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我们于1966年和1977年在北京地区先后从2例病儿的粪便中分离到两株呼肠孤病毒,称302Ⅰ株和302Ⅱ株。
本文用细胞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各亚型。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室以往的报道结果。在TEM下观察急非淋亚型有核袋、假包涵体、核形变化、核周腔扩大、线粒体嵴破坏、Auer小体出现及微丝束增多等。电镜结合光镜、细胞化学观察,有利于协助急白的分型。
硝硫苯酯是硝硫氰胺的衍生物,由后者化学结构中异硫氰基团被硫代氨基甲酸(O)苯酯替代而合成。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血吸虫病463例,总剂量按每公斤体重18、20、22、24、26mg微粉计算,分3天口服。治后3个月和6个月平均粪孵阴转率为87.5%与84.9%。对肝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均较轻微。
对86例健康老人作了系统的舌下小血管观察,并与84例成年人,40例慢性肺心病的老年人进行对照,认为老年人舌下小血管变化较成年人显著。舌象结合舌下小血管观察,对中医辨证、临床辨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报道207例(99例急性、97例慢性和11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抗可溶性虫卵抗原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可溶性虫卵抗原与植物血凝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检测和随访结果,提示CIC在急性日本血吸虫病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经用吡喹酮治疗后,与血吸虫抗原有关的免疫学变化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本文报道了间日疟流行区105例历年服用乙氨嘧啶药盐和44例服用氯喹、伯氨喹者服药前后10项机体免疫指标的变化,并与92例非预防服药者做了对比,发现常用抗疟药常规用量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
在产生免疫球蛋白(简称Ig)的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中,血清里一般都出现单克隆的Ig增多(即M成分),称之为副蛋白血症(paraproteinemia)。在同一病人的血清中出现两种M成分是少见的,称之为双副蛋白血症(double paraproteine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