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若无实效技巧,谈何成功解题?不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技巧,数学解题亦是如此。良好的解题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解题效率,促进成绩的增长。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到这一点,并坚信“题海战术”才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撰写此文,旨在论述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以此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 数学 解题技巧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16-01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果真弄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此话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依然受用。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着严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如果把握了其中的规律,解题自然会水到渠成。但是在现阶段,多数初中生都觉得数学习题难,不容易解答。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数学习题的原因,而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解题技巧所致。可想而知,在缺乏解题技巧的情况下,哪怕是他们面对已经做过的题型,这道习题对于他们而言依然是陌生的,要从头思考。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审题能力是决定初中生解题效率是否合格的重要参照。笔者认为,如果初中生缺乏足够的审题能力,解题技巧的培养工作必然会无从下手。所以,若想谈及解题技巧培养,首先要从审题开始。目前,虽然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相对认真,而且可以顺利挖掘出题干中的某些隐藏条件,但是由于思考方向的错误,未能寻到题干的关键和重点,导致解题失误。试问,倘若思考的重心与原题题意偏离,又怎样得出正确的答案呢?如题: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在解答这道习题的时候,学生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几个关键词,即“再”,这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计算出该商品在第一次打八折时的价钱,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再打八折。但是,由于某些初中生性格马虎,审题不认真,常常会忽略关键词“再”,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答案。其实,这种题型相对简单,但如果是因为审题马虎而造成丢分,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也有一些应用题在已知条件中会布设相应的陷阱,这便需要初中生在认真审题的同时开动脑筋,认真思索了。
二、情境构筑,搭建思维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的关键环节,也是帮助初中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把握规律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问题情境如下:探索性问题情境。这类问题具有着开放性和延伸性的特点,由教师给出一个题目,然后由学生对问题的信息进行补充和创设,然后参与探索。由此一来,问题不但会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而且还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某节自习课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趣味数学小习题:125×4×3=2000这个式子显然不等,可是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吗?这类数学习题具有着鲜明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可以快速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而在解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题干,顺藤摸瓜,并通过算一算和练一练的方式感受习题,由此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这是培养解题技巧的关键一步。
三、关注策略,把握技巧
解题技巧的培养重在过程,但是在以往的课堂中,多数教师都格外关注初中生的解题结果,并以初中生的解题结果作为课题培养效果的参照。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容易混淆重点。长此以往,学生反而会更加在意自己的解题结果,至于思考过程、解题思路,他们根本不会去理会。所以,变革教学态度,将技巧培养放在第一位置,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这无疑是初中数学教师所要探究的重点课题。在教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们探究习题的解题思路,说出或写下解题思路,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旨方向是“思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答案指挥棒”的影响。比如这道题,将一张面值2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5元,1元的人民币,有多少种换法?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学生求出具体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思考、归纳该题的解答方法,并尝试分析共有几种解答方法。有的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使用“笨”方法,通过比一比的方式计算出结果。也有的学生利用枚举法列出方程,以此求出最后的解。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可以有效锤炼初中生的解题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考试时需要学生使用效率更高的解题技巧,因此在日常授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这些技巧,以此培养学生使用技巧解题的习惯。
四、结语
俗话说: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在数学学习方面亦是如此,初中生只有把握了解题技巧,才能正确、顺利地应对一切困难,如果他们只是单纯地学习基础知识,机械地做题解题,这样不但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有效性,甚至还会带来学业上的负担。当然,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要纠正自己认知上的错误,特别是有些教师遵从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做的题越多,解题能力就越强。其实不然,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做题,却未能考虑解题的过程和思路,那么即使他们做的题再多,也无法把握方法。所以,培养初中生的解题技巧,教师更要从自身做起!
【关键词】 初中生 数学 解题技巧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16-01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果真弄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此话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依然受用。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着严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如果把握了其中的规律,解题自然会水到渠成。但是在现阶段,多数初中生都觉得数学习题难,不容易解答。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数学习题的原因,而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解题技巧所致。可想而知,在缺乏解题技巧的情况下,哪怕是他们面对已经做过的题型,这道习题对于他们而言依然是陌生的,要从头思考。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审题能力是决定初中生解题效率是否合格的重要参照。笔者认为,如果初中生缺乏足够的审题能力,解题技巧的培养工作必然会无从下手。所以,若想谈及解题技巧培养,首先要从审题开始。目前,虽然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相对认真,而且可以顺利挖掘出题干中的某些隐藏条件,但是由于思考方向的错误,未能寻到题干的关键和重点,导致解题失误。试问,倘若思考的重心与原题题意偏离,又怎样得出正确的答案呢?如题: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在解答这道习题的时候,学生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几个关键词,即“再”,这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计算出该商品在第一次打八折时的价钱,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再打八折。但是,由于某些初中生性格马虎,审题不认真,常常会忽略关键词“再”,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答案。其实,这种题型相对简单,但如果是因为审题马虎而造成丢分,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也有一些应用题在已知条件中会布设相应的陷阱,这便需要初中生在认真审题的同时开动脑筋,认真思索了。
二、情境构筑,搭建思维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的关键环节,也是帮助初中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把握规律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问题情境如下:探索性问题情境。这类问题具有着开放性和延伸性的特点,由教师给出一个题目,然后由学生对问题的信息进行补充和创设,然后参与探索。由此一来,问题不但会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而且还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某节自习课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趣味数学小习题:125×4×3=2000这个式子显然不等,可是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吗?这类数学习题具有着鲜明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可以快速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而在解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题干,顺藤摸瓜,并通过算一算和练一练的方式感受习题,由此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这是培养解题技巧的关键一步。
三、关注策略,把握技巧
解题技巧的培养重在过程,但是在以往的课堂中,多数教师都格外关注初中生的解题结果,并以初中生的解题结果作为课题培养效果的参照。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容易混淆重点。长此以往,学生反而会更加在意自己的解题结果,至于思考过程、解题思路,他们根本不会去理会。所以,变革教学态度,将技巧培养放在第一位置,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这无疑是初中数学教师所要探究的重点课题。在教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们探究习题的解题思路,说出或写下解题思路,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旨方向是“思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答案指挥棒”的影响。比如这道题,将一张面值2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5元,1元的人民币,有多少种换法?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学生求出具体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思考、归纳该题的解答方法,并尝试分析共有几种解答方法。有的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使用“笨”方法,通过比一比的方式计算出结果。也有的学生利用枚举法列出方程,以此求出最后的解。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可以有效锤炼初中生的解题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考试时需要学生使用效率更高的解题技巧,因此在日常授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这些技巧,以此培养学生使用技巧解题的习惯。
四、结语
俗话说: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在数学学习方面亦是如此,初中生只有把握了解题技巧,才能正确、顺利地应对一切困难,如果他们只是单纯地学习基础知识,机械地做题解题,这样不但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有效性,甚至还会带来学业上的负担。当然,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要纠正自己认知上的错误,特别是有些教师遵从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做的题越多,解题能力就越强。其实不然,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做题,却未能考虑解题的过程和思路,那么即使他们做的题再多,也无法把握方法。所以,培养初中生的解题技巧,教师更要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