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明刚
祖籍乐山井研。四川当代书法篆刻研究院篆刻家,四川现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文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大学书法教育基地客座教授,成都文殊院空林书画院篆刻家,《西部陶艺》杂志编委,宝墩印社理事,开明印社、西蜀印社会员,現师从于西泠印社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郭强先生。
篆刻作品曾被《中国篆刻杂志》《书法报》和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专题报道;其创作经历和创作基地被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当代陶瓷印创作生态不完全报告》收录;2019年入展“全国陶瓷印邀请展”“相约光谷·当代篆刻家陶瓷印艺术展”“相约黄河口·当代篆刻家陶瓷印艺术展暨第三届山东青年陶瓷印展”;2019年5月在成都举办“拈笔古心一程明刚陶印艺术展”,出版有专著《拈笔古心一程明刚陶印艺术》;2019年9月获“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化奖优秀作品”;2020年入展“道在瓦甓一一全国首届玩砖瓦印邀请展”和“中国竹根印艺术展”;2020年5月24日和6月24日,作为作者之一,分别在自贡荣县和成都成华区举办了“锦城荣州七子艺术展”。
乐陶·铭心
文|魏学峰
近日,程明刚君拿了许多新近创作的陶印来寒舍,醇古雍穆的印风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认识明刚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20多岁的我受聘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的教授,认识了明刚他们这批与我年龄相差不大、爱好书法的学子。多年来,情在师友之间,明刚后又师从篆刻名家郭强先生,郭老悉心传艺,树蕙滋兰,使明刚近年来艺事精进,这批陶印便是极好的例证。陶印作为最早的玺印形态,在新石器时代便开始萌芽,河南舞阳贾湖史前聚落遗址就出土了“十”字形陶印模,河南渑池郑窑三期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田”字陶印模,殷商时代是我国玺印的萌芽期,湖北长阳香炉石遗址西周早期地层中发现“蔡”“鲛”两枚陶匋,这一时期,加盖在竹帛筒牍上的陶印泥膜,即封泥更是广为流行。春秋战国时期,陶印发展极快,从考古资料来看,齐、秦、楚、燕、韩、赵、魏皆有陶匀和封泥出现,其文字变化丰富,风格强烈,与同时代玺印有异曲同工之妙。陶印完全作为印章形制则成于晋,更多出现于宋元,唐宋时期一部分官印也是陶印,后来文人参与创作,明清以紫砂为印,更成为江南文人的乐趣,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宋之陈政、清之顾昕、陈曼生,近代潘稚亮,当代杨允中、王镛、刘彦湖、陈国斌诸先生皆刻陶名家,陶印的魅力从古至今,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明刚陶印选取了巴蜀泥土与宜兴紫砂,先制泥垩,镌成印文,然后人窑烧制,泥与火在神奇的交汇后,产生出一枚枚质朴醇厚的印章来。明刚的印出于古玺印及明清诸家,探微人真,俱得其妙,用刀恣意爽利、苍劲明快,线条拙中求放,方中求圆,既有刀笔的金石味,又兼有流畅的“书写性”,其布局奇肆,开合自然,于方寸之间呈现出奇幻瑰丽气象,此举是一种可贵而成功的探索。
读程明刚的陶印
文|吕三
篆刻于今,其社会功能已然消减,大致仅限于书画作品的使用。实用性的退化,反而凸显其艺术性的纯粹与独立。
它在当代,更多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而呈现。
程明刚的陶印近作,就是篆刻脱离实用而自具艺术品格的例证。陶印,固然因其材料特性而具异美,但作为艺术而呈现的审美价值,与其它印材同而不同。
这批印面尺寸均在十公分以上的巨印,在书画上极难钤用,且成功钤拓一次,也非易事。这是纯为赏玩而刻的印,赏玩其布局之美、字法之美、用刀之美,以及由之而升华的意趣与境界。这是为表达而刻的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以及对篆刻艺术的认知与感悟。
大气,阳刚,壮美,是明刚近作给我的初感。这,固然有印面巨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他于艺术的价值取向:积极、乐观、阳光。这让我想起明刚这人,常言艺如其人,的确。
一般来说,大印,易气势雄强,易恣肆率意,而凡手所为,病在直白、野俗,如此江湖恶俗习气,不值一评。明刚这批大印,寓真趣于雄浑,蕴精意于放旷,费时虽仅半年,却是他几十年来于篆刻传统,孜孜砣砣,专心一意,硕果兹成。因此,细读这些陶印,让我读到了佳印应有的细节,读到了传统玺印经典的信息,读到了他五十年风雨人生,酸甜苦辣,沉浮得失,寄寓于白白红红中。
好的印,不论工细与粗放,都是生动、鲜活、耐看,具有写意精神,明刚近作,庶几得之。写意,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意,是审美对象的美感、意趣、意味,也是作者的情怀、思想、境界。写,是表达及表达手段。因此,对于作者来说,要有感知审美对象的能力、眼界、识见以及情怀与思想,又要具备将之表达出来的能力。从艺术角度说,篆刻就是以石、陶、金属为主要材质,将文字镌刻其上,并钤拓出来以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印陶,作为早期印材之一,湮没不彰,逾二千载,而今再为印人所喜,则使渐已枯竭的印石有了补充,同时,由于印陶具有与印石不同的材质特性,从而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审美内涵。章法、字法、刀法,三者是共生关系,同时相互作用。一个印人,应于三者都能很好表现,才有佳作。
细读明刚这批陶印,佳作无疑。因应了印陶的质性,自然,率性,大气,朴素,真气弥漫,古意犹存。由于印面大,章法布局,他首先注意大关系,然后在虚实、呼应、开合、聚散、方圆等方面,悉心照料,奇正相生,对立而统一,做到自然妥帖,整体浑然。结篆以金文为主,兼及玺文、楚简、缪篆,不生造杜撰,有来历,有出处,依古法而随心发挥、任情恣意,方笔,圆笔,粗线,细线,婉转曲折,抑扬顿挫,悉能收放有度,雄浑厚实而有书写感,几方拟汉碑额及佛造像印,亦具佳趣。
由于陶不如石紧密,而易崩坏,因此,用刀须因应它的脾性,若迅疾力猛,则易支离破碎,而过于迟缓节制,则易滞腻乏神。明刚使刀,已能从容不迫,刚柔有度,他刻出来的线条,不论朱白,有质感,能生动。即使残破,也自然而恰当地起到虚实调节的作用。
明刚的陶印,不论朱文白文,不论字数多寡,他都能很好地在印陶上随心驰骋,表达他的情怀。我从五十方印拓中,读到程明刚不一样的人生,读到他的艺术理想,还有一个好男儿应有的血性。
祖籍乐山井研。四川当代书法篆刻研究院篆刻家,四川现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文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大学书法教育基地客座教授,成都文殊院空林书画院篆刻家,《西部陶艺》杂志编委,宝墩印社理事,开明印社、西蜀印社会员,現师从于西泠印社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郭强先生。
篆刻作品曾被《中国篆刻杂志》《书法报》和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专题报道;其创作经历和创作基地被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当代陶瓷印创作生态不完全报告》收录;2019年入展“全国陶瓷印邀请展”“相约光谷·当代篆刻家陶瓷印艺术展”“相约黄河口·当代篆刻家陶瓷印艺术展暨第三届山东青年陶瓷印展”;2019年5月在成都举办“拈笔古心一程明刚陶印艺术展”,出版有专著《拈笔古心一程明刚陶印艺术》;2019年9月获“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化奖优秀作品”;2020年入展“道在瓦甓一一全国首届玩砖瓦印邀请展”和“中国竹根印艺术展”;2020年5月24日和6月24日,作为作者之一,分别在自贡荣县和成都成华区举办了“锦城荣州七子艺术展”。
乐陶·铭心
文|魏学峰
近日,程明刚君拿了许多新近创作的陶印来寒舍,醇古雍穆的印风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认识明刚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20多岁的我受聘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的教授,认识了明刚他们这批与我年龄相差不大、爱好书法的学子。多年来,情在师友之间,明刚后又师从篆刻名家郭强先生,郭老悉心传艺,树蕙滋兰,使明刚近年来艺事精进,这批陶印便是极好的例证。陶印作为最早的玺印形态,在新石器时代便开始萌芽,河南舞阳贾湖史前聚落遗址就出土了“十”字形陶印模,河南渑池郑窑三期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田”字陶印模,殷商时代是我国玺印的萌芽期,湖北长阳香炉石遗址西周早期地层中发现“蔡”“鲛”两枚陶匋,这一时期,加盖在竹帛筒牍上的陶印泥膜,即封泥更是广为流行。春秋战国时期,陶印发展极快,从考古资料来看,齐、秦、楚、燕、韩、赵、魏皆有陶匀和封泥出现,其文字变化丰富,风格强烈,与同时代玺印有异曲同工之妙。陶印完全作为印章形制则成于晋,更多出现于宋元,唐宋时期一部分官印也是陶印,后来文人参与创作,明清以紫砂为印,更成为江南文人的乐趣,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宋之陈政、清之顾昕、陈曼生,近代潘稚亮,当代杨允中、王镛、刘彦湖、陈国斌诸先生皆刻陶名家,陶印的魅力从古至今,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明刚陶印选取了巴蜀泥土与宜兴紫砂,先制泥垩,镌成印文,然后人窑烧制,泥与火在神奇的交汇后,产生出一枚枚质朴醇厚的印章来。明刚的印出于古玺印及明清诸家,探微人真,俱得其妙,用刀恣意爽利、苍劲明快,线条拙中求放,方中求圆,既有刀笔的金石味,又兼有流畅的“书写性”,其布局奇肆,开合自然,于方寸之间呈现出奇幻瑰丽气象,此举是一种可贵而成功的探索。
读程明刚的陶印
文|吕三
篆刻于今,其社会功能已然消减,大致仅限于书画作品的使用。实用性的退化,反而凸显其艺术性的纯粹与独立。
它在当代,更多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而呈现。
程明刚的陶印近作,就是篆刻脱离实用而自具艺术品格的例证。陶印,固然因其材料特性而具异美,但作为艺术而呈现的审美价值,与其它印材同而不同。
这批印面尺寸均在十公分以上的巨印,在书画上极难钤用,且成功钤拓一次,也非易事。这是纯为赏玩而刻的印,赏玩其布局之美、字法之美、用刀之美,以及由之而升华的意趣与境界。这是为表达而刻的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以及对篆刻艺术的认知与感悟。
大气,阳刚,壮美,是明刚近作给我的初感。这,固然有印面巨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他于艺术的价值取向:积极、乐观、阳光。这让我想起明刚这人,常言艺如其人,的确。
一般来说,大印,易气势雄强,易恣肆率意,而凡手所为,病在直白、野俗,如此江湖恶俗习气,不值一评。明刚这批大印,寓真趣于雄浑,蕴精意于放旷,费时虽仅半年,却是他几十年来于篆刻传统,孜孜砣砣,专心一意,硕果兹成。因此,细读这些陶印,让我读到了佳印应有的细节,读到了传统玺印经典的信息,读到了他五十年风雨人生,酸甜苦辣,沉浮得失,寄寓于白白红红中。
好的印,不论工细与粗放,都是生动、鲜活、耐看,具有写意精神,明刚近作,庶几得之。写意,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意,是审美对象的美感、意趣、意味,也是作者的情怀、思想、境界。写,是表达及表达手段。因此,对于作者来说,要有感知审美对象的能力、眼界、识见以及情怀与思想,又要具备将之表达出来的能力。从艺术角度说,篆刻就是以石、陶、金属为主要材质,将文字镌刻其上,并钤拓出来以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印陶,作为早期印材之一,湮没不彰,逾二千载,而今再为印人所喜,则使渐已枯竭的印石有了补充,同时,由于印陶具有与印石不同的材质特性,从而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审美内涵。章法、字法、刀法,三者是共生关系,同时相互作用。一个印人,应于三者都能很好表现,才有佳作。
细读明刚这批陶印,佳作无疑。因应了印陶的质性,自然,率性,大气,朴素,真气弥漫,古意犹存。由于印面大,章法布局,他首先注意大关系,然后在虚实、呼应、开合、聚散、方圆等方面,悉心照料,奇正相生,对立而统一,做到自然妥帖,整体浑然。结篆以金文为主,兼及玺文、楚简、缪篆,不生造杜撰,有来历,有出处,依古法而随心发挥、任情恣意,方笔,圆笔,粗线,细线,婉转曲折,抑扬顿挫,悉能收放有度,雄浑厚实而有书写感,几方拟汉碑额及佛造像印,亦具佳趣。
由于陶不如石紧密,而易崩坏,因此,用刀须因应它的脾性,若迅疾力猛,则易支离破碎,而过于迟缓节制,则易滞腻乏神。明刚使刀,已能从容不迫,刚柔有度,他刻出来的线条,不论朱白,有质感,能生动。即使残破,也自然而恰当地起到虚实调节的作用。
明刚的陶印,不论朱文白文,不论字数多寡,他都能很好地在印陶上随心驰骋,表达他的情怀。我从五十方印拓中,读到程明刚不一样的人生,读到他的艺术理想,还有一个好男儿应有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