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rer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稍有一点点)   B.至于夏水襄陵(漫上)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      D.每至晴初霜旦(结霜的早晨)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三峡秋天景色的句子是(写出首句和尾句即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着力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 崔益林 范海霞设计)
其他文献
文学社简介及校长寄语:  “螺溪河”文学社是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大舞台。成立五年来社员在《语文报》、《南充日报》、《南充广播电视报》、《全国优秀作文选》、《读与写》、《语文世界》、《中学生作文名师点评》等报刊发表习作百余篇。社员参加“语文报杯”、《中国校园文学》首届“新人杯”、“友合杯”等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近三百人次。“螺溪河”
期刊
“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他们见月生情,勾引愁思,或思人,或思乡,或思国,千般感慨,万般幽情,留下多少优美动人的诗篇。因此,“月”已成为文人才子抒写愁思的触媒。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因月而起;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念亲人之情因月而起;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思国之情也因月而起。明月不仅是勾引诗人思绪的
期刊
⑵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________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 没有看到一位阿里山姑娘。   5.相关链接: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B.只有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
期刊
编者点评:  一个充满诗意的标题,一位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小作者,就成就了一篇情真意切、充满诗意的文章。生活虽平凡,但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就会发现生活的动人之处。你说呢?牵着心灵的手去散散步吧,去发现生活的动人之处。    自信,是世上最美的百合。  ——题记    中考成绩下来以后,我满以为自己的倾心付出可以得到圆满的答复,但没有,我名落孙山了。像一滩烂泥,感觉整日被无数的人流深深
期刊
五柳先生传1.(1)到(别人家里)去喝酒 (2)打补丁(3)体会书中的意旨(4)酒杯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一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4.他们读书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死抠字句。即“观其大略”与“不求甚解”有相同之处。5,都是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6.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韩愈《马说》、乐均《食饵录》1.(1)相同,一样(2)讨厌,厌恶 (3)鞭策,用鞭子打(4)更加
期刊
人类为何活不到自然寿命  婷 婷    据现代生物学家推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寿命应该是100岁~175岁。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巴风指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完成生长期的5倍~7倍。比如,牛的生长期为4年,其最高寿命为20年~30年;马的生长期为6年,其最高寿命为30年~40年;人的生长期一般都在20岁~25岁之间完成,按这样推算,人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00岁~175岁之间。现实表明,牛、马以
期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这首送别诗,以眼前丰茂的古原草作比喻,咏物抒怀,表达了对友情的忠贞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说春深草长,碧绿无边,古老宽广的原野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野草值得赞美的地方很多,如可以保持水土,绿化大地,美化环境,为牲畜提供饲料,给人们提供
期刊
①自古以来,只听说人赚钱,未听说钱“赚”人,然而细一思量,钱“赚”人也是有的。  ②在佛典中记载着一个钱“赚”人的故事。一次,佛和阿难外出乞食。走到中途——水沟旁的时候,佛忽然回头说:“阿难!你看到了吗?那儿有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这时,有父子俩在田间做农活,听说有毒蛇,跑过去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哪里有毒蛇?沟里所露出的,是一坛黄金。“刚才佛陀和阿难竟把它看成毒蛇,真是
期刊
女儿对父亲抱怨生活的艰难,做厨师的父亲一句话没说就把女儿带进厨房;父亲把胡萝卜、鸡蛋、咖啡豆分别放到三只锅中去煮,并让女儿“观察”三者的变化,女儿却对父亲的做法难以理解;但是等到父亲把那个简单而浅显的比喻(道理)“说破”之后,不仅是女儿,就连我们这些读者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好父亲。他以他的经历,以他的智慧,以他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了女儿,也教育了世人。  这是一个绝妙的比喻
期刊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