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揭开历史面纱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或缺的考古“选手”
  虽然无人机在这两年很火,但若你问我“把无人机技术应用到考古领域中是什么样的”,我可能会先假装思索一番,最终说出早在60年前就已经被发明出来的一项技术:遥感考古。
  这并不是某种神秘的未来预测术。遥感技术源于航空摄影,所谓“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指远距离、不接触物体而获得其信息的技术。说白了,就是从高空(太空)俯瞰大地进而获取信息。但与一般摄影完全依赖可见光不同,遥感还可以利用红外线等不可见光来合成图像。考古工作者们可以用伸臂汽车、热气球、飞机、卫星、火箭等工具(平台)收集信息。所以,无人机的使用只是收集信息的平台不同罢了。
  考古学虽然是一门主要通过考古发掘来收集信息和资料的科学,却是和自然科学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就诞生了。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是科技考古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将物理和化学方法用于出土文物的成分分析。直到1965年,国内首个“碳十四”实验室成立,意味着科技考古发展正式开始。
  比如我们要判断某个朝代距离当下的时间,以前大都通过史书的记载来推定。根据年号和历史典籍这些记载,厉害的历史学家甚至可以一直推算到春秋以前。但在没有历史典籍记录之前的历史(称为“史前史”),就没有办法推算了。后来考古学出现了“地层学”断代法,根据古代遗迹和遗物埋藏在地下的上下层位关系来判断(叠压的两个地层,上层比下层时间要晚,也就是“后来者居上”)。这样判断出来的年代,称为“相对年代”,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知道遗迹现象之间相对早晚的关系,但还是不知道距离现在过了多长时间。碳十四测年法则能通过测量出遗骸等物的碳十四含量,就可以知道其死亡时距今有多少时间。
  碳十四测年法
  利用生物体内放射性碳同位素(碳十四)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衰变的原理来进行测年的方法。在自然界碳循环的影响下,生物体内的碳十四和大气中的碳十四保持动态平衡,直到生物体死亡。此后,生物体内的碳十四开始以一定的周期(5 730±40年)衰变(减少)。
  后来其他测年方法相继出现,如电子自旋共振测年、骨化石氟含量法、黑曜岩水合法断代、热释光测年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内科技考古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年代测试,于是开始研究古人类DNA、食性、疾病分析以及古代器物的制作材料、工艺、产地等。
  博古通今的神奇之力
  考古学研究中引入科技手段,不仅看起来更加“高大上”,还帮助我们解决了考古学研究中的许多难题。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有哪些神奇的技能吧。
  技能一:上帝之眼
  正式的考古发掘之前,会对将要发掘的遗址进行全面勘探,为之后的发掘工作做准备。根据勘探的目的和对象,能用到的方法有遥感、地面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技术。对于动辄几千、几万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遥感技术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假设我们身处一个荒废的古代城市中,由于年代久远,周围只能看到略微高出地表的残垣断壁和一些或倒塌或被土掩埋的建筑物,那么要搞清楚这座城市布局最省力、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遥感在高空中观察或拍照。这并不是人类平常的视角,是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才有机会以这样的方式观察大地,所以称之为“上帝的视角”。像著名的Nazca线条、德国巴伐利亚州Meisternathal遗址、中国的元上都遗址等等,在勘探时都大量使用了遥感技术。
  技能二:隔土探物
  通过检测遗址及周围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或异常情况来确定遗址的范围,我们称之为“地球化学勘探”。当人类在某一片地域长期活动,某些生产、生活内容可能会引起这片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异常(比如人类的制盐活动)。
  例如著名的秦始皇陵,因为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兵马俑,让人们对其充满好奇。但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考古工作者不会挖掘帝王陵墓,那么借助科学技术来了解它们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考古学家在皇陵周围进行土壤的汞测试时,在封土区域发现了汞异常,最终确认了地宫的位置。这是因为当汞或汞的化合物埋在地下时,会向地表散发汞蒸汽,在蒸汽上升過程中与土壤中的埋藏物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测试区域内是不是存在汞异常情况,从而了解遗迹遗物在地下的埋藏情况。而皇陵在封土上的水银可能是地宫中水银挥发所致。这与历史文献中记载秦始皇修建地宫时“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也就吻合了。
  技能三:微观探究
  对于文物,肉眼可以观察到形制、大小、装饰物等宏观信息,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仪器还可以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物像结构、显微形貌等微观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可以了解文物的制作工艺,有利于对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铜镜中,有一种表面漆黑色、触感光滑如玉的铜镜,称为黑漆古铜镜。铜镜表面的黑色物质具有耐腐蚀性,考古学家测试发现这种抗腐蚀性的黑色物质竟是纳米级别的。难道古代就已经掌握了某些层面的纳米技术吗?还是说自然腐蚀就能形成黑漆古呢?为此,考古学家通过拉曼光谱法、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铜镜表面黑色物质由单一物相纳米二氧化锡组成,这主要与铜镜在制作时表面的镀锡工艺有关。通过对文物成分的微观分析发现,古代的一些工艺与技术也重新被借鉴,并投入到现在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
  附加技能:VR带你回到过去
  当然,我们还不得不说说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的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VR技术,主要用于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展示与传播信息。一方面可以对考古对象做数据采集,进行建模和复原,实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数字博物馆;另一方面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使用地理模型分析等方法,也能为考古工作和研究提供服务。与VR结合,带给人们新奇的同时也能感受整个遗址的氛围,这种新的体验方式为人们揭开了遗址的神秘面纱。
  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与科技“难分难舍”的渊源,相信随着科技手段在考古中更加成熟的应用,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而古代的工艺与技术也将脱下它们神秘的外衣,散发出科技的光芒。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给中国的信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该文根据市场营销的原理,通过对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几个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环境的分析,指出了原有营销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商业银行经营环境逐渐恶化,经营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增大。加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直接
在油菜生产中确保冬前全苗、壮苗越冬、来年早发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基础。在施足底肥,适时播种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促壮苗早发。一、间苗定苗直播油菜及时进行间定苗可
在远古时代,古人类从森林中走出,开始探索大陆;文明时代,人类利用舟舶舰船开始探索大海;到了现代,经过60年的探索与研究,人类终于站在了太空时代的起点,开始利用航空航天技术
期刊
中石化上海金山工程公司是具有国家一级工程总承包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正在积极推广应用工厂设计系统(PDS)于总承包项目.该文就中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历史
该论文详细阐述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如何来较好地实施CRM.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升客户关系价值,建立相应的战略联盟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该文运用激励的基本理论,从分析深圳市卫生防疫站系统现行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状况入手,具体分析了工资结构、资金发放情况、福利情况以及精神激励方面所存在的优缺点,
该文首先介绍开放式基金在国外发展的现状,分析开放式基金在中国设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基金运作方面的综合配套因素,重点分析研究现有条件下开放式
该文从新经济时代的高科技特征入手,阐述了高科技企业的界定和现状,通过随机抽取中国A股证券市场上高科技板块和传统产业板块各30个样本,对不同指标运用不同的数理统计方法作
回报计划,也叫忠诚计划,是通过发展和培养长期客户,从长久保持的客户关系获得利益的关系营销手段。在国外,人们对回报计划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近一半家庭会选择参与一个或者多个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