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游戏有助于孩子学会独立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悠悠已经快2岁了,我准备送她上托班。我知道孩子离开家一定会紧张焦虑,所以想请问一下和孩子玩什么游戏能够让孩子尽快地适应离家的生活,学会独立?
  悠悠妈妈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成长实际上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孩子和父母同样经历难以忍受的彼此分离的焦虑。因此孩子入园忧虑是很正常的。迄今为止,捉迷藏是一个最好地减弱分离焦虑,让孩子安全自信地逐渐远离父母的游戏。
  完整的捉迷藏游戏应该持续到孩子7岁为止,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隐藏物品的游戏,孩子在一岁以内。第一步骤,让孩子觉得有趣的东西从眼前消失又还原。如用一只大手遮挡好吃的东西(如一粒糖果),在孩子感觉奇怪的时候,用他(她)的小手把遮挡的大手拿开。第二步骤,用两只大手遮挡好吃的东西,让孩子从中挑选是哪一个大手下面有东西。
  第二个阶段,隐藏亲人的游戏,孩子在一至三岁之间。第一步骤,父母中的一个抱着孩子,另一个在身后左右躲闪,孩子会忽左忽右地寻找。第二步骤,父母中的一个躲藏在家里的某一个地方,轻声呼唤孩子,另一个搀扶孩子装模作样循声找去。要知道,能找到父母的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第三个阶段,躲藏孩子的游戏,孩子在四至七岁之间。第一步骤,当孩子独立游戏的时候,父母中的一个装作以为孩子躲藏起来的样子,大声问:“宝宝你在哪里啊?你是和妈妈躲起来让爸爸找的吗?”这可以启发孩子意识到躲藏的乐趣。第二步骤,主动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一家人轮流躲藏,先在家里,再在规定的院子,最后到其他规定的场所。第三步骤,约好朋友带孩子到公园去捉迷藏。记住,仍然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游戏。
  什么是孩子的独立?就是孩子能够承受独处(离开亲人)而不感受到孤独。既不是我们常见的孩子的哭叫与彷徨,也不是父母的犹豫与张望,更不是彼此内心的放不下。所以我认为:第一,不要用大人内心的害怕,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害怕,教会孩子不能独立。第二,不要以为孩子只要有妈妈,就可以省掉了爸爸;也不要以为孩子只要有玩具,就等于拥有了游戏。独立是一个稳定的心理品质,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只要好好陪孩子玩儿,孩子内心安定,才会走向真正的独立!(苏州高新区教育局谢德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具体例子讨论了双典线的中点弦所在直线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了双曲线的中点弦问题的解法.文中给出的求双曲线的中点弦所在直线方程的解法都是常用方法,强化这些解法的
均热后铸锭的微观组织明显影响铝合金的挤压性能。针对2D70管材粗晶环及晶粒度超标问题,研究了不同均热冷却速率对管材组织的影响。将试样在500℃下保温15 h,然后按以下3种不
随着LED芯片功率不断提高所导致的热流密度逐渐增大,结温成为影响LED芯片性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有效降低结温,研究如何利用高效的热界面材料,提高芯片与热沉之间的传热。
中美两国啦啦队运动竞技水平对比研究,显现我国与美国啦啦队竞技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完成情况、舞台表现力、心理承受能力及教练员的水平。同时我国啦啦队运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工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据统计,我国工科大学毕业生数量居世界之首,但质量却令人担忧。如何强化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高等教育刻不容缓的需求[1]。  生产实习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的过程,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学生深入了解生产实际,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践教学环
在Windows 98下利用VB的串行通讯控件,简化了PC机与多单片机之间的通讯.采用定时器控件TIMER加快了自动化进程,克服了以往很多握手信号协议造成的通讯速度缓慢的缺点.以PS1016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无论如何改革,有什么样的全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验证。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做的还不够,
一、什么是“Time out”“Time out”一词本用于体育比赛中,表示“暂停”。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将其引用到家庭及幼儿教育中,成为父母及老师用于“惩罚”一时不规矩孩子的方法。
摘要: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概念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它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现代高职生中也客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高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研究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对其加强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引导其健康发展并服务于高职教育工作。  关键词:加强 高职 非正式群体 引导 制止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受教育的儿童,由于种种原因。接受教育的程度是不同的。孔子一生“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