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对政府无缝获取个人隐私说NO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社会对政府试图提升监控能力、扩大对公民的监控范围一直抱有高度的警惕。
  2018年6月22日,美国最高法院在Timothy Carpenter诉美国政府案中裁决,执法机构必须获取搜查令(warrant)之后才能收集作为证据的手机位置信息。这是美国最高法院第一次就手机位置信息的获取做出的裁决。
  案件发生在2011年。警方拘捕了涉嫌抢劫移动运营商商店系列案的四个嫌疑犯。其中一个人招供说,在过去的四个月中,这个团伙抢劫了位于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的九家商店。招供者还提供了15个参与人和他们的手机号码。
  在这些号码中包括了案件原告Timothy Carpenter的两个号码。联邦法官向这两个号码所属的移动运营商MetroPCS和Sprint发出指令,要求其提供号码的通话记录。
  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过程中,联邦调查局(FBI)除了获得这两个号码所有的语音通话记录,还获得了该手机号127天内的12898条基站侧位置信息,平均每天超过100条基站侧位置信息。通过这些基站侧位置信息,FBI证明了在多个抢劫案发生前后,手机在案发现场附近出现。Timothy Carpenter被指控六项抢劫罪和五项携带武器罪成立,并最终被判处监禁100年。
  案件审理过程中,Timothy Carpenter反诉政府并未合法取得基站侧位置信息的搜查令。Timothy Carpenter及其代理人认为基站侧位置信息包含了使用者的物理位置信息,理应视为个人隐私的一部分。
  按照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要求,政府机构必须取得搜查令后才能搜查并获取个人隐私信息,而联邦调查局获取基站侧位置信息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要求。

政府应该获得无缝监控能力吗?


  基站侧位置信息算不算个人隐私呢?需要先从基站侧位置信息的产生方式说起。
  手机在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会持续和通信基站进行数据交换,并在基站系统内生成带有时间标签的数据记录,我们称为基站侧位置信息,简写为CSLI(Cell-Site Location Information)。所有CSLI的信息都在通信基站生成并最终上传到移动运营商的IT系统中。只要是正常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CSLI信息,并被移动运营商记录。通过获取特定手机的CSLI信息,就可以连续标定出手机的位置和移动轨迹。
  不同于手机内部的位置信息,基站侧位置信息虽然包含个人位置信息,但其并不存放于个人设备中,而是存在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和IT系统中。因为此,当时审理此案的第六巡回法庭法官认为,基站侧位置信息属于第三方(指移动运营商)生成并维护的信息,不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也就不在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内。最终第六巡回法庭驳回了Timothy Carpenter的反诉请求。
  Timothy Carpenter及其代理人又把案件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于是就有了2018年6月22日的终审判决,终审判决推翻了此前第六巡回法庭的结论。
  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就此案的最终投票结果为5∶4,这说明就算是在最高法院内部,意见分歧也相当大。为了充分说明推翻第六巡回法庭判决的理由,在宣判当天最高法院发表了长达119页的判决说明,其中包含了首席大法官John Roberts的支持理由,以及提出反对意见的大法官反对意见陈述。
  最高法院持支持態度的法官认为,公民的物理位置信息和移动信息毫无疑问属于个人隐私。而在一般公众的认知中,自己的位置信息通常处于自己掌控的范围内,并不了解基站侧位置信息(CSLI)的存在。允许政府访问基站侧位置信息——就相当于“掌握了众多美国公民的生活隐私”。如果政府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取手机相关的移动通信数据,等于获取了一个近乎理想的监控工具,可以此回溯和跟踪个人的行动轨迹。
  最高法院认为,手机相关的基站侧位置信息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共享数据。
  首先,携带手机并不意味着使用者愿意共享基站相关的位置信息给第三者;其次,手机登录到基站网络并产生位置信息并不是手机用户主动发起的,而是移动通信自身的运营机制产生的。
  最高法院在陈述中指出,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与手机保持5英尺以内的距离。甚至有12%的用户承认,他们洗澡时也会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在移动互联网深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了类似“人体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机构如果能够不做任何限制地跟踪手机的位置信息,那它就获得了近乎完美的监控能力。
  换句话说,不管手机用户是否具有犯罪倾向或者犯罪证据,他们都主动地戴上了一个“电子监控脚环”。政府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时调阅查看任何手机用户过往的行动轨迹,就如同监狱看管犯人一样。

个人隐私边界应该随技术发展而扩大


  在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John Roberts的陈述意见中意味深长地写到:全美国有3.96亿手机号码,但只有3.26亿居民。言下之意,基于手机的监控能力是覆盖全体美国人民的。
  这种面向普通大众的全面监控能力必须被约束,无论是商业应用,还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没有这个基本共识的话,在立法和司法层面谈论个人隐私保护就是非常苍白的。
  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传统的隐私保护通常是面对一个确定的范围。无论是家里,还是个人携带的笔记本乃至3G时代前的手机,隐私信息以前通常物理地存放在个人拥有的物品上。
  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个人隐私边界的认定一直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011年,法院判定警察在使用GPS追踪设备获取嫌犯位置移动信息时,必须获取搜查令。2014年,法院禁止警察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搜查被拘捕人手机内的信息。在本案中,最高法院进一步扩大了个人隐私信息的范围,把生成并存放在第三方的位置信息也纳入了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保护范畴。   正是对于个人隐私内涵的扩充与对宪法第四修正案的重新解释,美国最高法院把CSLI这样物理上和个人无关,但实质上包含个人位置信息的数据纳入到隐私保护的范畴——这是对个人隐私保护的一个重大进步。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今年5月,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规则(GDPR)正式生效。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跨境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
  GDPR认定,欧盟居民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不受其存放物理位置的限制,只要是侵犯欧盟居民个人隐私的行为,哪怕是发生在亚洲、美洲或其他非欧盟区域内,也受到GDPR管辖。所以,从北美到欧洲,发达国家对于个人隐私认定和保护的范围日益与其物理位置脱离,而更加关注于信息本身的实质和用户群体的认知。这也是与全球化和互联网无边界的原则相一致的。
  从约束政府权力的角度来看,美国社会对政府试图提升监控能力、扩大对公民的监控范围一直抱有高度的警惕。
  由于斯诺登等内部人士曝光各种政府主导的监控系统,如棱镜系统,让社会对政府的监控能力有了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因为政府在执法过程中不断向互联网公司施加压力,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更便利地获取信息,从而让大众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从2015年微软拒绝美国法庭针对海外邮箱用户的搜查令并最终胜诉,再到苹果拒绝向FBI提供苹果手机的通用解锁软件,众多案例都说明了政府部门对扩大隐私信息获取能力的渴望。
  更进一步来说,由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支持政府进行以前无法想象的广泛监控和自动识别。所以美国社会对哪怕是基于公共区域的大数据自动监控都抱有强烈的警惕和担忧,担心其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被政府机构所滥用。
  而且,Timothy Carpenter案件是否可以推及互联网领域的个人隐私保护呢?目前看来比较困难。
  案件中认定数据不属于用户与第三方共享的关键因素在于CSLI是系统自动生成的。
  所以在最高法院的判决说明中指出,由第三方控制和拥有的商业记录,哪怕其中包含了敏感的个人信息,也不在宪法第四修正案的适用范围内,并明确举例说,这样的商业记录包含银行记录、电话记录和信用卡账单等。
  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水平是现代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尺之一。这个标尺水平的提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个机构的施舍,而是社会整体对个人隐私保护逐步认识并付诸实践的结果,美国同样也在摸索中。
  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份声明同样写道,本案的应用范围应该非常谨慎。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明确隐私保护边界的必要过程。
  但不管怎么说,美国最高法院在制约政府权力获取個人隐私信息的边界上钉下了第一个桩。尽管这个桩还很孤立,并不牢靠,但世界总是因此而更加美好了一些。
  (作者为科技与互联网资深分析师,编辑:谢丽容)
其他文献
为保护创新、创造而筑起的药品专利围墙,想要推倒它,为仿制让路、为患者降价,并不容易。  从医几十年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肝病科主任医师聂广,每天都要面临几十名丙型肝炎患者,可在给病人开处方时,每每面临一连串的尴尬。  聂广不愿意继续给患者开干扰素疗法的处方;进口药疗效好,但没进医院,开不了处方;就算药店有药,患者也大多想尽办法去买便宜的印度仿制藥。  干扰素疗法副作用较大,不过,在2013年以
期刊
6月18日,奥迪CEO施泰德被捕,理由是妨碍司法当局调查大众尾气排放造假事件,这让已经淡出公众视线的大众“排放门”再度曝光。  大众已经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惨重代价。截至2017年3月,大众被美国法院判处近300亿美元罚款(43亿美元刑事及民事罚金+250亿美元民事赔偿)。虽然大众家大业大长期高居世界500强前十名,但也被罚得元气大伤,在中国的既定扩张计划也被迫停止。  旗下拥有奥迪和保时捷的
期刊
若想要保住赚钱的传统业务,银行就需要通过金融科技迎合客户行为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保有客户黏度。当下银行的科技振兴,背后带有明显的防御性自救的战略意义。而这会否带来一场惊天之变需要时间来检验。  “你不再是当年的你,我也难再是过往的我。”  当矗立互联网金融潮头若干年后的BATJ表示褪去金融光环,回撤到技术本源时(相关报道见《财经》2018年第9期“BATJ‘去金融化’虚实”),沉闷几年的传统商业银
期刊
美国消费者对来自中国的商品依然有着强劲需求,对于中小出口企业来说,现在其实是从挑战和压力中抓住转型升级机会的最佳时期。  继6月15日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后,7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再向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公布了拟征税目标产品清单。  这让中国出口企业感到惊慌,尤其是很多中小出口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经营压力。  受加税冲击最大的是外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
期刊
在最新一轮贸易战威胁中,美股在全球股市中表现可圈可点。美国股市自2009年3月触底上行至今没有反转,只不过自今年1月26日标普在达到高点26616.71点后,美股进入调整状态。  此时,全球股市和债券收益率纷纷下挫,中国股市则跌至近两年来最低水平,上证综指跌3.8%。香港恒生指数回吐今年所有涨幅。日本股市大跌近2%。德国和法国的股指跌逾1%。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受到冲击,从农产品到工业金属都遭到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证明,中国经济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具有超乎想象的弹性和韧性,这一次的贸易战未必不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契机  7月6日,美国开始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不过特朗普的枪口不仅指向中国:豁免期后,美国6月1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关税,日本则从一开始就不在豁免名单之中。特朗普还称,除非欧盟解除“
期刊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国制造2025”和技术转让问题是美国的主要关切问题。欧盟在这些问题上与美国有相似的关切,但并不赞同美国选择抬高关税、高举贸易战大棒的做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表示,这些“根本的结构性问题”应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机制和对话来解决,这才是“向前推进的正确方式”。  6月20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一份针对532家在华欧洲企业的《商业信心调查》,有43%
期刊
从省级层面看,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负债绝对规模较高,但相对负债率较低,总体风险可控;而贵州、青海等西部省份债务风险较高,测算表明,共有11个西部省市、2个东部省市、2个东北省份的总负债率水平超过了60%。  201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隐忧再次浮上水面。数个平台公司出现违约,诸多地方债务融资项目难产,风险逐步暴露。云南、天津的省级融资平台以及西安等市级平台相继出现违约。  1月11日,因云南省国有
期刊
李俊杰: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数据,使得网络与数据安全成为了国家安全的新前线,针对网络和数据的攻击比直接的物理攻击更隐蔽,也可能更有效。  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就曾指控俄罗斯通过网络手段窃取机密数据,散布虚假信息,以此影响民众思想、挑动纷争。网络和数据安全已被视为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部分。  数据采集和存储成本的持续下降与数据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相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将推
期刊
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他发展了门格尔—庞巴维克传统。在米塞斯扛起奥派复兴大旗之前,很多人认为奥派的思想已经被主流吸收了,一个独立的奥派已不复存在。但米塞斯通过对门格尔传统的重新诠释,对主观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再次意识到奥派的独树一帜。  米塞斯把门格尔的主观思想发展成“行动学”。行动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行动人”。相比主流经济学高度抽象化的“理性人”或“经济人”假设,行动人更为真实,它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