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写作从本质上来看是学生心理和智力相融合的书面表达方式,是学生主体真实再现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感悟生活的一次实践活动。作文教学创新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其重要体现就是让作文写作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形式。为此,教师就应当做到“四个关注”,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写作过程中的对话和互动,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和个性表现,关注对学生写作的发展性评价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3-0086-02
如何捕捉焦点,敏锐抓住中心,围绕主题合理取材,这是在写作文时常遇到的困惑。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已是目前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畏惧作文,厌倦作文,也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很多学生把作文比成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写作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精神的愉悦,而是应付式的完成。对于职业类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将实用并且运用广泛的作文题材让学生会写并且写好,即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灌输下,加强作文教学研究和改革便是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全面实现语文(作文)教学价值和学生自我发展价值一个重要问题。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创新和改革,如何让学生亲近作文,对作文有兴趣、有感情,并且热衷写作,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到 “心随意动”、“笔随心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生命的愉悦呢?在此,笔者浅谈一下作文教学创新的思路。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两种教学模式:一是随意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完一篇课文,就布置、批改一篇作文,然后便搁置一边甚至忽略了点评讲解,一个学期完成三至五篇作文就算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使部分学生(尤其是作文写作基础较为差的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文章究竟在哪些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是写作的逻辑出现了紊乱,还是文章的结构杂乱,抑或是语言的组织模糊等。一味地强调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就只能看学生自己的写作基础。二是程式化教学模式,即将各式文章体裁概括为统一的基本套路,认为只要多习作和练熟几种基本格式的写作,作文就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样的教学模式,结果是在学生的作文中,由于写作主体意识不强且写作态度消极,教师几乎看不到理性的思想,看不到典雅、高品味的审美情趣,显现的却是个性的失落与思想的苍白。因此,学生的心灵和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写作几乎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学生个性被泯灭。
现代教育理念的作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与学生以及素材与主题等共同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作文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写作能力以及提升写作情感为本,在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过程中注入生命活力,激活学生悟性,激发写作情感,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与自我实践过程中磨砺人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现形式,通过写作见证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才能发现作文写作的真正意境。
二、切实做到“四个关注”,学生真正再现个体的表现形式
作文做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述形式,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做到“四个关注”,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师生对话和互动以及教师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个性表现,关注对学生作文的发展性评价。
(一)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
生活是文章之源。要想让学生寻找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就必须让学生感悟真实的生活,再现真实的自己。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在生活的大海中寻宝探幽,让学生在关注中学会认真思考,在体验中寻求发现,在表达中提升自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感悟生活,体验人生,同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及有关时事评析,不断丰富自我生活体验,提高自我生活感受力。
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受力,一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写作实践的机会。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新鲜感。为学生注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作文才会常写常新。而新鲜感的培养,则是让学生带着感情和想象去挖掘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所折射出的内涵和深邃,学会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不平常的事物。三是要培养对生活的悟性。所谓悟性就是意会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也是对人生、对生活辩证、客观的认知和理解。四是培养内省力。在教学中,往往是一些性格内向、思想深沉的学生,才能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出其内心之所感,有如鱼得水之乐。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的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素质和积蓄的力量。
(二)关注对话和互动——恰当定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写作的整个过程,除学生自我表达外,从设计作文情境(命题或布置作文任务等)、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构思写作、批改学生作文,一直到作文评讲,都应该是师生间的相互对话和互动相统一的过程。这种互动是教师以写作的“点”诱发学生的思维的“面”,即以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的过程;这种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思想的摩擦。在对话和互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是非得以明辨,兴趣爱好得以迸发,灵感思维得以启迪,这种对话和互动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且也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命的质感。
当然,作文教学中师生间的这种互动不单纯是流于形式的,而是真正生命意义的对话和互动,所以教师要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第一,做一个有鉴赏力的热心读者。第二,做一个有深度的思想者。第三,做一个进行平等对话的知心朋友。第四,做一个能给学生写出示范性文章的写作爱好者。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基础,没有较强的思维和能力,也就难以教好和批改好一篇作文。
(三)关注个性——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写作过程中实现自我发现
作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对应的个性教育,即积极主张对人的天赋与潜能的开发相吻合的教育宗旨。个性化写作推行学生个性自主张扬,主张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塑造和发展个性,即充分的个性写作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的个性写作,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写作优势,提升学生心智和认知水平,释放学生无穷的创造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作文写作的信心,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写作个性,首先要发现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自我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写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知智慧成长,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生活。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引导学生求真务实,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体验缜密的思维,进而把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融入到文章的写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写作是借助语言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省和选择,是运用文本形式对生活经验的实质表达,也是学生自我经验、情感、价值、内在精神和信仰的相互交融的方式。教师通过思考与反省来引导学生求真,以“真”为作文的个性追求。学生在作文中要抒写真实情感,表达真我。三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善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去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挖掘自我;引导学生剖析自我以及发现自己的长处,大胆开发丰富的想象资源,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在生成和创造的写作当中实现个性写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关注评价——在激励赏识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作文评价对于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让学生感受写作的精神愉悦及其重要的。作文评价,秉承以人为本,坚持“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目中有文”,做到“人”与“文”的统一,旨在发掘学生的潜能,重视对学生上进心的保护和潜能的挖掘,用心去呵护学生的那份真情,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能体现学生崇尚“真、善、美”的一面,发现学生作文当中真实的心灵和感受,注重发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过程批判与对话等。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作文评价时,要注意做到 “三个结合”:一是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客观性和发展性有机结合,突出发展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只要有闪光点,都要予以肯定,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也要客观中肯地指出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二是强调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思想有机融合,尤其重在思想内容。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其思想和精神层面。思想的深邃才能有作文的深刻,语言的感人来自于情感的激荡。作文要有思想并且是有价值思想,才是评价学生作文时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作文要清晰有效地表达思想,才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三是将作文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对于学生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以及个性化、创造性表达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评讲中宣扬,同时对学生作文当中表现出的优秀作文的共性和存在问题的共性也要高度重视,并做重点讲评。
四、结语
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回归;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教师要努力做好“四个角色”的定位,努力关注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生命在写作中的长远、和谐的发展,是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养、人文素养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保证。如果教师能勇于突破传统乏味的作文教学套路,大胆地创新思维和改革教学手段或方法,那么学生就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生命的成长经历和智慧的成长喜悦,那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教养、有能力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希冀和追求。
参考文献
[1]舒定定.理解个性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赵谦翔.绿色语文案例集锦[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3-0086-02
如何捕捉焦点,敏锐抓住中心,围绕主题合理取材,这是在写作文时常遇到的困惑。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已是目前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畏惧作文,厌倦作文,也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很多学生把作文比成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写作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精神的愉悦,而是应付式的完成。对于职业类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将实用并且运用广泛的作文题材让学生会写并且写好,即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灌输下,加强作文教学研究和改革便是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全面实现语文(作文)教学价值和学生自我发展价值一个重要问题。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创新和改革,如何让学生亲近作文,对作文有兴趣、有感情,并且热衷写作,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到 “心随意动”、“笔随心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生命的愉悦呢?在此,笔者浅谈一下作文教学创新的思路。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两种教学模式:一是随意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完一篇课文,就布置、批改一篇作文,然后便搁置一边甚至忽略了点评讲解,一个学期完成三至五篇作文就算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使部分学生(尤其是作文写作基础较为差的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文章究竟在哪些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是写作的逻辑出现了紊乱,还是文章的结构杂乱,抑或是语言的组织模糊等。一味地强调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就只能看学生自己的写作基础。二是程式化教学模式,即将各式文章体裁概括为统一的基本套路,认为只要多习作和练熟几种基本格式的写作,作文就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样的教学模式,结果是在学生的作文中,由于写作主体意识不强且写作态度消极,教师几乎看不到理性的思想,看不到典雅、高品味的审美情趣,显现的却是个性的失落与思想的苍白。因此,学生的心灵和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写作几乎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学生个性被泯灭。
现代教育理念的作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与学生以及素材与主题等共同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作文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写作能力以及提升写作情感为本,在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过程中注入生命活力,激活学生悟性,激发写作情感,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与自我实践过程中磨砺人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现形式,通过写作见证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才能发现作文写作的真正意境。
二、切实做到“四个关注”,学生真正再现个体的表现形式
作文做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述形式,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做到“四个关注”,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师生对话和互动以及教师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个性表现,关注对学生作文的发展性评价。
(一)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
生活是文章之源。要想让学生寻找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就必须让学生感悟真实的生活,再现真实的自己。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在生活的大海中寻宝探幽,让学生在关注中学会认真思考,在体验中寻求发现,在表达中提升自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感悟生活,体验人生,同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及有关时事评析,不断丰富自我生活体验,提高自我生活感受力。
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受力,一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写作实践的机会。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新鲜感。为学生注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作文才会常写常新。而新鲜感的培养,则是让学生带着感情和想象去挖掘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所折射出的内涵和深邃,学会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不平常的事物。三是要培养对生活的悟性。所谓悟性就是意会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也是对人生、对生活辩证、客观的认知和理解。四是培养内省力。在教学中,往往是一些性格内向、思想深沉的学生,才能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出其内心之所感,有如鱼得水之乐。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的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素质和积蓄的力量。
(二)关注对话和互动——恰当定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写作的整个过程,除学生自我表达外,从设计作文情境(命题或布置作文任务等)、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构思写作、批改学生作文,一直到作文评讲,都应该是师生间的相互对话和互动相统一的过程。这种互动是教师以写作的“点”诱发学生的思维的“面”,即以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的过程;这种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思想的摩擦。在对话和互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是非得以明辨,兴趣爱好得以迸发,灵感思维得以启迪,这种对话和互动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且也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命的质感。
当然,作文教学中师生间的这种互动不单纯是流于形式的,而是真正生命意义的对话和互动,所以教师要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第一,做一个有鉴赏力的热心读者。第二,做一个有深度的思想者。第三,做一个进行平等对话的知心朋友。第四,做一个能给学生写出示范性文章的写作爱好者。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基础,没有较强的思维和能力,也就难以教好和批改好一篇作文。
(三)关注个性——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写作过程中实现自我发现
作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对应的个性教育,即积极主张对人的天赋与潜能的开发相吻合的教育宗旨。个性化写作推行学生个性自主张扬,主张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塑造和发展个性,即充分的个性写作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的个性写作,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写作优势,提升学生心智和认知水平,释放学生无穷的创造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作文写作的信心,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写作个性,首先要发现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自我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写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知智慧成长,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生活。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引导学生求真务实,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体验缜密的思维,进而把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融入到文章的写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写作是借助语言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省和选择,是运用文本形式对生活经验的实质表达,也是学生自我经验、情感、价值、内在精神和信仰的相互交融的方式。教师通过思考与反省来引导学生求真,以“真”为作文的个性追求。学生在作文中要抒写真实情感,表达真我。三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善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去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挖掘自我;引导学生剖析自我以及发现自己的长处,大胆开发丰富的想象资源,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在生成和创造的写作当中实现个性写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关注评价——在激励赏识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作文评价对于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让学生感受写作的精神愉悦及其重要的。作文评价,秉承以人为本,坚持“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目中有文”,做到“人”与“文”的统一,旨在发掘学生的潜能,重视对学生上进心的保护和潜能的挖掘,用心去呵护学生的那份真情,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能体现学生崇尚“真、善、美”的一面,发现学生作文当中真实的心灵和感受,注重发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过程批判与对话等。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作文评价时,要注意做到 “三个结合”:一是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客观性和发展性有机结合,突出发展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只要有闪光点,都要予以肯定,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也要客观中肯地指出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二是强调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思想有机融合,尤其重在思想内容。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其思想和精神层面。思想的深邃才能有作文的深刻,语言的感人来自于情感的激荡。作文要有思想并且是有价值思想,才是评价学生作文时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作文要清晰有效地表达思想,才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三是将作文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对于学生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以及个性化、创造性表达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评讲中宣扬,同时对学生作文当中表现出的优秀作文的共性和存在问题的共性也要高度重视,并做重点讲评。
四、结语
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回归;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教师要努力做好“四个角色”的定位,努力关注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生命在写作中的长远、和谐的发展,是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养、人文素养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保证。如果教师能勇于突破传统乏味的作文教学套路,大胆地创新思维和改革教学手段或方法,那么学生就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生命的成长经历和智慧的成长喜悦,那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教养、有能力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希冀和追求。
参考文献
[1]舒定定.理解个性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赵谦翔.绿色语文案例集锦[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