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与不做,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间决心的酝酿却可能抵得过佳酿的纯度。创造不是单纯的奇思妙想,而是真正的付诸行动,创造的最难点其实在于如何越过幻想与实践的鸿沟。风尚周报发起的“不做空想家”行动就是为了给这个充满犹豫的社会重新注入兴奋剂,让心怀理想的人敢于迈出实践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谍战三部曲”,麦家可能还是那个默默在文字间拼搏的写手;如果没有时尚学院的历练,秦海璐的身份也许永远定格在演员之上;如果没有卜柯文钻研的耐心和勇气,“龙袍”后我们或许就看不到“仙鹤”和“青花瓷”……三位创造家的亲身经历,三段充满转变的人生故事,诉说着同一个道理——空想永远也到不了成功。
麦家
谍战是信念,行动也如是
是谍战小说带给了麦家今天的名气和成就,但他坦然,这种题材的小说已是得心应手,越得心应手就越不想再写了。“《刀尖》之后我不会再写谍战小说。”轻松一话却道出了麦家写作生命的重大转变。因为有人认为他写不好爱情故事,所以写作的下一个方向他恰恰就选择了爱情。转变对于他其实已不是新鲜事——理科出身却成为文字工作者,从军17年却喜欢上玄而又玄的文字,从作家到编剧又回到作家,在作品出版前推倒重来……无数的转变让这位性格内向的中年男人显得难以捉摸,但他却简单地归纳自己就是爱创作的辛苦命。
麦家说谍战小说真正在写的其实是一种信念。当人有了信仰,内心有了信念,做事才能坚持,才能执着。信念,就是你信它,服它,同时它也滋养你,完善你,你和它构成了一种日常关系,生活关系,甚至是终极关系,你不会轻易被改变。现实中,麦家的信念往往体现在他的写作过程中。他可以把三年里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风语》的写作上,小说,剧本,一稿,二稿,马不停蹄,朝思暮想,夜以继日,他甚至也认为这是一种自虐。但既然开始了,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事实上,带给麦家成功的几部谍战小说都是被反复退过稿的,中间他也无数次地想过放弃,但“坚持”就是他归纳出的“成功的原因”。就如他在虚构小说情节时,总是从生活中琢磨、提炼,这是个苦思冥想的过程,想不出来照样想,反复想,所谓的灵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中遇上的。
除了吃饭睡觉和散步,麦家会把每天的10多个小时放在写作上,时间长了身体难免发出警告,失眠、腰病复发,甚至得靠安眠药来解决睡觉问题,靠推拿和暴走来解决腰肌无力,但他坚持下来了。他承认自己一直写得很慢,每天只写一两干字,哪怕出版商或制作人不断催促,他依然保持这种我行我素的状态,因为麦家坚信慢工才能出细活。
一般人如果“宅”一两天已经相当难受,而“宅男”恐怕每一两个月也得晒晒屁股。但麦家的坚持却是以年份计算,个中的孤独和寂寞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所以麦家到杭州已两年了,至今还没有跟文学圈接上头。为什么?麦家解释这不是自身的孤僻成性或傲慢无礼,而是实在没时间。他说自己几乎没有生活,所有时间都在读书、写作。有人曾说他的投入不值得,他认了,他觉得痴迷写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许本就是件傻事,但他就是这个命。
即便他也承认其实编剧的收入要比小说高得多,写剧本的速度也远比写小说要快。但在《风声》、《暗算》等剧本取得成功后,他还是坚持回到当初出发的那个身份——作家。只是今后所写的可能不再是充满悬念、斗智斗勇的谍战小说,而是卿卿我我的爱情大片。但细心一想,如今的爱情世界不也是充满悬念,斗智斗勇的吗?所以只要有着信念,故事肯定可以一直写下去,而最重要的是,当初那第一步的迈出是否足够坚定?
这次受邀为风尚周报主办的“不做空想家”活动发起故事接龙,麦家坦言带给他的冲击相当大。他曾担心热爱小说的人都被游戏和电影带走了,但经过这次接龙故事的热烈反响,他更加坚信自己信念的执着是值得的。最终他被影星李桃所撰写的结局给震动了,也为这次富有积极意义的“打气”活动创造出完美的结局。
《风尚周报》:你说小说里的重重悬念都是虚构的,这些复杂的情节你是如何想到的?当确实想不出好主意时,有什么办法能让你更容易获得新灵感?
麦家:虚构不是造假,而是为了提炼更普遍、更典型的真实。就像在金矿中提炼金子一样,没有金矿,提炼技术再高都没用,无米之炊谁都做不来。但如果不作提炼,矿石是不值钱的。也许有个别矿石含金量很高,正如有些人拥有特别精彩的人生,直接写出来就很好。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遇到过这样的人,我的小说都是从生活中琢磨、提炼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苦思冥想的过程,想不出来照样想,反复想,所谓灵感就是反复中的奇遇。
《风尚周报》:在本次的微博接龙活动中,你曾有一条微博说:“常听人说,游戏和影视已经把小说毙了,小说已经死亡,只有我们这种苦逼作家还在苟延残喘。”这是你的切身感受吗?对于小说作家的身份,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想法可以分享一下?
麦家:相对于影视,小说的影响力确实小得多,但我不相信小说会死。若小说死了,那靠改编小说的影视自然也活不久。小说是很多艺术的母体、窖池。但小说家现在确实很苦,很多作家花几年写一本书只能收获一两万块稿费,从功利的角度说这确实不是门好营生。不过完全为功利活的人又有什么意思呢?爱财富,爱名利,这不过是人的本能而已,善于看淡这些东西,才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境界。做人是务实容易,务虚难。
《风尚周报》:在微博中,你也说过“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个支点就是条件。因为这个支点不存在,所以这是空想。创造家是创造条件创造自己,不是意淫空想。”请问在你的创作过程中,有哪些人或事曾经成为你的支点?
麦家:多年前,我偶然走进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军营。我在那里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事实证明,我普通的智商和优柔寡断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们的战友。我被淘汰了!所以事隔不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当初我悄悄地去。然而,他们却再也没有走出我的心间。他们像你年少时代的一场单相思的恋爱,因为神秘而变得更加完美,因为没有收获,反而成了永久的想念,冥顽地盘踞于心间。这群人,就是我这些年写了这些作品的支点。
麦家
谍战是信念,行动也如是
是谍战小说带给了麦家今天的名气和成就,但他坦然,这种题材的小说已是得心应手,越得心应手就越不想再写了。“《刀尖》之后我不会再写谍战小说。”轻松一话却道出了麦家写作生命的重大转变。因为有人认为他写不好爱情故事,所以写作的下一个方向他恰恰就选择了爱情。转变对于他其实已不是新鲜事——理科出身却成为文字工作者,从军17年却喜欢上玄而又玄的文字,从作家到编剧又回到作家,在作品出版前推倒重来……无数的转变让这位性格内向的中年男人显得难以捉摸,但他却简单地归纳自己就是爱创作的辛苦命。
麦家说谍战小说真正在写的其实是一种信念。当人有了信仰,内心有了信念,做事才能坚持,才能执着。信念,就是你信它,服它,同时它也滋养你,完善你,你和它构成了一种日常关系,生活关系,甚至是终极关系,你不会轻易被改变。现实中,麦家的信念往往体现在他的写作过程中。他可以把三年里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风语》的写作上,小说,剧本,一稿,二稿,马不停蹄,朝思暮想,夜以继日,他甚至也认为这是一种自虐。但既然开始了,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事实上,带给麦家成功的几部谍战小说都是被反复退过稿的,中间他也无数次地想过放弃,但“坚持”就是他归纳出的“成功的原因”。就如他在虚构小说情节时,总是从生活中琢磨、提炼,这是个苦思冥想的过程,想不出来照样想,反复想,所谓的灵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中遇上的。
除了吃饭睡觉和散步,麦家会把每天的10多个小时放在写作上,时间长了身体难免发出警告,失眠、腰病复发,甚至得靠安眠药来解决睡觉问题,靠推拿和暴走来解决腰肌无力,但他坚持下来了。他承认自己一直写得很慢,每天只写一两干字,哪怕出版商或制作人不断催促,他依然保持这种我行我素的状态,因为麦家坚信慢工才能出细活。
一般人如果“宅”一两天已经相当难受,而“宅男”恐怕每一两个月也得晒晒屁股。但麦家的坚持却是以年份计算,个中的孤独和寂寞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所以麦家到杭州已两年了,至今还没有跟文学圈接上头。为什么?麦家解释这不是自身的孤僻成性或傲慢无礼,而是实在没时间。他说自己几乎没有生活,所有时间都在读书、写作。有人曾说他的投入不值得,他认了,他觉得痴迷写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许本就是件傻事,但他就是这个命。
即便他也承认其实编剧的收入要比小说高得多,写剧本的速度也远比写小说要快。但在《风声》、《暗算》等剧本取得成功后,他还是坚持回到当初出发的那个身份——作家。只是今后所写的可能不再是充满悬念、斗智斗勇的谍战小说,而是卿卿我我的爱情大片。但细心一想,如今的爱情世界不也是充满悬念,斗智斗勇的吗?所以只要有着信念,故事肯定可以一直写下去,而最重要的是,当初那第一步的迈出是否足够坚定?
这次受邀为风尚周报主办的“不做空想家”活动发起故事接龙,麦家坦言带给他的冲击相当大。他曾担心热爱小说的人都被游戏和电影带走了,但经过这次接龙故事的热烈反响,他更加坚信自己信念的执着是值得的。最终他被影星李桃所撰写的结局给震动了,也为这次富有积极意义的“打气”活动创造出完美的结局。
《风尚周报》:你说小说里的重重悬念都是虚构的,这些复杂的情节你是如何想到的?当确实想不出好主意时,有什么办法能让你更容易获得新灵感?
麦家:虚构不是造假,而是为了提炼更普遍、更典型的真实。就像在金矿中提炼金子一样,没有金矿,提炼技术再高都没用,无米之炊谁都做不来。但如果不作提炼,矿石是不值钱的。也许有个别矿石含金量很高,正如有些人拥有特别精彩的人生,直接写出来就很好。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遇到过这样的人,我的小说都是从生活中琢磨、提炼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苦思冥想的过程,想不出来照样想,反复想,所谓灵感就是反复中的奇遇。
《风尚周报》:在本次的微博接龙活动中,你曾有一条微博说:“常听人说,游戏和影视已经把小说毙了,小说已经死亡,只有我们这种苦逼作家还在苟延残喘。”这是你的切身感受吗?对于小说作家的身份,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想法可以分享一下?
麦家:相对于影视,小说的影响力确实小得多,但我不相信小说会死。若小说死了,那靠改编小说的影视自然也活不久。小说是很多艺术的母体、窖池。但小说家现在确实很苦,很多作家花几年写一本书只能收获一两万块稿费,从功利的角度说这确实不是门好营生。不过完全为功利活的人又有什么意思呢?爱财富,爱名利,这不过是人的本能而已,善于看淡这些东西,才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境界。做人是务实容易,务虚难。
《风尚周报》:在微博中,你也说过“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个支点就是条件。因为这个支点不存在,所以这是空想。创造家是创造条件创造自己,不是意淫空想。”请问在你的创作过程中,有哪些人或事曾经成为你的支点?
麦家:多年前,我偶然走进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军营。我在那里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事实证明,我普通的智商和优柔寡断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们的战友。我被淘汰了!所以事隔不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当初我悄悄地去。然而,他们却再也没有走出我的心间。他们像你年少时代的一场单相思的恋爱,因为神秘而变得更加完美,因为没有收获,反而成了永久的想念,冥顽地盘踞于心间。这群人,就是我这些年写了这些作品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