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三好”路径范式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以其快速的时效性和纪实性始终占据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前位。在观众收视需求逐步提高,各个电视台和电视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质量高低决定了节目的收视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
  笔者以为还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真正树立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尊重专业,真正按照新闻规律办节目,按照新闻规律来传播,做好看、好懂、好用的电视新闻。而要打造出“三好”电视新闻,笔者以为还需走好以下路径:
  一、好看:转变思维模式 强化视频手段
  首先,要改变电视思维模式,从文字思维转向视频思维,强化电视手段,用声画引人入胜。
  电视台最初做新闻很简单,一段文字新闻通稿贴上画面就成,这样的片子当然不好看。
  那么,怎样做才好看呢?以时政新闻为例,领导活动要全程跟进,从声画“两张皮”的单一会议宣传,到让领导开口说话,最好做到全程记录主要领导的办公现场、工作细节、精彩同期和肢体语言,这样才能做出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时政新闻报道。特别是会议、领导讲话,只有当领导与民众有交流时,他的形象、肢体语言才是鲜活的,才有利于电视表现、有电视特色的。把官还原成人,尽量少用配音,老百姓不愿意看被媒体曲解的报道。好的时政新闻会带来好的收视效果,是资源不是包袱。
  目前,阿拉善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仍停留在传统电视文字思维阶段,搭好框架、主题先行,画面为文字服务,对新闻优劣的判断往往是以文稿的优劣为标准,新闻画面呈现的是“三多一少”,即“空镜头多、重复镜头多、虚假扮演多、准确叙事镜头少”,“广播化”“抽象化”现象依然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思维模式的错误,违背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电视新闻,首先要好看;其次是要看;第三,还要看得下去。 “可视性”才是电视新闻最突出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在拍摄时要尽可能提供生动、准确、形象的新闻视觉元素,追求“好看、易看”,这是电视新闻节目获取最佳传播效果的起点,也是真正抓住观众眼球的有效手段。
  其次,从“文字为主”转向“拍到为王”。电视新闻拍得好看,才能粘住观众,才会有稳定的收视率。如何好看?关键是是否拍摄到了新闻现场,或者是否拍到了提供图解的证据,只有拍到了,记录到了,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画面,做出真正有视觉冲击力,真正好看的电视新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第三,力求完整记录,抓住精彩段落。原汁原味地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现场,应该是我们摄像记者的操作习惯,摄像机能否再开一会,记录能否再多一些,直到无可记录为止。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之所以吸引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未知性,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新闻事件的发展已经停止,让人意想不到的现场、更出人意料的情节,可能就在你认为到此为止的时候发生,而之后发生的很可能才是不同寻常的,让人惊诧的,令人回味的“新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摄像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全程跟拍,完整记录。
  第四,调查更深一点,发掘更细一些。在视频思维模式下,更要强调调查的深入,无论是采访,还是拍摄,力求更深一度的调查,抓取更多的细节。比如一起凶杀案,凶手举刀是用左手,还是右手,刺向受害者的哪个部位、哪个脏器,离肩部有多远,就像刑侦专家的现场取证。更深一度的调查,更多细节的环环相扣,或配之现场画面,或辅以后期制作,推理出最终的结果。相比笼统的新闻,如此专业化,有细节的报道,当然更好看,更有可信度。
  二、好懂:引入专业工具 将数字变故事
  这是对新闻进行利益分析的问题,做到让观众对事件产生的根源、结果有一个清新的认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入专业工具,特别是财经知识,通过数据分析,来揭示事件发展背后的规律和利益链。那么,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让无趣的数字产生震憾呢?这就要用微观化解读各种宏观政策,清晰、好懂、好用。比如阿拉善广播电视台2014年报道的一条新闻,关注养老金的“双轨制”的不合理——企业职工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如何解读,如何让观众一看就明白?采访组找了3个有代表性的人──企业编制的退休职工、事业编制的退休老师、副科级的退休公务员,把他们每个月的退休收入算笔账,再一对比,差距有多大,制度的不合理一目了然。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电视台做新闻,强调的是“八卦切入、主流收尾”,专业的说法是“受众导向切入、主流价值导向收尾”。所谓“八卦”切入,就是在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点上切入。比如南京电视台做了一期消防宣传的“命题作文”,苦于找不到好的切入点,栏目组就和消防部门沟通,最后挖掘出一个素材——一次,市民办喜宴居然有消防车守在门外。栏目组一听,感到很有意思,深入挖掘后发现,原来其中有故事:有个小饭店,消防不达标要整改,但饭店已经接受了市民的喜宴预定。对于消防部门来说,临时取缔,老百姓的损失怎么办呢,经协商,在喜宴过程中派两辆消防车守在饭店门口,以防万一,待喜宴结束,再依法处理当事店方。这个点和故事都很好,就围绕此事件进行充分报道,既宣传了消防知识,又体现了管理部门的人性化执法,整个报道有趣、又有效。对于电视台来说,要有一个理念:要与大多数观众的立场站在一起,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关。
  三、好用:让新闻接地气 把受众当用户
  现在是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电视节目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抓住核心——受众,坚持“受众为本”的理念,做到“你的关心就是我的关注”,深度分析受众需求,从受众出发寻求媒体价值,打造服务型媒体。那么,新闻信息如何做好服务呢?那就是要接地气,真正把受众当作用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1. 信息性服务。第一时间,提供各种经济、商务、生活服务类的信息。信息要选题普适性,即为大多数观众关心,和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比如国家、自治区出台的新政策、新法规;国内外重大政经事件、突发事件;能满足人们安全需求的热点事件等等。
  2.生活性的服务。通过调查、体验、实验等多种形式,为观众解答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生活诸方面遇到的疑问、疑惑,帮助观众拨开迷雾,认清真相,走出误区,辨别优劣、真假,找到方向、方法。2013年5月阿拉善地区爆出一条新闻:市场上多家火锅店用老鼠肉冒充羊肉。对此电视台马上派记者落实,调查阿拉善市场上的羊肉是否安全,采访业内人士解答老鼠肉怎么就能冒充羊肉,采访专家谈吃了老鼠肉冒充的羊肉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老百姓又该如何分辨。通过多方调查,终于搞清楚市场上所谓的老鼠肉冒充羊肉主要是鸭肉冒充羊肉。那么鸭肉和羊肉如何区别?记者又对此进行了采访。像这类生活服务性强的新闻报道,十分受老百姓欢迎。
  3.知识性的服务。结合新闻事件、社会热点,提供法律、心理、科普、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普及。比如阿拉善广播电视台报道的阿拉善奇石观赏节的各类新闻消息,不但让观众知道了奇石节活动的动态信息,更重要的是观众还从中了解到了与奇石文化相关的知识。
  总之,只要按照电视新闻规律办节目,在实践中发现电视新闻的特点,把握住、运用好,一定可以拍出老百姓爱看好看的电视新闻。
  (作者单位:阿拉善广播电视台)
  编辑:赵萱瑞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原球茎液体悬浮培养的可行性以及接种量和培养液体积对原球茎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
通过化学镀方法在直径为90μm的铜丝上制备了NiCoP/Cu复合结构丝,研究了驱动电流幅值和频率对复合丝的巨磁阻抗效应和磁场灵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驱动电流幅值增加时能显著增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市场不断拓展,蕴含巨大潜力。时下,种类繁多的客户端以其跨平台传播的优势异军突起,其中,以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为主的新闻客户端
本文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加工各种不同类型的薄壁零件,在加工过程容易变形,对其内在外在引起变形的根源进行分析,经过实践如何在加工薄壁类零件时防止其变形,从
董某,男,34岁,操作工,于2006年7月23日工作时被机器碾压致右手拇指、小指损毁,于天津某工伤定点医疗机构行截指术,术后右手手背级指蹼瘢痕挛缩,屈指及分指等功能受限,
门诊风险到底“险”在何处?有人云:小病不治,拖成大病,是以为险。初看起来,似乎蛮有道理。但仔细追究,却还有探讨之处。为什么人们要小病不治?谁应当承担治疗小病的责任?为什么“小病
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所致便秘的护理现状。方法: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便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护理,例如饮食护理、活动指导、药物治疗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研究患
医疗费用报销周期长达几个月,参保人员就医需要垫付全部医疗费用,然后再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手工结算方式造成的医疗费用报销周期长、环节多、个人垫付负担重、参保人员需要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该院86例产后尿失禁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采取群组管理模式,对照组43例采取一对一健康指导
对蒙脱土进行了有机磺酸化改性和结构表征,并用于对磺化聚联苯醚砜膜的杂化改性,同时制备了改性蒙脱土(SMMT),磺化聚联苯醚砜(SPSU)复合质子交换膜,对它们进行的物化和燃料电池性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