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记载的昭君形象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昭君出塞”的故事被大家所熟知,但“王昭君”不仅仅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在文人的笔下也渐渐演变成了典型的文学人物。有关王昭君的历史记载就不尽相同,例如东汉班固著写的《汉书》中卷二《元帝纪》一节中记载了少量关于昭君的事情。在南朝宋的史学家范晔所撰写的《后汉书》中更加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略微提到了昭君的故事。因此了解在史书中昭君的故事是如何被记载的,从史书中得到哪些信息,对于研究后世文人如何在作品中刻画昭君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琴操》入手,通过文本的对比,分析不同历史记载中对昭君记载的不同点及相同点。对于“王昭君”这一鲜活的历史人物,就必须得从历史资料的记录着手,分析昭君形象。
  【关键词】昭君出塞;《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34-03
  一、《汉书》中记载的昭君形象
  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关于昭君的记载如下: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蔷为阏氏。”[1]
  ——   《汉书·元帝纪》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三点:其一,昭君出塞的时间——公元前33年,从“来朝”即可看出当时汉朝实力强大。
  其二,呼韩邪单于来朝的目的——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呼韩邪单于来到汉朝觐见,呼韩邪仍然没有忘记汉朝对匈奴的恩德,恢复朝觐庆贺之礼,愿意保护呼韩邪单于匈奴国内部安定和平,外无兵革之事。
  其三,昭君的身份,以及出塞的原因。汉元帝为了保两国友好相处,将“待诏掖庭”的王嫱赐给呼韩邪单于。“王嫱”即为王昭君,王昭君,字嫱。昭君在后宫中的身份是“待诏掖庭”。“掖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是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2]。可以得知,掖庭是婕妤以下的妃子居住的地方,而這里提到“待诏掖庭”,可以推断出昭君入宫后的身份在婕妤以下,是如清朝的常在、答应之类的身份。至于后宫佳丽三千多,而昭君是如何被汉元帝选中而出塞和亲这一点,无法从上述文本中推断出来。汉朝当时实力强大,而呼韩邪是来投靠汉朝的,汉元帝若是选择让一个在宫中服役的宫女出塞和亲,也是对匈奴国的侮辱。为了彰显汉朝的强大,于情于理,汉元帝不会选择一个普通的宫女赐给呼韩邪单于。这么说来,昭君更可能是经娥、容华、美人这样的一个既不低微也不高贵的身份。
  此外,在《汉书·匈奴传》中也有关于昭君的记载,如下: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3]。
  ——  《汉书·匈奴传下》
  从上述文本中可以得知:其一,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单于复入朝”,可以看出在竟宁之前,单于也曾来过汉朝。“礼赐如初,皆倍于黄龙时”,足以证明当时汉朝当时经济、军事实力都相当雄厚。
  其二,昭君出塞的原因。呼韩邪单于主动请求汉元帝赐婚,于是汉元帝才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
  其三,昭君的名字及出身。王嫱,字昭君,“良家子”在古汉语大辞典中意为出身良家的子女。《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4]而在上述文字中也记载到“后宫良家子王嫱”,由此可见王昭君的出身并不低贱。
  其四,昭君容貌出众。单于见到昭君后十分欢喜。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单于见到昭君的第一面就如此欢喜,说明昭君容貌靓丽出众,并且身份也不低微。
  上述文字中关于昭君的记载相对于《汉书·元帝纪》来说,更加详细。
  在《汉书·匈奴传下》中记载道呼韩邪主动求汉元帝赐婚,并且单于见到昭君后“欢喜”,表明昭君外貌出众。
  而在《汉书·元帝纪》一章中,这些信息都没有记载。在这两段文本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班固在记载昭君出塞和亲一事时,并没有说明昭君是被动出塞还是主动出塞,而采用“以王嫱字昭君赐单于”这样的文字,给读者一种昭君只是一个等待命运支配、等待出塞和亲的女人的形象。而这正是默认了昭君是被动出塞的。
  昭君作为一名女性,而汉元帝又是如此高贵的身份,昭君作为汉元帝后宫的一名妃子,是处于男强女弱的状态。在当时也正是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一名女子不畏强权,能摆脱陈旧的思想,在后宫不受皇帝宠幸,便主动请求离开后宫,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而昭君作为女性有如此精神,在当时是不被承认的。
  二、《后汉书》中记载的王昭君
  前篇中论述了在《汉书》两卷中有关昭君出嫁呼韩邪时的历史相关事件的记载,在《后汉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关于昭君出塞的记载如下: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5]
  ——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从上述记载中,依然可以推断出以下几点信息:其一,昭君的出身相关信息。元帝在位时期,昭君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入掖庭。此处与《汉书》中的相关记载相比,有一点不同,在《汉书》中記载昭君的身份为“待诏掖庭”,而此处为“选入掖庭”。
  其二,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上述文本仅用了一句话一笔带过。但可以肯定的是,汉朝实力强,而匈奴国需要依附于汉朝。此处出现了“宫女”一词, “宫女”是“皇宫里侍奉他人的女子”的意思,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中,对“宫女”一词还未有研究,宫女在宫中是身份最为低贱的一种,若将普通宫女许配给单于,有失汉朝大国的身份地位。所以,“宫女”并不是宫廷里侍奉他人的女子,而应为“宫中女子”的意思。
  其三,昭君主动请求出塞和亲。这一点在《汉书》中是没有记载的。而上述文本记载,昭君入宫多年,不得见御,内心积怨已深,好不容易等到了此次机会,一个是继续深居在后宫里,日日见不到皇帝,一个是在匈奴国的皇宫里做皇妃,她便毅然决然主动请求前去和亲。上述文本记载昭君“积悲怨”,范晔所处的时代离竟宁相隔甚久,范晔是如何得知昭君内心积悲怨,这一点明显是范晔加入了主观情感,范晔仕途不顺,后入狱,不难推断出此处是范晔借昭君之事抒发内心怨愤之情。但并不能由此断定昭君主动请求出塞和亲一事为虚构。首先,《后汉书》为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往往具有真实性。其次,按文本中所记载,昭君入宫多年,深居在后宫中,不得见御,而如今有机会去做皇妃享受荣华富贵,相比在后宫中做个地位不高的妃子,每日独守空房,她主动选择出塞和亲是合乎情理的。
  与《汉书》中的相关记载相比,《后汉书》中关于王昭君的信息颇为丰富,且记载了很多在《汉书》中没有出现的信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是昭君在《后汉书》中是主动出塞,其原因是入宫多年却不得宠,内心积怨,并且对于昭君出塞的事件记载很细致,“敕以宫女五人赐之”,而在《汉书》中关于昭君出塞仅是“以王嫱赐单于为阏氏”。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的时候,与汉元帝所在时代已相隔甚远,他不需顾忌汉元帝,所以更有可能真实地将史实如实记载。范晔在任职宣城太守期间无甚大事,在政治方面没什么天赋和想法,所以无所作为,但又想有一番作为,希望能够效仿太史公以文史名于世,同时也能够以文传意,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与不甘心。可以推断出范晔在撰写《后汉书》的时候注入了个人的主观情感。匈奴国的皇妃地位高贵,与后宫一名终日不得见御的普通妃子的地位相比甚是悬殊,同样都是深居宫中,而在汉宫中昭君却见不到皇帝,相比之下,昭君主动选择出塞是合情合理的。而范晔在记载此事时加大了情感描写,极有可能是范晔在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
  三、《资治通鉴》
  在前篇论述了《汉书》和《后汉书》中昭君出塞的相关记载,在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有关于昭君出塞的记录。涉及昭君的记载有四处,但与昭君出塞事件相关的记载只有以下一处,故此处只引用这一处。
  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古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之民[3]。”
  ——第二十九卷 汉纪二十一
  上述记载与班固所记载的几乎相同。司马光在史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博览群书,据施丁在《司马光史论的特点》中的统计,司马光引班固之论15处,全都出自《汉书》,引范晔之论只有3处,论述西汉史,司马光借鉴班固的言论较多,而论述东汉史,司马光则借鉴袁宏、范晔较多。而为何司马光在论述西汉史的时候借鉴班固之论较多,关于这一点,研究之人也微乎其微。班固、范晔在撰写史书的时候,都对昭君出塞一事稍有提及,但通读史书的司马光却选择引用班固之论,这就表明了司马光在昭君出塞这一事上的态度。
  司马光从小就出生在一个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典型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伦理观的影响,严格遵守封建礼法制度,这样说来,他认同班固的观点,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他认为昭君区区一位地位并不高贵的女子,不足以被记载在史书中,无论是她被动出塞,还是主动请求出塞,都不重要。在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在司马光看来,若是对王昭君出塞事件加以笔墨,不符合他从小接受的封建礼法思想。史书多记载帝王大事,而王昭君只是后宫中极其普通的一位妃子,岂能和帝王相提并论。其二,司马光默认昭君是被动出塞的。
  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昭君主动请求前去出塞和亲,认为昭君是在宫中多年不得见御,导致内心积怨,于是主动报名和亲。而在封建伦理道德深厚的司马光看来,昭君作为一名女性怎么能有自己的想法,她应该听从夫君的命令,既然已经深居宫中,就应该做好她作为一名妃嫔的本分,以夫君为中心。她不具有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力,更不可能会主动请求汉元帝出塞和亲。
  参考文献:
  [1]李大龙.西汉藩属制度(奉职贡)的形成与实践[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1):1-9.
  [2]郭瑾.方岳詩集箋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3]王前程,杨剑兵.从“昭君怨”到“和亲赞”——元代昭君文学作品主题的流变及其成因[J].语文学刊,2017,37(03):66-73.
  [4]刘明哲.《岳麓书院藏秦简(肆)》集释[D].长春:吉林大学,2018.
  [5]李岭.乌禅幕相关史事还原——与林梅村先生商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02):87-90.
  作者简介:
  许晶,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著名小说。小说描写了在北洋军阀时期,平民女子冷清秋和金家七少爷金燕西的爱情故事。不少读者对他们浪漫的爱情表象下是悲剧的实质表示惋惜。他们的悲剧爱情不仅仅是彼此人格思想的迥异,还有外在力量的推动。所以,本文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代名门望族兴衰史,分析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旨在揭示作者想描摹的社会现实和此作品所传达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悲剧;冷清秋;婚姻  【中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李碧华《饺子》中的艾菁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时代背景、荒诞情节、人物言行等要素的考察,分析文本中“疯女人”形象产生的内因。并进一步探索李碧华对女性人物妖魔化的处理方式,指出其小说以纠葛不清的男女情爱展现女性内心的需求与欲望,以及女性人物逐步走向疯狂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饺子》;李碧华;疯女人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傳统意义上的色彩认知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环境和同一历史阶段中的人类的共同经验之上的,但贝娄在《赫索格》中,对一些颜色的使用和感知存在着与色彩的传统认知不相符的变异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绿色和蓝色的变异现象来观察赫索格心灵的流浪。  【关键词】《赫索格》;索尔·贝娄;流浪;色彩变异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
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嘉兴市城区280位居住者的姓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名字结构以双字名为主,单字名和叠字名较少;姓名用字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倾向性,高频用字集中,字义体现出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位;姓名用字还呈现出时代规律性差异。  【关键词】 嘉兴;姓名;用字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21-02  
期刊
【摘要】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对女性主义相关的理论进行探索,形成大量的意义,其最终的理念均总结为男女的地位平等。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眼光分析《金婚》,可以明确剧中女性代表的人物形象,探索当前的时代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利用婚姻、家庭、文化、时代、人性等因素衬托出其典型的悲剧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婚》;女性人物;悲剧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现如今,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愈来愈多。从古至今,民俗文化在文学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学作品中融入民俗文化,不仅使作品品质上升一个乃至几个层面,使文章更加灵魂化,而且能够吸引各国读者去了解中国民俗文化,促进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俗文化;现当代文学;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
期刊
【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概念,指出当日神明媚的理性幻象与酒神原始的狂野暴乱相结合时,悲剧便随之诞生,此过程与赌牌这一社会性活动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十分契合。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喜剧《赌徒们》以纸牌游戏为线索展开情节,揭示赌徒们卑琐贪婪的恶劣灵魂的同时也承载了其带有浓厚悲剧性的命运走向。戏剧中的梦幻及迷醉既无法于一体之内自洽又充满矛盾地交合,喜剧中涉及的赌牌活动及其蕴含的日神
期刊
【摘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亚战争,战争的主要参与者——英雄和神明皆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行动,同时,尊严也是全诗的核心情节—— “阿喀琉斯的愤怒”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伊利亚特》讲述的是一场尊严之战,统领全诗的中心主题也正是英雄和神明的尊严。  【关键词】尊严;愤怒;英雄;神明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
期刊
【摘要】村上春树作为日本的著名作家,其对于日本文坛和世界文坛来说,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作品里,对于不同年龄阶层女性的描写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最为丰富和深刻。本文对于村上春树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相关内容,做出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村上春树;女性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30-0
期刊
【摘要】隐喻在英美文学中使用非常广泛。《金色笔记》作为多丽丝·莱辛的著名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青睐。多丽丝·莱辛曾经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金色笔记》一文中通过对隐喻的运用,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体现了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金色笔记》;英美文学;隐喻;美学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