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半城半乡栖居地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外千根竹,家藏万卷书”,是明代藏书家、刻书家、茶学家顾元庆的书房“大石山房”昔日门前景象。近600年后,此情此景故地重现:晓风吹过,树涌动峦叠嶂,山中处处有书,随手“拾”起一本,山间走一段读一段,又随手“放”下,走累了逛累了,还可以到书的“家”中,与书相伴借宿一宿。
  没有边界的阅读空间
  大石山就在脚下。它是苏州高新区阳山余脉,高80多米,清代叠石名家戈裕良以它为蓝本,堆造了环秀山庄的假山。嘉靖十八年(1539年)秋,顾元庆与秦余山人岳岱一起,从云泉庵出发,北到鸡笼山、甑山,东到百墡岭、礶山、澄照,南到耙石岭,西至净明寺,并登箭阙,憩文殊寺,终于岳岱的修绿山房。花十多天时间,对诸多名胜古迹详细考察一番,在大石坞中营造了玉麈涧、青松宅、毛竹磴、杨梅冈、拜石軒、宜晚屏、款云亭、招隐桥这八景。
  大石山并不是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恰恰相反,所在的通安镇树山村是一个占地5.2平方公里,有着三山四坞五条浜,近400户农家散落于山峦间的江南山村。1060亩梨园、1000亩茶园、2000亩杨梅林和交相辉映的木栈道、竹海、大石山等,将这里营造得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近600年后,苏州图书馆树山分馆以“大石山房”为名,打造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苏州图书馆提供3-5万册图书流通在“大石山房”、民宿、咖啡厅、老百姓家中,游客和村民可以在整个山村随手借书还书。在老百姓家中,通过征集,20家热爱阅读、有书房设施,并且愿意定时开放给公众的“书香家庭”内,放置500册图书馆纸质资源,挂牌入户;在民宿,游客通过房卡实现借阅图书。
  最美山村的图书馆和新华书店
  位于树山村戈家坞竹林竹楼内的“大石山房”,更是首先备有公共图书馆的所有功能,包括 “苏州大讲堂”公益讲座、读书沙龙、作家见面会及公益展览等分馆延伸活动;同时具备文化展示功能,馆内环境围绕《大石八景》及《大石山房十友图》等布置,展现与树山相关的文化遗存,并以原“大石山房”的藏书方式展陈图书,类别也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主。以明代“大石山房”为蓝本,这里将定期邀请苏州乃至国内外知名的文人学者、艺术家、知名专家等,再现文人墨客谈诗论道、品鉴交流的场景,打造艺术创作的聚集地。
  除了原有的藏书、刻书特色,现“大石山房”将充分展现“树山魅力”。作为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研究树山杨梅的基地,展示“树山三宝”云泉茶、杨梅、翠冠梨,根据当地历史文化以及风俗民情,举办摄影图片展、美术作品展、非遗文化展等各类主题展览,并安排茶道培训、品茶活动等公益性活动。
  以书为伴的旅途,还没有结束。如果走累了,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停,树山村主干道旁通安镇树山村6组大石坞10号的“云雾书房”。
  “白天是书房,晚上是客房”的“云雾书房”其实是“新华书店树山门店”。 作为书店,它是一个以体验阅读为主的文化消费体验空间;作为与旅游结合的书店,这里的图书品类以满足当地村民及游客的阅读及购买需求为主,包装也具有旅游文创纪念的特点。到了夜间,一个变身,年轻的大学生又可以在这里以简便的旅行装留宿过夜。
  山村的背景很“硬气”
  通安镇位于苏州高新区西北部,西临太湖,东枕京杭运河与浒关镇相邻,南依阳山紧接苏州科技城,北靠312国道与望亭镇接壤,人口近10万人。通安镇坐拥4.1公里太湖岸线和万亩良田,是沿太湖农业大镇;树山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最美乡村。
  通安镇境内有阳山山脉、太湖水域,真山真水、历史悠久,有“东南一奇”大石山景区和千年金墅古街。一年一度的梨花文化旅游节已成为苏州高新区区旅游盛事,出产的翠冠梨、云泉茶、杨梅果、同心米、太湖水产等享有盛誉。
  近年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安镇加快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和科技人才集聚,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万亩农业示范区,形成一二三产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通安镇的快速发展,是树山村崛起的坚实后盾。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融合,树山村邀请世界知名的设计团队对沿太湖万亩农园进行规划设计,完成了总面积471亩的街西村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示范基地创建,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环太湖农旅产业新生活体验园。“以水稻为主”的水稻种植区和荷花观赏区,呈现出春季“油菜花+牧草花”、夏季“荷花+草花”、秋季“稻香”的周年农业旅游新景观。
  至目前,树山景区共有云泉山庄、四季悦、书香世家3家酒店,11家通过区乡村旅游备案的民宿,近40家农家乐,及数家咖啡室、茶室,据统计,酒店、农家乐、民宿共可以提供餐位数3000余个,床位数500余张。而都喜酒店、花间堂、乡村音乐会客厅等“升级”项目的投入运营,都将提升树山景区品质,促进通安老镇与西部农村、树山村完整完美紧密结合,让半城半乡、城乡融合的通安成为诗意生活的现实栖居地。
其他文献
陆步桥街、城北西路、金筑街与长泾河隔出的富强新苑,隶属于富强社区。一看附近有个长青门诊部,便知这里原来是苏州大名鼎鼎的“长青”,当地原本的富强、新城、新益等村回迁农民,就是社区现有居民4200多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当农民变为居民以后,新的生活之路也就由此开启了。  文化赶场不间断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早上,富强社区布满紫藤
期刊
“2019年度蘇州市区村镇建设优秀示范项目”中,“南厍村示范区及南厍老街示范段改造”是“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一项的唯一上榜项目。  不查不知道,这个位于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内的千年古村真是集各种色彩于一村:明清时是因松陵镇出入太湖的必经之地而盛极一时的渔港码头;民国后又随着松陵镇的发展和陆路交通日趋发达转而为江南乡野;如今又因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将传统与现代融于一身。春暖花开,一定要去南厍
期刊
忆往昔,苏州人的出行,无外乎摇曳的小船、会发出“铃铃”响的“二八”自行车和走街串巷的三轮车。而如今,这些则变成了“客人”来苏州的特别旅游项目。  忆往昔,风里雨里,公交车站台上,花个把小时等一趟公交车是常事。而如今,点开公众号,看准公交车进站时机,再出门就行,而且站台也变得美轮美奂,即使等车,心情也变得美好起来。  忆往昔,不会开车的人们,要去比较远的地方,何止要倒几班公交车,再“11路”走上个几
期刊
尽管新年有一个艰难的开头,但是春天还是会不可阻挡地到来。待到诸事平安、草长莺飞时,我们必定按捺不住一颗走进大自然的心,想要在山水中享受生活。  到时,民宿依旧是许多家庭的第一选择。好的民宿,需要好的风景,也需要好的规划、设计和材料选择。太湖边的金庭镇就拥有着这样的天时地利和智慧,他们将农舍和老宅打造出了别致的风味。  百年老宅的玖熹创意  在民宿的空间设计和营造中,材料的应用是非常突出的。不同的材
期刊
近日,中国制造的地铁强势进入美国波士顿,得到了海外媒体的一致褒奖,让我们着实为中国地铁自豪了一把。截至2019年底,我国内地有地铁的城市就有37座,苏州就是其中之一。  苏州轨道交通目前已开通4条线路,线网骨架基本成型,覆盖了城市东西和南北发展主轴,给苏城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据了解,轨交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和S1号线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苏州已经成为了一座“轨道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用一些特定的形式来过这一天,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地方风俗。苏州不是一个向外彰显的城市,她的诸多美好都是内敛而深潜,就说风俗习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也不是紧张的拉锯,更多的是包容与创新。深挖,便能领略其“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珍贵。  石湖畔的古新郭地区,曾经是吴越争霸的战场。其半村半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根基,决定了它与苏州古城较为相似的一些生活习俗,同时也形成
期刊
定位:南厍e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在一座座高楼拔起的今天,还有一个古村,依旧安静。她是南厍村,在苏州西南角、太湖之东。历经千年,村落保存完好,尚存古桥、古树、古庙、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要素。  在老村子里走一走,随处可见织渔网的老人,挂着捕蟹篓的院落;港水清澈见底,港岸上弯弯窄窄的青砖街道与玉带似的廊棚贴着斑驳的石驳岸连绵逶迤;少妇们在河
期刊
2020年的春节,一定会被铭记心中。大家渴望了一整年的春节假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对于中国的每个人来说,2020年的开局无疑像是一场噩梦,每天都是“家中一日游”,客厅到厨房到卧室。2020,我们都过了一个“假的”春节。但是,请相信!春会来,花会开!凶猛的疫情会退去,待到春花烂漫,我们一起手拉手去郊游。  在春节前,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20春节出游趋势报告》中显示,苏州是排名前十的旅行目
期刊
党徽闪耀,展党建之力量。党旗飘扬,彰党建之华章。近年来,苏州交通运输部门打造了一系列的“亮点”党建品牌,它们有爱、有温度,他们用专业能力服务百姓。  单单是看这些党建品牌的名字,我们就知道很给力了。下面就让我们近距离认识下这些有爱、有温度的党建品牌。  水城蓝盾:铸一面服务为民的蓝色坚盾  在苏州,活跃着一支“水城蓝盾”队伍,每当遇到大型赛事活动,水上突发情况,这支队伍总是会第一时间出动。“蓝”是
期刊
小桥流水的苏州,从不缺文人墨客,自古,来这里亦或从这里走出去的擅长吟诗作对、琴棋书画的大家、名家数不胜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苏州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不仅“文”的发展持续领先,在体育方面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几年,从苏州走出去的世界冠军不断增多,国际赛事来苏城的频率不断提升,向来给人温柔、安静印象的千年古城,“动”起来的样子,原来也非常美!  应接不暇的高水平赛事  毋庸置疑,发展一座城市的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