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导读的探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小学生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陌生的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小学生很容易产生茫然和陌生感,在接受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小学所有的教学课程中,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小学生在接受方面相应地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引导学生对将要教学内容进行简要的了解和阅读,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理解和接受难度。因此,课前导读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十分强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
  1.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进行指导
  习惯成自然,想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课前导读,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所谓预习就是在教师还没有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了解和阅读的过程。该过程能够减轻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新知识的陌生感,缩短理解时间。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值就会随之增高。从而在上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课前预习并不是一个随意的过程,教师应该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能力尚有欠缺。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加以引导,很容易让小学生误解预习的真正目的。导致小学生将预习变成单纯的阅读或者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从而达不到预习效果。因此,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定一个预习的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预习。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年月日,以及闰年平年、大月小月的区别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留几个问题,类似:怎么样算一年?怎么样算一月?怎么样算一日?同学们想一想一个月有多少天?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2.提高学生自主导读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课前导读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导读能力,教师首先就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前导读内容。小学生本身注意力难以、玩性较大、好奇心强,因此,想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课前导读内容,教师就必须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来设计课前导读内容,到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导读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抓住一些多元化的素材以及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等作为课前导读的素材。另外,教师在设计课前导读内容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生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可是事先準备一段卡通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三只小动物在比赛骑自行车,小猴子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小猪的自行车车轮是方的,小熊的自行车车轮是三角形的。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段视频,然后问问学生,同学们觉得哪只小动物能够夺得冠军呢?根据学生的答案和视频最终的结果,教师又可以发问,为什么小猴子能够夺得冠军呢?这时候,有的同学就会回答,因为小猴子的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教师就可以趁机发问,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要做成圆形呢?同学们仔细阅读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好吗?这样,小学生在进行课前导读的时候,就会带着疑问、带着目的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去进行课前导读,也让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前导读。
  3.丰富课前导读内容,要求更有内涵
  课前导读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提高。这时候,一问一答的课前导读引导模式显然已经不太适合学生,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起不到任何帮助。此时,教师就应该适当地丰富课前导读内容,加入更多有内涵、有深度的问题。一般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就是从字面上理解,这种理解过于表面,过于浅显,是最基础层次的理解。第二个层次是从理解、解释上理解,这种理解较于字面上的理解来说,增加了一些自我看法,深度更深一层。第三个层次是从创造、激趣上理解,这个层次是最高的层次,能够同学对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计出更加富有内涵的课前导读内容。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围绕如何将分数的“分”“合”合理利用,从而达到分数乘法运算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运算。课前导读的效果由此被激发出来,充分体现了教学课程中的教与不教相互结合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课前导读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的很好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课前导读,合理设计导读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导读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物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的学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現今社会上对于生物的专业人才良莠不齐,甚至还处在奇缺阶段,从而让指导生活、生产实践等受到很大的障碍。故而对生物人才的补充,尤其是对生物人才的培养更是逼在眉睫。而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就应从中小学阶段入手,让其从小就生物及自然产生浓厚兴趣,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及研究、探索生现象的热情。其实,对
期刊
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英语教育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显得格外重要。  2011年新英语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明确将情感态度培养纳入到英语课程总目标之中,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教师要掌握情感理论,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情感素
期刊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痕迹、防止产生遗忘的主要途径,是获得知识、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  复习在学习中起到巩固、强化作用,是将知识掌握的重要环节。要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掌握,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复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过得知识。但复习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尤其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时,需要有正确合理的复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归纳推理式复习  九年级化学的知识内容对刚接触化学不久的学
期刊
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语文
期刊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提问”概念
期刊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内在的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发挥其个体的创造力。我们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们学校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一、抓住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
期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为教学目的服务,是高效课堂最有效的反馈,是学生学习效果最直观的反映。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的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新版PEP小学英语教材课堂教学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巧妙设计课堂练习的方法。  二、巧妙设计课堂练习的方法探讨  1.教材内容板块与课堂
期刊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四维目标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四個维度。首先,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具体指对概念等知识的分析、推断、分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构建新的概念,实现多元思维。其次,文化意识指的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包括知识、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美学教育,把审美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美学素材  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文学话语不同于生活语言,它首先具有形象性、凝练性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要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学习,掌握语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习得语言表达,加强语用教学。“语用”,应成为语文课堂的“聚光点”!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语用教学呢?  一、加强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