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战场上的师徒反目、略有龃龉是常有之事,但是师徒之间的绝地厮杀却颇为少见,如果说中国银联曾经“求学于”海外的VISA而与其构成师徒关系的话,眼下这对金融业的中外巨头正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毫不退让地进行角力。那么,作为鹬蚌相争之外的“渔夫”,消费者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刷卡几乎是海外消费的唯一渠道
此次世界杯期间,由于南非的社会治安向来口碑极差,很多游客不敢带过多的现金去看球,刷卡消费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在6月1日至6月25日期间,国外VISA持卡人在南非境内的刷卡总金额已超过1.7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跃升了65个百分点。有趣的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和法国,这五个国家的消费者就占据了刷卡消费的半壁江山——47%的份额,但是他们国家的球队都在决赛之前就打道回府了。
中国人“来势凶猛”的海外消费也让国际金融巨头们又惊又喜。仅今年春节7天,中国的千人旅游团就为美国带来600万美元的收入;日本的百万日元相机被中国人轻松买走;欧洲价值1万欧元的手表竟被中国人团购。但是,由于很多中国人在海外消费时都是双卡(银联卡与VISA卡)并用甚至是三卡并用(包括万事达卡),如此诱人的市场势必引发几家机构的拼杀,最先嗅出火药味道的是VISA卡,甚至有人将银联与VISA之间的较量视为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战争”。
最先“挑起战火”的是全球银行卡巨无霸VISA:6月初,VISA向其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4”开头BIN号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能走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有评论人士立即指出,VISA此举意在封锁银联卡的境外生存空间,从而确保VISA在国际银行卡第一的位置江山永固。世界杯开幕后,VISA卡的广告就出现在世界杯的每个角落中——VISA已然取代万事达卡成为世界杯赞助商,先攻银联而再取代万事达,VISA步步为赢。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VISA卡在国内的渠道同样被银联紧紧攥在手里,VISA卡这样做即将使其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海外消费力日渐提高的中国市场面临更加严酷的威胁,VISA如果聪明的话应该不会为难银联,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VISA在借“挑战中国银联、取代万事达赞助世界杯”这样夺人目光的新闻标题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银联很可能只是遭遇了一场虚惊。
截至2010年4月底,与中国银联开展业务合作的境外机构近200家,银联卡的国际受理业务已扩展到90个国家和地区,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日渐形成。无论如何,眼看苦心开拓的海外市场遭受蚕食,银联卡也不甘示弱。作为银联股东的银行大佬们开始积极推行中国自主制定标准的IC银行卡,以借推广新卡之机会,压低VISA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对VISA的“威胁银联”予以还击。
银联还是学VISA学出来的
与近三十年的很多行业一样,向海外学习是蹒跚学步的第一步。VISA先后为中国的银联系统提供了几十种不同的培训;甚至有一名VISA的高层业务骨干曾在银联机构现场指导长达两年多;在VISA的协助下,有多名美国专家来中国指导网络建设;VISA还主动邀请银联的技术人员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参观培训。如此看来,说VISA与银联之间的师徒关系是并不为过的,但何至于师徒反目呢?
VISA最早来到中国,通过与中国国内银行合作发行双币卡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VISA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与银联及中国管理层建立良好关系,实现与银联的联盟,分别垄断中国银行卡的国内清算市场和境外清算市场。由于银联在银行卡业务方面缺乏经验,VISA不遗余力的在各方面指导银联。VISA现在之所以忿忿不平的原因也在于此,银联从收单开始的所有业务流程几乎都带有深刻的VISA烙印,而现在却要和VISA争夺境外支付市场,这简直是忘恩负义,我VISA来中国不是为了喝银联手缝流下的残羹冷炙的。
不管VISA有多么地不愿意,银联已成为VISA的主要竞争对手已成为一个事实。更重要的是,凭借银联在国内的垄断地位,银联在海外的快速扩张也是一帆风顺。VISA此次为对抗银联采取限制清算通道措施很不明智。就事论事来说,VISA此举未必不合乎商业规则,合理合法与否取决于它与各家合作银行的协议,但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却难言乐观。
就目前而言,中国出境持卡人拥有“4”字头的银联、VISA双标识卡或许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假如VISA坚决实施目前的措施,短期内增加大量的清算通道收入可能不难,但这样的局面不会持久。随着近几年银联网络的不断扩展,银联标准卡在境外支付的便利程度已不是一个大问题。有国内外均能方便使用的银联卡,中国的持卡人并不太需要使用“4”字头双币卡,不是么?
即便银联不出盘外招,出台限制措施加快淘汰这种双币卡,“4”字头双币卡的淘汰过程也不会太长。这种以信用卡为主的卡本身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之后,有多少中国持卡人还会选择一个只能使用VISA清算通道的卡呢?
中国人生来就为了适应别人的规则?
对于趾高气扬的VISA来说,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争斗,因为中国人不是专门为了适应外国人规则而来到这个世界的。VISA的一意孤行只会使他们遭遇摩根士丹利式的失败——最早进入中国市场,中石油IPO却被交给最大的竞争对手高盛。没有谁愿意和庞大的中国市场作对,除非它不在乎这个市场(例如Google)。VISA的行为只会让万事达卡在一旁偷着乐,你VISA不在乎银联剩下的那点汤,我万事达不赚白不赚。中国未来年出境人数可能超过2亿,合作发卡人那部分清算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手上没什么牌可打的VISA真的不在乎么?
果然,VISA的智商没有愧对它悠久的企业历史与文化,它在利益面前选择了让步。中国银联与VISA双方面都出面辟谣,说VISA并无意封杀银联的海外结算通道,本是一对冤家对头,此刻却有那么几分惺惺相惜的意思,给对方都留足了面子和台阶。而分析人士认为,VISA退让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怕恶斗下去,师徒双方会两败俱伤,因为VISA的封杀可能导致中国银联对VISA在国内的发卡和支付结算进行报复,甚至导致中国的银行卡主管部门对VISA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进行限制。
但在此次的较量过程中,银联卡与VISA卡的海外消费优势也再次暴露无遗。VISA、万事达卡在国外使用的范围要比银联广得多,达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银联目前网络只覆盖了90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银联开辟的刷卡网络主要是在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证制度的东南亚一带,特别是中国人境外旅游的热点区域,网络覆盖得比较广;但在日本、欧洲和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几乎找不到银联的POS机。因此到这些国家旅游,还是以刷VISA卡和万事达卡为主。
但银联卡也存在它的竞争优势,从用卡费用上讲,VISA卡和万事达卡存在货币转换费,一般是交易金额的1%-2%,此费用一般由持卡人支付。银联卡不存在货币转换费,费用低。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因为VISA在国内不能进行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持双币卡的客户在国内刷卡消费,都只能走银联通道。
尽管银联与VISA的纷争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整个事件中,VISA借着“封杀银联”的幌子着实为自己大肆宣传了一次。当中国的体育记者发现中国足协主席韦迪穿着印有VISA字样的T恤衫在南非开普敦逛大街时就会明白,这次,VISA其实还是赚到了。
刷卡几乎是海外消费的唯一渠道
此次世界杯期间,由于南非的社会治安向来口碑极差,很多游客不敢带过多的现金去看球,刷卡消费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在6月1日至6月25日期间,国外VISA持卡人在南非境内的刷卡总金额已超过1.7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跃升了65个百分点。有趣的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和法国,这五个国家的消费者就占据了刷卡消费的半壁江山——47%的份额,但是他们国家的球队都在决赛之前就打道回府了。
中国人“来势凶猛”的海外消费也让国际金融巨头们又惊又喜。仅今年春节7天,中国的千人旅游团就为美国带来600万美元的收入;日本的百万日元相机被中国人轻松买走;欧洲价值1万欧元的手表竟被中国人团购。但是,由于很多中国人在海外消费时都是双卡(银联卡与VISA卡)并用甚至是三卡并用(包括万事达卡),如此诱人的市场势必引发几家机构的拼杀,最先嗅出火药味道的是VISA卡,甚至有人将银联与VISA之间的较量视为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战争”。
最先“挑起战火”的是全球银行卡巨无霸VISA:6月初,VISA向其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4”开头BIN号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能走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有评论人士立即指出,VISA此举意在封锁银联卡的境外生存空间,从而确保VISA在国际银行卡第一的位置江山永固。世界杯开幕后,VISA卡的广告就出现在世界杯的每个角落中——VISA已然取代万事达卡成为世界杯赞助商,先攻银联而再取代万事达,VISA步步为赢。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VISA卡在国内的渠道同样被银联紧紧攥在手里,VISA卡这样做即将使其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海外消费力日渐提高的中国市场面临更加严酷的威胁,VISA如果聪明的话应该不会为难银联,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VISA在借“挑战中国银联、取代万事达赞助世界杯”这样夺人目光的新闻标题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银联很可能只是遭遇了一场虚惊。
截至2010年4月底,与中国银联开展业务合作的境外机构近200家,银联卡的国际受理业务已扩展到90个国家和地区,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日渐形成。无论如何,眼看苦心开拓的海外市场遭受蚕食,银联卡也不甘示弱。作为银联股东的银行大佬们开始积极推行中国自主制定标准的IC银行卡,以借推广新卡之机会,压低VISA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对VISA的“威胁银联”予以还击。
银联还是学VISA学出来的
与近三十年的很多行业一样,向海外学习是蹒跚学步的第一步。VISA先后为中国的银联系统提供了几十种不同的培训;甚至有一名VISA的高层业务骨干曾在银联机构现场指导长达两年多;在VISA的协助下,有多名美国专家来中国指导网络建设;VISA还主动邀请银联的技术人员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参观培训。如此看来,说VISA与银联之间的师徒关系是并不为过的,但何至于师徒反目呢?
VISA最早来到中国,通过与中国国内银行合作发行双币卡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VISA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与银联及中国管理层建立良好关系,实现与银联的联盟,分别垄断中国银行卡的国内清算市场和境外清算市场。由于银联在银行卡业务方面缺乏经验,VISA不遗余力的在各方面指导银联。VISA现在之所以忿忿不平的原因也在于此,银联从收单开始的所有业务流程几乎都带有深刻的VISA烙印,而现在却要和VISA争夺境外支付市场,这简直是忘恩负义,我VISA来中国不是为了喝银联手缝流下的残羹冷炙的。
不管VISA有多么地不愿意,银联已成为VISA的主要竞争对手已成为一个事实。更重要的是,凭借银联在国内的垄断地位,银联在海外的快速扩张也是一帆风顺。VISA此次为对抗银联采取限制清算通道措施很不明智。就事论事来说,VISA此举未必不合乎商业规则,合理合法与否取决于它与各家合作银行的协议,但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却难言乐观。
就目前而言,中国出境持卡人拥有“4”字头的银联、VISA双标识卡或许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假如VISA坚决实施目前的措施,短期内增加大量的清算通道收入可能不难,但这样的局面不会持久。随着近几年银联网络的不断扩展,银联标准卡在境外支付的便利程度已不是一个大问题。有国内外均能方便使用的银联卡,中国的持卡人并不太需要使用“4”字头双币卡,不是么?
即便银联不出盘外招,出台限制措施加快淘汰这种双币卡,“4”字头双币卡的淘汰过程也不会太长。这种以信用卡为主的卡本身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之后,有多少中国持卡人还会选择一个只能使用VISA清算通道的卡呢?
中国人生来就为了适应别人的规则?
对于趾高气扬的VISA来说,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争斗,因为中国人不是专门为了适应外国人规则而来到这个世界的。VISA的一意孤行只会使他们遭遇摩根士丹利式的失败——最早进入中国市场,中石油IPO却被交给最大的竞争对手高盛。没有谁愿意和庞大的中国市场作对,除非它不在乎这个市场(例如Google)。VISA的行为只会让万事达卡在一旁偷着乐,你VISA不在乎银联剩下的那点汤,我万事达不赚白不赚。中国未来年出境人数可能超过2亿,合作发卡人那部分清算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手上没什么牌可打的VISA真的不在乎么?
果然,VISA的智商没有愧对它悠久的企业历史与文化,它在利益面前选择了让步。中国银联与VISA双方面都出面辟谣,说VISA并无意封杀银联的海外结算通道,本是一对冤家对头,此刻却有那么几分惺惺相惜的意思,给对方都留足了面子和台阶。而分析人士认为,VISA退让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怕恶斗下去,师徒双方会两败俱伤,因为VISA的封杀可能导致中国银联对VISA在国内的发卡和支付结算进行报复,甚至导致中国的银行卡主管部门对VISA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进行限制。
但在此次的较量过程中,银联卡与VISA卡的海外消费优势也再次暴露无遗。VISA、万事达卡在国外使用的范围要比银联广得多,达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银联目前网络只覆盖了90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银联开辟的刷卡网络主要是在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证制度的东南亚一带,特别是中国人境外旅游的热点区域,网络覆盖得比较广;但在日本、欧洲和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几乎找不到银联的POS机。因此到这些国家旅游,还是以刷VISA卡和万事达卡为主。
但银联卡也存在它的竞争优势,从用卡费用上讲,VISA卡和万事达卡存在货币转换费,一般是交易金额的1%-2%,此费用一般由持卡人支付。银联卡不存在货币转换费,费用低。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因为VISA在国内不能进行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持双币卡的客户在国内刷卡消费,都只能走银联通道。
尽管银联与VISA的纷争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整个事件中,VISA借着“封杀银联”的幌子着实为自己大肆宣传了一次。当中国的体育记者发现中国足协主席韦迪穿着印有VISA字样的T恤衫在南非开普敦逛大街时就会明白,这次,VISA其实还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