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木保障。因此,就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所以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一)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农业的竞争月益激烈,尤其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农业所面临的竞争一更加严峻。以价格补贴来保护农业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兴农,农技的推广越来越重要。在农业的生产、运输、储藏、加工等方面注人新的科技元素,把科技运用到现代农业之中,即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效益低、生产规模小、生产积极性不高、资金短缺等,农民群众所获取到的科学技术应该多元化。
(三)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理念、制度、方式与方法变革的要求
作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主要面向的是市场和农民,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进行。应该不断创新推广方式及方法,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
二、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偏低,新技术难以普及
由于农业效益比较低,致使一些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村青年老动力弃耕外出打工,向第二、三产业大批转移,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他们大多数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投人的资金能力有限,所以承受不了市场因素与自然因素带来的双重风险,成为农技推广的主要障碍。
(二)农技推广资金投人不足
农业技术资金投人不足是影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即农业科技推广费用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为0.6%-1.0%,而我国不足0.2%,只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5%0资金短缺阻碍了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交流;使得很多科技人员无法得到及时的培训、学习、参观、交流、延缓了科技人员的技术更新速度,使其自身的素质难以到提高。
(三)推广队伍人员的知识陈旧、业务素质低
随着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推广人员的知识和业务素质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推广人员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工作方法,市场意识比较淡薄;一些长期从事农业推广的人们再依靠原有的学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了,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
(四)农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灵活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形成条块分割,人事分离,“管人的管不了事,管事的管不了人”使农业技术指导严重脱节,技术推广普及不能很好地向基层农村延伸,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
的有效转化。同时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对农技人员工作的科学评价、激励、考核、惩罚的机制,农技人员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三、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农技创新成果的接纳力
农民是农业技术和信息的接受者,根据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要提高农业推广对象的接受效率,就必须培养提高用户系统。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重视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将培训与推广紧密结合,通过运用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通过听报告和参观学习的形式,开阔农民的视野,改变以往农民不思进取、粗放经营、低效生产的状况;通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及生产、生活、知识比赛来激发农民的热情,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
(二)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推广投入机制
坚持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国家财政为推广经费主要来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合作推广,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保证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重点要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鼓励、吸引社会各方面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三)提高基层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一线,直接为“三农”服务,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各中渠道,因地制宜实行集中与分散、专业与综合、短期与长期、派出和引进等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使农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农业发展靠的是科技,科技成果转化靠的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能否顺利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与农技推广人员有密切的关系。1.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人,逐步实现农
技人员的准入。2.加强农技人员的工作考评,将考核情况与农技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竞争上岗等挂钩,作为重要依据,形成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3.农技人员的聘用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工作报酬适当补助,考核后由财政统一发放。
四、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技术推广是科技传化为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同时农技推广在促进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卫华.浅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加工.2007.4
[2]李云,李晓明.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0(08).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所以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一)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农业的竞争月益激烈,尤其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农业所面临的竞争一更加严峻。以价格补贴来保护农业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兴农,农技的推广越来越重要。在农业的生产、运输、储藏、加工等方面注人新的科技元素,把科技运用到现代农业之中,即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效益低、生产规模小、生产积极性不高、资金短缺等,农民群众所获取到的科学技术应该多元化。
(三)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理念、制度、方式与方法变革的要求
作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主要面向的是市场和农民,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进行。应该不断创新推广方式及方法,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
二、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偏低,新技术难以普及
由于农业效益比较低,致使一些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村青年老动力弃耕外出打工,向第二、三产业大批转移,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他们大多数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投人的资金能力有限,所以承受不了市场因素与自然因素带来的双重风险,成为农技推广的主要障碍。
(二)农技推广资金投人不足
农业技术资金投人不足是影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即农业科技推广费用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为0.6%-1.0%,而我国不足0.2%,只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5%0资金短缺阻碍了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交流;使得很多科技人员无法得到及时的培训、学习、参观、交流、延缓了科技人员的技术更新速度,使其自身的素质难以到提高。
(三)推广队伍人员的知识陈旧、业务素质低
随着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推广人员的知识和业务素质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推广人员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工作方法,市场意识比较淡薄;一些长期从事农业推广的人们再依靠原有的学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了,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
(四)农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灵活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形成条块分割,人事分离,“管人的管不了事,管事的管不了人”使农业技术指导严重脱节,技术推广普及不能很好地向基层农村延伸,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
的有效转化。同时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对农技人员工作的科学评价、激励、考核、惩罚的机制,农技人员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三、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农技创新成果的接纳力
农民是农业技术和信息的接受者,根据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要提高农业推广对象的接受效率,就必须培养提高用户系统。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重视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将培训与推广紧密结合,通过运用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通过听报告和参观学习的形式,开阔农民的视野,改变以往农民不思进取、粗放经营、低效生产的状况;通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及生产、生活、知识比赛来激发农民的热情,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
(二)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推广投入机制
坚持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国家财政为推广经费主要来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合作推广,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保证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重点要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鼓励、吸引社会各方面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三)提高基层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一线,直接为“三农”服务,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各中渠道,因地制宜实行集中与分散、专业与综合、短期与长期、派出和引进等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使农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农业发展靠的是科技,科技成果转化靠的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能否顺利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与农技推广人员有密切的关系。1.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人,逐步实现农
技人员的准入。2.加强农技人员的工作考评,将考核情况与农技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竞争上岗等挂钩,作为重要依据,形成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3.农技人员的聘用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工作报酬适当补助,考核后由财政统一发放。
四、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技术推广是科技传化为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同时农技推广在促进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卫华.浅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加工.2007.4
[2]李云,李晓明.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