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在对智能手机发展现状和高校教育现存问题上,分析现阶段高校学生特征,并提出有效利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高校数字化发展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高校;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数字化
一、智能手机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手机的使用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63.4%,使用率由2013年底的25.1%增至38.9%。相比2013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2.0%、25.5%、和65.4%。
二、智能手机对高校教育负面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多样化,却给高校教育者带来一系列问题,那就是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拇指族”,甚至一部分年轻人或多或少地换上了“手机依赖症”,上课不带课本,只带手机,在课堂上低头刷微博、微信,甚至玩手机游戏。这些行为导致同学们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令上课老师和高职教育管理者头疼不已。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学生在听课的时候玩手机,目前很多高校推行“无手机课堂”活动,在教室装“手机袋”,要求学生上课前把手机交出来,等下了课再把手机拿走。然而这些活动收效甚微,实行之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上交手机,到后面很多学生不主动上交手机,更有甚至上交手机充电器或不用的备用手机等充数。可见,单纯限制学生玩手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分析一下目前高校学生的特征,来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三、高校学生特征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是“95后”,作为新生代的他们身上又有什么特征呢?
1.时代性强,但沟通交流能力弱。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网上社交账户,喜欢在网上发布意见。作为独生子女在物质配备上也比之前的学生丰富,很多学生都有手机、电脑、平板。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占用时间多,现实沟通交流少。
2.个性创新,但辨识能力不足。“95后”由于其所具备的时代性,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能够接触到社会最新知识,获得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教育,促使他们个性上较为鲜明,表达方式较为张扬,追求创新性和个性化。但他们辨识能力不够,容易产生误导诱惑和被利用,引发负面影响。
3.思想独立,但缺少集体主义。相比于“80后”的顺从,“95后”学生个体思想更为独立,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在班级和学校活动中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不参加班级活动,追求个人表现,没有团队合作精神,
4.追求自我发展,但功利性强。对信息掌握途径的多样化和及时性,让他们更早的明确就业的压力,意识到上大学不等于一份好工作,更热衷社会实践和创业,积攒经验,发展自身。社会现实功利的一面在他们身上被放大,上课追求的是能带来什么好处,不再是内涵和素养。
四、智能手机促进高校教育的措施
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使智能手机普及度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用于教育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校教育者应在高校学生特征的基础上,转化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将目前智能手机在上课问题中的劣势、负面影响,转为优势,积极利用智能手机来改革教育模式,而不仅仅是打压、遏制手机的使用。
1.建立数字化校园。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网络教育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目前包括:i校园校园门户信息发布系统、i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i校园学校基础数据库系统、i校园中职综合管理系统、i校园精品课程平台、i校园教学互动中心平台、i校园专业资源中心、i校园课堂在线系统和i校园毕业生评价与管理平台。
2.建立专门的课堂APP应用软件。通过分析学生特征得出,网络时代成长的他们对各种网络新产品很感兴趣,在各种APP使用者中,高校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在应用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就能掌握各种教育资源,集学校教育管理、心理辅导、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课堂在线提问思考、业余活动开展等等于一体。实现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实践操作、互动、考核、拓展、以及学习资源的信息化,为任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翻转课堂,由传统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进行思考提问,提高互动性和积极性。
3.打造数字化教室。未来教室是数字一体化的智能空间,实现数字化的教学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是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室的打造,可以监管电子产品的使用,限制网络权限,呈现课呈内容,促进高校教育,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博.“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新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校;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数字化
一、智能手机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手机的使用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63.4%,使用率由2013年底的25.1%增至38.9%。相比2013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2.0%、25.5%、和65.4%。
二、智能手机对高校教育负面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多样化,却给高校教育者带来一系列问题,那就是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拇指族”,甚至一部分年轻人或多或少地换上了“手机依赖症”,上课不带课本,只带手机,在课堂上低头刷微博、微信,甚至玩手机游戏。这些行为导致同学们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令上课老师和高职教育管理者头疼不已。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学生在听课的时候玩手机,目前很多高校推行“无手机课堂”活动,在教室装“手机袋”,要求学生上课前把手机交出来,等下了课再把手机拿走。然而这些活动收效甚微,实行之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上交手机,到后面很多学生不主动上交手机,更有甚至上交手机充电器或不用的备用手机等充数。可见,单纯限制学生玩手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分析一下目前高校学生的特征,来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三、高校学生特征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是“95后”,作为新生代的他们身上又有什么特征呢?
1.时代性强,但沟通交流能力弱。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网上社交账户,喜欢在网上发布意见。作为独生子女在物质配备上也比之前的学生丰富,很多学生都有手机、电脑、平板。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占用时间多,现实沟通交流少。
2.个性创新,但辨识能力不足。“95后”由于其所具备的时代性,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能够接触到社会最新知识,获得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教育,促使他们个性上较为鲜明,表达方式较为张扬,追求创新性和个性化。但他们辨识能力不够,容易产生误导诱惑和被利用,引发负面影响。
3.思想独立,但缺少集体主义。相比于“80后”的顺从,“95后”学生个体思想更为独立,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在班级和学校活动中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不参加班级活动,追求个人表现,没有团队合作精神,
4.追求自我发展,但功利性强。对信息掌握途径的多样化和及时性,让他们更早的明确就业的压力,意识到上大学不等于一份好工作,更热衷社会实践和创业,积攒经验,发展自身。社会现实功利的一面在他们身上被放大,上课追求的是能带来什么好处,不再是内涵和素养。
四、智能手机促进高校教育的措施
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使智能手机普及度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用于教育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校教育者应在高校学生特征的基础上,转化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将目前智能手机在上课问题中的劣势、负面影响,转为优势,积极利用智能手机来改革教育模式,而不仅仅是打压、遏制手机的使用。
1.建立数字化校园。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网络教育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目前包括:i校园校园门户信息发布系统、i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i校园学校基础数据库系统、i校园中职综合管理系统、i校园精品课程平台、i校园教学互动中心平台、i校园专业资源中心、i校园课堂在线系统和i校园毕业生评价与管理平台。
2.建立专门的课堂APP应用软件。通过分析学生特征得出,网络时代成长的他们对各种网络新产品很感兴趣,在各种APP使用者中,高校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在应用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就能掌握各种教育资源,集学校教育管理、心理辅导、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课堂在线提问思考、业余活动开展等等于一体。实现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实践操作、互动、考核、拓展、以及学习资源的信息化,为任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翻转课堂,由传统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进行思考提问,提高互动性和积极性。
3.打造数字化教室。未来教室是数字一体化的智能空间,实现数字化的教学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是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室的打造,可以监管电子产品的使用,限制网络权限,呈现课呈内容,促进高校教育,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博.“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新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