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总有一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他们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直到有一天他们做出了骄人的成就,令人惊异、感叹和敬佩——封杰就是这样一个人。
封杰痴迷、酷爱京剧,平时总是向专业人士学习、请教。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调入《中国京剧》杂志社,从一名普通编辑做起,勤奋认真,积极向上,成为了《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进一步开启了追学艺术大家的人生道路。
《京剧名宿访谈》菊坛耆宿话人生
2011年9月26日,封杰作为《中国京剧》杂志社派出的记者,参加了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成立大会活动,那是我们的初次相识。我对他最初印象是寡言少语,不苟言笑,但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名记者的干练、正派和严谨。而我真正认识封杰,是从看到他的著作开始。2013年春天,我去国家京剧院参加“二十年再相会”新闻发布会,封杰送给我一本他编著的《京劇名宿访谈》,拜读之后,我感到由衷敬佩。为了完成《京剧名宿访谈》,封杰走遍大江南北,一一找到分散在全国各地艺术家,把他们的“艺事”记录下来,编撰成书,为中国京剧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如此评价封杰和他所做的这项工作:“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爱京剧,懂京剧,更可贵的是他把对京剧的这种爱转化为自觉行动,这也是在他同龄人中不多见的。据说,他的所有这些采访整理工作,没有任何单位或组织支持,全都是封杰单枪匹马,凭借一己之力,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有时候我还在想,假如我们的青年京剧演员,也都有封杰这样执着精神去追求艺术,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啊!随着时间推移,访谈录的重要意义就愈发显著,从此意义上说,这堪称京剧领域的一项重要抢救工程,封杰功不可没。”
几年过去了,封杰采访的200多位京剧艺术家中,有的业已谢世,不幸中的万幸,他们的艺术轨迹,通过封杰的努力保留了下来。正如京剧艺术家谭元寿先生为《京剧名宿访谈·续编》作的序:“从封杰的采访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京剧事业的痴迷,对京剧艺术的钻研,对前辈先生的尊崇,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是个创举。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特别是封杰这样一位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我知道,多年来他不辞劳苦,奔走四方,对年事已高的京剧老艺人进行抢救式的采访,多达百人以上。封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一是他由衷地热爱京剧艺术,愿为京剧鼓与呼;二是极其勤奋,常常为工作废寝忘食。所以,他才被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授予弘扬京昆艺术特殊贡献奖。”
京剧大家的高度评价,是对封杰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的鞭策和鼓励。每当提及此事,封杰都会表现出感激和敬仰之情。
《京剧大家绝艺录》留住京剧大家精华
《京剧名宿访谈》,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使用现代录像手段,以画面的形式,完整、直观地保留下了老艺术家的言传身教。这种“文像结合”是一种创新,随后更是延伸成为一种全新的治学模式。如果说《京剧名宿访谈》是一种探索,那么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出品、封杰主编的《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光盘的面世,更是这种模式最完美的体现。
2015年,国家京剧院与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联合举行庆祝“烟台活动基地”成立三周年活动。我与封杰在这次活动中碰面,他对我说:“京剧的一些老艺术家们都有绝活,他们走了,绝活就失传了,这对京剧是很大的损失。如果能把这些绝活保留下来对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这项工作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非常迫切。”封杰眼睛里的坚定和话语中所洋溢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他的想法得到“北戏”时任院长刘侗的支持,还聘请了中国京剧院的康秉钧老师为顾问。从2016年起,《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光盘相继问世,现有“武生篇”“旦行篇”“老生篇”“丑行·小生篇”和“净行篇”。随后还将出版“音乐篇”“编导篇”等。
在这项工程中,封杰录制了128位艺术家说戏谈艺,涉及南北艺术风格,艺术家们亲自示范唱腔、动作和他们的艺术感悟,弥足珍贵。其中,具有南派特色的《龙凤呈祥》和“包公戏”已濒临失传。
《京剧大家绝艺录》把京剧艺术的独门绝活收集起来,使它们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当看到这么多艺术家的访谈呈现在录像中,把各个流派的艺术完整而准确地记录下来,我们不禁为之震撼!假如没有人来做这件事,这将会是京剧艺术多大的遗憾!
这套光盘所采访的艺术家,代表了京剧的艺术风貌,他们的“独门绝活”展现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深刻内涵,所产生的历史穿透力是深远的。
剧作家张永和先生在《京剧名宿访谈》的后记中写道:欣闻封杰近期又一如既往,不辞辛劳,再一次采访了40位双鬓尽染、须发皓然的老艺术家,其举无名无利,其书淡雅无奇,然在京剧史上犹如一泓湖水,投入一巨石,必然激起阵阵涟漪,令人驻足俯视,而为至今尚挚爱京剧的千万戏友叹而赞之、珍而藏之。
封杰作品的陆续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受到京剧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艺术院团、大学校园,各类京剧研讨会,纷纷向封杰发出邀请。也有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传播京剧的文化和京剧人的美德。
然而封杰本人却依然十分低调和谦逊,他更在意的是自我的修养。封杰说自己学识有限,但这些艺术家的教导和熏陶,使自己从外行到内行,也成就了在干中学、学中干的成长道路。
笃学求是,知行并重
封杰超乎寻常的勤奋,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京剧著作《高韵和鸣》《岳上清晖》《京剧杰英谈》《京韵剧源》《春韵流芳》。封杰目前又涉及新媒体领域,在畅读网络开办“京剧杰英谈”栏目,邀请京剧界前辈畅读梨园艺术和表演风格,收视率高达上百万人。他知行笃学,诠释了一位学者的成长之路!
记得数年之前,我曾赠予封杰《学,然后知不足》来激励他努力工作,勉励他认真做人。今天看来封杰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奋斗着,并初见成果。我为之高兴!是的。我想刘老先生如果看到封杰今天的成就,一定会为之高兴、为之骄傲!
历史或许会记住,在京剧艺术的圣坛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学者,他的内心有一种对京剧炽热的情感,这是对京剧的爱。从爱京剧,到懂京剧,是一种成长;从懂京剧到形成使命感是一种升华。他热情勤奋,谦逊严谨,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为了京剧艺术事业东奔西忙,倾力奉献,留下了累累硕果,而他本人也必将因此而被后来者铭记和敬仰!
封杰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赞叹的!他对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和传播所作出的贡献是令人敬佩的!我为能交往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学者深感荣幸!也期望未来封杰能够为京剧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