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刻刀,让角雕活起来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浦角雕是一首时光的诗歌,书写在牛羊角上。人们总说,时光如风,岁月无痕,但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光早已碎在阳光斑驳的荫凉小路上,藏在匠人眼边皱纹里,刻在合浦角雕上,等待着我们去品味、去回忆那些有关传承人坚守的故事。
  合浦临海,空气十分湿润,而海风轻拂,祛了湿黏的异样感受,只留下清爽的夏日。下了动车,在白耀华的带领下,我来到位于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内的角雕艺术馆。
  2017年,白耀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浦角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后,在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内创建角雕艺术馆(角雕技艺实训基地)。整个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是在原北海烟花炮竹公司原址上升级改造而成,旧有车间分配给白耀华等工艺美术大师作为作品展馆或工作室。
  随着展柜下的灯依次亮起,一件件温润如玉而又色彩丰富、立体感十足的角雕作品仿佛活了起来。《和鸣百财》上的螳螂、蛐蛐,《中国梦》上的龙虾、螃蟹等小动物肌理清晰可见,神态十分逼真,动作形象生动。
  “这是角雕的一个特点。牛羊角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具有特殊的纹理、色泽、渐变效果等,雕刻出来的龙虾、螃蟹、蝉、螳螂这些小动物,有一种真切看到它们肌理内脏的视觉体验。”白耀华欣慰地看着这些作品说道,“实际上角雕多用于雕刻这些小动物,很少用来雕刻人物,人物不适合用角雕来呈现,因此角雕就要借助动物来表达创作思想。”
  在中国文化里,白菜为“百财”的谐音,许多艺术作品都会以“白菜”为具象,表达“百财”的美好寓意。在《和鸣百财》之前,雕刻白菜的工艺只有玉雕、牙雕、木雕、石雕等,唯独没有角雕。白耀华采用热塑技术,依靠牛羊角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具有的可塑性,依照不同角材的颜色和质感,选用角肉通透的广西白水牛角雕刻白菜,而选用各种颜色相近的黄牛角雕刻螳螂、蝈蝈、蝉,天牛则是用黑水牛角雕刻,底座选用一个弯而有型的盘羊角雕刻后再连接红木底座。
  “合浦角雕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的可塑性让极为精细的部分如虾须、蝉须等都能雕刻出来,是包容性很强的技艺。”白耀华说道。《和鸣百财》既有玉雕的温润通透美,也有牙雕的精雕细刻美。白菜上的螳螂、蝈蝈、蝉、天牛和鸣,和气致祥,容者大成,又契合了合浦角雕的包容性。
  停步在《和鸣百财》面前,我想起《浮生六记》里,芸娘以僵虫为沈复做花盆装饰:“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虽然两者材料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活灵活现。
  海风吹来,艺术馆门前风铃摇曳,其声冰凉,又觉如玉般的角雕,温润心头,恰似见一儒生,着白衣戴玉冠,行走在千年前的汉郡廉州上,且听风吟,且看角雕,驻足于阳光碎了一地的荫凉小道上,吟唱一首关于岁月的诗。
  精美绝伦的合浦角雕如今能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离不开坚守着这一技艺的匠人。
  参观完角雕艺术馆,白耀华已煮了一壶茶等候,在茶香涌动间,诉说着他与合浦角雕的故事。
  “入厂之初,我跟着师傅全面学习合浦角雕工艺的每一道工序,然后,从最初的学习如何磨虾的角须、牛角片,到能参与工作小组制作一批批的作品用了很长时间。”白耀华随手拿起几片已经磨好的牛角片说道,“磨片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厚薄大小均匀,是要下苦功夫的。回想起来,没有耐心是无法一路坚持下来的。 ”
  1974年,白耀华高中毕业,就进入合浦工艺美术厂学习合浦角雕技艺,师从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曾沛贤学习写实雕刻技法。40多年来一直苦心潜研合浦角雕技艺,擅长把握雕刻对象的特征,雕刻水族生物、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以写实为主,特别传神灵动。
  回想起自己与合浦角雕的关系,白耀华认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了温饱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能进入集体经济单位里工作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进入合浦工艺美术厂工作。后来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白耀华认为出来创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在1988年离开合浦工艺美术厂,与爱人钟文兰一起创办合浦金蝠角雕厂。
  “21世纪初,我们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但依旧延续着旧有的生产思维、生产方式,市场发展潜力不足。于是2010年开始,我就坚持每年要创新合浦角雕工艺,设计制作审美性的角雕作品,从日常生活角雕用具转变成有收藏意义的、能表现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角雕工艺美术品。并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每年要用新的角雕工艺制作出至少一件角雕作品,并积极地参加展览、比赛。”白耀华看着桌上摆放着的许多获奖证书,沉下心说道,“但那些作品还不是真正的‘合浦角雕工艺美术品’,只是看起来很精致的小物件罢了。”
  直到2012年前后,有一位很关注合浦角雕发展的教授跟白耀华交流,指出合浦角雕技艺本身还没有真正的创新,教授建议要从美术的角度出发,做真正有创新的合浦角雕工艺美术品。
  白耀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那之后,他就开始考虑做大件的合浦角雕作品。但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角的材质、形状和大小限制,导致角雕作品承重力不够,也不能用一个角就做出一件大件作品。
  “于是我就借鉴了刺绣屏风设计理念与镶嵌工艺,采取双面通透的屏风格局和多部件组合的工艺,解决了材料的限制。而《中国梦》就是采用这种新角雕技艺的第一件取得成功作品。”谈及其代表作品《中国梦》的时候,白耀华十分激动地说道,“《中国梦》的成功,让合浦角雕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品领域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也是合浦角雕技艺创新的转折点。”
  白耀华的合浦角雕作品《中国梦》采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虾的寓意,刻画一群龙虾在海浪中奋勇拼搏、勇往直前的状态。“因为龙虾在中华文化认同中,是龙的后代,而我们又是龙的传人,虾在海浪中奋勇拼搏、勇往直前,象征着作为龍的传人的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拼搏,勇往直前,做时代浪尖上的弄潮儿。因此我给这件作品取名为《中国梦》。”白耀华笑着介绍《中国梦》的创作目的。
  看向合浦角雕作品《中国梦》,盘羊角的独特造型化成了波涛汹涌的海浪,用角肉通透的广西白水牛角雕刻出来的虾蟹内脏肌理十分清晰,栩栩如生。其余点缀均用来自不同地方的牛角,使得整幅作品丰富多彩,使人惊叹于白耀华的精湛技艺和合浦角雕的神奇之处。
  在角雕艺术馆的墙上,挂着一幅合照,照片中的白耀华风华正茂,身旁同学少年,欢笑看向远方。这是与白耀华同期进入合浦工艺美术厂学习合浦角雕技艺的学生。
  “不知道这些师傅、同学,现在怎么样了?”白耀华叹息道。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合浦角雕技艺的传承出现断代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因为合浦角雕没能像其他行业那般有很快的经济效益,许多人渐渐离开了合浦角雕行业。“一种技艺只有能养活它的技艺人,才有传承和发展的机会。”谈及合浦角雕的传承,白耀华先生认为,“一个优秀的合浦角雕技艺传承人,不仅仅要有熟练的选材方法、雕刻技艺这些基本功,还要具备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所以合浦角雕的制作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每一种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技艺,它的发展历史都会有高潮,也有低谷。合浦角雕迎来发展高潮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合浦角雕被纳入国家集体经济,产品销往东南亚、欧美国家以换取外汇。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由于经济模式的变化,合浦角雕的生产方式、技艺创新没能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进入发展困难阶段。
  “我现在最期待的不是我做出了多少新作品,而是期待有更多的新闻媒体来宣传报道合浦角雕,期待有更多的院校能让我们这些还懂得一些角雕技艺的人到学校里面给学生上上课。”白耀华怀着期待说道,“院校学生有着系统的美学知识、与时俱进的审美观念,这些正是我们缺少的。每一种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技艺,是要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延续的。”
  2021年3月,《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西卷·角雕篇》编撰完成。同年5月份,骨角雕(合浦角雕)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面对许多成就,白耀华认为,这些是合浦角雕应该得到的,“现在许多传统文化都不断地得到重视,被保护起来,一方面使我们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这又何尝不是在创造新的文化呢?这让我更加重视收集、整理合浦角雕技艺资料,完善合浦角雕创作理论。这是对合浦角雕历史负责,对中华工艺文明负责。”
  语罢,茶也喝完,太阳也悄悄地渐渐西落。在返程的路上,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件件合浦角雕作品,那些栩栩如生的物件,仿佛用一痕一迹,诉说着历史长河中,合浦角雕技艺传承人一把刻刀、一世匠心的故事。
其他文献
Why is China looking to develop the world's next international shopping metropolises?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Chengdu: these world-famous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rich cities are not only
期刊
The six Lancang-Mekong countries are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to secure a better future.  In January 2018,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visited the Cambodian capital of Phnom Penh, his fi
期刊
From October 18 to 24, 2017,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Beijing. It was a meeting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had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
期刊
Since China and Malaysia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45 years ago, the two countries have not only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in their resp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steady progress
期刊
China and Malaysia share deep-rooted traditional friendship, sound political trust, and clo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ties. In 1974, Malaysia became the first ASEAN country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
期刊
The Chinese e-commerce giant’s continued expansion in Malaysia is poised to accelerate the country’s digital economy transformation  “Global trade has been dominated by 60,000 large corporations in pa
期刊
Marine development remains the driving force of Shandong's economy.  With a coastline stretching more than 3,000 kilometers, China’s eastern province of Shandong has abundant marine resources. Shandon
期刊
A flagship duo in terms of China-Malaysia economic collaboration, sister industrial parks enjoy the fast lane of development  As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alaysia continuously
期刊
On April 25,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met with visiting Malaysian Prime Minister Mahathir Mohamad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Xi suggested that in the new era, China and Malaysia s
期刊
Dato Mohamed Abdul Majid Ahmad Khan, president of the Malaysia-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 (Persatuan Persahabatan Malaysia-China, PPMC), began working as a diplomat at the Malaysian Embassy in China
期刊