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在长期的民族发展史中,形成了“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民族特质。这种民族特质主要有三个力量来源:一是源于文化的力量;二是源于道义的力量;三是源于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在长期的民族发展史中,既创造了光辉的成就,也经历过深重的苦难和挫折。但中华民族凭借自身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前赴后继的探索,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目标,并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不断前进。纵观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民族特质,而这种特质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思想渊源。
根植于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指出:“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华民族具有既不惹事也不怕事的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倡导“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的价值取向,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绝不做惹是生非的一方。正如《中庸》中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中华民族养成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平不等于软弱可欺。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如果有任何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破坏世界和平进程的敌对势力出现,中华民族都不会怕事,一定会和这些敌对势力进行坚决的、彻底的斗争。
根源于正确的义利观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做到既不惹事也不怕事,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道义,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绝不恃强凌弱。
坚持道义的重要内容就是尊重人的生命。中国古籍《周易·系辞上》有一句话:“生生之谓易。”中华民族对人的生命是从宇宙自然与社会道德相统一的层面理解的,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顺应自然的体现,尊重人的生命就是遵循天道,并努力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我们始终牢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即使是在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也没有留下侵略和殖民他国的记录。
坚持道义就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就长期存在着“义利之辨”,孔子最先揭示了这一对关系,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就为“义利之辨”赋予了道德的内涵。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更加突出了“义”的重要性,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将“义”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也就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义利观。
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是中国坚持道义的体现。中国也正是通过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吸引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参与到其发展合作中来,共享发展的成果,这使得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给我们既不惹事也不怕事增添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生发于“我将无我”的共产主义信仰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做到既不惹事也不怕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坚定的信仰。这种坚定的信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更是体现得尤其明显。正是有坚定的信仰,我们才能从一个建党之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正是有坚定的信仰,我们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有坚定的信仰,我们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无数仁人志士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魄力,毫不畏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他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口号和目标,同一切侵略势力和反动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将更有底气和信心做到既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将继续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决不做惹事的一方。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任何势力都不要幻想让我们吞下损害自身权益的苦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不怕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在长期的民族发展史中,既创造了光辉的成就,也经历过深重的苦难和挫折。但中华民族凭借自身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前赴后继的探索,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目标,并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不断前进。纵观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民族特质,而这种特质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思想渊源。
根植于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指出:“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华民族具有既不惹事也不怕事的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倡导“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的价值取向,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绝不做惹是生非的一方。正如《中庸》中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中华民族养成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平不等于软弱可欺。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如果有任何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破坏世界和平进程的敌对势力出现,中华民族都不会怕事,一定会和这些敌对势力进行坚决的、彻底的斗争。
根源于正确的义利观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做到既不惹事也不怕事,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道义,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绝不恃强凌弱。
坚持道义的重要内容就是尊重人的生命。中国古籍《周易·系辞上》有一句话:“生生之谓易。”中华民族对人的生命是从宇宙自然与社会道德相统一的层面理解的,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顺应自然的体现,尊重人的生命就是遵循天道,并努力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我们始终牢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即使是在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也没有留下侵略和殖民他国的记录。
坚持道义就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就长期存在着“义利之辨”,孔子最先揭示了这一对关系,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就为“义利之辨”赋予了道德的内涵。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更加突出了“义”的重要性,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将“义”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也就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义利观。
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是中国坚持道义的体现。中国也正是通过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吸引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参与到其发展合作中来,共享发展的成果,这使得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给我们既不惹事也不怕事增添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生发于“我将无我”的共产主义信仰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做到既不惹事也不怕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坚定的信仰。这种坚定的信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更是体现得尤其明显。正是有坚定的信仰,我们才能从一个建党之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正是有坚定的信仰,我们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有坚定的信仰,我们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无数仁人志士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魄力,毫不畏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他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口号和目标,同一切侵略势力和反动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将更有底气和信心做到既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将继续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决不做惹事的一方。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任何势力都不要幻想让我们吞下损害自身权益的苦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