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驱动模式下高职院校学分改革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双轨驱动模式下高职院校学分改革,分析高职院校学分改革的理论与现实需求以及改革机理;提出“以证代分”+“以课代分”双轨驱动的学分改革实践模式,一方面通过鼓励学生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技能发展的需求,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以替换课程学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支持,以优质的专业网络课程推动师资、课程资源重构,实现学分的置换;并从筹备及分工阶段、具体实施阶段两个阶段探讨保障学分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学分改革 高职院校 以证代分 以课代分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098-0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学分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提出“以证代分”+“以课代分”双轨驱动的学分改革模式。即一方面通过鼓励学生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技能发展的需求,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以替换课程学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支持,以优质的专业网络课程推动师资、课程资源重构,实现学分的置换。
  一、高职院校学分改革的理论与现实需求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这既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1”为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以此为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应以学分改革为抓手,支持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紧缺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本领,促进高质量就业。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以职业技能发展培养为主,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理论课程的授课需要考虑以更为便捷高效的方式来实施,才能更好地服务和聚焦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学分改革,既是对国家有关职业技能发展政策的贯彻,更是提高人才培养实效的必要措施。
  目前,随着高职扩招的大力推行,生源激增的同时教师招聘工作未能同步推进,师资数量已经难以匹配学生的发展规模。按照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标准,专任教师队伍应按师生比不高于1∶18的标准配备,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师生比已远超合理的比例范围,造成许多高职院校面临师资紧缺的现实困境,这也为推动课程改革尤其学分改革带来了现实的呼声。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经笔者调查了解发现,个别系部班级学生毕业在即,却还因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够,迫切需要补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师资紧缺,正是因为教师不够,才导致专业选修课开设数量上的不足,使个别学生出现“选不上课”的情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试以学前教育二系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1~6班为试点,进行学分改革的探索,并考虑依托“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支持,为学分改革提出有益的创新参考。
  二、高职院校学分改革的机理
  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分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后制定而成的课程集合体。课程的构成分成必修课(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和实践课三种类型。各类型课程课时比例一般为:公共必修课占课内总学时20%~30%,专业必修课占课内总学时的40%~55%,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占课内总学时的15%~25%。其中,公共课由学校统一开设,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课程,有着全校性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经过大范围的授课经验积累,该类课程的运行相对稳定和成熟;专业必修课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与专业技能最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在开设之前也有了较为充分的安排,在实施中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也能得到确保;而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是同一批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时往往会先顾及专业必修课的授课任务,这就导致专业选修课的开展可能会遇到师资不足等现实问题。根据课程性质及占比的分析,学分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选修课上。笔者在所授课的系部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也得到专业选修课亟待进行学分改革的数据支撑。在所调查的6个班共计266名高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当中,学生在各课程的学分进修中,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都全部完成,但是专业选修课则出现较大的学分不足问题,人均补足学分达到14分之多。究其原因,一方面,五年一贯制下,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中职期间学分未满所累积到高职阶段造成学分补足的壓力;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还是上述强调的师资缺乏。
  结合国家“1+X”证书制度的指导精神,为推动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紧缺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本领,促进高质量就业,笔者所在院校以双轨并进的方式开展学分改革探索。所谓“双轨”,一条改革路径是“以证代分”,另外一条改革路径是“互联网+”信息化支持下的“以课代分”。
  三、高职院校学分改革的路径
  (一)“以证代分”
  《试点方案》提出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1”为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基于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及充分依托政策文件的有效指导,学分改革可以首先选择以“以证代分”方式开展。因为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要符合毕业要求,必须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也鼓励和支持学生考取与职业能力发展有关的其他证书,成为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现代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可以说,考取证书的任务要求为“以证代分”奠定了良好的意识和动力基础。另一方面,基于已有的职业证书框架开展学分兑换更有针对性,兑换工作更为清晰明了,能够保障“以证代分”改革实施的效率。   笔者所在单位为高职类学前师范院校,根据学校办学质量要求,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学生考取的重要证书之一,成为“以证代分”改革中可以兑换学分的首要证书。同时,结合学前专业职业能力素养要求,“以证代分”的证书还可涵盖:(1)一般技能等级证书,包括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2)专业基本功等级证书,包括保教知识的运用、儿童简笔画、玩教具制作、幼儿歌曲弹唱、形体与舞蹈等级证书;(3)职业技能证书,包括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各类证书与学生岗位工作素养要求的关联性及师范生系列技能证书考取的难易度,在改革试行中,我们对各类证书考取代替学分进行了研判与赋值,具体参考如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综合素质及面试共三科)每通过一科计3学分,普通话资格考试合格计2学分,保育员证合格计4学分,育婴师证合格计4学分。通过试行,该赋分措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在动机,同时也减轻了课程学分修分的压力。经过“以证代分”的支持和激励,统计得出266名调查对象中,合计:8人0学分,33人2学分,26人5学分,9人6学分,4人8学分,21人9分,1人10学分,59人11分,5人12学分,1人13分,99人14学分以上。调查数据表明:(1)学生对于“以证代分”表现出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仅8名学生没有参与“以证代分”,占比仅约为总人数的3%,学生参与面超过97%。(2)学生对于获取岗位职业技能证书的意识,通过“以证代分”的改革得到很好的推动,对于职业技能的重视得到提升。(3)“以证代分”是学分改革中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方向和尝试,但是整体上来说,“以证代分”很大程度上未能帮助学生完成全部学分的修成。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能拿到全部14个学分的学生仅有99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7.22%。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证书的考取需要一定的时间,证书从报考到最后成绩的核定,周期一般为一个多学期,而学分的修取一般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明显出现考证与学分代换之间的时间差,时间上的滞后可能会消磨学生对于“以证代分”的热情;二是证书的考取相对于常态的课程研修存在更大的挑战,“以证代分”措施并不是学分改革最优或者说唯一的选择。
  (二)“以课代分”
  鉴于“以证代分”改革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改革进度上耗时,所以学分改革除“以证代分”外,还应积极探索其他的补充或“供侧给”改革。随着“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可以考虑从“以课代分”的角度进行学分改革。“以课代分”的“课”,并不限于课堂授课方式下开展的课程,更多的是指网络课程。也就是充分利用各网络平台上的课程资源,比如爱课程网站上的全国优质课程,通过让学生选修权威网站上同专业的相关课程以达到学分的获取。通过网络课程进行“以课代分”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首先,现在的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接收和接受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对网课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其次,网络课程因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约束,学习进度、学习节奏可以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最后,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及推广,网络上已经形成许多较为优质的课程,这些课程无论是从授课团队师资的把控还是从教学资源资料的配套和质量审核,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网络课程的选择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基础原则:一是权威性,所选课程必须是业内声誉好、授课教师团队资质优秀的课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二是专业性,必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来选择课程,严防学生仅因兴趣而选课程;三是实用性,网络课程的选择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和动手能力。由于网络课程具有学习时空上由学习者自主灵活安排的天然优势,所以网课的选择上,应侧重于能引导学生形成内驱动力去体验实践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和发展职业技能。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随着“以课代分”的开展,对未修满学分的部分学生,笔者往往鼓励他们通过学习中国慕课网络课程来修满学分。学生至少完成每门课程的三次以上课程测试,并在测试中合格,获得每门课程2学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参加课程的进一步选修学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并考虑到网络课程的质量,笔者拟选了如表1的参考课程。
  四、学分改革的实施保障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是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追求,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摸索的过程中,为提高改革的效率,需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以为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助力。笔者试从筹备与分工阶段以及具体实施阶段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促进改革循序渐进、有序推行。
  (一)筹备与分工阶段
  在筹备与分工阶段,高职院校应成立系部学分改革工作小组,并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小组成员分工,为改革提供管理保障。具体来说,系部应成立以系部主任或教学副主任为组长、专业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改革工作小组,负责拟订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将各教研室主任、教秘、辅导员纳入为组员,具体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系部工作小组形成改革合力,保证具体分工落实。
  (二)具体实施阶段
  在具体实施阶段,高职院校系部学分改革工作小组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改革工作组组长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指导专业负责人逐步修订完善“以证代考”的实施方案。网络课程需与人才培养方案匹配并可以登录参与学习。专业负责人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选修课可开通的网络课程,课程负责人登录参与学习确认课程有效性。第二,专业带头人、教学秘书及辅导员对学生获证情况进行前期摸底,并且后期还要收集反馈统计信息。原则上,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由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同时,班主任和辅导员要组织收集课程合格有效证件(三次以上的课程考核合格图示),由课程小组成员负责全体学生学分档案的录入。第三,学生根据自身学分补足需求。学生在证书报考时间紧迫的情形下,可选择网络修课,网络修课数需与学分补足保持一致,并报备辅导员处建立选课情况汇总表。学生需通过每门课程不少于三次的课程单元测试,班长收集测试憑证报课程负责人审核。第四,组长审核指导方案并加以完善,报送教务处审批。教学秘书根据方案要求对接教务处干事,落实开展网课评分录分工作。第五,教学副主任、专业负责人及辅导员负责监控修分全过程,并及时下达修课完成进度预警。第六,全体小组成员负责成绩评估及录入工作。课程负责人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组长审核通过后即可录入成绩。   由于每一项措施都需要学校多部门的联动,所以高于系部管理层面的学校教务处应知悉并批复指导。系部拟订方案报教务处审批后,教务处应给出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确保部门之间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同时,改革应坚持“以证代分”为首要原则,辅以网络课程选修。改革旨在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获取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故选修课学分以所获资格证为主,确保“1+X”证书制度切实落实。但为保障学生修满学分,将通过开设网络选修课程补足。最后,改革必然涉及人力的投入,在改革成本支出方面,根据工作量的实际,可考虑以课酬形式发放工作酬劳。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管理,每门课程安排一名负责教师,完成课程的全程监控、指导。教师酬劳以课酬形式发放,酬劳总量按照“至少8课时/每门课/每位教师”发放。每门课程依据选课学生人头数,参考学校课酬管理办法,进行统计核准后发放。
  总之,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和实施,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提质,应积极进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以证代分”“以课代分”双轨并进式学分改革的实践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鼓励和支持学生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技能发展需求,积极报考相关职业证书以代换课程学分;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支持,以优质的专业网络课程推动师资、课程资源重构来助推学分改革的实施。各高职院校,尤其师资紧缺或者跨校区办学的院校,可以在构建改革保障体系情况下,充分利用学分改革的杠杆作用,助推高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素娜,陈晓蕾.“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专业“2+I”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学分银行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
  [2]孟夏.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8.
  [3]罗鸿.淮南联合大学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经济师,2018(10).
  [4]刘戎,唐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国家资格框架的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谈起[J].中国高校科技,2018(9).
  [5]戴亮,刘燕,张仲,龚婷.基于“双创”教育改革下的创新学分实施的探索与实践——以贵阳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13).
  [6]李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改革探究——基于“成长学分银行”实践分析[J].职教通讯,2018(2).
  [7]崔传滨.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8]江颖,黄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下的学分银行发展逻辑和建构途径[J].成人教育,2017(2).
  [9]陈洁.高职院校学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
  [10]黄日健.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课堂互动研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师范学校为例”(2015JGYZ02)
  【作者簡介】黄 严(1983— ),广西桂平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高校教育管理。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NGF-PEG-PLGA-NPs在体外有良好的缓释效能及生物活性,可以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NGF-PEG-PLGA-NPs诱导胎鼠大脑隔区来源神经干细
高校的音乐美学教育可以起到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如何在教学中要从赏乐方面入手加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由青岛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八六三"计划2005年主课题--万吨级高性能BR制备技术与轮胎应用评价项目获得200万元经费支持,该项目将使我国BR的生产和应用成本降低,在性能上也将
通过了解兰亭国际公寓工程施工塔吊的基本情况,阐述了超高层施工塔吊的安装与安全监理控制要点,并针对塔吊拆除过程进行了安全监控,取得了满意的监理效果,确保了施工安全。
对近几年来学院开展的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并浅谈对综合化学实验的理解。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入手,探讨了综合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创新。
建筑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进度是衡量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
由山东省单县化工有限公司筹资兴建的山东尚舜集团公司橡胶助剂工业园近日开工建设.
自法国学者托拉西提出意识形态观念以后,意识形态概念本身引起了理论界和统治阶级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意识形态起初是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出现,本身没有任何阶级性。只是后来它与
近年来,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步伐呈现加快趋势,这一变化一方面意味着金融部门的市场化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调整和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未来金融部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数学是任何学习时期都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严重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