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潭渡鹤影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画家高译先生的丹顶鹤组图,使我想到了《红楼梦》中“寒潭渡鹤影”的诗句,这句诗代表中国艺术中的一个大境界,
  若用它来评价高译先生的画,庶几近之。
  
  鹤,与中国文人的纠缠实在太深了。在《诗经》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咏叹,即一位士人隐遁于遥远的山林,保持独立的节操,他发出的声音如同野鹤清鸣,声震四野。这里鹤是独立人格的象征。有人送给东晋哲学家支道林两只鹤,支怕它们飞了,就将它们的翅膀捆了起来。鹤渐渐长大了,却整日没有精神,支道林突然醒悟道:“鹤有凌霄之志,怎么能以它为近玩?”于是放而使之飞去。这个故事流传久远,在这里,鹤是自由的象征。鹤还是中国文人高逸生存方式的隐喻,人们说宋代林逋“梅妻鹤子”,不是说他有爱好宠物的习惯,而是强调他有一种潇洒利落的精神气质。明代文人印的开山人物文彭有一枚“琴罢倚松玩鹤”的阳文印,所表现的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中国士人看来,鹤是一位舞者,它舞动着人的灵魂,它又似一位歌仙,有华亭鹤唳那样的缠绵悱恻之声,吟叹的是人的生命。断云孤鹤,萧然而行;寒潭鹤影,飘然无踪。鹤寄寓着中国文人别样的灵魂。 高译先生数年来坚持画鹤,他以水墨画鹤,以色彩画鹤。他画独鹤徘徊,画群鹤戾天。在他的笔下,神秘的山林中,悠然的鹤在闲度,萧瑟的秋风中,高逸的鹤在清吟。他所追寻的正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传统,并通过鹤这一再平常不过的画题,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看他的画,你可以想象他独临秋风时,萧瑟的山林中有鹤在自在翩跹,他画的就是那一缕当下的生命悸动。高译先生画的是鹤,说的是“大化境界”,他要通过鹤舞旷野,表现大化的融和。我读他的水墨和彩墨两个系列的鹤图,的确感到融于一片天和的快慰,一种静穆中的欣喜。 高译的鹤图表现出一种“游”的境界。他的鹤图落脚点不在孤独、清高,也不在对自由的强调,而是表现万化自生的活泼,那种无所滞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精神。中国古人心目中的鹤是具有一定神性的,所谓“跨鹤绝尘去,云中登清啸”,道教中以羽化来形容成仙,用鹤背人来形容成仙的人。表面看,高译先生的鹤也有一种高严浑穆的宗教感,有飘然而飞的势态,有清逸绝尘的意思,但在我看来,他的立意似乎并不在遥不可及、不可叩问、只能匍匐其下的神性,而在活泼的人性,不在浑穆的宗教感,而在生命的大智慧,不在叙述一个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程式化图式,如中国古代祝寿的松鹤之类的图,而在表现自己当下直接的感觉。看他的鹤图,常常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瞻焉在前,忽焉在后,徘徊左右,使你难以忘怀。他的鹤在清溪边,在旷野外,在渺茫的芦苇丛中,嬉戏着,呼唤着,引颈前望,振翮欲飞,和清风,沐晨露,伴淡月而微吟,沐清雾而轻舞。他创造的一个个与鹤相关的世界,真能使人从喧嚣走入宁静,由浮华转为天真,弃芜秽而存清丽,刊落表相,直入浑蒙。他的丹顶鹤水墨系列之十四,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梦幻般的山林,被轻雾笼罩,被溪水缠绕,在微茫惨淡之中,几只野鹤立于岸边,如站在一片云中,给人无限的想象,使人产生强烈的欲与之同游的愿望。 高译的鹤图还有一种平常的禅心。我喜欢他的鹤图系列中特别的柔和感,在当今“现代性”的喧嚣中,这样的柔和实在太难见到了。他的画,画得非常干净,也非常平和,摒弃了躁动,去除了争锋,淡化了欲望,于是山花烂漫,弱柳扶风,清泉在前川滴落,落红随空花飘荡。他的画不是大喊大叫,而是轻声絮语。他的这类作品,总是被清逸、温馨、典丽、温润包围,没有剑拔弩张,只有轻云带鹤还。但这并不是呢喃儿女之语,也不是慵懒的呻吟,而是在平和中淡去一切冲突,让世界自在兴现,花自飘,水自流,鹤自舞,云自舒卷,天自开合。禅宗中有一境界,叫“两岸芦花雪,江水一天秋”,我在高译先生的不少鹤图中也体会到了。他有一幅画,画深秋的远山,溪水潺潺,绵延无际的芦苇如雪一样延伸,微茫的光影在跳动,几只野鹤若飞若扬。看这样的画,真有身似灵鹤轻飞去、心如冰壶彻底清的感觉。热衷于“撕裂”的现代性陈述当然有它的价值,但我更喜欢这样柔和的格调。富有韵味的柔和,有安顿人性灵之功效。 高译的鹤图有一种“影”的妙意。影,是高译绘画的意象特点,虽然他的画中多画云影、月影、树影、水影等,但在我看来,高先生可能并不是对影子感兴趣,而是将具体的物质虚幻化、外在的对象诗意化。八大山人有一句对画的断语给我印象深刻,他认为“画者东西影”,即绘画都要有具体的物质表现,都要画具体的“东西”。但一个好的画家,不能停留在作为物质存在的“东西”上,而是要由实及虚,由象及影,由外在物质化的对象,渗入到内在的生命化的世界,将自己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画家应该画物象的“影子”,而不是物象本身。就像高译先生画鹤,其实他笔下的鹤又可以说不是鹤,不是家禽野鸟,而是人的灵性的象征物,是人的生命的活的呈现。他通过鹤的轻舞微吟,追求自己生命的云影天光。他的画面颇得益于禅家片云太虚、不粘不滞的妙蕴,在秋末的苇絮飘舞中,在雪落荒原的浑莽境界里,在暮霭沉沉的氛围下,有几只野鹤闲度,闪烁飘渺,似有若无,细影灭没于水际天光中,将人带入超现实的境界中。我们生存在局促的世界中,需要艺术将我们带到空幻的所在,这流光逸影的存在,似乎是一个幻象,但谁又能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落脚于大地的就是一个实在? 我不是画家,对画家寄寓其中的微妙意旨哪里能够测知,我只是说说初读高译先生作品的一点儿浅疏的体会,以此表达对他新的画集出版的祝贺和欣喜之情。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学家)
  
  高译
  字墨真,号道子,又号野逸之人。1962年2月生于北京,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大专学历。199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该系最高学术奖“冯友兰奖学金”,1994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在《北京大学学报》《美术研究》《美术观察》《荣宝斋》《中国书法》《中国书道》《中国画家》《今日中国美术》《艺术阵线》《水墨平台》等专业及其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刊登大量书画精品,许多书画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及高层人士收藏。研究领域,中国书法与中国画创作、中国书画美学。
   个人专著:《当代名画家精品集——高译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高译卷》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高译卷》《中国近现代名家选粹——高译卷》《走进画家——高译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高译卷》《中国水墨——高译卷》《水墨平台——高译卷》等。
  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书法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
其他文献
黄援朝出生在一个军队干部家庭,耳濡目染于中国社会改革带给美术界的各种新事物,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的精华。她将西方的素描用于中国的工笔画之中,因此她的画立体而又圆润,远观近视皆可的极富韵律的创作。其作品《新兵》获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金奖不是幸运,因为为了这件作品,黄援朝曾先后三次到四川女子特警队体验生活,搜集素材。而《女特警队员》获全国第九届美展优秀作品奖,也是她深入对象取材
期刊
由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简称手稿),在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预展上现身,周作人之孙周吉宜称,该手稿系“文革”被抄家时丢失的物品,已向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寄送律师函,要求停拍、物归原主。对此,嘉德拍卖表示,周吉宜不能提供相关抄家清单或对拍品的所有权确权证明,仅根据目前提供的情况,不足以做出撤拍该拍品的决定。  律师函称,手稿为周作人于1918年4月在北京大学发表的著名
期刊
朋友问我,“艺术界名家云集,圈外之人何以辨得?以便出些小钱早早投资。”  国内艺术市场火爆,堪比几年前股市,又胜楼市,一片红火。  常人不知,毕竟艺术需要有钱来滋补,没有白花花的银子是玩不好的。西方艺术的兴起也不就是皇族的痴迷和几大贵族的豪爽么,现阶段的西方当代艺术也是希克等一些大手出来捧场才有点声音,经济社会没有钱是不行的,艺术行业虽然早已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可惜,也只是少数人的欣赏品罢了。 
期刊
内容提要:刘凌沧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国画家,一生致力于工笔重彩画的探索,并在此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出身于民间画工的他,力图改变自己民间画的“俗气”,力图达到文人画的意境。为此做了诸多努力:他上承古人之优秀的传统艺术,博众家之长为自己所用,上溯唐宋,兼及明清,唐画的单纯,宋画的精致等都被他吸收借鉴,这方面体现在他对传统画论精华的吸收与精彩壁画的临摹借鉴上。同时徐燕孙、管平湖、陈半丁等老师的教诲以及
期刊
谭逸是山西的画家,跟他交谈感觉给人的态度谦和但不谦卑,像是有一种佛家的安宁在其中。山西,可以说是整个中原文化的积淀之集大成者,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永乐宫、五台山等等,  既有宗教给人带来的神秘感又有商业气息的繁华,在这个大环境中成长的谭逸用画笔记录着这一切。谭逸不是个死性的人,他喜欢灵活机动的创作,兴许这会儿对某种题材有了灵感,抓起画笔可能会废寝忘食好几天将其跃然纸上,  但谭逸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
期刊
2011年,顶着“国字号”的文博单位纷纷下马,揭开了不为人知的面纱,然而是真面目的全部还是冰山一角,  公众不得而知。故宫建福宫、承德避暑山庄的豪华私人会所,清华大学被真维斯冠名的楼,  太庙明码标价出租场地承办商业活动……这些口诛笔伐还没有结束,国家博物馆接着步其后尘。  网上不少人用“被商”一词来形容这些丑闻,但是这样的说法似乎把文博单位置于被动的立场,  这样的事件发生是双方你情我愿,谁能说
期刊
曹香滨是哈尔滨人,毫无意外,她有着东北人的豪迈与女性特有的柔情,两种性格特征在她身上体现得很是和谐。提到曹香滨这个人,她的画是最让人熟知的,像是《鄂伦春人从大山林走来》《北方家园》《摇曳金秋》《母亲的节日》《树林姑娘》等,画面主题大都表现北方少数民族和北方的民族历史;在风格上,她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表达画家本人的创作理念;在笔法用墨方面,她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水墨写意,形式服从于内容,总体
期刊
展览标题 “问道”很有意思。  “问道”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作品与现实、与日常的关系,  通过艺术家生活经验来提出现实语境中的真实问题。  从这角度去观察“道”,就是从社会与历史环境去理解和解释“道”;  “道”在另一层次表现为哲学,与“存在”有关的“道”,也就是艺术家作为个体去探讨人与自身,人类处境的问题。  虽然这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但是从艺术的功能看,这两种“问道”都包含其内,并且互
期刊
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2012)  《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2012)》与《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特展》将于2012年1月16日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 2月27日闭幕。  首届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以“都市与田园”为主题,实际上蕴含着一个时代命题:构建精神家园。此次提名参展的当代中国画家共60位,共计约220件作品。其中,有以生动的笔墨描摹都市百态的,也有以抒情的笔调
期刊
罗兵    1970年生于湖南衡阳,别署天尧,号惺贤居士,斋号点戊山房。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2002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研究生班,200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供职于广东省博物馆,为首届广东文人艺术研究会会员,第二届广东青年画院画家,第六届广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及首届书画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广州市青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客座讲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