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数学在各工科专业的课程结构中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是理论与应用相联系的桥梁。文章在一流课程建设的导向下,针对传统课程评价模式落后、僵化的现状,在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指导下,探讨了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构建的要素,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地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课程评价体系;高等数学课程
坚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工科学生专业学习的必然要求,高等数学不仅是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而且在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产生长远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一流课程建设的导向下,如何从第三方视角客观合理地评价“一流课程建设”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不仅能够促力工科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提升工科各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
课程评价体系是指课程的评价框架、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等三方面内容。课程评价体系一般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进行描述,是课程评价的指导性标准,其实践意义是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量化结论,一是用于评价学生在学习课程后的能力水平,二是用于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课程评价体系以课程目标作为设计评价体系的基本依据,首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评价框架,然后设计评价方法,最后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进行建设。一是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服务于提升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二是课程评价要以目标为导向,立足于理论,着眼于应用,理念与应用兼顾。建立课程评价方案时结合专业特点,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注重于考核课程的延伸度与交叉性;三是课程评价要持续改进,建立课程评价方案要以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动态反馈,师生互评、同行互评、督导评价有机的结合,不断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学科素养。
2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建设一流课程的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高等数学的课程特征,同时结合各专业培养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課程评价体系。
2.1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要系统化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繁杂,又体现出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需要进行评价的知识与能力更多。传统评价模式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结果来反馈,公正性难以保证,一方面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另一方面对课程的达成度只有结果性的评价,形成性及过程性评价难以体现,较为片面。因此要形成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不断的优化,对课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同时也要融入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形成一套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2.2评价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呈现多元化
课程评价要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自身的特点,分层分类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首先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即教师对学生的评学。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针对学习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过程性评价,考核的结果一方面可以用于对学习达成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据此对教学做合理的调整与优化;其次是学生对教师的评教,评价的方案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来进行。在课程的进行阶段及终结阶段,开展学生对课程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遵循督促性与激励性原则,一方面反馈出教学活动运行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完善,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发掘教师的优点更好的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的作用。为了更客观公正的实现对课程的评价,结合学生互评、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的模式,建立以学生评教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学、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为辅的多元化的形式。
2.3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体现持续改进
评价方案、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的设定与建立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需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结果性评价,围绕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首先评价的内容必须匹配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学习及发展的需要进行设定,实现基础理论知识统一、适用性多样化,着眼于各专业的区别与联系,不能一案到底,既要体现出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评价,也要体现出数学知识、方法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
其次评价方法及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及对象,评价方式不能以偏盖全,要从多个维度施行。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设计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考勤、课堂研讨、学习团队讨论、作业评价、阶段性测试、期中测试、期末考试、个人学习自评、学业导师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作为考核评价的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一方面可以考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数学思维得以体现在学习活动中。例如设计数学建模类的考核项目,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应用技能用于解决专业问题,体现学科的交叉性,促进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而且可以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应用能力。同时要注意,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积极的应对评价的监督与激励。
最后高等数学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针对工科专业的特征,对课程的评价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在基本数学知识与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对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最终的目的是数学思维在专业领域内的体现与运用数学理论与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评价方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地持续改进,适应学科与专业的不断发展。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使得评价的结果符合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职业规划;二是评价的手段上要把传统方式与互联网信息平台相结合,实时动态的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进度,能够长效持续的进行表现性的评价,并不断的改进。
3结语
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不同专业来说,不仅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更是对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及专业学科素养的培养,随着“一流课程建设”的逐步深入,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转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已不再适应课程建设的需求。立体化、多元化的评价的主体、内容及方式,坚持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并能不断地持续改进的理念,多角度、多维度的实现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应对高等数学一流课程建设的必然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学科高度交叉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静,王秀兰.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能力探究[J].职业时空,2007(06):63-64.
[2]卢玲,黄贤英,黄继平.能力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03):131-135.
[3]宋长明,高冉.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科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6):47-49.
[4]董永哲.高职思政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05):145-146.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课程评价体系;高等数学课程
坚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工科学生专业学习的必然要求,高等数学不仅是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而且在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产生长远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一流课程建设的导向下,如何从第三方视角客观合理地评价“一流课程建设”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不仅能够促力工科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提升工科各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
课程评价体系是指课程的评价框架、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等三方面内容。课程评价体系一般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进行描述,是课程评价的指导性标准,其实践意义是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量化结论,一是用于评价学生在学习课程后的能力水平,二是用于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课程评价体系以课程目标作为设计评价体系的基本依据,首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评价框架,然后设计评价方法,最后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进行建设。一是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服务于提升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二是课程评价要以目标为导向,立足于理论,着眼于应用,理念与应用兼顾。建立课程评价方案时结合专业特点,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注重于考核课程的延伸度与交叉性;三是课程评价要持续改进,建立课程评价方案要以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动态反馈,师生互评、同行互评、督导评价有机的结合,不断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学科素养。
2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建设一流课程的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高等数学的课程特征,同时结合各专业培养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課程评价体系。
2.1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要系统化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繁杂,又体现出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需要进行评价的知识与能力更多。传统评价模式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结果来反馈,公正性难以保证,一方面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另一方面对课程的达成度只有结果性的评价,形成性及过程性评价难以体现,较为片面。因此要形成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不断的优化,对课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同时也要融入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形成一套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2.2评价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呈现多元化
课程评价要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自身的特点,分层分类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首先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即教师对学生的评学。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针对学习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过程性评价,考核的结果一方面可以用于对学习达成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据此对教学做合理的调整与优化;其次是学生对教师的评教,评价的方案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来进行。在课程的进行阶段及终结阶段,开展学生对课程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遵循督促性与激励性原则,一方面反馈出教学活动运行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完善,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发掘教师的优点更好的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的作用。为了更客观公正的实现对课程的评价,结合学生互评、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的模式,建立以学生评教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学、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为辅的多元化的形式。
2.3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体现持续改进
评价方案、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的设定与建立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需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结果性评价,围绕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首先评价的内容必须匹配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学习及发展的需要进行设定,实现基础理论知识统一、适用性多样化,着眼于各专业的区别与联系,不能一案到底,既要体现出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评价,也要体现出数学知识、方法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
其次评价方法及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及对象,评价方式不能以偏盖全,要从多个维度施行。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设计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考勤、课堂研讨、学习团队讨论、作业评价、阶段性测试、期中测试、期末考试、个人学习自评、学业导师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作为考核评价的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一方面可以考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数学思维得以体现在学习活动中。例如设计数学建模类的考核项目,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应用技能用于解决专业问题,体现学科的交叉性,促进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而且可以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应用能力。同时要注意,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积极的应对评价的监督与激励。
最后高等数学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针对工科专业的特征,对课程的评价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在基本数学知识与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对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最终的目的是数学思维在专业领域内的体现与运用数学理论与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评价方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地持续改进,适应学科与专业的不断发展。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使得评价的结果符合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职业规划;二是评价的手段上要把传统方式与互联网信息平台相结合,实时动态的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进度,能够长效持续的进行表现性的评价,并不断的改进。
3结语
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不同专业来说,不仅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更是对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及专业学科素养的培养,随着“一流课程建设”的逐步深入,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转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已不再适应课程建设的需求。立体化、多元化的评价的主体、内容及方式,坚持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并能不断地持续改进的理念,多角度、多维度的实现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应对高等数学一流课程建设的必然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学科高度交叉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静,王秀兰.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能力探究[J].职业时空,2007(06):63-64.
[2]卢玲,黄贤英,黄继平.能力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03):131-135.
[3]宋长明,高冉.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科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6):47-49.
[4]董永哲.高职思政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0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