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中自生伊利石晶体形态的演变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大庆油田各套油层砂岩中36块岩心样品所做 x 射线衍射粘土矿物定量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按伊利石晶体形态演变特征,分为三类:类型Ⅰ——叶片状伊利石,类型Ⅱ——瘤状、短纤维状伊利石及类型Ⅲ——条片状、纤维状或毛发状伊利石。对各类伊利石的成因,与成岩阶段的关系,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x-ray diffraction clay minerals an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36 core samples from various oil-bearing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Daqing Oilfield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llite crystals: type I- leaf-shaped illite, Type II - tumor, short fibrous illite and type III - strip, fibrous or hair-like illite. The causes of all kinds of illite, the relationship with diagenesis stages and its influence on reservoirs are also discussed.
其他文献
2008年9月24日至27日,第八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在日本福冈召开,中日韩三国各推荐两部纪录片参加。在这六部参评作品中,参会者经投票评选,日本的电视纪录片《柳谷村》被评
自济阳坳陷中生代地层发现油气藏以来,对其勘探日益活跃。该地层为陆相碎屑沉积,夹有发育的火成岩和煤。由于成岩后生作用使砂岩、火成岩的矿物成分、孔隙结构、渗透性等发
本文报道钐(Ⅲ)—四环素盐酸盐(TC)络合物的极谱行为。由于络合物的生成,在导数示波极谱和微分脉冲极谱(DPP)上可测得TC的极谱波高的降低值,它与钐浓度分别在1×10~(-7)~1×10
一、引 言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及管理体系。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1993年
有关水—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简称DMF)二元混合物的测定已有不少报道。Makarov—Zemlyansku Ya Ya等人试验了用硫酸、重铬酸钾组成的氧化液水解DMF成甲酸后再氧化,剩余重铬
毫米波技术的发展使得77GHz带宽汽车雷达和60GHz带宽短程通信的应用成为可能,上述频率一般是通过化合物半导体来实现的。最近,设计人员设法用Si制造出象低噪声放大器(LNA)和
在常压下,考察了在PdC1_2-FeCl_3-H_2SO_4-BuOH催化体系中乙炔氧化羰基化合成丁烯,二酸二丁酯的反应动力学。所得结果验证了乙炔形成双金属络合活化机理的合理性,提出了因分
本工作采用恒温恒容封闭体系,通过测定吸收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力的变化,分别研究了乙炔在CuCl-NH_4Cl和CuCl-KCl 催化剂中的吸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两体系的吸收反应对
<正>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从严治
IBM的研究人员围绕一个单碳纳米管(CNT)分子制作了第一个完整的电子集成电路:速度比以前论证的采用多纳米管的电路几乎快100万倍的环型振荡器。尽管它仍然比现在采用硅芯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