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罗叔清先生,太平绅士,获铜紫荆星章荣誉,任中国星火基金会主席、新界乡议局执行委员、新界社团联会荣誉会长、香港农牧职工会副主席、西贡文化中心会长,並为丰盛四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顾问,致力於培育完全无农药、无化肥,环控水培方式种植的绿色蔬果、环保及生态链循环农业整体规划、EPN电聚浮除机製造。
1996年1月,罗叔清先生和100位友人一起创立中国星火基金会。一支星火,自此点燃,20年来为无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点亮了求学之路,释放出神奇的力量,将无数爱心凝聚在数十所希望学校上,让挣扎在辍学边缘的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希望学校里,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一片热心,从来不曾冷卻,20年来坚持为基层民众爭取合理权益,在港英政府时期,罗叔清先生与农牧职工会同仁成为成千上万农民兄弟的主心骨,上传民意,下达政策。在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今天,致力培育完全无农药、无化肥,环控水培方式种植的绿色蔬果,他说:“我是农民出身,我能做的就是种出安全的蔬果,为中国的菜篮子做点贡献。”
罗叔清先生的身上有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韧性的特点,淳朴向善,且仗义,那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特点,升华着他的人生价值,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匡贫兴学星火点点照亮求学之路
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发起了一项名为“希望工程”公益事业,自此一所所希望小学随着公益和慈善的波浪,在大山深处、在穷乡僻壤建了起来,万千贫困孩子带着求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希望工程里找到了希望。
1992年,在被英国佔据的属於中国的一角——香港新界的一个社团联会开始率先建设希望工程。那时罗叔清先生正服务於这个社团中,这一年的一次北京之行,他将“希望工程”的概念带回了香港,这一年他们来到广东,从一个共青团组织中得知了广东省贫困区——清远连南,“当时的道路还未通达,正在修建当中,我们乘坐共青团委派的车从早上九点出发,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到达。”罗叔清先生回忆说,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在那里他们建设了第一所希望工程。
1995年,香港即将回归,罗叔清先生已经开始与友人一起筹集资金为祖国建设希望工程,他们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很多香港市民的支持,他们便想着将这项善举更加正式化。1996年1月,罗叔清先生和全国人大代表李连生先生等100位友人在新界成立了中国星火基金会,继续这份爱心和爱国之情。从这一天开始,一支星火点燃,为中国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点燃了上学的希望。
2000年1月在香港註册转为慈善机构。基金会的成立旨在香港和海内外筹集资金,协助祖国贫困地区“匡贫兴学”。时至今日,中国星火基金会已在内地捐建了150多所希望小学,成千上万个小学生受益,遍及除了西藏之外几乎全国所有的省份,其中以贵州为最,共捐建希望小学20来所。他说:“记得那个时候去贵州山区,发现那里连像样的住所都没有,那里的居民住的屋子如一个鸡笼一样,用竹子搭成一个盖,非常简陋。”祖国山区的贫穷,让他心酸,也让他坚定了帮助他们的信念。
二十年来,最让他心喜的感受是,祖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国家重视教育,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不仅减免了学费,还提供了津贴。而中国星火基金会的服务重心也逐渐转移,转为支助农村大学生上学,培养农村大学生。
“因为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佔据总人口六成以上,如果没有知识,他们则更加不懂如何改变自己的状况。”罗叔清先生说。“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星火基金会当下的目标之一。他言自己是农民出身,读书並不多,中三之後便结束了学业,後在社会上读了一些课外课程,他深知一个农民子弟求学的不易,亦懂一个人艰难地考上大学卻无力支付学费的无可奈何,他希望能夠帮助他们。他希望他们支助的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後或回到农村帮助农村改变面貌,或在工作赚钱之後,支助农村学生读书。
在香港,罗叔清先生等人正在开展青年工作,成立教育中心,一方面支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读大学,希望他们了解中国星火基金会,在他们成长之後,去内地山区支教,帮助内地同胞。连续几年,他们都组织了大学生去内地义教,了解祖国情况,为祖国做一点贡献,並举办讲座,向他们讲解中国的历史。他们常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农场,教他们种地,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农民之辛苦及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罗叔清先生倾尽全部心思为教育事业努力着。“我们希望能在教育事业上多做一点贡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多一点希望,不要让人才因为贫困而浪费,孩子们高兴,我们也高兴。”这是罗叔清先生的心声,朴实的话语中,包含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孩子们的挚爱。他们的关爱,让孩子们的心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护心行动 延续生命希望
除去“助学”,中国星火基金会还推行了经济项目帮助贫困老区生产自助发展经济、协助救災、改善贫困地区的福利设施;在香港:为前往鸟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山路兴建扶手栏杆、捐赠医疗车给新界社团联会医疗中心、捐资兴建抗日老战士活动中心等。
而一项“护心”行动也在多年以前启动,延续着生命的希望。许多年前,罗叔清先生和中国星火基金会同仁在前往内地捐资助学时便发现农村一些患有心臓病的儿童,在患病时常以吃点药对付过去,因为身体原因,他们不能读书,更有甚者许多孩童在十三四岁便夭折,见於此,他为他们心疼,决定开展“护心”行动。罗叔清先生等人为他们联繫了广州某军区医院,筹款为这些患有心臓病的孩童做手术。
曾有一个二十一年轻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臓病,四处求医,从福建到北京,都给出了同样代表着“病情严重”的诊断书,女孩和家人既因无钱治疗,亦因治疗无望,已经决定放棄。罗叔清先生的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告知他,他们一边与医院商量,劝说医院接下这个危险度高的手术,一边给女孩鼓气,告诉她不要放棄,一边说服女孩的家人,让他们不要担心钱,不到最後一刻不要放棄希望。他们说服了三方,进行了这场手术,至今,这个女孩仍很好地生活着。
罗叔清先生常去医院看望患病小孩,他看着他们手术前後的变化,由皮肤紫黑、说话无力,到精神状态从内而外的改变,在手术完後,他问孩子们的愿望,孩子们说:“想读书。”这样的愿望催人泪下。
众所周知,慈善需要大笔的资金做後盾,他们需要四处去筹集善款,有时候一时间未能筹集足夠手术的资金,他们只能跟院方商量着先进行手术,欠下的款项他们尽快补上。就是这样,他们坚持着助人。“护心”行动至开启至今八年过去,未曾间断,至今已救助七百多为心臓病人。
“希望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做一个引导,让更多人加入这爱的行动中,关注、帮助他们。重视教育,重视心臓病儿童。”罗叔清先生说。以生命影响生命,生命感动生命,他们带动了很多大型的机构和有钱人士去关心他们,将爱的范围逐步扩大。
殷切深情赐予农户希望
罗叔清先生的身上有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韧性的特点,淳朴向善,且仗义,那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特点。他说:“我是农民出身,比起别人我更懂得农民需要的是什麽,也更有一种为农民说话的责任。”
1976年,新界开始发展,农用的土地被徵收进行房屋建设或工业发展,这一年罗叔清先生加入香港农牧职工会,和工会两万多成员一起成为了农民爭取利益的依靠,是成千上万农民兄弟的主心骨“那时港英政府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远不如现在温和,菜农的补偿少,菜农们也没有维护利益的渠道,只能依靠工会。”罗叔清先生说。他们代表农民,为菜农爭取补偿。至今四十年过去,他们仍坚持为基层民众爭取合理权益,在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中,转变职能,成为特区政府与基层民众沟通的桥樑,上传民意,下达政策。
而今,罗叔清先生已近退休,他生活朴素且简单,星火基金会、农牧职工会等的服务工作佔据了他一半的时间,而另外一半他用在了农场上。他是丰盛四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顾问,在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今天,致力培育完全无农药、无化肥,环控水培方式种植的绿色蔬果,他说:“我是农民出身,我能做的就是种出安全的蔬果,为中国的菜篮子做点贡献。”
罗叔清先生常说:“难事不难,易事不易。”他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在难过的时候多一分坚持,在容易的时候多一分思考,以一片赤诚之心,扎根基层,努力地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
罗叔清先生,太平绅士,获铜紫荆星章荣誉,任中国星火基金会主席、新界乡议局执行委员、新界社团联会荣誉会长、香港农牧职工会副主席、西贡文化中心会长,並为丰盛四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顾问,致力於培育完全无农药、无化肥,环控水培方式种植的绿色蔬果、环保及生态链循环农业整体规划、EPN电聚浮除机製造。
1996年1月,罗叔清先生和100位友人一起创立中国星火基金会。一支星火,自此点燃,20年来为无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点亮了求学之路,释放出神奇的力量,将无数爱心凝聚在数十所希望学校上,让挣扎在辍学边缘的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希望学校里,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一片热心,从来不曾冷卻,20年来坚持为基层民众爭取合理权益,在港英政府时期,罗叔清先生与农牧职工会同仁成为成千上万农民兄弟的主心骨,上传民意,下达政策。在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今天,致力培育完全无农药、无化肥,环控水培方式种植的绿色蔬果,他说:“我是农民出身,我能做的就是种出安全的蔬果,为中国的菜篮子做点贡献。”
罗叔清先生的身上有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韧性的特点,淳朴向善,且仗义,那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特点,升华着他的人生价值,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匡贫兴学星火点点照亮求学之路
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发起了一项名为“希望工程”公益事业,自此一所所希望小学随着公益和慈善的波浪,在大山深处、在穷乡僻壤建了起来,万千贫困孩子带着求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希望工程里找到了希望。
1992年,在被英国佔据的属於中国的一角——香港新界的一个社团联会开始率先建设希望工程。那时罗叔清先生正服务於这个社团中,这一年的一次北京之行,他将“希望工程”的概念带回了香港,这一年他们来到广东,从一个共青团组织中得知了广东省贫困区——清远连南,“当时的道路还未通达,正在修建当中,我们乘坐共青团委派的车从早上九点出发,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到达。”罗叔清先生回忆说,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在那里他们建设了第一所希望工程。
1995年,香港即将回归,罗叔清先生已经开始与友人一起筹集资金为祖国建设希望工程,他们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很多香港市民的支持,他们便想着将这项善举更加正式化。1996年1月,罗叔清先生和全国人大代表李连生先生等100位友人在新界成立了中国星火基金会,继续这份爱心和爱国之情。从这一天开始,一支星火点燃,为中国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点燃了上学的希望。
2000年1月在香港註册转为慈善机构。基金会的成立旨在香港和海内外筹集资金,协助祖国贫困地区“匡贫兴学”。时至今日,中国星火基金会已在内地捐建了150多所希望小学,成千上万个小学生受益,遍及除了西藏之外几乎全国所有的省份,其中以贵州为最,共捐建希望小学20来所。他说:“记得那个时候去贵州山区,发现那里连像样的住所都没有,那里的居民住的屋子如一个鸡笼一样,用竹子搭成一个盖,非常简陋。”祖国山区的贫穷,让他心酸,也让他坚定了帮助他们的信念。
二十年来,最让他心喜的感受是,祖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国家重视教育,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不仅减免了学费,还提供了津贴。而中国星火基金会的服务重心也逐渐转移,转为支助农村大学生上学,培养农村大学生。
“因为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佔据总人口六成以上,如果没有知识,他们则更加不懂如何改变自己的状况。”罗叔清先生说。“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星火基金会当下的目标之一。他言自己是农民出身,读书並不多,中三之後便结束了学业,後在社会上读了一些课外课程,他深知一个农民子弟求学的不易,亦懂一个人艰难地考上大学卻无力支付学费的无可奈何,他希望能夠帮助他们。他希望他们支助的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後或回到农村帮助农村改变面貌,或在工作赚钱之後,支助农村学生读书。
在香港,罗叔清先生等人正在开展青年工作,成立教育中心,一方面支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读大学,希望他们了解中国星火基金会,在他们成长之後,去内地山区支教,帮助内地同胞。连续几年,他们都组织了大学生去内地义教,了解祖国情况,为祖国做一点贡献,並举办讲座,向他们讲解中国的历史。他们常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农场,教他们种地,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农民之辛苦及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罗叔清先生倾尽全部心思为教育事业努力着。“我们希望能在教育事业上多做一点贡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多一点希望,不要让人才因为贫困而浪费,孩子们高兴,我们也高兴。”这是罗叔清先生的心声,朴实的话语中,包含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孩子们的挚爱。他们的关爱,让孩子们的心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护心行动 延续生命希望
除去“助学”,中国星火基金会还推行了经济项目帮助贫困老区生产自助发展经济、协助救災、改善贫困地区的福利设施;在香港:为前往鸟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山路兴建扶手栏杆、捐赠医疗车给新界社团联会医疗中心、捐资兴建抗日老战士活动中心等。
而一项“护心”行动也在多年以前启动,延续着生命的希望。许多年前,罗叔清先生和中国星火基金会同仁在前往内地捐资助学时便发现农村一些患有心臓病的儿童,在患病时常以吃点药对付过去,因为身体原因,他们不能读书,更有甚者许多孩童在十三四岁便夭折,见於此,他为他们心疼,决定开展“护心”行动。罗叔清先生等人为他们联繫了广州某军区医院,筹款为这些患有心臓病的孩童做手术。
曾有一个二十一年轻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臓病,四处求医,从福建到北京,都给出了同样代表着“病情严重”的诊断书,女孩和家人既因无钱治疗,亦因治疗无望,已经决定放棄。罗叔清先生的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告知他,他们一边与医院商量,劝说医院接下这个危险度高的手术,一边给女孩鼓气,告诉她不要放棄,一边说服女孩的家人,让他们不要担心钱,不到最後一刻不要放棄希望。他们说服了三方,进行了这场手术,至今,这个女孩仍很好地生活着。
罗叔清先生常去医院看望患病小孩,他看着他们手术前後的变化,由皮肤紫黑、说话无力,到精神状态从内而外的改变,在手术完後,他问孩子们的愿望,孩子们说:“想读书。”这样的愿望催人泪下。
众所周知,慈善需要大笔的资金做後盾,他们需要四处去筹集善款,有时候一时间未能筹集足夠手术的资金,他们只能跟院方商量着先进行手术,欠下的款项他们尽快补上。就是这样,他们坚持着助人。“护心”行动至开启至今八年过去,未曾间断,至今已救助七百多为心臓病人。
“希望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做一个引导,让更多人加入这爱的行动中,关注、帮助他们。重视教育,重视心臓病儿童。”罗叔清先生说。以生命影响生命,生命感动生命,他们带动了很多大型的机构和有钱人士去关心他们,将爱的范围逐步扩大。
殷切深情赐予农户希望
罗叔清先生的身上有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韧性的特点,淳朴向善,且仗义,那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特点。他说:“我是农民出身,比起别人我更懂得农民需要的是什麽,也更有一种为农民说话的责任。”
1976年,新界开始发展,农用的土地被徵收进行房屋建设或工业发展,这一年罗叔清先生加入香港农牧职工会,和工会两万多成员一起成为了农民爭取利益的依靠,是成千上万农民兄弟的主心骨“那时港英政府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远不如现在温和,菜农的补偿少,菜农们也没有维护利益的渠道,只能依靠工会。”罗叔清先生说。他们代表农民,为菜农爭取补偿。至今四十年过去,他们仍坚持为基层民众爭取合理权益,在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中,转变职能,成为特区政府与基层民众沟通的桥樑,上传民意,下达政策。
而今,罗叔清先生已近退休,他生活朴素且简单,星火基金会、农牧职工会等的服务工作佔据了他一半的时间,而另外一半他用在了农场上。他是丰盛四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顾问,在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今天,致力培育完全无农药、无化肥,环控水培方式种植的绿色蔬果,他说:“我是农民出身,我能做的就是种出安全的蔬果,为中国的菜篮子做点贡献。”
罗叔清先生常说:“难事不难,易事不易。”他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在难过的时候多一分坚持,在容易的时候多一分思考,以一片赤诚之心,扎根基层,努力地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