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腹泻病患儿12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腹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部理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5d后排便情况、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5d后大便次数、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2±0.35)次/d、(3.11±0.74)d、(3.11±0.7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腹部理疗, 疗效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bdominal physical therapy Georg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nfantile diarrhea. Selec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3 to April 2014 treated 124 cases of children diarrhoea, its each 6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given infantile diarrhea routine therapy,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abdominal physical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reatment 5 d back then, antidiarrheal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 d after treatment defecate frequency, antidiarrheal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spectively (1.22-0.35), (3.11-0.74), d/d, d (3.11 + 0.74),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compa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treatment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trol group was 80.7%,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abdominal physical therapy George infantile diarrhea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 infantile diarrhea, abdominal physical therapy, the curative effect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以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特征,是我国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多发病,目前已成为世界公共性问题[1]。腹泻病多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是小儿保健中“四病”(小儿腹泻、小儿贫血、小儿肺炎、佝偻病)的防治重点,不仅改变患儿大便性状、次数,还可引发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导致死亡,腹泻病居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原因的首位,为全球控制疾病之一[2]。随着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治疗腹泻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尚无特效药,本文采用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腹泻病小儿患者124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腹泻病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0-10岁,平均(4.7±3.9)岁,病程1-5d,平均(2.2±1.3)d,大便次数5-17次,平均(9.7±4.1)次;大便外观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的有24例,黄色或黄绿色糊状便的有22例,黄色糊状夹粘液便的有16例;其中26例伴有轻度脱水,6例中度脱水,1例重度脱水,29例伴有发热,体温38.2-39.7℃,31例伴有呕吐;对照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0-11岁,平均(4.9±3.2)岁,病程1-4d,平均(2.1±1.1)d,大便次数6-18次,平均(9.5±4.6)次;大便外观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的有26例,黄色或黄绿色糊状便的有21例,黄色糊状夹粘液便的有15例;其中28例伴有轻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2例重度脱水,25例伴有发热,体温38.1-39.5℃,27例伴有呕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儿科腹泻常规治疗,包括调整饮食,口服助消化药,预防并纠正脱水,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微生态制剂、肠枯膜保护制剂及病毒唑等治疗,高热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佐以腹部理疗,取患儿脐部和止泻穴,贴上一次性理疗贴片,根据患儿不同情况设置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参数,温度30-40℃,强度4-8mA,理疗时间为25-30min,理疗片保留至下次治疗前,1次/d。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每日大便次数、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治愈:治疗72h内患儿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改善,水分明显明显减少,大便次数3-5次,全身症状好转;有效:大便性状性状有所改善,次数5-6次;无效:大便性状、次数无明显变化,病情甚至加剧。有效率=(治愈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5d后大便次数、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治疗5d后大便次数、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7%,两组比较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小儿腹泻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发病因素有病毒和细菌感染、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细菌和病毒主要有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轮状病毒等,腹泻病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是小儿疾病中重点防治对象[3]。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低,易被细菌、病毒感染,感染后细菌或病毒侵入小肠粘膜,导致黏膜吸水障碍、消化酶分泌不足,使肠道渗透压升高,水电解质丢失而致腹泻[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腹泻病见效慢,疗效欠佳,腹部理疗逐渐应用于腹泻的治疗中,其疗效也被广泛认可[5]。理疗可调节机体各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疏通毛细血管静脉端瘀滞,并提高组织pH值,促进渗出吸收,改善组织胶体渗透压,促进炎症产物排出;同时,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再生,通过对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抑制病原体,起到消炎、消肿、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理疗使腹部温度略高于人体正常温度,提高局部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及敏感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莉,吴洲宏.小儿腹泻外治法研究概况[J].现代中医药,2014,34(3):81-82.
  [2]蒋林海,毛定安.腹部理疗佐治婴幼儿腹泻病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9(1):81-96.
  [3]向群英,王维娟,陈芳.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佐治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54.
  [4]李林,严丽,房华等.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352-354.
  [5]余洪亮.药物联合理疗对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293-29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检测孕妇产前血清血型抗体IgG抗A抗B滴度,分析其对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476例O型孕妇(其丈夫血型为A、B或AB型)在32周左右检测血型抗体滴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做溶血三项试验。结果:1476例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抗B滴度1:128组为230例,各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例数为1:128组为56例,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XELOX与FOLFOX6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XELOX(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B组患者采FOLFOX6(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回顾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我院院感中心职业暴露上报系统的资料,分析护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护生发生的主要环节为处理垃圾及回套针帽时,分别占24.38% 和26.82%;职业暴露的主要类型为针刺伤,占87.8%。结论:应加强实习护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用安全防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放射治疗中LML(低熔点铅)适形挡块与Multi-Leaf Collimator(MLC,多叶光栅)的使用选择。方法:通过对比照射野适形度,构造,半影,使用方式,维护等 。结果:低熔点铅适形挡块的照射适形度一致性较好漏射线少,MLC的时效性更好,为调强放疗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结论:LML挡块在普通放疗及非直线固定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某二甲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4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7%,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使用抗菌药物的229例病例中,术前0.5-2h的197例(86%),术后用药时间不大于48h的144例(63%),未发现联合用药情况。结论:某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已取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早期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终止妊娠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例早期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终止妊娠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手术中有13例能很好配合,有7例不能配合。在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进行遵医嘱保护性约束措施,2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早期妊娠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是一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为保证手术安全,术前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减轻患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0-28天内足月新生儿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探讨新生儿降钙素原年龄依赖参考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7至2013.2我院420例住院足月新生儿PCT的水平,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分为“出院疾病为感染性疾病”和“出院诊断为非感染性疾病”两组,并将足月新生儿分为“25×109L-1,>3天WBC>14×109L-1),CRP>5mg.L-1,PL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黄体酮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患者接受两星期的不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6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03,P<0.01)。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3.1±1.2)d。对照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5.2±1.3)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率以及住院天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六花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8例,口服清热六花汤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采取抗生素米诺环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并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治疗组患者复发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