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脑筋会分叉的牛人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档案
  
  在就业寒流席卷中国大学生的今天,毕业生张锐同时拿到世界著名的摩根斯坦利银行、麦肯锡和宝洁三家顶尖公司的OFFER,够牛。这样的牛人,大学生活是否会像我们想像中那样紧张而又沉重?
  张锐的同窗好友,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律师史欣悦告诉你答案。
  
  我与张锐实在是很熟。但是非要用文字把他有景有理地描述一番,却颇不容易。手抚键盘,不禁回想起我们睡上下铺的大学生活、故事、片断、影像无章无序地涌出许多。没有半点头绪,提炼概括就更难。仔细分辨,这其中的,竟是刚上大学时候的事情最多。
  
  既来了北大就要多坐几年
  
  张锐是我在北大认识的第一个新同学。当我走进昌平园——我们大一生活了一年的校园,失望的心里反复自语:不会就是这样吧?破旧的楼房,没腰的荒草,这和三十公里外的那个北大,真有天上人间的差别。张锐是本宿舍最早到的人,迎接我进宿舍的就是他。“我叫张锐,锐利的锐。”后来知道,这是他习惯的自我介绍。看到他,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家伙倒真像个北大学生,反正比那个校园更北大一点。为什么这么想呢?我也不清楚。大概他和我预想中的那些挺有思想的大学生有几分像吧。这种判断类似于马晓晴在某个电影里的台词:“哎!你是大学生吧?我觉得你们大学生都特有思想。”
  张锐即兴演说的功夫在那天下午就得到了展示,新生在一个活动室里搬来椅子围成一圈,算是见面会。在几位羞涩的女同学的影响下(当然现在她们早不是那样了),自我介绍十分沉闷,姓名、家乡,请多关照,然后多一句也难说出来。
  轮到张锐了,在说完“锐利的锐”之后,他说:“我喜欢唱歌。”
  众人有惊异之色。谁问你了?没人说散会去卡拉ok吧?有好事者,如本人之流,准备当场起哄让他唱歌。
  他话还没完:“我景喜欢唱摇滚。”众人惊奇之色愈重。好事者心想,来劲了,你还?
  “因为唱摇滚,就不会有人知道我唱歌跑调!”五湖四海未脱乡音的笑声在昌平园的活动室里响起;沉闷一扫而光。这大概就是张锐在大学中难以计数的演讲和发言的处女篇。
  翌日,学校为了不让我们没有理想没有希望地在昌平生活着,租用了几十大公共把我们拉到了燕园,解一解我辈对北大之馋。同宿舍几人走到未名湖北的小楼之前,见上面高悬红漆大匾,上书四个大字“研究生院”。张锐以手指匾,对我等言道:“来到北大就要多坐几年,本科之后我要来这里。”本人一面感叹,不错,真是有志青年,一面思忖,来北大课还未上,初访燕园,就说四年之后如何如何,未免略显扯淡。四年后,我提起此事,张锐竟然忘记了。看来当年真的就是那么一说。不过这才叫“真扯淡”,扯淡都扯成真的了。
  
  既然进了大学就得比谁都忙活
  
  张锐和我四年上下铺的住着,可以说深知他的生活习性,但是对他也有许多疑惑未解之处。而且越是熟悉,就越觉得不明白。
  第一,他的脑筋会分叉?大概不只一个人见过,张锐在上课或者讲座的时候拿着一本闲书津津有味的看着,不时地还被书中情节所动,低下头咯咯笑。就在这时,讲话者突然发问于他,他手中合书,带着未收敛的笑容站起来,滔滔不绝,听得台上台下不住点头。好像这个问趣他已经准备了好一阵子。这个时候我觉得纳闷,这个总找不到自己牙膏的人。他脑子会分叉吗?
  第二,他哪来的那么多话?比如上面说的那个场景,谁如果给他一个讲话的机会,不管有没有准备,他都是有头有尾的一大段,让人搞不清楚是谁给谁“当托儿”呢。辩论赛、座谈会这样的场合更少不了张锐。他可能是有点说话的天赋,生在陕西,长在广东,还有东北血缘,虽说这些地方的方言他哪个也说不全,可是毕竟是在多种语言环境里熏陶过吧。可是就这么一个平时说话快了点就要有点结巴的哥们,哪来的那么些一套一套,没完设了的话呢?
  第三,他哪来的时间?他比谁都忙,进进出出,风风火火。他比谁都爱玩,喝酒看球,郊游锻炼,哪次也没少。每次考试之后,我们常在一起玩的几个成绩大都就是个中游,他却总在前列。我就不明白了,都在一块玩。复习考试,他哪来的时间?这次他告诉我,本书即将完成,我就又想问了,你是哪来的时间?
  的确,和张锐熟识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给他这样一个评价:“张锐是一个绝不浪费时间的人。”除了生病发烧他会老老实实地呆上一会,其余的时间他总是这事那事乱忙个没完,晃得人眼晕。我认为,这人小时候有多动症基本可口确诊。而且,他的业余爱好也实在是多,这些爱好也是让他停不下来的重要原因。张锐的爱好其实挺俗的,属于大部分人都会在简历里面写上的那些。我总结,张锐四大爱好:读书、旅游、摄影、足球(其实不止,只是这四样我与他是同好)。
  
  既然是沟通,就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张锐读书很杂。他的书大部分放在床侧,睡觉时候翻身过猛,书就会从床和墙的缝隙中掉下来,把睡梦中的我砸醒。天明一看,“空投”的书从课本到《西方艺术史》,再到《寻秦记》光怪陆离,无所不有。张锐的假期大多在各地旅游,所到之处,他的脖子上总是挂着他的相机。他对撮影的爱好,是与旅行相伴的。张锐的摄影器材可以称得上很牛,看上去很专业,拍出来的片子嘛,也算对得起手里的家伙。
  讲起我们一起的足球故事,也许可以再写上一篇文章了。论看球,四年的功夫,我们扫遍了北大周围可以半夜看球的每一个地方;最后到了大四,还玩大了,逃学跑到韩国去看世界杯。论踢球,更是无论土场草场,经常光顾,他是8号,我是9号。他的8号球衣至今还在我手里,不是因为我遣星所以我收藏,一定是毕业之前,他又故意把球衣扔到我铺上,想浑水摸鱼让我洗了。结果我果然上当,当成自己的球衣拿回家作纪念,过后才发现是8号,可惜我钟爱的9号早已不知去向。张锐好球,就算半夜梦呓,也经常是球场之事。某次夜深人静,此人突然大呼:“大脚!摆度!”几人惊醒开灯,看张锐仍然熟睡如婴儿,鼾声微作。有词《如梦令》为证。
  爱好的广泛让张锐与人谈起话来不会发愁没有话题。他曾经对我说,面试的时候找到和面试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是大有帮助的。这是他在一次面试中与考官聊起了布拉格旅行之后得出的感悟。其实,在我看来,这个意思通俗地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当人或“鬼”遗露出了他的兴趣和偏好,应试者有没有“料”紧接着跟进。而张锐就是个货色齐全的杂货铺。
  
  既然想顺,就得先知道失败的滋味
  
  早在两三年之前,张锐就对面试产生了研究的兴趣。那时候,他经常收集一些面试的刁钻古怪问题来问我们。有一次,他试图寻找对“你大学里量失败的事情是什么”这道面试问题的各种答案,就向本宿舍和对门征集思路,于是大家集思广益,发现他失败的事情还真不少:刚买了一天的自行车被偷,而车锁被完好无损的留在原地;在宿舍里午睡的时候,笔记本电脑被歹人窃走,下雨时走在大讲堂前的大理石地面上仰面滑到,坐坏了好几千块的牛津电子词典,等等,等等。这么说来,这哥们是真够失败的,不过依我看来,北大的保卫系统和建筑材料可能比他更失败。
  要知道,张锐是个有心的人,也是个“不安分”的人。他总是不断地冒出些想法,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他就有写一本关于面试的书的主意呢?不过,每次在把重要的想法付诸实践之前,他是少不了一番深思熟虑的。大一的时候,他曾经产生了要“叛逃”到管理学院的强烈想法。那时他也是考虑再三,还问过我的意见。最终他还是留在了法学院,而他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我们难以知道,但至少我认为他留下的决定是对的。不过他对本宿舍的解释是:我们的宿舍实在很好,他舍不得走。同屋的几人在严重怀疑这种说法的真诚性的同时,还是觉得心里满舒服的。当然,张锐决心要做的事情也会有做不到的例外。在昌平的一次卧谈时,他夸下海口,说要练好五笔输入法,回到燕园之后,用手提电脑在课堂上如同用笔和纸一样记笔记。我和他打赌,期限很宽容,大四毕业之前做到了,就算他赢。到现在,他研究生就要毕业了,也没听说他会打五笔。不过从中我也没能捞到任何好处,因为我实在想不起来赌注是什么了。
  今年夏天,张锐即将远赴伦敦开始他正式的职业生涯,当他这样一个活跃且喜欢新鲜事物的人,走在矜持而内向的伦敦街道上的时候,不知道又会有什么思绪,什么感慨。我期待着张锐告诉我他发现的,是我不曾注意的另一个伦敦。
  (摘自《大学生》)
其他文献
一日,历史老师正在上课,正好讲到拿破仑。看到台下每天打瞌睡的学生,老师不由得感慨地说:“各位同学,拿破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们从这里得到什么启示呢?”小强答:“睡眠不足会长不高。”    罚站    老师规定凡是上课讲话的,要到教室后面罚站,并且把说话的内容大声说十遍。有一天上课,小蓝和邻座的同学咬耳朵,被老师抓到。老师生气的说:“小蓝,后面罚站!把你刚刚说的话再大声说十遍。”小蓝低着头走到教室后
期刊
两干三百多年前—个秋日的下午,苏拈拉底穿着他那件常年不换、皱皱巴巴的短袍,悠哉悠哉地穿过雅典城中心的广场。他对于动荡不安的时局充耳不闻,对于当局的作为也不评评,他在广场一角坐下来。  这个时候,有很多青年人围拢到他的身边来,有柏拉图和亚西比德那样的阔少,有安提西尼那样的清贫和淡泊之士,也有亚里斯卜提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每一天都到这里来,他们虔诚地拜苏格拉底为自己的导师,他们喜欢听老师对雅典民主
期刊
当富学生遇到穷学生    我来自一个富足、具有绅士传统的上海知识分子家庭。9岁那年起,母亲开始帮助我欣赏交响乐,使用刀叉吃东西,并时常在他们那一类中产分子的Party上悄悄对我说:“PETER,嘿!记着: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使你变得更优秀。”   有意思的是,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讲了同样—件事:9岁那年,父亲将高尔夫介绍给杰克·韦尔奇,告诉他大人物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他们的高尔夫球赛,并帮助他成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那么,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必须制订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即可行性报告,主要回答你所选的项目能否赚钱、赚  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
期刊
一、初闯莫斯科,我差点沦落为乞丐    2001年初,大学毕业不久的我,因不满足国内那份微薄的收入,依仗自己的俄语学得不错,就去了莫斯科投奔堂叔父。堂叔父早年留学莫斯科,如今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但是,他对我的贸然投奔显得很冷淡,加之我没有学到实用性的专业知识,便拒绝我到他所在的公司做事。  当时,我一气之下真想回国,但又怕被人耻笑,因此决定孤注一掷。对于文史专业毕业的我来说,要在经济不景气,社
期刊
乍暖还寒时节,我首次接到华的来信时,他已经在美国打工三个多月了。他曾告诉过我赴美打工的想法,临走前却没有通知我送行。他的低调自有他的理由,我没有责备他。  华跟我初中同校,考上重点中学后同在一个班级。我与华的交往从高中开始,毕业后情谊日笃。华在初中时是颗璀璨的明星。成绩稳居前三名;自从进入重点中学,他的用功不仅没能让他出类拔萃,成绩反而一落千丈。大概是性情相投,加上惺惺相惜,我跟他走得恨近。他有一
期刊
东汉时期的窦宪,仗着自己的妹妹是皇后,盛气凌人,飞扬跋扈。许多大小官员争先趋奉,只有少数人例外。  有一年,窦宪纳妾,汉中邵太守也准备到洛阳送厚礼。太守手下有个很有见识的官员叫李部,直言不讳地劝阻太守说:“有史以来,专横擅权的外戚,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当今的窦将军以皇亲国戚自居,道德不修,礼仪不讲,以势压人,为所欲为。希望大人能一心一意侍奉皇上,不要与窦将军交往。这份厚礼就不要送了。”  李部说完
期刊
最近认识一位艾姓朋友,他说起自己的经历,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年轻时,我曾三次失去好杌会:第一次是工厂招工,我和村里的另一个青年条件均等,他比我大两岁,他父母请村干部向我求情:你年轻,有的是机会,这次让给他吧。我答应了。后来,他进城当了工人,我一直是农民。第二年征兵,我体检合格了,而大队书记仗着他手中有权,将他耳聋的儿子送进了部队,我又一次失去了机会。第三次是保送‘工农兵学员’,我的入学通知下到了公
期刊
有些情感,要在我们分开之后才修炼成正果。    毕业那年,我坐在办公室里每天看着晕头转向的来稿。我很不习惯,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够把这份差事做好吗?一点点地在心里伤感起来。  下班之前,一个远在长沙的朋友电话给我。他在继续准备着他的司法考试。我说“还不好好学习去,大什么电话,浪费时间。”  他说,有一件小事情要汇报汇报。不过等你回去再说吧!晚上,我坐着公共汽车颠簸着回家。心里想,有什么事情要汇报的
期刊
一个一贫如洗的下岗工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终于创出了自己的一条创业路,并成为该行业品牌的代言人。他的传奇经历诠释着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绝境面前不低头,开动脑筋,编织梦想。  他,就是武汉星达防火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石竹武。    冲出逆境    1994年对于石竹武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一年,因企业效益滑坡,石竹武从武昌重光机械厂下岗了,妻子不久也下岗了。看着还在上小学的儿子,石竹武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