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情感的共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通过情景画面,全方位、多视角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自制课件,将有关春的影片和图片资料进行简单的组合与加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理的顺序,制作出教学软件,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放映不同的媒体材料,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形声结合来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播放课文中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图片,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学生根本没去过黄河,我就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风光纪录片,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乐意学习本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创设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我在教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毛泽东在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即兴赋诗的影像,并展示一幅壮阔雄浑、玉砌银妆的北国雪景图。把学生的思绪立即带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境界,情不自禁地与诗人一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起纵论历代英雄,一起抒发豪情壮志。学生们进入情境之后,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积极回答问题。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词中所描绘的雄浑的意境、磅礴的气势,诗人那奔放的感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
  多媒体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从而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弄懂“讽谏”与“直谏”的概念,我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播放邹忌劝谏齐王的影像和乐羊子妻规劝丈夫学习的影像,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认识到什么是“讽谏”与“直谏”,以及这两种劝谏方式哪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并积极举手发言列举历史上直谏与讽谏的例子,从而深刻地认识到邹忌讽谏的艺术美。
  
  三、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这种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复杂为简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解除这些方面的困难,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
  例如《中国石拱桥》是介绍性说明文的典范,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文章虽然说明顺序恰当又层次分明,是一篇美文,但是对于抽象思维、理解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对下列问题的理解就有一定难度了。
  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这里便涉及什么是“平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小拱到底如何分布?“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的桥洞。”28道拱圈到底如何排列,才使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这时光用语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通过电教媒体查找有关赵州桥的图片,使学生明白了4个小拱是成对称形分布在大拱的两肩上;然后画出“赵州桥‘平拱’示意图”“赵州桥28道拱圈示意图”,标好相关数字、名称和方位,并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再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对这几个问题便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课文,对文章的内容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受阻思维”也就得以消除。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目都适合这方面的训练,例如,我在教《石壕吏》一文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差吏”与“老妇”对话的多媒体演示片段,同时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每个片段增加一些情节,如差吏的神态、动作、问话,老妇的神态、动作、对话、心理活动等,还可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再对照课文内容作出评议,然后让学生自编课本剧,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所有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们的想象力、联想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课堂内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创新能力。
  
  五、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就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情感就成了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融入情感,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一文时,教师往往苦于难以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那种苦楚的心境。作为当代中学生,是难以体会大诗人张继一千二百年前那个不朽的失眠的。然而《枫桥夜泊》朗诵录音配以古朴凄婉的“枫桥夜泊”图和古色典雅的古筝曲,就将学生带到了一千二百年前的那个不朽的夜晚,带到了唐代大诗人张继的身边,去聆听他那无尽的愁苦,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新市中学)
其他文献
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载体,以点线变化为表现的礼觉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写字便是书法创作的初级阶段。数千年来,在人类创造书法艺术美的同时,书法艺术也造就了许多品格高尚、才情不凡的名士。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仅是它的形式美,更主要的是透过作品的运笔、结体以及章法的处理,我们还能看到作者美好的情操、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习惯、丰富的知识……。形成这些优秀的品质与他们认真练习写字是分不开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现代化手段之一。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借助信息技术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来优化音乐教学,不仅实现了音乐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还为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传统音乐教学思维方式的改变。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名言是我上师范时的校训。陶行知还有四个字——“爱满天下”!是啊,爱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爱是一种不计回报的付出,爱能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希望,甚至带来成功。因此,给予学生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爱与责任”是新时期师德规范的主题。下面就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爱心是教育的甘泉  从古至今,教师被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所需的“活水”,让学生的学习在“动态生成”中挺进,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并给予悉
黑龙江垦区东部各农场地处三江平原,地势低洼,地下水住较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工程降水势在必行,本文总结近年来此类降水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探讨。
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从巷道围岩强度,原岩自重应力,地质构造应力,采动集中应力影响和巷道断面形状等方面影响煤巷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煤巷锚网支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体育组织,其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根据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完善尽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体育组织,近几年在素质教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呈现了蓬勃发展
一、自由的人文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奏”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只有在一个没有压抑、充分自由的氛围中,他的思维才最为活跃,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创建自由的人文氛围呢?首先,教师要
"快乐德育"是德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通过课堂感知、细节训练、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优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成长的。本文从对快乐德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