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开始,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采用了简析题这种新题型,可经过几年实践,简析题的得分率并不高。这是因为不少老师和同学对这种题型研究得不透,甚至有人认为,简析题和简答题一样,背得熟就能答得好。自2008年以来,江苏高考政治试题对简析题的答题要求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这个要求其实就是《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索问题。这个要求比简答题的要求高得多,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那么,如何解答简析题呢?怎样降低简析题的失分率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
笔者以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第34题(简称例题)为例谈谈怎样认真审题和怎样规范答题。
例题: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一、认真审题
审题要做到“三审”:审问题、审材料、审分值。
1.审问题
审问题时要注意“三看”:
一看怎么问,是问“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等,是问原因还是结果,问措施还是问看法,防止答非所问。例题的第一问是问“为什么”,第二问是问“怎么看”。
二看有几问,这条题目里面有几问,每一问里面有没有分成小问题。例题共有两问。搞清楚有几问,最好能用笔把这些问题圈出来,防止答题遗漏,做到心中有数。
三看有无限制性条件,找出限制性条件可以知道题目命题所考查的知识范围,防止“撒大网”和生搬硬套。要看清楚题目是要求用经济学知识回答,还是要求用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或哲学知识回答,哲学知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四个部分。如例题第一问限制性条件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要牢牢锁定“文化生活”组织答案,第二问限制性条件是“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这就要求调动和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及其关系知识答题。知道了限制性条件就防止了答题离题万里的现象。
2.审材料
审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就能抓住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二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句或中心段;三要注意“联”,根据问题所设定知识范围,把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我们带着例题中的第一问审材料,第一问中“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要求我们抓住材料中的“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和“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关键句。由此,我们可以把文化生活知识和这些关键句联系起来思考,传统村落的消失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而人们的伤感说明传统文化消失不利于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样,第二问要注意第二段材料中的“‘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和“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关键句。抓住了这些关键句就看到了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城镇化建设不能让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
3.审分值
审分值是为了答题的需要,防止出现小题目当成大题目回答。所以一定要看清每一问的分值再答题。一般来讲,分值较大,要回答的点就较多,分值小,要回答的点就较少。
二、规范答题
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其实只要第一步做好了,这一步就顺理成章地做好了。我们可以根据问题和材料中找出的关键词、关键句调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组织答案。规范答题要做到“五要”。
一要“准确”:要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切不可生造词语或用口头语,用语要规范准确。
二要“清晰”: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各要点之间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与宏观等逻辑关系。
三要“完整”:要从多角度组织答案,形成几个要点,也就是阅卷老师的“采分点”。不可遗漏知识点;不可只答其一,不答其二。每一要点都要按照“原理 方法论 材料”或“观点 材料”的方式组织答案,也就是做到“有理有据”;每一答案要点前必须用数字表明序号,这样阅卷老师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采分点”。
四要“简洁”:简析题就是“简而析之”,贵在简洁,知识点的呈现和材料的引用一定要简洁明了,切不可洋洋洒洒让阅卷老师看不出所以然。
五要“整潔”: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这样可以让阅卷老师心旷神怡、如沐春风,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笔者以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第34题(简称例题)为例谈谈怎样认真审题和怎样规范答题。
例题: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一、认真审题
审题要做到“三审”:审问题、审材料、审分值。
1.审问题
审问题时要注意“三看”:
一看怎么问,是问“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等,是问原因还是结果,问措施还是问看法,防止答非所问。例题的第一问是问“为什么”,第二问是问“怎么看”。
二看有几问,这条题目里面有几问,每一问里面有没有分成小问题。例题共有两问。搞清楚有几问,最好能用笔把这些问题圈出来,防止答题遗漏,做到心中有数。
三看有无限制性条件,找出限制性条件可以知道题目命题所考查的知识范围,防止“撒大网”和生搬硬套。要看清楚题目是要求用经济学知识回答,还是要求用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或哲学知识回答,哲学知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四个部分。如例题第一问限制性条件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要牢牢锁定“文化生活”组织答案,第二问限制性条件是“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这就要求调动和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及其关系知识答题。知道了限制性条件就防止了答题离题万里的现象。
2.审材料
审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就能抓住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二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句或中心段;三要注意“联”,根据问题所设定知识范围,把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我们带着例题中的第一问审材料,第一问中“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要求我们抓住材料中的“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和“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关键句。由此,我们可以把文化生活知识和这些关键句联系起来思考,传统村落的消失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而人们的伤感说明传统文化消失不利于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样,第二问要注意第二段材料中的“‘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和“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关键句。抓住了这些关键句就看到了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城镇化建设不能让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
3.审分值
审分值是为了答题的需要,防止出现小题目当成大题目回答。所以一定要看清每一问的分值再答题。一般来讲,分值较大,要回答的点就较多,分值小,要回答的点就较少。
二、规范答题
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其实只要第一步做好了,这一步就顺理成章地做好了。我们可以根据问题和材料中找出的关键词、关键句调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组织答案。规范答题要做到“五要”。
一要“准确”:要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切不可生造词语或用口头语,用语要规范准确。
二要“清晰”: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各要点之间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与宏观等逻辑关系。
三要“完整”:要从多角度组织答案,形成几个要点,也就是阅卷老师的“采分点”。不可遗漏知识点;不可只答其一,不答其二。每一要点都要按照“原理 方法论 材料”或“观点 材料”的方式组织答案,也就是做到“有理有据”;每一答案要点前必须用数字表明序号,这样阅卷老师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采分点”。
四要“简洁”:简析题就是“简而析之”,贵在简洁,知识点的呈现和材料的引用一定要简洁明了,切不可洋洋洒洒让阅卷老师看不出所以然。
五要“整潔”: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这样可以让阅卷老师心旷神怡、如沐春风,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