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后样态艺术特征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e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样态艺术研究最早倾向于建筑和文学,媒体技术催生新媒体艺术样态,它前所未有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审美标准。
  [关键词]新媒体 新现象 后样态艺术特征
  
  当下种种现象表明我们正处在“后现代状态”中,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艺术正活跃,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更多的体现出后样态艺术的特点。
  媒体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易传播、易复制、同时性、易改动,因此新媒体及其艺术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高雅艺术不再遥不可及,除去影像艺术、观念影像艺术、影像装置、新媒体艺术等样态的探索、发展外。媒体艺术与人们的情绪直接连接,特别是娱乐领域,“感觉化”、“感性化”是后样态艺术生活的典型状态。都市文化和都市生活越来越感官化、图像化、平面化。我们说“媒体是人类的延伸”,就是人的感官的延伸。
  
  DV新媒体新样态
  
  20世纪中国的影像媒介分传统胶片和电视视频,而摄影机价格昂贵,电影胶片因此成为精英,象征贵族。电视视频,代表大众媒体,但话语权仍然是少数人掌握。而90年代后半期,数字技术发展,DV的出现使得“记录”和“实验”这两种形态的影像解脱了器材上的束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由于它廉价、小型、易复制、非编方式、灵活的传播方式,许多中国独立制片人都选择DV这种影像记录方式。更多的人可以自己编导制作“DV电影”,并参加以胶片为载体的大型国际电影节,制作成胶片拷贝发行,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院进行放映,这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百多年来影像制作被少数精英阶级垄断的状态,是对电影的消解,解构了电影上层地位。影像视野平民化、书写方式自由化、制作形式个人化等都在颠覆电影的权力观念。另外传播途径灵活,尤其网络传播有很大的“包容力”、“杂交性”。因此也会导致许多新现象的出现。DV促进了人们以影像思维这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生命。
  当然DV并不意味着任何非专业人作出来的作品都是艺术,还是需要一定艺术素质的。DV促进了人们以影像思维这一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生命。网络和DV技术的发展使“拍电影群体”与“看电影群体”融合了,艺术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局势,未来“拍电影给人看”将成为一种人们普遍的交流与生活方式。艺术将走向扁平、开放、多元、个性化的境地。DV将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样态发展起来,艺术史的内容将更加丰富。
  
  电影游戏化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样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艺术,而是为了记录活动影像发明的技术,因此他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叙事、表意语言。直到1911年,意大利人卡努杜在《第七艺术宣言》中才第一次称为电影为“艺术”,发展到今天电影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影视语言结构经历了“蒙太奇”、“长镜头”等理论,到现在“第六代”电影人仍在大胆地探索实验。周星驰“无理头”式的电影体现着后现代的许多特征。如《功夫》中许多地方有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的影子,有象征性的棒棒糖,象征感情、精神需要,是童心;“蛤蟆功”代表攻击性:“酱爆”半露屁股,带有行为艺术的做法。周星驰电影的语言也有解构意义,体现着后样态艺术的特征——解构性,即能指和所指不一致,演“历史”但消解历史的厚重感;重构性——混合化、娱乐化、游戏化、东拼西凑。而“游戏心态”正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也是后样态艺术一个显著特征。
  现代人生紧张的生活导致感情缺失,而健康需要平衡,“娱乐”可以调节不平衡状态。后样态艺术文化影响下各个领域都渗透“游戏”概念。《大话西游》颠覆了传统《西游记》正统的讲人叙事的形式,2006年贺岁片《大电影》更是借用了20部经典电影的场景,这种拼贴、借用的手法直接形成娱乐感。典型的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采用游戏结构。有选择性。这种非线性叙事打破了电影故事只有一种结果的模式。充满游戏色彩的高交互性的影片将兴盛,电影游戏化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可以看出艺术都在朝互动、可选择、可变化的形式发展,并且视觉和听觉发展正在迈向鼎盛阶段。
  
  游戏电影化
  
  游戏自古代就有,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艺术、成为职业。《电脑商情报》2002年9月18日第五版报道社会上已经出现“网络游戏职业代练”这一新生职业。“格式塔心理学”完形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格式塔,现实生活中人的缺点、压抑在游戏中能得到补全,找到反面投射。游戏是“公平的互动原则”,这是人性的需要,把电影、音乐、游戏、观看节目等等更多的东西互动化是个趋势。
  “三国类”题材的游戏是在“借用”历史,玩者是在“游戏”历史的碎片,游戏是历史碎片的拼贴,是对历史沉重感的消解。这就是后样态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平面化、通俗化”、无深度的感觉。新媒体艺术会一直创造人们未曾感知的世界和未曾体验过的感受。
  游戏最大的发展趋向是“游戏电影化”,如《生化危机》、《古墓丽影》、《最终幻想》,一方面在努力追求无限想象的虚拟的体验,一方面又在寻求真实存在的虚拟。游戏从简单的娱乐,到模拟真实故事情节,真实程度在不断接近电影的体验,“游戏电影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游戏的这一发展将给电影带来巨大冲击,但同时也在酝酿新的艺术形式。游戏与电影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不确定,这是对以前艺术形式的解构,同时消解了传统艺术形式所所形成的艺术中心地位。
  电影和游戏会完全融合,“电影游戏化”、“游戏电影化”。人对快感的体验永远不会满足,因此也在不断的利用媒体创造新鲜体验,所以电影、游戏会不断发展或融合以致出现新的艺术样态。
  
  生活中的后样态现象
  
  由于数字技术易复制、易篡改等特点,网络现象出现最多的是借用、篡改、拼贴,以搞笑形式出现。网络上流行的《后舍男孩》及后来的《后舍女生》,各国领导人讲话的视频片段与歌曲的并置等这种后样态艺术常用的手段在网络上处处可见。比如网络上盛行的流行语,主要构词方法也是拼贴、借用、复制,这体现出后现代的一种对深度的消解以及游戏的心态,另外也流露出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青少年的极端心态。
  卡拉OK使普通人就能够像专业歌手那样在完整的背景乐队伴奏下唱歌,明星中心地位被消解。卡拉OK、MTV、游戏等的出现使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而且卡拉OK伴唱机不断推陈更新、性能更好。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们更能满足人的体验欲望。各种媒体渐渐打破界限、相互融合。在后样态语境下,所有东西都没有深度,所有结构平面化。
  从某一方面讲,后样态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全球化趋势,是一种新的话语,但并不是所有现象都是符合事物规律的现象。媒体将是一种趋势,而媒体管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等社会系统工程问题也随之出现。人们尽情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信息资源以及快感体验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永远的主题。
  整合部分新现象,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将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发展,融合其他许多艺术样态的媒体影像将会占据未来生活的大部分空间、表面等等。人的思维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其他文献
摘要 从同志电影《今年夏天》入手,探讨同性之恋在当代性别对话界限明晰的情况下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 性别对话 同性恋    性别对话一直是几千年来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创世纪》中,西方人将女性作为男性的一根肋骨创作出来,并且以一种神圣的、旨意似的观念指点人们在性别观念上的认知。“斯彭德认为‘男性优越的神话是父权社会的规则创造的,人们借助规则赋予世界意义,并生活在规则之网中。男人制定了规则,而
[摘要] 日本故事影片《导盲犬小Q》在日本和香港两地上映以来,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该片立足于东方民族电影的文化本位,通过多种艺术技巧的综合运用精心阐释传统东方人文气质,赢得了众多影迷的情感共鸣。在国产电影遭遇冷落的今天,探寻其成功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因子,应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导盲犬小Q 东方 人文精神 长镜头 音乐元素 审美诉求    由丸山升一、中春几洋编剧。崔洋一执导的日本故
摘要 诸多寓言故事的罔然不识真我,在于本我欲求贪婪等人性恶不受超我道德原则约束而导致自我心理失衡,而卒迨于祸之危害。  关键词 罔然 真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贪婪 寓言    我是谁?我便是我,这还用问,用得着回答吗?然而,精神分析学家弗罗依德认为有三个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那你又是哪一个我呢?本我是人的潜意识的冲动,原始的本能,动物性的欲求。以自己快乐,
【摘要】《新》片通过讲述中国非法移民在日本的一段故事,展现人性抑或国民性在特定环境下的暴露。在此片中,也可看出香港电影对异质元素的积极吸收和对更深层次主题探讨的努力,以及在原有特色如暴力美学方面的突破和保持精彩情节方面的推进等。  【关键词】人性 国民性 移民 黑社会    故事    《新宿事件》主要讲的是一帮非法移民到日本的中国人在日本的底层生活故事。刚到日本之初,为了生存,他们什么活都接,价
兒童纯真可爱、情绪多变、表情丰富、活泼好动,并且其行为常常能给我们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因此,拍摄儿童是一件美好、令人陶醉的事情。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影友并不擅长拍摄儿童,即使面对自己心爱的孩子,也不知如何着手。  拍摄儿童,既可以用沙龙的形式唯美地进行表现,也可以用纪实的手法记录童真的瞬间,反映所拍摄儿童的性情、特点,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还可以把儿童融入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综合表现。
[摘要]电影配乐烘托与陪衬剧情的发展,参与剧情,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西河大鼓唱段《玲珑塔》在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音画结合、巧妙运用。音乐和电影画面的意境一致,节奏相配,烘托渲染,使视觉内容统一。  [关键词]电影 配乐 《玲珑塔》    电影配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为电影而创作的,一种是引用的。一般来说,专门创作的电影配乐往往能够较好地烘托、陪衬剧情的发展,甚至能够参与剧情;但引用的音乐因
摘要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爱情结局,以“化尘”的形式,在惨烈的真实中流露出东方色彩的“圆满”之美。因为爱情主题,雨果寻找到了对立冲突中的圆满与和谐。也因为爱情主题,雨果的心灵跨越了文化和地域的阻隔,与东方文化形成一种内在的默契。  关键词 雨果 东方色彩 爱情    看罢根据法国作家雨果名著改编的同名电影《巴黎圣母院》,感慨万千,感慨之余竟也领悟到电影凄凉的“化尘”式爱情结尾具有东方团圆和谐之美。
[摘要]电影《花样年华》的思想意蕴表现为对婚外恋的探讨和对缺憾美的追寻;艺术特色则体现在借助音乐来表达情绪、刻画心理、渲染气氛等,利用旗袍的变换来表现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暗示时间的变化和推进情节的发展,采用含蓄的笔法来展现东方男女主人公表达爱情的婉转与曲折。  [关键词]电影《花样年华》 婚外恋 缺憾美 音乐 旗袍 含蓄    《花样年华》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香港著名演员张曼玉和梁朝伟主演的一
摘要 湖南卫视将其“国内第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命名为“变形记”,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地直面现实世界中交流问题的决心和勇气。“交流的隐喻”意指,媒介不仅是社会信息交流的渠道和中介,还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人际交往借助媒介改善的依赖性。其利弊须认真分析。  关键词 《变形记》节目 角色互换 交流的隐喻    如果说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主角格里高尔由人变成虫表达的是一种面对现实世界里人际交流的隔
[摘要]电影《孔繁森》通过与孔繁森相识的几个人物的故事,揭示出人类精神力量的成长过程,并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就是神,神就是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存在于人自身的精神世界里,它可以如洪荒时代人类膜拜顶礼的神一样伟大,可以在世人心里得到永生。  [关键词]《孔繁森》 人性 神性 人神合一    北影电影《孔繁森》画面背景宽广辽阔,色彩瑰丽壮观,气势恢宏磅礴,有很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讲,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