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而师资是制约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加强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1 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內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针对职教学院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应用的倾向,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但一直以来,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却界定模糊,影响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结合目前的理论研究,本人认为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把握:
1.1 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
“双师型”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终身学习的思想观;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实用专业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其次,“双师型”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职业教育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只向学生传授技术,还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责任心等品质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使专业技术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专业知识是指“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本专业的基本专业理论和技能,并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适应教育与教学改革的需要。
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双师型”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教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理论,还要广泛学习课程、教材、教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
a.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应具有组织实施理论教学,指导带领实践教学的能力,包括与学生交流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b.科研能力:“双师型”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编写课程教材,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并将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c.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基本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生产管理能力、创业能力和科技推广与应用能力。
2 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我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获得了较多关注和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办成一流的现代化教育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
2.1 “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缺乏,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几乎90%以上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工作。
2.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职称结构整体较低。从双师素质教师的条件要求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来说,双师素质教师应以中级以上职称为主体。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职称明显偏低,尤其是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十分缺乏,更谈不上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高校近年来连续扩招,为补充师资,职业院校每年都引进大量应届毕业生。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年轻教师比例偏大,客观上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难度随之增大。
2.3 教师进修、专业培养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教师进修、培训机构不健全,进修渠道不畅通,培训设施、设备及师资等数量不足,再加上有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使得部分职业院校难以完成教师的进修提高任务。绝大多数的教师只能选择参加省教育厅或教育部组织的双师培训班,极少数教师参加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科研和应用开发。
2.4 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少。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但当今的职业教育与行业的脱节依然严重。职业教育是以自我为主,还是以行业的用人标准为主,在学校标准与行业标准发生冲突时,如何调适。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得业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难以尽快适应行业的要求。
3 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思考
3.1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教师实践基地,适应职教学院实践教学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划要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为专业教师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教育部也在全国各省市有条件的地方建起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高职高专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但非常遗憾的是,高职师资培训的网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要改善这一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教师实践基地是必然的选择。校企合作要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主,基地建设要符合所设专业,一方面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教师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联系起来。
3.2 增强师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精通本专业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首先,要让教师走出去,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教师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实践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把专家请进来从事教学活动。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既弥补了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第三、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使专业教师努力钻研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查找不足找到出路;第四、要求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习中做到结合实际,不搞形式主义;第五、高职院校应支持并鼓励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安排在职教师攻读硕士或参加研究生的主要课程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活动相应的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考试可以检验教师对所授专业课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又能获取如司法资格、工程师、会计师等方面的证书,也是对本专业学习水平的认可。职教学院应为教师参加这类考试提供方便和创造条件,比如说由学院报销其与参加考试有关的费用、对于考试通过者予以精神或物质奖励,由此可以在教师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宪成.实施“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J].中国培训,1997,(9).
[2] 柴秀智.地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对策个案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1 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內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针对职教学院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应用的倾向,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但一直以来,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却界定模糊,影响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结合目前的理论研究,本人认为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把握:
1.1 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
“双师型”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终身学习的思想观;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实用专业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其次,“双师型”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职业教育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只向学生传授技术,还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责任心等品质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使专业技术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专业知识是指“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本专业的基本专业理论和技能,并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适应教育与教学改革的需要。
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双师型”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教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理论,还要广泛学习课程、教材、教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
a.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应具有组织实施理论教学,指导带领实践教学的能力,包括与学生交流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b.科研能力:“双师型”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编写课程教材,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并将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c.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基本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生产管理能力、创业能力和科技推广与应用能力。
2 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我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获得了较多关注和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办成一流的现代化教育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
2.1 “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缺乏,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几乎90%以上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工作。
2.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职称结构整体较低。从双师素质教师的条件要求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来说,双师素质教师应以中级以上职称为主体。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职称明显偏低,尤其是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十分缺乏,更谈不上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高校近年来连续扩招,为补充师资,职业院校每年都引进大量应届毕业生。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年轻教师比例偏大,客观上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难度随之增大。
2.3 教师进修、专业培养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教师进修、培训机构不健全,进修渠道不畅通,培训设施、设备及师资等数量不足,再加上有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使得部分职业院校难以完成教师的进修提高任务。绝大多数的教师只能选择参加省教育厅或教育部组织的双师培训班,极少数教师参加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科研和应用开发。
2.4 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少。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但当今的职业教育与行业的脱节依然严重。职业教育是以自我为主,还是以行业的用人标准为主,在学校标准与行业标准发生冲突时,如何调适。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得业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难以尽快适应行业的要求。
3 职教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思考
3.1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教师实践基地,适应职教学院实践教学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划要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为专业教师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教育部也在全国各省市有条件的地方建起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高职高专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但非常遗憾的是,高职师资培训的网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要改善这一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教师实践基地是必然的选择。校企合作要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主,基地建设要符合所设专业,一方面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教师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联系起来。
3.2 增强师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精通本专业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首先,要让教师走出去,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教师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实践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把专家请进来从事教学活动。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既弥补了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第三、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使专业教师努力钻研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查找不足找到出路;第四、要求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习中做到结合实际,不搞形式主义;第五、高职院校应支持并鼓励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安排在职教师攻读硕士或参加研究生的主要课程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活动相应的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考试可以检验教师对所授专业课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又能获取如司法资格、工程师、会计师等方面的证书,也是对本专业学习水平的认可。职教学院应为教师参加这类考试提供方便和创造条件,比如说由学院报销其与参加考试有关的费用、对于考试通过者予以精神或物质奖励,由此可以在教师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宪成.实施“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J].中国培训,1997,(9).
[2] 柴秀智.地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对策个案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