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中国高速铁路为例的实证研究

来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第十四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与高铁站点开通数据进行匹配,首次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影响。为解决截面数据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企业所在地周边区县高铁站的开通作为外生冲击识别因果效应。主要研究发现,高铁邻近性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特别是当周边30公里范围有高铁站点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明显加速。机制分析表明,高铁邻近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家的数字技术接触度、缓解数字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和增加与数字技术平台的合作,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企业家学历水平较高的企业、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受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冲击后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交通基础设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文献成果,更为政府处理好“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效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的“多手问题”,越来越高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以及研发和应用中的“道德运气”因素共同造成了人工智能事故的道德责任归因难题。现有方案多少存在理论上的不足,也不能很好的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人工智能事故的统计结果和人工智能的研发机构组成表明,企业作为一股中坚力量,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落地方面贡献突出,但是也加剧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无论是从学术的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初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新时期,如何加强班级管理、创新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是当前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现实,采取科学、创造性的管理策略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针对遥感图像舰船检测中存在的场景复杂、尺度多样造成的错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轻量级舰船分类检测方法,以在设备计算能力受限前提下,实现对舰船的实时快速分类检测。该方法将一种轻量、高效的通道注意力应用到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使得构成的新的特征提取网络在场景复杂的遥感图像中对舰船具有更强的辨识能力;将特征提取网络得到的不同层次特征图输入到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结构中,优化主干网络高低阶段特
区域经济全面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成员国是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02~2020年的中国食用菌出口数据,在对食用菌贸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onstant market share,CMS)模型,探究中国食用菌出口RCEP国家的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被赋予规范课程与教学的功能,课程标准解读关涉这种功能的实现,探讨课程标准解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文献研究显示,课程标准解读有解压取向路径、拆解取向路径、诠释取向路径、整合取向路径。这四种路径为课程标准解读提供了简洁的方法,整合取向路径更是值得借鉴,但它们并没有突出课程标准解读的大背景,不能体现当今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想。为此,单元取向路径在基于这些路径的基础上从单元设计视
文章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所得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生成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图、机构合作网络图和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图。研究发现:中文作者间大多为地区、团队间的合作,外文作者多为独立研究。中美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但缺乏跨团队的合作,不同国家、地区间交流与合作不足。中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大多集中在节能减排、
能源消费包费制节能监察是发现和制止能源消费包费制最为主要和重要的手段,其有效实施对我国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乃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能源消费包费制立法规定和目的的基础上,尝试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界定,对其监察标准进行合理设定,并就有效促进和进一步规范能源消费包费制节能监察的实施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乃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所增益。
《电工技术与技能》这门课是所有电类学科的根本,比较难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在这我以几年的教学经历中,发现让学生以"知识树"的方式,先掌握基础参数、再由浅入深、最后熟练应用的方法比较好。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是国务院明确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节能是控制碳排放最直接的方式,也将伴随碳中和始终,而节能的关键在于提高能源效率。节能监察制度是保障节能与能源效率的关键制度,目前我国节能监察制度存在体制不畅、执法偏软、实效存疑等问题。节能法律制度设计需以提升能源效率为出发点,为节能提供讲效率的制度环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节能监察制度的完善应当追求行政效率、执法效率,并与激励性制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