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进行语文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兰教育家在《教学过程》一书中说:“教学论不是凭思辨,而是凭先进的教师的经验概括以及观察和实验,来揭示一系列的规律性的。”细心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课本上除了笔记外,还有很多绘画,如人物、山石、花草、树木等。这些画图大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偶发兴趣所致,当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教育工作者都清楚,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系统作用,一切智力因素就只能永远在暗夜中沉睡。那么,能否利用此智力因素去进行语文教学呢?
  夸美纽斯说:“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所以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在于学习事件的名目,而在于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要到事物被感官领会到了的时候,文字才可能实现它进一步的解释。”据笔者初步统计,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有70幅之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实物示意图;小说、戏剧等的生活原型图;诗歌、散文的写意画、风景画等,都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看来,文字和图象是教材借以展示教学内容的两种主要手段,那么,利用智力因素的兴趣因素,运用图画进行语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方法。
  由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利用图画进行情境教学中可见一斑:钱老师教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用了10幅浮雕的挂图。课前把每张挂图下面的标题(虎门销烟、武昌起义等)剪去,打乱次序挂在教室里,让学生自由观赏。上课时老师说:“今天讲课文前先进行一次智力测验,测验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判断能力。你们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这些挂图,认真观察后给每张挂图写一段简短的说明词,并用概括的语言给每张挂图拟一个标题,最后按历史年代把它们排列起来。”学生争着去看挂图,琢磨着说明词和标题,争论着年代顺序。有些机灵的学生提出:“老师,准不准看书?”老师的目的就是要他们读书,但事前不说,因此他们提出请求后还不能轻易答应,思忖再三说:“想看书嘛?”好象要他作出很大的让步:“好,就允许看书吧!”好象下达大赦令一样,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占了极大的便宜,他们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急忙打开书,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把图画的第一个细节都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他们读着书,环顾着挂图、互相讨论着写说明词、拟标题、排次序,气氛异常热烈。最后,老师把剪掉的标题加上去,重新排了次序,公布了标准答案,让同学们互相观摩、修改、评分。
  这样,教师运用图画把教学内容“暗示”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自发的进行思考和练习,迅速高效的掌握教学内容。
  但课本上的插图及教学挂图毕竟是少数的,特别是对农村来说,投影、录相、微机等更理想的现代化教具更不具备,这就对条件较差但教学效果不能差的乡镇教师来说,从素质方面提出了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不但要能熟练驾御语文这一基础性工具,掌握多种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
  我们都熟悉语文第五册里马致远的散曲绝唱《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是小令中之最佳者,共28字,九种事物构成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教师在教读此曲时如能在黑板上随手勾勒出那九种事物,组成一副简笔画,不但比口头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作品的意境,体验作品的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教师如能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做画,画中求知,会比教师运用教具挂图的效果要好得多。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讲解鲁迅的《故乡》时,要求学生读书后画出闰土和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两组对比画,学生当然兴趣盎然各展技能积极做画。但如果要画得较为逼真传神,像闰土小时的机灵、聪明,中午后的迟钝、麻木;杨二嫂年轻时的端庄,二十年后的泼悍、尖酸性格及圆规姿态,则要熟知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甚至还需要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
  这样,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很有效果地把握了人物。然后,教师根据画面的强烈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就轻松自如了。这种教法到了使文字和图象相互引证加深理解体验感情巩固记忆的只要。
  卢梭在其《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由上述可知,教师于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选择方法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运用非智力因素去促使智力的开发,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在这种画中求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活泼,课堂轻松,不但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进行了文学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基础设施和硬件的投入,极大程度改善了教学条件。国家及省教委又专门在河南大学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进行了专业技术及理论培训,通过专家学者的指导学习,受益匪浅,在自身的思想认识及业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在培训期间,郭蔚蔚处长对学校体育工作诸多问题做了报告,再次强调了体育教师的职责与任务,使我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赵超君主任从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对体育教师尽职尽责提出更高要
期刊
信息技术课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门课程日渐重要,因为这门课程的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由于这门课程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几个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不断的变化性、创新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氛围要比数学、语文等传统学科的课堂更难控制。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大多家庭里没有电
期刊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阅读能力是指综合性的独立的读书能力。它包含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探索其规律,采取恰当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认读力,就是学生认读文字的能力。学生从书本中汲取知识,首先通过文字形式理解内容。如果识字不多,想要进行阅读,那必然是困难的。识字的要求有二:一要有相当的识字量,二要正确理解字义。中学毕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动力,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具有特殊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一定的感情,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兴趣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可以说,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只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
期刊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业也是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和安排教学进度的重要手段。在此,我拟谈谈本人在高中信息技术日常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很多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设计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 是学生喜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课程学习任务,把学生分为小组,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都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简单地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实践证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
期刊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一般在六至九岁之间,这个时候对学校的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兴趣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对学习有没有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设计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还有,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到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导动手,诱发学生求知欲望  人们认识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