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促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弟子规》作为古人的行为准则在现代对人们的行为标准仍然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将《弟子规》应用于小学教育中对于促成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弟子规》在小学养成教育应用中的问题入手,做出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弟子规;小学;养成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有关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在提高其综合素质方面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育普遍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因此将《弟子规》应用于小学生养成教育中是一股必然的趋势。
  一、《弟子规》在小学生养成教育应用中的问题
  1、部分内容不符合现代代社会形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与以往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弟子规》在对古人的行为规范方面的部分内容并不能符合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的形势,因此小学教师在利用和吸取弟子规中的道德规则促成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时,并不能一味的只看字面意思,而是应当仔细推敲其字面背后所表达的意思。如“入则孝”中所提倡的“父母命 行物懒”,放在现代观点下,父母的命令并不能一味的完全听从,而是有选择性的,但这句话所蕴含的大概意思就是要孝顺父母,做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出则弟”中的“长者先 幼者后”,放在古代尊卑思想的背景下,对于长幼顺序有着严格的要求,在现代虽然也尊崇长幼思想,但却没有那么严格。如果学生在坐公交时遇到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并不是一味的将座位让给老人,而是有选择的让座给不方便的婴儿。在这里学生需要理解的是这句话所表达的尊老爱幼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再如“谨”中的“袜与履 俱紧切”,虽然在今天我们在穿着上不需要做到这么严格的要求,但是我们需要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注重衣着整洁的意思,打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泛爱众”中的“待碑仆 身贵端”,在现代的文明社会,仆人一角色已经不存在,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当中所表达的人人平等思想,需要用尊重的态度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虽然《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与当前的社会形势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2、没有重视《弟子规》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并没用认识到《弟子规》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所以并没有开设与《弟子规》相关的学习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养成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却没有引起重视,课程内容形式单一,教师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内容,而不是深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真实思想意义,这就造成课程的开设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所以,教师应当将课程重视起来,发挥《弟子规》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开展。
  二、利用《弟子规》促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1、与学生的兴趣培养结合起来
  由于《弟子规》是一部古训,在内容上以文言文形式为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弟子规》就比较困难枯燥,因此将《弟子规》学习与学生的兴趣培养结合起来能有效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如教师在弟子规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上,可以利用情景角色扮演的方式,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情景环境,并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弟子规》的教育目的。教师应当在保证学生对《弟子规》中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基础上,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弟子规》所蕴含的内涵意义,从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加强班主任的引导示范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其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加强班主任在班级的引导示范作用,身体力行地践行《弟子规》中的内容规范对于提升《弟子规》的教育效果,促成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班主任如果在课堂上就做好榜样,率先以《弟子规》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可以很好感染教育学生,无形中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如按时上下课,答应学生的要求要及时做到;在课堂上讲课时仪容整洁、姿态端正;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讲课时语速缓慢、吐词清晰,做到“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保证教室内的环境整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书桌整洁,笔墨整齐”的效果。班主任将《弟子规》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的一言一行中,学生便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弟子规》的影响,这比一味的教育说教更加有效。
  3、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
  家长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利用《弟子规》发挥好家长的表率作用能够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开展。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会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配合教师对学生更好的进行养成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向家长介绍正确的子女教育方式,让家长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成绩并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相关的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美德教育等等也是学生日后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家长还需要发挥家庭的作用,从衣食住行都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健康的氛围下快乐成长。
  结语
  小学生在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思想上、行为上、性格上都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弟子规》的作用,在自己率先示范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思想,从而有效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孔庚. 《弟子规》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3(S1)
  [2] 王洪娟. 《弟子规》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34)
  [3] 王清芳. 《弟子规》与德育教学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09)
  [4] 陈曦. 《弟子规》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机融合[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15)
其他文献
华东某水厂为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树立自来水企业的新形象,决定在其2期工程中采用欧姆龙PLC构筑自动化控制系统。1系统概况整个系统分为3层控制:(1)手动控
摘 要: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跨文化教学极为必要。随着近年来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新疆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其中以中亚留学生居多。本文通过分析来疆中亚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合跨文化教学理论,讨论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且提出具体教学方法策略。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  课题名称:中亚留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为了实施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呢?从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新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我认为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可按下面五个步骤进行:  一、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要堂堂练,并结合新课进行,要通过做练习题的形式,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连接点,并对新课进行尝试性的学习。基本练习
期刊
美国CT州的PAR政府系统公司收到一笔41.6万美元合同,要求在18个月内与Rome实验室合作研制出一种用于自动目标检测的多谱传感器技术,用于检测经过隐蔽或伪装的地面目标。这意
从数据结构及程序实现等方面介绍了东北电网调度通信中心在关系型数据库Sybase的环境下实现电网历史数据存储的两个实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存储和企业管理系统中
【摘要】在本文的讨论中主要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對策,以便可以在今后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利用导入环节这个设置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同时我们结合在实际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从而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我们所说的高中英语课堂教
摘要: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建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立进行一些分析,同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对策分析  中国分类号:G633.2  一、引言  伴隨着新教改的深入,高中教育教学模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高中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关于人文社科类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因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有所区别。倘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让教学活动的全面性更多地体现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取必需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成长,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的一种延伸。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进行创新,会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成为数学学习的积极者。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层次;趣味  
妇科肿瘤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可发生在女性生殖器的任何部位,良性肿瘤以子宫肌瘤最常见,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最常见。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依其良恶性与生长部
入园不适应,对孩子来说是难过的一“关”。这既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父母的考验。教师和家长不能轻视孩子的“入园不适应症”,要针对孩子的“入园不适应症”进行有效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