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我们误读过的……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ond2008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小编当年看网文时一些写手常将其解读为,“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然后主角便开始大杀四方。但后来小编才明白,其正确解读应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着误解的囧事。如小编小时候还对几个词语百思不得其解:如二八佳人,年龄二十八应早已到了“嫁人”的年纪,又如何是“佳人”?又如小编家里常摆着金圣叹评《水浒》《红楼梦》等书。小编也曾想,金圣这书生太过自我感觉良好了,非要加一个叹评,仿佛人们不知道他摇头晃脑叹息的样子……这些糗事在我们长大后,非但是别样的回味,也是见证我们见识不断增加的历程。那么,《新作文》其他小编们在生活中有过哪些误读过的囧事呢?说出来博取大家一乐的同时,也许能增长我们不少见识。
其他文献
人人都羡慕好学生。好学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是老师的小帮手;好学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好学生是家长的骄傲,更能讨父母喜欢……  可是,我却想当一个“坏”学生。  在考试前埋头复习,这是好学生,在考试前尽情玩耍,这是“坏”学生。在上课时认认真真地听讲,这是好学生,在上课时大声说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是“坏”学生。被老师批评了一句就可以一整天闷闷不乐,这是好学生,被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
期刊
据科学资料调查显示,学校里中5%的人智商超常,90%的人中等智商,5%的学生属于智商偏低。综合看看我们周围,大部分同学属于中等智力,但成绩却千差万别。是什么造成这种悬殊迥异的结局,我们又如何才能变得更优秀?下面来看看一些好学生的特质:  1.上课全神贯注,听课就是思维的碰撞与彼此的交流,遇上新知识涉及一追到底,不放过任何一点疑问。  某些同学就是搞不明白学习写作业是为了谁,在他们看来,听老师话按要
期刊
学校进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成你的上司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虽然只是戏言,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人人皆有成功的可能性。  说起“好”学生和“差”学生这耳熟能详
期刊
很多“坏学生”之所以有大出息,正是具备了成大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具备了成功人士的能力。  主见——代表人物:韩寒  韩寒,如今众人皆知的青年意见领袖,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 ,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期刊
欧洲:“敢于怀疑很重要”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欧洲,不同老师的眼里“好学生”特质也各不相同,为培养这些特质所做的努力也五花八门。  “敢于怀疑很重要!”比利时大学教授简·艾伦说。他11岁的儿子在布鲁塞尔读小学,课堂上老师常和同学们一起读报或上网看新闻,然后会问孩子是否相信文章内容,一旦同学们产生分歧,老师还会启发孩子们进行思考、辩论。“这是特殊的‘随堂测验’,教会孩子们不要笃信事物。
期刊
编辑推荐:  提起鲁迅,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似乎是躲不过的夫子形象,其实鲁迅也有他温柔可亲的一面,《朝花夕拾》里记叙的便是鲁迅童年和青年的青涩回忆。我们读过之后,仿佛搭建了一座时空之桥,思接百年,神游千里,不但体验到鲁迅冷峻的笔法下隐藏的历史沧桑和纤细心绪,而且联想到自身童年,和先贤共享时光的美好。  文章有一种纯粹而沁人心脾的美感,从技法的角度分析或许稍显多余。作者有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愿
期刊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但“马”字该作何解释,似乎并未形成共识。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可是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  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
期刊
真的难以回到那个朝代了,贵公子曹植当初如何在这河岸漫步,朝思暮想着丰秀的洛神,从三国征战的硝烟中暂且退出,用委婉之笔永留一抹人仙眷爱的儿女情长。历史很奇妙,奇妙地都发生在这座依水而居的城市了。  也难以想象阮籍——这个“容貌瑰杰,志气宏放”的男子,如何在洛阳城内打铁,那“哐——哐——”一板一眼的叮叮之声述说着多少无奈,又体现着几许狷狂。“灼灼春华,绿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华繁!”在牡丹雍容华贵的开
期刊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明媚的春天已如期而至。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句来形容、赞美春天,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的情感不同,美好的春天也会呈现出不一般的色彩。上一期杂志里,我们阅读了同学们描写春天的美文,本期,我们再来看看作家笔下的春色如何动人。这里既有对春天直抒胸臆的歌咏赞美,也有对春天特有美丽的怀古幽思;既有对春天民俗的深层思考,又有借春景思乡的淡淡哀愁。作者描绘春天,
期刊
亲爱的孩子:  我理解你的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自讨苦吃?日常工作就常常累得像狗一样了,好不容易有个假期,窝在家里调整休息,上上网,看看视频,打打游戏多好。干吗非要跑出去折腾?爸爸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到海南去骑行,妈妈呢,跋涉千山万水到那柴达木的无人区走100多公里……你觉得,大人太奇怪了!  孩子,你还小。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跟你一样不可能理解这样的生活。我跟你同岁的时候,身体还很孱弱,是个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