色等亮眼颜色的冲击,让人们喜悦。彩色的葫芦点缀着房间,粽子的清香、茶叶蛋的茶香、艾草的幽
期刊
通常,大家只能在寺庙里见到弥勒佛,但我们班里就有一个“弥勒佛”,她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師——雷老师。  雷老师被誉为“弥勒佛”名副其实,且看她三大“弥勒”特点:长相、笑容和如来神掌。雷老师中等身材,稍显发福,走路四平八稳,不急不慌。圆圆的脸蛋,厚厚的嘴唇,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上架了一副眼镜。最有特色的是这张圆脸经常是笑眯眯的,就像弥勒佛挂在脸上宽容豁达的笑容。她从来不皱眉,但不代表不发威,你犯错时,她冷
期刊
端午,我国传统节日,是古人极为重视的节日之一,与二十四节气的夏至接近。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端,开端、开始;午,一日中最炎热的时间。端午,顾名思义,则是一年中最盛热时候的开端,即盛夏开始。  古时端午熏艾葉、挂艾草、佩香包,为防夏日蚊虫骚扰,亦有驱毒辟邪的功效。今年端午时节,时疫未尽,想起端午最初的由来,也许,每个人内心都有无数的话想说吧!
期刊
中国民间早就流传这样一句话:背靠大树好歇凉。  这句话,原本是在陈述一种事实,但随着日月的演进,其指向却越来越虚化和抽象,俨然翻转为在阐述一个道理:若能攀附上权贵,依偎之,依靠之,就能得其护佑,享其恩惠。  远古时期,人尚未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时,就是依附树来繁衍生息的。树是人类最初的摇篮,也是人类最早的屋舍。那时候的人,尚且处于蒙昧阶段,不耕不织,无学无教,与猴子无异。人栖息于树,既躲避着狼虫虎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