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下水中Fe(Ⅱ)转化因素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浸溶试验,研究pH、有机质、铵态氮及氧化还原条件对矿区地下水中Fe(Ⅱ)转化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变量对铁元素溶出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佳溶出条件、最佳抑制条件。通过极差分析,发现pH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最大,腐殖酸含量、氯化铵浓度次之;Fe(Ⅱ)最佳溶出条件为:pH 3,腐殖酸含量1.5 g/L,氯化铵浓度0。在此试验条件下,Fe(Ⅱ)的溶出浓度达到4.061 mg/L。Fe(Ⅱ)最佳抑制条件为:pH 7,腐殖酸含量0.5 g/L,氯化铵浓度50 mg/L。在此条件下,Fe(Ⅱ)的溶出浓度仅为0.193 mg/L。该研究通过掌握矿区地下水中各环境因素对Fe(Ⅱ)浓度的影响,对控制地下水中的铁污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能够缓解饮用水短缺的问题。
  关键词浸溶试验;正交试验;影响因素; Fe(Ⅱ)
  中图分类号S2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01-03
  Influence of Fe (II) Conversion Factors in Underground Water in Mining Area
  LI Li, MEN Cong, MENG Linglong, ZHANG Minjie* et al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organic matter, ammonia nitrogen and oxidation reduc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Fe (II) in groundwater in the mine area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leaching experiment, and the order of the influence of iron element dissolution and the optimal dissolution conditions and the optimal inhibi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ran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Fe (II) was maximum, followed by the humic acid content and ammon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The optimal dissolu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he value of pH was 3, the humic acid content was 1.5 g/L, the ammon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was 0,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dissolved concentration of Fe (II) could be as high as 4.061 mg/L; and the optimal inhibi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he value of pH was 7, the humic acid content was 0.5 g/L, the ammon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was 50,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dissolved concentration of Fe (II) was only 0.193 mg/L.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groundwater from graspin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Fe (II)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in the mining area, and also can ease the shortage of drinking water.
  Key words Leaching experiment; Orthogonal experiment; Influence factors; Fe(II)
  中國越来越多的居民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如铁、锰超标以及地下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地下水问题的研究将变得至关重要。铁虽然是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且其本身并没有毒,但是如果饮用过量的铁,那么可能导致中毒。中国含铁量较高的地下水分布很广[1]。过量的铁会对土著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加剧地下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污染地下水,最终加剧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并且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2]。不同价态的铁离子会对微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对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因此,掌握地下水中铁离子的转化规律及影响这一转化的因素至关重要,解决地下水污染的问题,修复因受重金属离子污染而受损的地下水生态系统,有助于减缓人类饮用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达到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目的。
  关于铁离子的转化规律有很多的研究。唐罗忠等[3]对里下河地区湿地林土壤的研究表明,当Eh 值下降至200 mV 以下时,大量的铁元素被还原为Fe2+。李磊等[4]通过对宿州市地下水含铁量的研究,发现氧化还原条件对铁离子的存在价态有一定的影响,即氧化条件会促使Fe2+被氧化为Fe3+,而还原条件则促使Fe3+还原为Fe2+。有研究表明,土壤pH决定着铁化合物的溶解性,从而决定铁还原反应的难易程度。当pH较低时,铁易于还原,而当pH较高时,铁易于被氧化。pH还影响着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铁的还原是否发生[5-7]。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氧化铁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机质是土壤中电子的主要来源和有效络合剂。铁还原微生物和发酵菌利用腐殖物质为电子受体。铁的还原移动所需的化合物是在微生物转化有机化合物时形成的[8-10]。在还原渍水条件下,有机质的厌氧分解影响土壤的Eh 和pH,从而影响铁的还原。这种还原作用随着pH和有机质组分的改变而改变。Chen等[11]指出,Fe3+可以被各种有机质组分所还原,在pH< 5 的条件下这个反应在2 h之内最快,特别在富含多酚化合物的有机质作用下,在8 h 内约有16% 的三价铁被还原,在24 h 内达到平衡。有机质和黏土的出现减少Fe2+在生态系统中的活性,进而削弱铁循环。董元华等[12]对起源于沼泽土的潜育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脱沼过程中的铁锰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脱沼初期,铁处于强烈淋失状态,随着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土壤还原能力降低,铁发生淀积。   该研究主要是为解决伊敏矿区地下水中铁元素浓度超标而设计的。该试验主要致力于研究出地下水中铁元素的价态转化机理,找出影响铁元素转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对微生物的影响,从而解决地下水中铁元素超标的问题,改善地下水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中所用土壤取自大兴区山上。采样深度为距离地表50 cm附近。土样采集后运回实验室,风干,磨细,过2 mm筛后封装,备用。选用的矿石样品是从铁矿内取出的铁矿石,故含铁量较高,为33.08%。
  1.2方法
  1.2.1浸溶试验。
  1.2.1.1pH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
  将5份经一定处理后封存的土壤样品8 g与矿石样品4 g依次加入5个250 ml锥形瓶中,并且依次加入用1 mol/L NaOH和1 mol/L HCl调节后的蒸馏水200 ml,调节后的pH分别为3、5、6、7、9,摇匀,做好标记后静置。在20 d后取浸溶后的上清液30 ml,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值。
  1.2.1.2有机质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
  选用腐殖酸为有机质的代表物质,研究有机质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将5份经一定处理后封存的土壤样品8 g与矿石样品4 g依次加入5个250 ml锥形瓶中,并且依次加入0.1、0.2、03、0.4、0.5 g腐殖酸及200 ml蒸馏水,摇匀,做好标记后静置。在20 d后取浸溶后的上清液30 ml,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值。
  1.2.1.3铵态氮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
  选用氯化铵为铵态氮的代表物质,研究铵态氮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将5份经一定处理后封存的土壤样品8 g与矿石样品4 g依次加入5个250 ml锥形瓶中,并且依次加入5、10、15、25、50 mg氯化铵,然后加蒸馏水200 ml,摇匀,做好标记后静置。在20 d后取浸溶后的上清液30 ml,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值。
  1.2.1.4氧化还原条件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通过对曝气和非曝气条件下Fe(Ⅱ)浓度的对比,研究氧化还原条件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将2份经一定处理后封存的土壤样品8 g与矿石样品4 g依次加入2个250 ml锥形瓶中,并且依次加入蒸馏水200 ml,摇匀,在其中一个锥形瓶内进行曝气,做好标记后静置。在20 d后取浸溶后的上清液30 ml,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值。
  1.2.2正交试验。该正交试验是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三因素分别是pH、铵态氮浓度、腐殖酸含量,其中pH的3个水平依次为3、5、7,铵态氮浓度的3个水平依次为0、25、50 mg/L,腐殖酸含量的3个水平依次是0.5、1.0、1.5 g/L(表1)。
  具體正交试验操作步骤如下:在9个250 ml锥形瓶中各加入矿样4 g和采集且保存好的土壤8 g,依照表1所示分别调pH,加入相应浓度的铵态氮以及相应含量的腐殖酸;摇匀,做好标记后静置;在20 d后取浸溶后的上清液30 ml,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值。通过对9组数据的对比,确定对铁元素溶出的最佳促进条件和抑制条件。
  2结果与分析
  2.1浸溶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pH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
  由图1可知,矿样的浸溶液中Fe(Ⅱ)浓度随pH的增大而减小。其原因是pH的增大更有利于Fe(Ⅱ)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反应方程式为Fe2++2OH-=Fe(OH)2,导致游离的Fe(Ⅱ)含量减少。
  2.1.2腐殖酸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由图2可知,矿样的浸溶液中Fe(Ⅱ)浓度随腐殖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腐殖酸含量增加到1.5 g/L后,浸溶液中Fe(Ⅱ)浓度的增加幅度随腐殖酸含量的增加而变小。这可能是由于以下2点原因。一是腐殖酸是微生物生长的养分,腐殖酸含量的增加会使微生物活性和数量增加,而微生物的作用有利于铁元素转化为Fe(Ⅱ)溶于水中,因此腐殖酸含量的增加影响微生物而间接作用于Fe(Ⅱ)的溶出。当腐殖酸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腐殖酸含量已能够满足微生物需要,因此腐殖酸含量的继续增加对微生物活性和数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对Fe(Ⅱ)浓度的影响也随之减弱。二是腐殖酸本身具有一定的酸性,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溶液pH,从而影响铁元素的溶出。但是,由于腐殖酸不易溶于水,对溶液pH的改变较小,该过程对Fe(Ⅱ)浓度的影响也较小。
  2.1.3铵态氮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由图3可知,矿石样品浸溶20 d后,浸溶液中Fe(Ⅱ)浓度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铵态氮浓度为50 mg/L之前浸溶液中Fe(Ⅱ)浓度随铵态氮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的速度很快,而当铵态氮浓度大于50 mg/L后,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增加,Fe(Ⅱ)浓度的减小速度很慢。这可能是由于铵态氮影响硝化细菌。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增加,硝化细菌的活性和数量均会增加,硝化细菌会对铵态氮进行硝化作用,生成硝酸根离子。还原性的Fe(Ⅱ)此时会起反硝化剂的作用,使得硝酸根离子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但Fe(Ⅱ)会被氧化生成碱式氧化铁沉淀,使得溶液中Fe(Ⅱ)浓度降低。
  2.1.4氧化还原条件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矿石样品的浸溶液中Fe(Ⅱ)浓度在氧化条件(曝气)下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在氧化条件下溶液中Fe(Ⅱ)易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而沉淀。
  2.2正交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由表3可知,pH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腐殖酸含量,氯化铵浓度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在三者之中最小。对于最优水平来说,pH的最优水平为3,腐殖酸的最优水平为1.5 g/L,氯化铵的最优水平为0。在这3个最优水平下的组合即为使Fe(Ⅱ)溶出最多的最优组合,在这种情况下铁元素最易溶解出来,溶液中Fe(Ⅱ)浓度最高,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大。从表3还可以得出,能够抑制铁元素溶出的最优组合为pH的最优水平7,腐殖酸的最优水平0.5 g/L,氯化铵的最优水平50 mg/L。在这3个最优水平下的组合即为使Fe(Ⅱ)溶出的量最少的最优组合。   3结论
  (1)pH、腐殖酸含量、铵态氮、氧化还原条件对溶液中的Fe(Ⅱ)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值来改变溶液中的Fe(Ⅱ)含量以达到想要的结果。
  (2)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铁元素溶出的主次顺序依次为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铵态氮浓度。Fe(Ⅱ)最佳溶出
  条件为:pH 3,腐殖酸含量1.5 g/L,氯化铵浓度0。在此试验条件下,Fe(Ⅱ)的溶出浓度达到4.061 mg/L。Fe(Ⅱ)最佳抑制条件为:pH 7,腐殖酸含量0.5 g/L,氯化铵浓度50 mg/L。在此试验条件下,Fe(Ⅱ)的溶出浓度仅为0.193 mg/L。
  (3)该研究结果对矿区中各环境因素对Fe(Ⅱ)浓度的影响有较好的把握,对矿区地下水污染的避免以及已污染的地下水的治理都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指导作用,并且能够间接地起到缓解饮用水短缺的问题。
  43卷31期李 丽等矿区地下水中Fe(Ⅱ)转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姚锦梅,周训,谢朝海.湛江市深层承压水铁分布和地球化学模拟研究[J].现代地质,2009(6):1174-1179.
  [2] 胡玉福,邓良基,张世熔,等.四川盆地西缘浅层地下水铁、锰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生态学报,2009(2):797-803.
  [3] 唐罗忠,生原喜久雄,户田浩人,等.湿地林土壤的Fe2+,Eh及pH值的变化[J].生态学报,2005(1):103-107.
  [4] 李磊,秦福刚,陈敏虹.宿州市地下水含铁量高浅析[J].地下水,2004(4):260-261.
  [5] 贾国东,钟佐燊.铁的环境地球化学综述[J].环境科学进展,1999(5):74-84.
  [6] 熊毅.土壤胶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241-290.
  [7] 翁稣颖,戚蓓静,史家,等.环境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69-79.
  [8] LOVELY D R.Humic substancesaselectron acceptorsformicrobial respiration[J].Nature, 1996, 382:445-448.
  [9] 李天杰.土壤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10] ROYER R A,BURGOS W D,FISHER A S.Enhancement of biological reduction of hematite by electron shuttling and Fe(Ⅱ) complexation[J].Environ Sci Technol, 2002,36:1939-1946.
  [11] CHEN J,GU B H,ROYER R A,et al.The role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in chemical and microbial reduction of ferric iro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2,307(1/2/3):167-178.
  [12] 董元華,徐琪.不同脱沼泽阶段土壤中铁锰的比较研究[J].土壤学报,1991(4):382-38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为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组成及色泽的具体差异大小。[方法] 采用混合液法(体积比,纯丙酮∶无水乙醇∶蒸馏水=4.5∶4.5∶1.0)及色差计法,对梅占、福选9号2个品种的叶绿素组成及干茶色泽、汤色、叶底色泽进行测定。[结果] 梅占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高于福选9号,且差异显著;干茶、茶汤、叶底色差测定表现为梅占品种的亮度不如福选9号,但梅占相对绿度重,福选9号相对黄度重。
期刊
摘要 研究区域干旱特征规律能够为干旱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研究区内9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日降水数据,计算SPI 4个时间尺度3、6、9、12个月的干旱指数,分析该地区的干旱程度。在此基础之上,利用马尔可夫链预测随后3年阿克苏地区干旱的概率,与实际情况做比较。结果表明,①12个月时间尺度的结果表明,干旱强度最高的是沙雅,相对干旱频率最大的是库车;6个月时间尺度的结果表明,干旱强度最高的
期刊
摘要 从保护和提高区域内粮食产能出发,以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为例,基于产能、质量、生态等因素开展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方法的研究,在深入研究基本农田的分级理论与方法基础上,采用因素法构建基本农田分级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特尔斐法、样本实地调研法制定因子作用分记分规则,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最终分级指数,用等间距法、数轴法划分级别。结果表明,克山县基本农田可划分为3个保护
期刊
摘要 为提高细胞工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综合性重点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对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相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特别设计,以期解決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且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 细胞工程;教学改革;生物技术;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5-374-04  Abs
期刊
摘要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微生物学在生物产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微生物学实验对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也日益重要,如在微生物药物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啤酒白酒加工生产企业等一些与微生物发酵相关的企业,对微生物实验技术的需求都很高。为迎合市场,高校对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也越发重视。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院校,笔
期刊
摘要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表征耕地质量的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等别指数等3类指标,以村级耕地图斑为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芜湖市镜湖、弋江、鸠山、三山4区耕地质量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芜湖市4区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聚集性规律,正相关类型(高-高和低-低型)多以组团的形式出现,聚集性較强;负相关类型(高-低和低-高型)无明显的聚集性分布,多为零星分布。  关键词 空间自相
期刊
摘要烟叶烤前虫源性异物属烤烟一类恶性异物,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尤为重要。黔南烟区烤前虫源性异物种类复杂。异物关键种类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的虫茧、半翅目蝽科的虫卵、同翅目蚜科的蜕皮及蜘蛛虫卵。黔南部分烟区个别年份夜蛾科害虫的虫茧发生偏重,烘烤后可随烤烟携入复烤环节,对烤烟品质已构成潜在威胁。烟叶虫源性异物防控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异物控制在烘烤之前。  关键词烤烟;黔南州;虫源性异物;夜蛾
期刊
摘要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全面回顾县域土地整治的探索过程,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为土地整治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肥城市土地整治历史悠久,发展基础牢固。新时期整治规范化、科学化与机构、法制建立健全并进,整治理念实现“三个转向”,取得7大成效,形成了“一张蓝图、两个统筹、三类项目、四套模式、五项制度、六个到位”的整治经验和历史传承、资源供需、
期刊
摘要[目的]为提高烟叶含水率的检测效率,建立平行板电容器测量烟叶含水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BXK、B3F、C3F、X2F、CSF、BSF 6个等级烟叶含水率与电容进行检测,研究不同等级烟叶含水率与测量电容值的关系,建立电容与烟叶含水率的对数模型。[结果] 以6种等级烟叶电容为基础建立的含水率对数模型为Y=A×ln(x)+B,其预测结果与采用烘箱法测定结果的拟合效果理想。[结论] 用平行板电容器测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农产品中的汞。[方法]采用水浴消解处理样品。[结果]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汞的检出限为0.031 μg/L,方法的精密度为0.9%,加标回收率在96.7%~110.0%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关键词水浴消解; 原子荧光光度法; 农产品; 汞  中图分类号S41-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