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毯功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探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xi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毯功在戏曲表演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每一名合格的戏曲演员参加戏曲表演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毯功技艺。许多领域都涉及毯功:戏曲舞台、武术体操、杂技、各类舞蹈等。作为一门特殊的形体动作语言,毯功在这些领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就舞台毯功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及如何运用毯功为戏曲表演添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台毯功;戏曲表演;运用
  一、舞台毯功的简介
  (一)舞台毯功的定义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之一——舞台毯功,是戏曲各行当中演员都必须熟练掌握的表演技巧。众所周知,演员在舞台上的翻、腾、扑、跌(俗称筋斗,亦作斤斗)是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最基本的功夫。演出时,演员的各种表演都不能超过舞台毯子的范围,所以演员在平时训练当中为了防止受伤,也都是在毯子上进行,故得名毯子功。
  (二)舞台毯功的由来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汉文化当中,筋斗的表演就已经出现了。如当时的乐舞陶俑中,就存在表现了“拿顶”“下腰”的舞女形象。经过历代杂技和戏曲艺人的传承、改善,慢慢地形成了如今中华民族独有的筋斗技艺。从古至今,在戏曲不断发展的历程当中,无论是什么戏曲,筋斗的表演对于情境的表现与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已经变成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戏曲各个行当的演员都必须熟练掌握一些翻扑技艺,这样才能更加满足舞台表演的需求。筋斗不止是在戏曲舞台上表现出腾云驾雾、水中浮游、翻山越岭、双方激烈战斗时的人翻马仰、凌空跌倒、窜奔躲闪等细节,同时还可以给演员一定程度的训练,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协调,增强演员整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使演员的形体在戏曲的表演过程当中能够运用自如。
  (三)舞台毯功的分类
  筋斗的种类比较繁杂,但在毯子功训练上大致可分为两种:软毯子功和硬毯子功(即小筋斗和大筋斗)。
  软毯子功的训练中主要有“抢背”“扑虎”“吊毛”“跌尖”“窜毛”“加官”“前桥”“后桥”等。硬毯子功则有“虎跳前扑”“出场”“蛮子”“小翻”“小翻提”“小翻挂前扑”甩脆”等。其中硬毯子筋斗通常采用挂串的形式,这种形式的难度比较大,可以在数量上博得观众的喝彩。如“串小翻”、“串小翻提”等。
  二、舞台毯功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充分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增强情感流露
  毯功在戏曲的表演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毯功在表演中并不仅仅是毯技的体现,更多的是表达演员肢体动作的艺术性,通过动作将艺术语言呈现出来。在戏曲的表演中,可以通过毯功有效地将演员的情感释放出来。很多时候的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是离不开毯功的,而且往往为了追求一个特殊的动作,演员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去训练。要想达到很高的水平,这背后往往需要付出极多的汗水,毯功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是要每日每夜训练的,只有这样,在表演中,才能真正通过毯功的表达来展现出人物内心的世界和表达真挚的感情。表演者在做一个细微的动作时都是需要深入去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这个角色是怎样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描绘特定的人物形象
  在戏曲中,塑造人物离不开一些辅助条件:化妆、服饰还有唱法,但是在一些需要很强的肢体动作的表演中,毯功是相当重要的,并且这些毯功的表演通常就是表达人物的最佳方式。有些比较重视毯功表现的角色,在舞台表演中演员需要具备很强的“筋斗”技艺。只有对于毯子功有很高造诣的演员,才能完成一个特别的角色的塑造。并且通过动作来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但会让人觉得个性鲜明而且会让人记忆犹新。例如,现在需要演一个憨厚的张飞。如果让我们去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我们首先应当考虑到他的内心,并且还需要知道在人们的心目中,张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大众是如何去评价他的,然后还需要思考到这个角色本身是一名武将,所以在塑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武功动作中的砍、劈等动作来完成对他的塑造,这样可以更加符合张飞的形象。而诸葛亮是一个文官,因此在动作上对诸葛亮的塑造不能过多,最多也就挥挥扇子,要符合他文质彬彬的形象。同时,在《扈家庄》的人物塑造过程中,演员为了塑造好王英这个矮脚虎的形象,也需要在戏曲中增加动作的表达,并且还需要演员身材矮小。为了在与扈三娘进行对打的戏份中更加突出王影矮脚虎的武术潜质,需要在动作中增加腾空、闪躲等多种表演技巧。
  (三)强化戏曲表演中的矛盾冲突
  在很多時候,戏曲舞台上的毯功表演起到了无声的作用。比如在表演中有一些具体的矛盾、冲突、斗争时,往往需耍毯功来进行辅助表现。这与国外的表演方式不同,我国的戏曲文化中,毯功是极为重要的体现。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历史,从古至今,毯功这一文化概念已经深人人心,因此在这些元素中,毯功成为戏曲中的必要因素之一。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只有具备了很强的毯功基础,才能塑造出不同的角色,能够更加容易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其中,还有很多的毯功表演是为了烘托现场的气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例如,在戏曲《三岔口》中,有一场打斗的戏,两个人,一黑一白,在桌子前面打斗了一整夜。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两名演员没有任何语言交流,而是通过戏曲中的动作对人物进行塑造。不仅观众不觉得无聊,这样的动作反而扩大了舞台张力,烘托了现场氛围。
  综上所述,在戏曲的表演中,毯功是极为重要的,并且毯功的表演占据了戏曲表演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毯功和戏曲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戏曲文化中更是离不开毯功文化。
  三、舞台毯功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舞台毯功
  为戏曲表演添色
  (一)舞台毯功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
  在武戏之中,怎样才能在不说一个字、不唱一句词的情况下,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出来,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把观众带入到如此激烈的情景之中呢?打功是四功中技术性最强的一门。武打大多用来表现不同的战斗场面。这些打斗有的意在表现陆地作战,有的展现的是马上作战,而有的则为了表现出激烈的袭击场景。这些场景都要靠演员的打斗来表现。
  在文戏之中,唱、念的技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表演者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具有表现力。例如在《汉明妃》中,尚小云先生所扮演的王昭君一角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尚先生在这出戏中表现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王昭君角色:一是离家前的昭君,聪明活泼;二是遭遇不幸,被打入冷宫的昭君,她黯然神伤,雨泣云愁;三是封妃后的昭君,精神焕发,仪态万方。这是尚先生用自身翩翩的舞姿和优雅的身段把昭君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如何运用舞台毯功为戏曲表演添色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戏剧节目中毯功的审美有着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够使演员的毯功在戏剧表演当中成为一大亮点,为戏曲表演增色,需要表演者不断对于戏曲的努力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的毯功技艺。
  在日常的训练中,演员应加强自身对毯功的训练并提高训练难度,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彩排,将每次彩排都当成正式演出。专心研究毯功的表现形式并努力将毯功作为自己塑造人物的独特方式,而不是单纯的舞台技巧表达。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要充分享受舞台,时刻留意观众的反应,演出之后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寻找最适合观众的表现形式。不能为了做动作而做动作,要注意美感的表达。例如演员在表演某一特定的戏曲片段时,观众并表现出没有演员所期望的反应,演员在表演过后就应该反思观众没有呈现出特定的效果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四、结语
  戏曲舞台上的翻腾动作不是生活中的随意模拟,亦不是体操、杂技当中单纯的技巧表演,它还包含了表演者的情感,是一种表现艺术的方式,是为了突出人物而存在的。舞台毯功的强艺术性在戏曲表演中起着至关的重要的作用,运用好毯功,需要戏曲演员加强对毯功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戏曲舞台上的艺术形象。
  作者单位:
   苏州市艺术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腔镜结直肠手术运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和甘露醇清洁肠道效果,以期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96例,随机分为
摘 要:文章从舞蹈意象的概念切入,探讨了敦煌舞蹈特殊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和经久不衰艺术魅力,并进一步探讨了敦煌舞中蕴含的原始意象和集体无意识等心理内容;同时,文章还将敦煌舞蹈中的飞动意象统一于中国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旨趣之中,并运用动态切入法对其象征性意蕴、意境和飞舞精神进行了研讨;文章还通过联系舞蹈教学实践和分析敦煌舞蹈作品,探讨了敦煌舞蹈创作问题。  关键词:敦煌舞蹈;原始意象;飞动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康定斯基于1910创作的一幅取名为“即兴”的抽象绘画,画面独特的色彩给观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抽象绘画的特点决定了色彩在画面上具有至关重要的表现力,本文以研究抽象绘
期刊
徐翠先译编的《唐诗三百首》以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比较流行的《唐诗三百首》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但笔者在研读中发现,书中有一些训释似乎不尽妥当,值
目的:探讨分析肛裂术后便秘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0例肛裂患者,按入院登记单双号分组,110个单号为对照组选用传统护理,110
外面下着雨.rn已是午夜时分,绵密的雨声不断.没有事情可做,也没有一点睡意,就在网络里聊天.QQ频频闪动,萧萧说,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和雨有关.萧萧说,那个故事能像一场春雨滋润
高校工会坚持“凝心聚智促发展”理念,积极关注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在总结、借鉴企业工会服务职工“自主创新”工作好做法和好经验基础上、探索出并实践着应然服务青年教师科研
编辑同志:  你好!贵刊2009年第5期丁国强的《陈丹青的优越感》是一篇罔顾事实,书没读懂,却妄加批评的拙劣之作。  首先,作者对陈丹青的“退步”、“荒废”为书名,作出“不可救药的‘自憨’、‘自贬’,以致‘自诩大师’”的论断,是完全错误的解读。众所周知,陈丹青取这样的书名,是隐喻中国百年人文的大倒退,这些书中有充分的论述。其中一篇题目就是“我们上百年文化命运天灾人祸的总报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