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两组透析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1-02
  营养不良是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所致的较差营养状态,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及常见致死原因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可以增加患者的感染率、伤口愈合延迟,降低患者的预后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2]。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3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9.0~71.0岁,平均年龄(64.5±5.5)岁,平均透析时间(24.0±5.0)月;30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8.0~70.0岁,平均年龄(65.0±6.0)岁,平均透析时间(24.0±6.0)月。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内心压力,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发放健康手册,定期开展健康讲座,详细阐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营养不良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继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每日总热量为138~147kJ/kg。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透析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从食欲不振、体重降低、生理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并发症方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别计分为1分、2分、3分、4分,其中1分为营养正常、4分为严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2分+3分+4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透析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透析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果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见表1
  表1 两组透析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X±S,g/L)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透析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见表2。
  表2 两组透析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可能与非透析因素和透析相关因素有关,其中非透析因素包括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功能紊乱、炎症等,这可能与患者自身疾病及自身特点有关,而透析相关因素包括透析不充分、透析导致营养素丢失及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多等,其中透析不充分导致毒素过度蓄积,导致肌肉分解增多,肝脏合成营养成分减少,以及机体恶性循环都会加重营养不良。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进行,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也相应丢失,蛋白质分解增多、合成减少,最终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3]。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总而言之,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心理疏导,通过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及时补充维生素及营养物质,能够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景福,郭凤玲,唐敏,等.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观全面营养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13-4315
  [2] 李智婷,鲍群梅,程建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5):804-805
  [3] 邓渐英,唐成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18(10):79-8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  结果:本组58例LA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4例出现穿刺点皮下淤血,除此无其他任何并发症发生。  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护理与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老年性肺气肿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行之有效的综合护理之后,患者止血效果明显,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雾化吸入法在治疗老年性肺气肿方面具有显著的治愈率,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期刊
摘要:近些年,肺结核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人们对于疾病也不仅停留在治愈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健康指标。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长期的药物接触或者化疗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其它不良反应,更会导致病人心理上的一些排斥。结合当代人养生的生活理念,将药膳食疗应用到病人的日常治疗与护理,运用中国传统医学的“药食同源”的理论对病人进行更加天然的护理,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肺结核 药膳食疗 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福利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阳光公寓生活的56位老年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均优于接受护理干预前,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站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2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所有人员分为2组,每组114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讲,观察组患者在知识宣讲的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病情总了解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自身病情总了解度为8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护理中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患者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心理和饮食护理的重要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化的术前心理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情况。  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为(40.81±5.26)分,对照组60例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的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居高不下,而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心肌梗塞和脑出血,因为这两种疾病的死亡率极高,而且治疗后的护理和保健也是一个比较耗费心力的过程,因此,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上我们一定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脑出血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脑出血 护理  D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病情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  结果:在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2013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例,在获得产妇同意后,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实验组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则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一段时间后,了解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调查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产妇能比较熟练地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而对照组产妇对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