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塘的婚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金门塘是惠州市大亚湾区澳头镇的一个疍家小渔村,两千来号人,只有苏姓和李姓。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海上;蓝天海水当披风,鱼虾贝蟹船里涌;海鲜美味是佳肴,爱船渔网伴终生。这天,村里热闹非凡,有人要结婚了!是苏家的靓女儿要嫁给李家的帅小伙。
  天刚蒙蒙亮,妈妈婆婆一群女人们就忙得一塌糊涂,在村里的戏台前,左边摆起了几十张大圆桌(一桌能坐十二人),右边架起了七八口大锅,有三口锅里满满地煮着两三斤一块的瘦和肥连皮在一起的猪肉,还有三口锅里煮着刚洗干净的乳鸽,大锅的下面燃烧着树枝干柴,噼噼啪啪的作响、还有其它几口锅正在刷洗着,为接下来的加柴点火做准备。
  地上一筐筐的海鱼、虾蟹、海鲜贝类,加上乳鸽,鸡,鸭、鹅等都齐全了,女人们忙前忙后,叫着喊着。
  戏台的对面也不闲着,那是祖庙门和神龛;面积有几十平方米,是供祖宗烧香的地方。头顶上方挂满了彩色的小旗,两侧有对联,红布及其他供祖宗用的东西琳琅满目,青烟袅袅在神龛的前面飘飘然然随风飘向天空。
  庙门前耸立着一颗老古树,年代记不清楚了,但是看得出它在这里已生存了至少几十年,树干外面被水泥样的东西裹护着,直径约一米,大树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可见它心里装满了金门塘村的多少故事。
  上午八点钟刚过,身穿好事盛装的女人花们,头戴美丽的头饰。话说,那些金银头饰,是女儿们出嫁时妈妈送给女儿的,所以女人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美丽头饰。
  她们手里拿着用彩条卷好的约一米二左右长度的花棍,排成三行,每行约十几人,中间的一行女人们身着黄色花图案的中式大襟上衣,头戴漂亮的银饰头花,双手各拿一把已打开的黄色折扇,将两手从身后划过腰间再从胸前举过头顶,随着鼓点反复摇晃舞动着。
  侧面的两行女人花们身穿艳蓝色的中式上衣,上衣领及襟前有红布的撞色,布盘钮扣很合体地钉在指定的位置上,衣领可能是为了干活方便则很低,约有两厘米高,下摆两侧也有约二十厘米的开叉撞红色布料,整件衣服穿在她们身上,显得她们干练、漂亮,充满了海边疍家的味道。
  她们排好左右两行队伍,手拿花棍舞动着划船的动作。在队伍的最前边是铜锣开道,敲铜锣的女人背对着前方,面对着迎亲队伍,在她的前面还有总指挥,手拿新鲜的榕树枝,将榕树枝高高举起,举过头顶,跟着锣鼓队的敲击声一上一下:
  “嗨—嗨——嗨嗨——嗨—”
  指挥着整个迎亲的长龙队伍,三行众女人花们在锣鼓榕树的指挥下,一路载歌载舞往前踏步行走,歌声飘了一路。
  “喜重重,新作龙船头伴红;南风北风真好驶,唉儿唉,驶到惠州娶新人,娶新人”。“头插银花红半腰,恭贺崖孙娶新娘……”
  迎亲的队伍来到了苏家门口,只见榕树枝在空中摇曳着,锣鼓和打镲声拼命地在敲响,众女人们用力地:
  “嗨嗨嗨嗨,嗨嗨一嗨”高声地吆喝着,随着歌声又响了起来:
  “喜笑笑,新作龙船头伴腰…”
  苏家房内也很忙活,好命婆(是指有儿有女家庭和睦有福气之女人)在给穿好一身红的苏家女梳理着头发,插好各种发簪,检查新人手腕上所戴的数十只金手镯,以及十指上的金戒指。
  苏家女的父亲给女儿披上了斗篷,一番温情的话语过后,听到门外李家接亲队伍的歌唱,苏家门里也不示弱,大声地唱了起来:
  “红柜柜红隆隆,红柜做来两人扛……红柜柜里面有嫁妆”
  门里屋外一片欢腾,屋外唱过来,屋内和过去,反反复复唱了许久。
  好命婆拿过来一把黑雨伞,看过了系在伞上面的红布。站在门外打开伞,把红布分在黑伞的两边,李家的帅小伙站在黑伞下等待着他要迎娶的新媳妇,苏家女出来了,手里拿着粉红折扇挡着脸只露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由好命婆挽扶到大伞下。
  好命婆又来给她头发上插了两只用松柏枝做成的簪子,以示白头偕老。又拿来一个全新的筛子,里面装了不少东西:镜子、梳子、花生,枣子,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懂的东西。
  一个年轻女子端着那个装满东西的筛子一起出了门,筛子端在新媳妇的面前挡着太阳,这时,迎亲的队伍重新整齐一番,李家的帅小伙,今天的新郎官,搀扶着苏家的靓女,也就是今天的新娘子,伴娘伴郎緊跟新人之后。
  在喜庆的锣鼓欢歌声中,榕树枝又高高的耸起,铜锣开道;新娘子手持粉红色羽毛折扇挡在自己的脸前,只露出双眸,新郎官温情含笑扶着新娘子在那把大黑伞的下面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列。
  “嗨一嗨一—晦嗨,嗨—
  “红柜柜红降隆……”
  “红柜柜红隆隆.”
  “喜笑笑,新作龙船头伴腰……
  一路锣鼓喧天榕树枝飞扬。看热闹的人一层一层,三行迎亲队伍整齐摆列。中间一行女人双手举扇在身体前后上下舞动着,两侧的女人们手拿着花棍,踏着划船的舞步,歌声从迎亲的队伍里带着海风的抚摸飘向四方,李家迎亲的歌声,苏家送亲的歌声……一路欢歌向李家驶去。
  伴着一片群歌众舞,夹杂着吵闹声,迎亲队伍来到了李家门口。
  只见李家门口热闹非凡,门顶上方挂上了两大块红色的东西,经介绍才知那是“钱褥子”,哦!右边那块大红色的褥子上面,将近百张的百元人民币横着摆成一个倒过来的英文U字,左边的那块可能是被子了,上面有副红纸写成的对联,以及松柏枝等物件。
  烟花炮竹噼噼啪啪响彻整个街道,爆竹的青烟在天空中翻腾,婚庆礼花带着七彩的亮片随风飘酒在新郎新娘身上,一对新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李家装满热情的大门。
  “快快,新媳妇来了”
  “新媳妇来了……”
  拿着榕树枝的女人更加用力地将榕树枝举上举下,再次大声地吆喝着:“嗨——嗨——嗨嗨—嗨嗨—。”有条理的指挥着迎亲队伍一遍一遍地唱着那婚俗特有的歌。鞭炮声,锣鼓声,歌唱声,礼花声,喝彩声一起在沸腾着。
  一阵热闹之后,迎亲队伍解散坐在了门前两侧休息,个别的女人花们还是喜气洋洋,一个带着凉帽的美女,走到大家的中间,舞起了“狮子舞”。   就是将一块一米宽两米长的粉红布,一头的两个角系在凉帽的两侧,另一头的两个角,再让一个人拽着两个角,带凉帽的人在前,拽布两个角的人在后,一起做着狮子舞的动作,在鼓点的敲击声中两人舞得非常默契,把狮子的激情,欢快祥和统统舞了出来。
  又有人上来跳起了现代年轻人流行的韩风版的骑马舞,开心啊,开怀啊,唱着舞着到了下一位。只见她手持花棍作枪,表演了独舞花棍枪舞,仿佛娘子军正在练兵场上操练着,她刚劲有力,赢得大家阵阵掌声。门口的另一面有两张大圆桌,上面摆满了一小碗一小碗的东西,大家每人一碗。李家的嫂子端了两碗给了我们两人,一人一碗,哦!那是用糯米打成的糕,有些湿滑,里边有很多纯蜂蜜,好甜啊,慢慢地品尝着这碗里的年糕和这婚事的甜蜜,心里好暖,好甜…
  少时,大家整齐了队伍又出发了,举着榕树枝的女人还是站在队伍前列指挥大家,铜锣开道,三行女人花们中间一行舞着扇子,两侧两行做着划船的动作舞动起来,一起朝着新媳妇家奔去。
  随着榕树枝的指挥歌声起伏,锣鼓的打击声从迎亲的队伍又一次响到了苏家的家门口,合唱着“喜重重,新作龙船头伴红,南风北风真好驶,唉儿唉,驶到惠州娶新人……”
  苏家门里也应和着“唉儿唉,红柜柜……”
  在两家人的对唱歌声中从门里向外抬出了一个红色的大皮箱,门里门外又开始了对唱“唉儿唉…”、“唉儿唉………”有人从门里向外拿出来了一个大包裹,再次对唱又拿出来一件物品,又一次对唱又拿出一件物品…
  许久的对唱,不间断地搬着物品,这是来接苏家女嫁妆的。
  伴随着对唱,拿着嫁妆的女人们排好了队伍,跟在那些舞着花棍的女人们的后面,由铜锣开道,总指挥依然是拿着榕树枝的女人在前面带路,三行排着整齐的迎亲队伍,中间的一行女们人仍然是将手里的兩把折扇打开,两手从身后划过腰间从胸前举过头顶,两边的众女人花们手拿着花棍走着划船的舞步,一路载歌载舞划着浆走向了李家的方向。
  李家的门前,来了许多贺喜的人。
  她们有的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头上戴好了自己心爱的金银簪头饰,在簪上绑好桃红色的红绳:有的刚从船上回来,头戴凉帽,放下了挽着的裤脚,在那大圆桌前玩起了六福牌,等待着喝喜酒的时刻到来。
  所有的人都聚会在庙堂前,爆竹再次响起,见证这对新婚的夫妻。
  从此,他们成为了千千万万夫妻们中间的又一对,从今儿起他们就会带着大家的祝福,带着双方父母的期盼,带着大海的呵护手挽着手走向人生最美好的征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我迷失在大理,不是因为风花雪月,而是因为我在大理确实丢失了东西。不仅仅是在大理丢失了东西,而且是在后来的生活中,又丢失了一些关于大理的记忆。所以大理呀,就像一个坏男孩,一直拉扯我,拉扯我的心,我的魂,一直让我在遥远的中原,朝那个阳光灿烂、彩云飘飘的地方张望。  我是一个人去的大理,那是在2015年的春节前夕,我想让自己在大理吹吹风,静一静,然后陪父母在郑州过一个春节。  至今还记得那一天早晨的太阳
期刊
好久没去菜市场了,那天恰好路过,于是顺便走进去买一点新鲜蔬菜。  正在摊位上挑选,一抬头,咦!相熟的那家店铺,怎么改换了门面?不敢确认,又从东数到西,再从西数回东,没错,就是它!昔日门楣上方招牌上“银河化妆品”几个墨绿色的长方体楷书字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方方正正四个简单的红字“劳保用品”。店主人是个圆圆胖胖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生意冷清,门可罗雀,此时他正站在店门口,百无聊赖地伸着懒腰打了个哈欠。 
期刊
临近新年,女儿从佛山给我寄回一盆水仙花。  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取出那盆像大蒜一样的水仙花。  我虽是爱花的人,却不是种花的高手。可是既然女儿寄回来了,就得栽种。我匆匆地走到校园,老师种菜的菜地里,挖了一抔土,放进盆子,然后再倒入适量的水,心里想着,我算是土栽了。  水仙花,花中仙子,我静穆中探究她的前世今生,冀图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相传水仙花是尧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是两姐妹,姐妹俩
期刊
受我的老朋友房产经纪人程总和业务经理郭奎之邀,于五·一劳动节小长假去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此处幅员辽阔,水网交错,占地面积35800亩。  我的住处离兴茂旅游区约六十公里,看似距离不近,其实坐地铁去也就一个多小时。  从八百桥站乘S8号线地铁到泰冯路站下,大约四十分钟,然后转乘地铁3号线到林场站出站,要不了十分钟。兴茂旅游区的中巴就在马路对面等候游客上车,为游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乘中巴约半个小时到达
期刊
最后一班航班登机即将结束,准备下楼时,看到楼梯对面的候机椅上还坐着一位穿花裙子的旅客,头低垂着,显然是睡着了。  我急忙走过去,轻轻的推了推她:女士您好,已经登机了!  她猛然惊醒。一个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的女子,随意扎起的头发有些凌乱,面容十分憔悴。  “谢谢,谢谢您!我太困了,坐着就睡着了。”女子一边和我说话,一边匆忙拉起行李箱快步向登机口走去。感觉她走路身子有点打晃,不知是起身猛了还是身体不舒服
期刊
夕陽里,伫立在前进路东侧穿越城市的河岸,眼前一汪碧水,着了雨后晚风的清凉,愈加洁净澄明,任那涟漪嬉荡成痕,内心依旧从容,把碧树蓝天藏于心底,深情凝望。  是的,若心存美好,内心必有碧树蓝天。  世事沧桑,缘来缘去,无分善恶,终归化作过眼云烟。让一切不堪的过往融化于五月的温情里,随流水远去。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片明媚与纯净。  坐于河边台阶上,悠然四顾,河边低处的台阶上,两只绒鸭正在啄食落花软泥;不远
期刊
曲径通幽处,村庄花木深。那条蜿蜒小径,从朦朦胧胧的村庄延伸出来,从我梦里延伸出来,从我心里延伸出来。长长的,弯弯的,窄窄的,满目荒草,野花烂漫,融入大路,已改变了模样,不知去向哪里。  那条蜿蜒小径,一直都蛰居在老家的村旁。宛若一位不染纤尘的女子,将路边开得最艳的野花,环佩扦插于发间,无需多余的修饰,亦无华丽的衣袂。是那条河的温婉,已潜入她身体里的柔软,踩着她,就像踩着一朵无纤尘的云。  都说四月
期刊
时光飞逝,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十几年了。每当正月十五我都躲在家里翻着母亲的相册,回忆着她不算长久的一生,回忆着与她阴阳相隔的最后一天……  在二零零九年正月十五的黎明前,我被一个噩梦惊醒,满头大汗……按亮床灯,发现表盘里的时针正好敲在深夜三点中。我考虑今天是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时节,母亲住着院,汤圆不好消化,应该给她包点饺子。当时起床就开始做饭,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平日用不了一个小时,饺子就能做好,结果
期刊
庚子年新春,疫情汹汹。一个多月里,我几乎成了一棵扎根在家里的树。  我常常长时间陷在阳台圈椅里,透过前面两栋楼的间隙放牧眼光。我从来都认为眼光是心灵的使者,就像一头牛,需要放牧到有水有草的地方,在悠闲的咀嚼中才能营养身心。  视野尽头林立着一排排楼房,秀着现代文明的肌肉,戴着现代文明的面具,道貌岸然得令人视觉疲劳。幸好此楼群与彼楼群之间佳木葱茏绿色如海,眼光一掉进去就仿佛成了枝头新萌的一片叶子,有
期刊
如果要推选一组数字作为新中国的幸运数字的话,我个人一定首推的是“1978”,这组数字代表着改革开放的年份。那一年,是新中国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一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铭刻于心、永生不忘;那一年,是载入中国史册的年份。每当我忆起留在时光里的那些无奈,那些辛酸,那些艰难,面对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的春华秋实,沧桑巨变,就会心潮澎湃,感概万千。于是,我坐在电脑前,手指敲击键盘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自己内心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