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实和诗化相结合,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红楼梦》叙事视角的转变文学语言个性化。
【关键词】借景抒情;网状结构;个性化的语言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自幼生长在南京,年少时经历过一段奢侈的贵族生活,后来回到北京,晚年生活窮困潦倒。“生于繁华,终于潦倒。”曹雪芹的一生从鲜花盛世一下子沦落到凋零衰败的境地,使他深切体会到人生的悲哀和世态炎凉。他的人生体验和诗化情感都融入到这步传世奇书《红楼梦》里。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对《红楼梦》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了。下面就《红楼梦》写实和和诗化相结合, 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红楼梦》叙事视角的转变和文学语言个性化等问题做一写简单探讨。
1 《红楼梦》对以往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有了全方位的突破和创新
《红楼梦》,对以往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有了全方位的突破和创新曹雪芹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感觉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又把自己的感知形象地表达出来,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这就是写实和诗化的完美结合,既有原生态的现实生活的美感,又有写实的慷慨悲歌的青春激情。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创作原则。他认为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远不及按自己的体知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整个作品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渗透着作者个人感情,是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历史转变,突出人物塑造典型化特征。但是《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写实小说,不像以往小说那样居高临下的裁决生活,对世事进行言辞犀利的批判,而是尽写人物心理和人生无常的变化、世事无可回避的炎凉冷暖。整个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是小说史上的奇葩。
整个作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如黛玉葬花时的飞燕飘絮、落花流水;湘云醉卧石凳的红香散乱、蜂蝶飞舞;宝琴折梅的红梅映白雪等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人物神采倍添,形成一种空灵优雅的风格。
2 曹雪芹比较全面的冲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束缚,采取多线索并进、互相交叉又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
《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和事件都交织在这个立体交叉重叠的结构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层次分明又有条不紊,既有生活自身的丰富繁杂,又有一层虚实相交、朦朦胧胧的神秘面纱。
《红楼梦》善于将大小事件交织融合着写,小事积累成大事件,在一段平静生活之后,就有一个波浪袭来,都是写的平时生活,但饶有情趣。例如《红楼梦》就是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黛死钗嫁等重要大事件为分水岭,将大小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脉络清晰,首尾呼应,每个事件都连环相扣,毫不间断。当贾府兴盛时,大观园里“花光柳影,鸟语溪声,”到贾府日益衰败时“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到贾府没落时,“落叶萧萧,寒烟漠漠”。
3 在叙事文学中,作家对想象虚拟的叙述人,存在着多样选择。
《红楼梦》的作者叙事隐身到幕后,由作者创作的虚拟化以致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述。 古代白话小说是由说书发展而来的,《红楼梦》中虽然还有说书的痕迹,但是作者已然和叙述者分離,不但在叙述问题上突破传统,在叙事视角上也有了历史性的转变。由多角度复合叙事代替单一叙述。如黛玉和宝玉初见面,宝玉早已见多了一个姐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黛玉眼中的宝玉: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声,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一个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两人相互观察,叙事视角相互转换,但他们彼此感觉相识,这便是两心交融的瞬间,鲜明的写出了心灵感受。
4 《红楼梦》的语言由曹雪芹在继承我国古代文学语言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和丰富,达到了相当精准的高度。
《红楼梦》它是以北方尤其是北京方言为基础,融合古典书籍的精华,形成了鲜明生动、自然流畅的文学语言。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最为人们称道的。书中所写人物语言既能恰当的显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又能鲜明的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宝玉的温和、新奇,宝钗的圆融、平稳,贾政的装腔作势、枯燥乏味等等。例如凤姐、薛姨妈陪老祖宗打牌一回:(凤姐)回头指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话未说完,引的众生笑个不住。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了一吊来。凤姐儿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头的钱费事。”
人物语言的描绘,既有主体特征,又有适应时代气息的多样化,复杂的人物性格因素,细致的描写出人物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心理,语言色彩鲜明。
《红楼梦》这一历史巨著出现后相继出现一大批以其为母本的续写,例如秦子忱的《续红楼梦》、陈少海的《红楼复梦》等三十多种,从这些书的出现,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红楼梦》的巨大成就和不凡魅力。《红楼梦》这部作品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现已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已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刘娟(1981-),女,河北省沙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沙河市劳动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沙河市劳动技工学校 河北省沙河市 054100
【关键词】借景抒情;网状结构;个性化的语言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自幼生长在南京,年少时经历过一段奢侈的贵族生活,后来回到北京,晚年生活窮困潦倒。“生于繁华,终于潦倒。”曹雪芹的一生从鲜花盛世一下子沦落到凋零衰败的境地,使他深切体会到人生的悲哀和世态炎凉。他的人生体验和诗化情感都融入到这步传世奇书《红楼梦》里。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对《红楼梦》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了。下面就《红楼梦》写实和和诗化相结合, 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红楼梦》叙事视角的转变和文学语言个性化等问题做一写简单探讨。
1 《红楼梦》对以往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有了全方位的突破和创新
《红楼梦》,对以往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有了全方位的突破和创新曹雪芹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感觉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又把自己的感知形象地表达出来,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这就是写实和诗化的完美结合,既有原生态的现实生活的美感,又有写实的慷慨悲歌的青春激情。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创作原则。他认为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远不及按自己的体知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整个作品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渗透着作者个人感情,是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历史转变,突出人物塑造典型化特征。但是《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写实小说,不像以往小说那样居高临下的裁决生活,对世事进行言辞犀利的批判,而是尽写人物心理和人生无常的变化、世事无可回避的炎凉冷暖。整个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是小说史上的奇葩。
整个作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如黛玉葬花时的飞燕飘絮、落花流水;湘云醉卧石凳的红香散乱、蜂蝶飞舞;宝琴折梅的红梅映白雪等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人物神采倍添,形成一种空灵优雅的风格。
2 曹雪芹比较全面的冲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束缚,采取多线索并进、互相交叉又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
《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和事件都交织在这个立体交叉重叠的结构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层次分明又有条不紊,既有生活自身的丰富繁杂,又有一层虚实相交、朦朦胧胧的神秘面纱。
《红楼梦》善于将大小事件交织融合着写,小事积累成大事件,在一段平静生活之后,就有一个波浪袭来,都是写的平时生活,但饶有情趣。例如《红楼梦》就是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黛死钗嫁等重要大事件为分水岭,将大小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脉络清晰,首尾呼应,每个事件都连环相扣,毫不间断。当贾府兴盛时,大观园里“花光柳影,鸟语溪声,”到贾府日益衰败时“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到贾府没落时,“落叶萧萧,寒烟漠漠”。
3 在叙事文学中,作家对想象虚拟的叙述人,存在着多样选择。
《红楼梦》的作者叙事隐身到幕后,由作者创作的虚拟化以致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述。 古代白话小说是由说书发展而来的,《红楼梦》中虽然还有说书的痕迹,但是作者已然和叙述者分離,不但在叙述问题上突破传统,在叙事视角上也有了历史性的转变。由多角度复合叙事代替单一叙述。如黛玉和宝玉初见面,宝玉早已见多了一个姐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黛玉眼中的宝玉: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声,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一个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两人相互观察,叙事视角相互转换,但他们彼此感觉相识,这便是两心交融的瞬间,鲜明的写出了心灵感受。
4 《红楼梦》的语言由曹雪芹在继承我国古代文学语言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和丰富,达到了相当精准的高度。
《红楼梦》它是以北方尤其是北京方言为基础,融合古典书籍的精华,形成了鲜明生动、自然流畅的文学语言。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最为人们称道的。书中所写人物语言既能恰当的显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又能鲜明的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宝玉的温和、新奇,宝钗的圆融、平稳,贾政的装腔作势、枯燥乏味等等。例如凤姐、薛姨妈陪老祖宗打牌一回:(凤姐)回头指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话未说完,引的众生笑个不住。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了一吊来。凤姐儿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头的钱费事。”
人物语言的描绘,既有主体特征,又有适应时代气息的多样化,复杂的人物性格因素,细致的描写出人物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心理,语言色彩鲜明。
《红楼梦》这一历史巨著出现后相继出现一大批以其为母本的续写,例如秦子忱的《续红楼梦》、陈少海的《红楼复梦》等三十多种,从这些书的出现,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红楼梦》的巨大成就和不凡魅力。《红楼梦》这部作品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现已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已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刘娟(1981-),女,河北省沙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沙河市劳动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沙河市劳动技工学校 河北省沙河市 0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