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确,数学是运用思维的学科,数学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丰富的情绪情感及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引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也是成为人才的重要素质。研究表明:情感体验是构成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对小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和谐共处,唤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能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适时有效地鼓励、点拨,给学生一个广阔而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舒展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巧设情境,驱动学生积极的认知情绪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是静态的,教师应善于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动态形式。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上课开始在讲台上放置三个箱子,里面分别装入数量不同的“帅”和“兵”。教师用充满诱惑力的语气对学生说:“你们想不想参加有奖摸棋游戏?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等着你们。在你们的面前有三个箱子,你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箱子来摸,只要摸到‘帅’就中奖了,可以当场领奖品。如果是摸到‘兵’呢,对不起,那就只能是谢谢你参与了。规则清楚了吗?谁愿意先上来?”学生纷纷踊跃报名。在前四轮的摸奖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几乎是想凭运气无意识地参与,只要看到哪一个箱子前面没人就凑上去摸,只有两位学生一直在箱3前等候。于是就出现了如下的结果:箱1无人中,箱2有人中有人不中,箱3全中。这时学生的摸奖兴致还是十分高涨,强烈要求活动继续进行。教师有意停顿一下,说:“我想问一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一直等着要摸箱子。”学生说:“那个箱里放的都是‘帅’,所以一定會中奖。”师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放的都是‘帅’呢?生答:“我看摸这个箱的人摸到的都是‘帅’,没有‘兵’,所以我猜里面放的都是‘帅’。”是不是这样呢?教师让这位学生从箱3里摸了—个棋,果真中奖了。在学生高兴之余,教师让这位学生把箱里的棋全部拿出来,再次验证了他的猜测,箱里放了5个“帅”。教师还引导学生逐一验证箱2(3个“帅”、3个“兵”)、箱1(5个“兵”)里棋子的放置情形与学生事先的猜测是否吻合,从而复习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几个词的用法。至此,课前复习的情境设置似乎已达到预设目的。可没想到,这位教师趁着学生余兴未尽之时,看似不经意地往箱3里放人一个“兵”,问:“如果这时还让你来选择箱3和箱2,你会怎么选呢?”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箱3。教师顿时睁大眼睛,不相信似的问:“这么肯定?为什么?”生答:“因为箱3里“帅”比“兵”多,所以摸到“帅”的可能性就大。
在这个片段里,教师注意把整个活动情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连贯性的情境。在情境中,教师以新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个情境中,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要求使然,而是符合学生的需要,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时的学生是有信心地自主学习知识,新知的生长点,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必经之地。这样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学习。
三、享受成功,激发学生愉悦的学习热情
1.人人可享受成功
成功是—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应改变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如设计“购物问题”:“小红去春游准备了20元钱,商店里面包每个1元、可乐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4元。小红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请你帮小红设计一个购物方案。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把20元钱要全部用完,多余的分给其他同学;只买2个面包,自己可以准备水壶;不买苹果,野外吃苹果不方便……可见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成功者。
2.师生共享成功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况,课上每次做对一道题,学生们都大声叫着“耶……”,有的还挥舞着小手做出“V”字形。看得出学生很在意这种宣泄的方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成功,那热情绝不亚于奥运冠军。于是我鼓励他们说:“正确的同学还可以再大声一点儿,如果全班都做对了,老师和你们一起耶!”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唯有更好地去识读他们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共同享受成功、面对失败。他们在性情所至时得到的认同感恐怕比不温不火的表扬会更加有效。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意情感因素的有机参与,做到以情为动力、以理为依托。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精心营造认识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和谐共处,唤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能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适时有效地鼓励、点拨,给学生一个广阔而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舒展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巧设情境,驱动学生积极的认知情绪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是静态的,教师应善于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动态形式。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上课开始在讲台上放置三个箱子,里面分别装入数量不同的“帅”和“兵”。教师用充满诱惑力的语气对学生说:“你们想不想参加有奖摸棋游戏?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等着你们。在你们的面前有三个箱子,你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箱子来摸,只要摸到‘帅’就中奖了,可以当场领奖品。如果是摸到‘兵’呢,对不起,那就只能是谢谢你参与了。规则清楚了吗?谁愿意先上来?”学生纷纷踊跃报名。在前四轮的摸奖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几乎是想凭运气无意识地参与,只要看到哪一个箱子前面没人就凑上去摸,只有两位学生一直在箱3前等候。于是就出现了如下的结果:箱1无人中,箱2有人中有人不中,箱3全中。这时学生的摸奖兴致还是十分高涨,强烈要求活动继续进行。教师有意停顿一下,说:“我想问一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一直等着要摸箱子。”学生说:“那个箱里放的都是‘帅’,所以一定會中奖。”师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放的都是‘帅’呢?生答:“我看摸这个箱的人摸到的都是‘帅’,没有‘兵’,所以我猜里面放的都是‘帅’。”是不是这样呢?教师让这位学生从箱3里摸了—个棋,果真中奖了。在学生高兴之余,教师让这位学生把箱里的棋全部拿出来,再次验证了他的猜测,箱里放了5个“帅”。教师还引导学生逐一验证箱2(3个“帅”、3个“兵”)、箱1(5个“兵”)里棋子的放置情形与学生事先的猜测是否吻合,从而复习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几个词的用法。至此,课前复习的情境设置似乎已达到预设目的。可没想到,这位教师趁着学生余兴未尽之时,看似不经意地往箱3里放人一个“兵”,问:“如果这时还让你来选择箱3和箱2,你会怎么选呢?”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箱3。教师顿时睁大眼睛,不相信似的问:“这么肯定?为什么?”生答:“因为箱3里“帅”比“兵”多,所以摸到“帅”的可能性就大。
在这个片段里,教师注意把整个活动情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连贯性的情境。在情境中,教师以新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个情境中,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要求使然,而是符合学生的需要,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时的学生是有信心地自主学习知识,新知的生长点,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必经之地。这样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学习。
三、享受成功,激发学生愉悦的学习热情
1.人人可享受成功
成功是—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应改变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如设计“购物问题”:“小红去春游准备了20元钱,商店里面包每个1元、可乐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4元。小红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请你帮小红设计一个购物方案。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把20元钱要全部用完,多余的分给其他同学;只买2个面包,自己可以准备水壶;不买苹果,野外吃苹果不方便……可见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成功者。
2.师生共享成功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况,课上每次做对一道题,学生们都大声叫着“耶……”,有的还挥舞着小手做出“V”字形。看得出学生很在意这种宣泄的方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成功,那热情绝不亚于奥运冠军。于是我鼓励他们说:“正确的同学还可以再大声一点儿,如果全班都做对了,老师和你们一起耶!”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唯有更好地去识读他们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共同享受成功、面对失败。他们在性情所至时得到的认同感恐怕比不温不火的表扬会更加有效。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意情感因素的有机参与,做到以情为动力、以理为依托。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精心营造认识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