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用兵” 以逸待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ta_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逸待劳”属“三十六计”之“胜战计”,是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下所用的谋略。其计曰:“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以逸待劳”意谓作战时不直接进攻而采用积极防御、养精蓄锐的战术,以待敌之师劳力竭,乃战而胜之。李牧之久守雁门而不与匈奴战,及至双方势力彼消我长,遂一举破之,用的便是此计。
  等待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以逸待劳”作为一种学校教育谋略,其玄机亦全在一个“待”字。且看下面的教育案例:
  晚自修前,学生A端着一杯开水下楼梯,一不小心正好泼在上楼的学生B身上。数分钟后,B觉得身上火烧火燎的,一看,起了好些水泡,便把A从教室里喊出来,要向他“讨个说法”。A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于是矛盾骤然激化。
  对此,班主任并不急于作出裁决,而是让他们继续争执。于是B指责A不该把开水泼到他身上,还不肯赔礼道歉,况且时值夏季,万一伤口感染,误了学期考试,责任谁负?A指责B走路不长眼,何况我并非故意烫你,何必气势汹汹,蓄意挑衅?……几个回合下来,二人便都泄了气。此时,班主任才要求他们对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自己的言行。对方的不是,让对方自己说去并检讨。
  这一招果然灵验,二人各自都心悦诚服地作出了自我批评,问题由此得到了妥善解决。
  大凡为师者,都曾碰到过诸如此类的棘手事。面对学生之间的尖锐冲突,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冲突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都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而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并不急于按常规了解实情以裁定谁是谁非或者干脆强行平息事态,而是出人意料地让双方接着争吵,待彼语竭气衰,乃一鼓而克之。其解决矛盾的过程正体现了“以逸待劳”之策略。
  我在教书育人中亦曾略施此计,居然于“山穷水尽”之时又见“柳暗花明”。
  班上有位漂亮女生叫晓丽,一心想嫁“钻石王老五”。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照镜子,要不就是听MP4,而且从不交作业,结果语文期中考试只得了32分。笔者批评、激励、劝说、诱导、家访,煞费苦心,机关算尽,仍未能奏效,最后决定采用“以逸待劳”之计。经与班主任协商,把她的座位调到后排边角,笔者则假装“眼不见为净”,听之任之。
  日历翻过了三十多页。这天上《荷塘月色》一文,讲到“月下荷塘”一段,我终于瞥见她盯着我,眼神中流露出些许不安和期待。我灵机一动,立刻把目光全部投向她:“晓丽同学,请你来朗读!”话音刚落,我便发现她的眼睛刷的亮了。我“乘胜追击”:“你看,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一连串清新绮丽的比喻来描写荷花在月光照射下的皎洁,微风轻曳时的隐现和至色无色、超凡脱俗的清丽,把荷花写得极富韵致而臻‘恬适’之境;作者还使用了通感手法,以‘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一音乐形象来描写荷香的不绝如缕、清淡可闻,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她的眼神分明在告诉我,她在认真听我讲课!机不可失,我立刻“全线出击”:“我知道你歌唱得不错,舒展优美,节奏感特强,你是朗读这段美文的最佳人选!相信你一定会让全班同学都沉醉于这一片美妙的荷香月色之中!——大家掌声鼓励!”朗读过后,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我发现,她的眼里竟然噙着泪花。
  从此以后,该同学判若两人,成了一位积极上进的好学生,语文学期考试成绩更是一跃到了83分!
  治痼疾须用猛药。如果说上面所引第一个案例中的“以逸待劳”是稳操胜券的话,第二个案例则出的是“绝地险招”。如若用得好,可化腐朽为神奇;如若用得不好,很可能会大大伤害教育对象的自尊心,导致其自暴自弃,最终真的走向极端。因此,在实施此计之前,老师对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尤其心理承受能力等要有足够的了解,以决定是否采用此计。而在“待劳”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其动向,时时留意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一旦发现其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哪怕只是蛛丝马迹,也要立刻抓住不放,积极施加正面影响以促使其转化。
  总之,“以逸待劳”称得上是一种巧借等待、后发制胜的教育艺术。
其他文献
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是在给孩子办留学签证的时候。   澳大利亚的暑假期间,以曾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让孩子先有一份感性的了解与预习,我给一位老友打电话,向他借一套他在澳大利亚读高中的儿子上学期用过的各种课本——意料中,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落空了。电话那头说,澳大利亚的课本是不属于学生自己的。按当地的法规,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   
期刊
以往教师对学习起点的把握,是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依据,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单一角度地备学生、备教材,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时代的发展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远高于学生,容易造成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误判,制订了不合学情的教学策略。所以,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评测,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维度地评测学生的学习起点,实现对课堂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立体把握。  一、课前谈话评测  通过师生面
期刊
孙浩是我班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时,他老是插嘴,说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或者利用讨论问题的机会“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虽然我找他谈过几次话,教育他要遵守纪律,要学会尊重别人,他也表示要改掉这个毛病,但是效果不大。   在一节自习课上,大家在认真地做题,教室极其安静,突然传来一声口哨声。我用严厉的目光扫视了一遍教室,目光停在孙浩身上。此时他正用可疑的目光看着我。“一定是他!”我快步走到他面前,用命
期刊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精力有限、资料匮乏等原因,无法广泛搜集适合作文的素材,因而作文指导课往往是走过场,随意性极大。有些作文题,学生从三到六年级,年年写,但年年不会写,单一、枯燥的作文训练,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丧失兴趣,造成了教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写作文的尴尬状况。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本人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介绍以下三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万紫千红总是春  1.
期刊
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初步认识科学本质”将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学生记住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是让学生理解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背后的深层次思想。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发掘隐藏在事实性知识背后的观念,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生数学学習习惯的培养做了一定要求,而预习习惯又是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部分。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做到目标集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然而,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忽视了这一重要部分。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带着问题走进
期刊
传统民间艺术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在这方面,安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安海的“嗦啰嗹”是端午节的活动,流传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同时它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动,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这一民俗特色,笔者所在校把“嗦啰嗹”作为“乡土文化”引进校园,引导师生创编相关舞蹈、体操,结合不同学科特色走进课堂。基于此,笔者产生了開发“嗦啰嗹”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想法。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至20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教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 立足想象和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
期刊
教学就是师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分享在更大背景下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融合的课堂。  分享首先意味着师生之间彼此的关切,意味着要关注对方的现实生活处境、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与感受以及学习新知识所具备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偏好。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每个学生都在你的眼中,每个学生都在你
期刊
【教学片段1】  (新课伊始,王崧舟娓娓叙述,提供给学生一个令人惊讶,引人深思的信息——1998年,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把地球评选为世界“年度新闻人物”!听着王老师那深沉的叙述,望着屏幕上那裹着一层水蓝色纱衣的星球,学生惊讶,怀疑,继而沉思)  师:当你从老师口中知道这个消息时,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很吃惊,地球是个星球,又不是人,怎么能当选为年度新闻人物呢?  师:是啊,地球不是一个人,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